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的基本信息

本文目录索引

1,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的基本信息

追根溯源,沈阳院的雏形是早在1914年“抚顺炭矿株式会社”在建煤气发电所时内设的一个化学分析室,该分析室于1929年独立为工业局研究所,后改为抚顺炭矿研究所。1946年国民党政府接管抚顺后,改名为抚顺矿务局研究所。1948年,随着抚顺的解放,人民政府接收了抚顺矿务局研究所。1953年,抚顺矿务局研究所分成“抚顺煤矿安全研究所”和“石油管理总局抚顺研究所”两个单位,同年6月,抚顺煤矿安全研究所划归中央煤炭管理总局领导,作为新中国最早的煤矿安全专业研究机构,专门从事煤矿安全研究工作。1956年,在原抚顺煤矿安全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煤炭工业部抚顺煤炭科学研究院。1962年后,先后更名为煤炭科学研究院抚顺研究所、辽宁省煤炭研究所。至1988年,更名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沈阳院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一起,于1999年整体转制为国资委属下的大型科技型企业,并以独立法人身份在抚顺经济开发区完成了企业法人的注册,至2008年,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统一规划下,更名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并在抚顺经济开发区进行了重新注册登记。 沈阳院历经九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矿山安全技术研究”、“矿用安全装备及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安全产品检测检验”与“高等教育”四大功能板块,在位于辽宁抚顺的总部功能不断完善和扩大的同时,经国家同意收并“沈阳煤炭科学研究所”并在沈阳组建“科学研究中心”,在大连组建“大连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形成了业务优势和地理优势突显,科研、产业、检测检验及高等教育协调并进、相互促进的一院三地的发展格局。沈阳院现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0余名,研究员18名,高级工程师150名,硕士研究生93名,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生导师50余名,博士生导师5名;同时还拥有一批结构合理、工种齐全、水平较高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沈阳院是列入国家计划内的硕士研究生、安全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设有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瓦斯防治专业委员会、火灾防治专业委员会、矿井降温专业委员会和露天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均挂靠在沈阳院,并主办发行有《煤矿安全》和《露天采矿技术》两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尤其是建国后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沈阳院始终立足于煤矿安全领域,经过几代人的呕心沥血,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煤矿瓦斯防治技术和矿井通风防灭火技术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众多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其中获国家级奖18项,省部级奖166项,国家专利15项,同时制修订全国及行业标准300余项。多次参加我国《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手册》等技术法规和专著专集的制修订和编写工作。许多研究成果属国内首次提出或首创,在我国相关技术领域起先导作用,如: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压汞法对煤体结构的研究,地质勘探期间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瓦斯涌出量分源预测法,我国工业规模化煤矿瓦斯抽放试验及煤层注水、水力压裂、预裂爆破、交叉布孔等开创性研究,保护层开采实践与“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我国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和标准,矿井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我国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体系及其技术内涵的建立,我国首台燃油惰气发生装置、煤矿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矿用膜分离制氮机等装备的诞生,国内第一家防爆电气设备检验机构的建立,我国第一部电气防爆标准的起草等。此外,沈阳院拥有的露天采矿安全、矿井降温、矿山救护与应急救援等均是在我国建立最早、也是我国如今较专业的研究机构。沈阳院已与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取得多项合作研究和开发成果,每月汇编来自世界各地的煤矿安全信息,对我国及时跟踪世界煤矿安全动态促进我国矿山安全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沈阳院在为煤炭行业奉献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的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煤矿安全工程技术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等国内和行业知名人士,其中以瓦斯专家费广泰和防灭火专家、工程院院士戚颖敏为代表,同时还有国家和省市百千万人才库专家,国家级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各类省部级专家和科技精英,还有国家和省部级劳动模范,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为适应煤炭行业的发展和研究院自身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需要,沈阳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致力于煤矿安全技术研究工作的高校学子和科技工作者加盟研究院的科技队伍,组建了一支稳固的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科研团队,自主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90余人,为研究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良好的人文氛围,造就了人才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到目前为止,共有78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沈阳院将恪守“立足服务、保障安全、依靠创新、共同发展”的企业宗旨,努力健全矿山安全科技创新研究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矿用安全科技产业,加大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国家级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所属高校办学水平,强化科技型企业内部的高水平服务意识和高效率管理意识,以人为本,强调双赢,努力把沈阳院建设成现代化矿山安全研究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的基本信息

