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的寓意和象征,用二十四节气取名有多浪漫
本文目录索引
- 1,用二十四节气取名有多浪漫
- 2,芒种给双胞胎女孩取名宝典
- 3,芒种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 4,芒种的习俗来历时间意义诗词
- 5,芒种的传说 芒种的传说有哪些
- 6,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7,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谷雨,小满,芒种,处暑都是什么意思
- 8,芒种有什么习俗
1,用二十四节气取名有多浪漫
1、疏玥 疏玥出自于孙頠《宿烟含白露》“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是一首关于白露的诗,“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表示孟秋的结束,仲秋的开始,自此,秋意渐浓,一年中最绚丽多彩的时节将徐徐呈现,疏字是指疏导,疏通,疏导,玥字就指上天赐予有德圣皇的神珠。 2、照萤 照萤出自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是一首关于大暑的诗,大暑对应小暑,是大热,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照萤,照萤映雪,是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希望孩子也能刻苦努力。 3、于庆 于庆出自于庾信《小暑戒节南巡》“既永清于四海,终有庆于一人。”是关于小暑的诗,暑是炎热的意思,而小暑就是小热,是万物狂长的时节,于字为介词,有超过的意思,庆字为庆祝,庆贺,福泽之意。 4、景初 景初出自张嵲的《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是一首关于处暑的诗,所谓处暑,即为“出暑”,也就是炎热离开之意,这时北方已有清秋之韵,是迎秋赏景好时节,景初一名寓意着前程似锦和不忘初心。 5、小满 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大和小往往是相对应的,如有小暑有大暑,有小雪有大雪,有小寒有大寒,却唯独不见大满,只有小满,这却足以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不求全求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而小得盈满。”,正所谓“最好人生是小满,花未全开月未圆”,“人生实难万圆,小满即可心安”,这符合中国人的理想。
2,芒种给双胞胎女孩取名宝典
彦、彤的读音是yàn、tóng,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义】 彦,彦字旧时指有才德的杰出人物,象征有才学,操守廉政,名利双收,成功昌隆。彤,象征红色,有希望,旭日东升。意为红色。意义优美。 【五格】 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9-7,五格大吉。 【五行】 彦彤的五行组合是:木-火。这种组合的人个性善良,温文尔雅,有智慧,有才华,头脑灵活,做事都能经过仔细考虑。
3,芒种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一、芒种的来历: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二、芒种的习俗 1、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嫁树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这是芒种节气习俗之一。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4、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5、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4,芒种的习俗来历时间意义诗词
