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豆蔻年华是多少岁,"豆蔻年华"是指多大年龄?

本文目录索引

1,"豆蔻年华"是指多大年龄?

"豆蔻年华"是指女孩13岁称。 【解释】: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 【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近义词】:金色年华、黄花少年、二八年华、及笄年华、锦瑟年华、含羞待放、黄金时代 【反义词】:桑榆暮景、人老珠黄、风烛残年、有生之年、不惑之年 扩展资料: 豆蔻年华的反义词 1、桑榆暮景 【解释】:夕阳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出自】: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译文】:晚年的时光,无法追赶。 2、人老珠黄 【解释】: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出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娘子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呢。” 【译文】:你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这人老珠黄不值钱呢。 3、风烛残年 【解释】: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自】: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译文】:当时共有三,担心残余的岁月在世不太久,我给教给子孙罢了。

"豆蔻年华"是指多大年龄?

2,花样年华和豆蔻年华分别指多少岁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年龄称谓趣谈:不满周岁——襁褓 2-3——孩提 女7——髻年 男8——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舞勺之年 15-20——舞象之年 女12岁—金钗之年 女13岁——豆蔻年华 女15岁——及笄年华 女16——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20岁——桃李年华 女24岁——花信年华 女30——半老徐娘 豆蔻年华,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 中文名:豆蔻年华 外文名:maiden years;teenage of girls;budding beauty 近义词:金色年华、黄花少年、锦瑟年华 反义词:风烛残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黄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宾语 读音:dòu kòu nián huá 释义: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3,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豆蔻年华是指13岁,这个词是用来形容女孩子的。豆蔻是一种植物,一般在初夏的时候开花,豆蔻花的花都是一串串的,上面是一个个小花朵,在含苞待放的时候,花骨朵儿带有一丝淡黄色,非常符合13岁左右的小女孩的形象。 “豆蔻年华”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赠别》“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相传诗人杜牧曾经在扬州做官,后来要离开扬州回到长安,于是他在分别之际给扬州相好的歌妓张好好写了这首《赠别》,张好好正是一位13岁左右的少女,所以诗人用豆蔻花来形容她柔美轻盈的身姿。 豆蔻花也叫“含胎花”,豆蔻含苞待放的时候,花瓣都是鼓鼓地包在一起,所以人们用来它来比喻处女。除了豆蔻年华这个词之外,还有许多其它优美的词来形容女孩子的年龄,例如碧玉年华是指十六岁,桃李年华是指二十岁,花信之年是指二十四岁。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主要有: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出自唐代杨炯的 《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7、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8、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9、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出自《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10、耄耋:指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