2,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的机构设置

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工会纪委监察审计部企业规划与管理部企业资质与产品开发部离退休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后勤管理部保卫部 情报信息中心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研究院抚顺分院瓦斯安全研究所通风防灭火研究所机电安全研究所基础安全研究实验室科研产品试制工厂安全工程研究所防灭火材料研究所安全评价研究所露天开采安全研究所检测中心大连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科技发展部资产财务部市场与经营部营销中心东北销售公司华东销售公司华北销售公司西南销售公司西北销售公司山东销售公司售后服务部财务部 安全装备总公司综合办公室质量管理部安全装备研究所电子工程研究所销售公司采购部装备车间仪器仪表车间 罗海珠,男,汉族,1962年8月生,江西吉水人,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采煤工程专业毕业,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采煤工程专业学习。1983年至2001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工作,历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通风所所长、科技项目部主任,2001年3月起任副院长,2004年4月兼任国家煤矿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辽宁省政协委员,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火灾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科协委员,抚顺市科协常委。主持党委全面工作;主持分院日常行政工作;协助院长分管财务;分工负责战略发展、企业文化、科研及研究生教育工作;分管部门:分院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科技发展部、物资供应部。 王建国,男,汉族,1955年5月生,山东海阳人,197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1982年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测量系煤田地质专业本科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工程力学博士研究生导师。1975年9月至1978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水利局工作。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测量系学习。1982年8月至1984年5月内蒙古平庄矿务局五家煤矿矿井地质助理工程师,1984年至1995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工作,历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露天所副所长、所长,1995年3月起任副院长,1999年3月2007年12月任院长,2004年4月起兼任分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2005年1月起兼任分院党委书记。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第九届、第十届辽宁省人大代表。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工负责人事、财务和审计;分管部门:资产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男,汉族,1960年3月生,辽宁新宾人,中共党员,1982年7月参加工作,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煤工程专业毕业,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高级工程师。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煤工程专业学习。1982年至2001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分院办公室副主任、科研处处长、(中日合资)华樱管件实业有限公司经理、装备公司经理,2001年3月起任副院长。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副院长、工会主席,抚顺市望花区人大代表,中国煤炭学会瓦斯专业委员会委员。分工负责高等教育、检测与工会工作,兼任顺华能源学院院长,检测中心主任。 男,汉族,1963年生,山东章丘人,中共党员,东北大学自动化仪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2年参加工作,1994年任抚顺分院办公室副主任、主任,2000年3月任沈阳煤炭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03年6月任抚顺分院院长助理, 2004年4月任抚顺分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副院长、纪委书记。沈阳市沈河区人大代表,中国国情研究会调研员。分工负责行政、后勤、基本建设、集体公司、老干部;分管部门:纪检监察审计部、后勤管理部、离退休管理部、保卫部、企业总公司。 ,男,汉族,1961年3月生,山东新泰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黑龙江矿业学院(现黑龙江科技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硕士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黑龙江矿业学院(现黑龙江科技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1983年7月至2004年4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工作,历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机电所副所长、装备公司总工程师、研发中心副主任、机电所所长、测控公司经理,2004年4月起任副院长。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副院长。分工负责产品开发与产品质量;分管部门:产品开发与质检部、情报中心、评价所 ,男,汉族,1963年4月生,辽宁新金人,200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副院长。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1987年7月至2003年4月辽宁省抚顺煤矿安全仪器总厂工作,曾任副厂长,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工作,任总经济师,2004年4月起任院长助理,2005年任副院长。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副院长。分工负责产品生产与工程服务、安全生产;分管部门:生产管理部。 ,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安徽省枞阳人,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采煤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先后在露天开采安全研究所、装备公司、中日合资华樱管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煤矿防爆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安全生产抚顺矿用设备检测检验中心工作,历任抚顺分院露天开采安全研究所副所长、装备公司总经理、中日合资华樱管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国家煤矿防爆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在“百千万人才工程”中被列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5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优秀专家。2008年1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副院长。分工负责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分管部门:经营部。

3,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研究院怎么样?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研究院是2015-10-15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分支机构(非法人),注册地址位于萧山区城厢街道拱秀路288号421房间。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研究院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109MA27W2GY7K,企业法人高亮,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研究院的经营范围是:环保技术咨询,环保产品开发,环保工程设计、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及工程承包;节能工程、能源审计及环境影响评价。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研究院更多信息和资讯。

4,煤炭科学总院待遇怎么样?

现在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已经不是2009年的煤科总院了 ,现在的煤科总院准确得应该是煤科总院(北京)了,自从成立煤炭科工集团来,煤科总院与煤科总院上海研究院、西安研究院的关系由父子关系变为兄弟关系,这对原来主要靠京外单位上缴利润来生存的煤科总院来说是雪上加霜,现在的煤科总院(北京)包括:安全分院、、煤化分院、检测分院、金信所、安标中心等单位构成(注:开采、建井在煤科院的兄弟单位天地科技股份公司中)。成长性较好的是安全分院,科研实力较强的是煤化分院,检测与安标都与目前MA认证有关,可以说吃得是政策活,长久性不看好

5,宁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怎么样?