芒种的来历时间: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芒种的习俗: 1、 芒种日女子做新麦食品,送给父母,以示探望和祝福。制作白梅、乌梅、梅替、冰梅丸、锗脆梅、锗拌梅、盐梅、梅子汁等,供食用。 2、 芒种时节天气开始炎热,也是农村最忙的时候。习俗主要有煮梅、送花神、安苗、打泥巴等。俗话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因而要注意防署,多喝水,多吃清淡的食物。 芒种的意义: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芒种后进入初夏梅雨季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 芒种的诗词: 《插秧歌》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5,芒种的传说 芒种的传说有哪些
芒种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在太行深山里挂云山脚下,有个十几户的村庄,西北角有两间茅草房,住着一家,母子二人过日子,儿子叫芒种,二十岁了还没有娶妻,母亲老得头发都白了。母亲纺车摇不动了,刷锅洗碗抱柴禾也不能干了,芒种一个人里里外外,又种田又做饭,又上山砍柴。有一次他母亲想吃鲜鱼,正是十冬腊月天气,芒种就将冰凌砸开,然后打捞鲜鱼让母亲吃。离芒种家不远的山神庙下住着聪明伶俐俊俏的荞麦姑娘,她的老家原在百里外后山,爹娘早年去世,由于她相貌十分出众,心灵手巧,几家财主都企图抢霸她为妻。荞麦姑娘寄住在姑母家里躲避灾难。她经常到池塘边洗衣担水,被芒种这种孝顺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她就经常借故和芒种接触,随着时间的推移,竞和芒种产生了爱情,姑母看出了苗头,成全了这门亲事。婚后两口子恩恩爱爱,互尊互敬,男耕女织,二人孝敬母亲,生活虽然艰苦些,日子过得也挺美满。母亲也为有这如意的媳妇无比欢乐。
这里山势高峻,土地瘠薄,日照短,每年不到三伏不落透雨,所以播种五谷就难以有好的收成。有一年大旱,秋后地净场光,家里只收了点蔬菜,这怎么能熬过漫长的隆冬岁月啊!芒种就决定把全家心爱的小马驹牵到集镇上去卖,好换些粮食过冬。妻子给芒种换上可体的新衣新鞋,打整一番,临走时又嘱咐,可千万早些还家。当芒种牵小马驹的缰绳时,小马驹摇摇铜铃,弹弹蹄脚,甩甩尾巴,瞪瞪眼睛,灰灰嘶叫,并且眼角滚出了泪珠。芒种知道马驹穷家难舍,但为了生活,有什么办法?他也掉了眼泪。
芒种
直到掌灯时分,芒种才赶集回来了,妻子笑嘻嘻地给他盛来了热腾腾的饭菜,母亲开口急忙询问马驹卖了多少钱。憨厚直心肠的芒种说:“人家买马驹的老板给我留下了他的姓名和地名,等几天再付钱”。接着他就叙述老板的地址和名字:“我叫东北风,来自冰凌宫,家住花木凋零寨,兄弟居官在京城。”母亲听了皱起眉头焦急地说:“你这个傻孩子呀,百八十里哪儿有这个村名,这样的人名啊,你可上当受骗啦”。芒种发了愣, 搓手跺脚,唉呀,这可咋办哩?后悔莫及,心焦如火,老实本分的庄户人,不会赶集上店,母子二人就呜呜地大哭起来。聪明伶俐贤惠的妻子,厨手摸了摸头上绣着粉紫色花办的头巾,嫣红的嘴唇微微颤动,眼珠子传神似的,她亲呢地轻拍一下丈夫的肩膀,噗哧地笑了。母子俩欣喜地揩着眼泪,凝望着荞麦姑娘: “莫非你有什么好主意?”荞麦姑娘说: 。东北风吹来阵阵寒,是个韩字,冰凌宫是条来路源,是个露字,这个买马驹的人就叫韩露。花木凋零寨没有花开了,这个村子就叫落花村。“母亲听了高兴地说:”好好好,落花村就在后山,离这一百挂零里路,落花村有姓韩的,快快快,找他要帐去。“
芒种日夜趱行百里路程,翻山越岭,逢人询问,果然找到了落花村,又找到了这个买马的老板。韩露是个五十多岁胡子拉茬的老头子,他放下手中的酒胡芦,又惊奇又高兴,瓮声瓮气地对芒种说:”小伙子呀,谁告诉你我的名字和我家住的村名呀。“芒种照直地说了。当韩露知道是芒种的妻子时,他暗自惊喜:”她难逃出我的手心。“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美貌女子找到啦!他眯缝着象刀割的眼睛,用手挠了挠光溜溜的夜壶脑袋,得意忘形,如获什么宝贝似的,韩露甜言蜜语地对芒种说:”你若能领我见到你的妻子,我就付你马价芒种无奈,只好依了他,把韩露领回家来。
荞麦姑娘相貌确实出众,绯红的嘴唇,俊俏的脸庞。韩露见了骨酥肉麻,他一心要霸占荞麦姑娘为妻。
韩家有土地百顷,钱财万贯,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他依仗兄弟白露在京城里居官,便胡作非为,任意抢霸民女。八月初六这天,韩露对着镜子把胡子刮了又刮,打扮一番。他带领十几名家丁,骑马直奔芒种家,前来抢亲。
再说荞麦姑娘,她思前想后,恨透了这人面兽心的韩露,决心不受他的污辱。她嘱咐丈夫要好好侍奉和孝敬母亲。她又对丈夫说:她要到深山野林里去躲避灾难,切莫牵挂,不久还会回来,临走时摘下自己手上的镯子和耳环,让丈夫以后好变卖个钱花。芒种牢记妻子的嘱咐,少说话,慢开口,一切躲着寒风走。他心里想着妻子不久还会回来韩露来抢亲,得知荞麦姑娘逃走,命令人马向深山密林里搜查。这天清晨漫山遍野起了茫茫大雾,四处看不到荞麦姑娘钧身影。韩露心急似火,暴跳如雷,大骂老天不该起这场迷人眼目的大雾,他横冲直闯,扬鞭催马,不一会儿,马落坡跌在池塘里,韩露被水淹死了,肥胖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一群群乌鸦象得了什么喜,飞来吞食他的尸体。
第二天在蒜头崖下找到了荞麦姑娘的尸体,她虽然跳崖而死,可身上没有一点伤痕,闭着眼睛+面带微微的笑容,脸色依然是那样俊俏美丽,手里还攥有遗书一封: “隋投意合结夫妻,恩爱美满两相依,可恨霸道心不善,逼得夫妻两分离。待到来生再相见,银花如雪开满地”
芒种母子二人看了遗书,泪如泉涌,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山泉呜咽,明星闭眼。芒种给妻子荠麦姑娘穿上素日里她移爱韵柳黄绿的布衫和紫绿色的罗裙,发髻上又扎上粉白色的花朵,在这岭下灼向阳洼里埋葬了她,筑了一个高大的坟丘。
第二年夏天三伏天里,突然一群娃娃们高兴地喊起来:“荞麦姑娘回来啦! 芥麦姑娘回来啦!”芒种急忙到坟头去看,唉呀!美极啦,绿绿的叶儿,紫红的根儿,粉白花儿,枝干窈窕,几天之后又结了饱实实黑莹莹的三角形粒籽。芒种高高兴兴地把粒籽收藏起来,来年雨水晚,漫田遍野种上它,秋来好一场大丰收啊!寒露节令到来,刮起了一场寒风,孩子们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唱着: “唉哟哟呀,寒露风啊,透心凉啊,真霸道啊,好混账啊,你别吹啦!荞麦收啦!早上场啦!”
芒种是我国家二十四节气中最为繁忙的一个节气了,北方地区的小麦大麦开始进入收获的季节了,而南方水稻也开始插秧了,全国都处于繁忙的情况,所以说芒种是忙着耕种啊!
6,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都是节气名称,属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 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古人称节气为“气”,二十四节气就是24个“气”,有“节气”和“中气”之分:每月第一个即月首的“气”,称为“节气”;第二个即月中的“气”称为“中气”。这样,全年共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合起来正好是“二十四节气”。
7,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谷雨,小满,芒种,处暑都是什么意思
1、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就是打雷惊醒了冬眠的动物的意思。 2、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3、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4、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 5、二十四节气中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的意义就是,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我国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
8,芒种有什么习俗
芒种时节最常见的习俗有送花神、煮梅和安苗。送花神:民间有些地方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其意表达人民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煮梅:在芒种时节,南方某些地区梅子熟了,于是就有了煮梅的饮食习俗;安苗:一种祭祀活动,其意在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
芒种有什么习俗
习俗1:送花神
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残、零落,在民间的某些地方,人民会在芒种这一天举行隆重的送花神活动,其意在饯送花神归位,也表达了人们对花神的感激之情,希望来年再会。不过,现在似乎没有这个习俗了。
习俗2:煮梅
芒种时节,长江一带的南方地区梅雨季到来,此时也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在古代三国时期,“青梅煮酒论英雄”和“望梅止渴”的典故流传至今。所以,煮梅是芒种常见的饮食习俗。
习俗3:安苗
安苗主要是皖南一带的祭祀活动,据说最早始于明初时期。芒种时节种完了水稻之后,人们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在各地会举行安苗祭祀活动,以此来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