宁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是1998-08-17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138号。 宁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40100454001163E,企业法人周宏,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宁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煤炭及矿产资源技术服务;煤化工技术咨询、研发、转让及推广应用;机电产品研制、节能技术服务、安全技术咨询服务;煤矿就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凭许可证经营);化工产品(不含易制毒及危险化学品)、润滑油、润滑脂、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五金、交电、日用百货、办公用品、矿山机械设备、通讯器材、计算机设备及耗材、办公自动化产品、电子产品、电脑配件的销售;乳化油生产销售;电子设备(不含特种设备)维护及维修;计算机软件开发、销售、维护;计算机综合布线;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智能化集成。(法律法规须经审批的,凭审批批准文件经营)。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宁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6,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怎么样?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是2012-12-14在北京市大兴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北京采育经济开发区育隆大街5号。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15059247155E,企业法人朱凤山,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物业管理;生产矿用隔爆、本质安全型电子产品、矿用乳液;采矿、选矿、煤田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工程、矿山安全环保、地下工程的工艺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技术工程承包(在隶属企业授权范围内从事技术工程承包业务);煤炭产品的质量检验(在隶属企业授权范围内从事对煤炭产品的质量检验);销售矿山机械、电器产品、仪器仪表、化工产品(不含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及危险化学品);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自动控制集成技术开发;国内展览展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货物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724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7,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企业简介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成立于1957年,是我国煤炭行业唯一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开发机构和技术创新基地,是原煤炭工业部直属的科研事业单位,1999年7月转制为中央直属的科技型企业,2008年6月改革重组,煤科总院成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企业。经过50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煤科总院已经建设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设置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科技力量雄厚、科研成果领先,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煤炭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的创新中心与研发中心。

8,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的国家机构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Safety(Shenyang Branch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沈阳研究院安全基础研究实验室始建于60年代,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瓦斯、火灾防治、矿山救护与应急救援及边坡稳定性研究为主的实验室,作为国内最权威的煤矿安全科研机构的技术核心和技术支撑,在国内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沈阳研究院依托实验室的支撑共取得科研成果630余项,获国家级奖18项、省部级奖166项、国家专利15项,制订、修订全国标准、行业标准300余项。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精神,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部于2006年底全面启动了在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2007年2月,科技部批准了“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建设申请。 实验室固定人员定编91人,其中研究人员42人,技术人员45人,管理人员6人(管理人员兼职研究人员的2人);每个研究方向配置固定人员情况:瓦斯灾害防治41人,煤矿火灾防治16人,矿山应急救援12人,露天煤矿地质灾害防治18人。在91个定编人员中按职称分类,具有高级职称的37人,占40.7%;中级职称的20人,占21.9%;初级职称的34人,占37.4%。按学历分类,博士或博士生导师9人,占10.0 %;硕士29人,占31.9%;学士及以下53人,占58.2%。绝大多数为中青年技术骨干,能够确保各专业的科研、试验及试验装备维护等工作。实验室流动人员将根据研究方向及需要,设立开放基金引入流动研究人员开展课题研究,并加强国际国内合作,通过合作研究形式加强人员流动,开展研究工作。每年在实验室的流动人员不少于15人。 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为宗旨,以灾害发生机理理论研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和设备实验研究一体化综合研究为导向,尊重人才及其创造性,提倡开拓、创新、求实与奉献的精神,支持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容纳不同的学术观点,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逐步形成两个体系,实现四个功能。两个体系:完整的煤矿安全基础研究体系, 新产品开发及检测检验体系。四个功能:①对全社会开放,共享实验资源,为国家科技攻关、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它重点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验手段;②面向全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辐射功能;③为国内及国际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提供交流的平台功能;④在瓦斯防治、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救援研究方面,培养出一批技术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和技术人员队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和新中国第一所煤矿安全科研院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按新机制、新模式重组创办的独立学院。学院自2001年设立以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学院紧紧依托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石油化工学科方面的优势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在煤矿安全科研方面的优势以及抚顺石油化工、煤炭生产产业基地的环境优势,以工科为主,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学院设能源化工系、能源装备系、控制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能源工程与安全系,共有28个专业,开展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拟在涉煤8个专业全国范围实施对口单招政策。学院以本科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为石油、石化和煤炭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校址位于雷锋精神发祥地、满清故里——辽宁抚顺,校园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毗邻,隔路相望,其整体建筑风格典雅庄重,现代气息与古朴意境融会贯通。学院占地370余亩,总建筑面积10余万m,如今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2100余人;共有专兼职教师207名,其中,博士学历15人,硕士学历88人,本科学历104人,具有高级职称者128人。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图书30余万册。学院自成立以来得到了辽宁省政府、辽宁省教育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特别是抚顺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股份制的能源大学的目标要求。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创办独立学院的模式辽宁唯一、国内少有,作为辽宁唯一一所以能源学科为主导方向的大学,学院积极发挥合作双方在人才、科研、行业和产学研方面的优势,坚持独立办学,不断凝练特色,坚持“建设教学型学院、配置双师型师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始终致力于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始终将学院的发展归于崇高的公益事业。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全体师生秉承“传承寓新、实践知本”的校训和“勤奋专注、博爱致远”的学风,努力把顺华能源学院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兼具自身特点、规范和谐的一流独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