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组成、性质、制取和应用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乙醇的组成、性质、制取和应用是什么?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俗称酒精。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特殊的、令人愉快的香味,并略带刺激性,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溶剂,乙醇易挥发,且可以与水、乙酸、丙酮、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醚、乙二醇、甘油、硝基甲烷、吡啶和甲苯等溶剂混溶。此外,低碳的脂肪族烃类如戊烷和己烷,氯代脂肪烃如1,1,1-三氯乙烷和四氯乙烯也可与乙醇混溶。随着碳数的增长,高碳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下降。由于存在氢键,乙醇具有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中,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铵和溴化钠等。氯化钠和氯化钾则微溶于乙醇。此外,其非极性的烃基使得乙醇也可溶解一些非极性的物质,例如大多数香精油和很多增味剂、增色剂和医药试剂。 酒中的乙醇 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两部分组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乙醇分子中的碳氧键和氢氧键比较容易断裂。乙醇的化学反应: (1)乙醇的金属反应: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但不如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 活泼金属(钾、钙、钠、镁、铝)可以将乙醇羟基里的氢取代出来。 (2)乙醇与氢卤酸反应。通常用溴化钠和硫酸的混合物与乙醇加热进行该反应。故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乙醇的氧化反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催化氧化: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进行。 工业制乙醇,工业上一般用淀粉发酵法或乙烯直接水化法制取乙醇。 乙醇氧化 发酵法制乙醇是在酿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曾是生产乙醇的惟一工业方法。发酵法的原料可以是含淀粉的农产品,如谷类、薯类或野生植物果实等;也可用制糖厂的废糖蜜;或者用含纤维素的木屑、植物茎秆等。这些物质经一定的预处理后,经水解(用废蜜糖做原料必经这一步)、发酵,即可制得乙醇。发酵液中的质量分数约为6%~10%,并含有其他一些有机杂质,经精馏可得95%的工业乙醇。 乙烯直接水化法,就是在加热、加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让乙烯与水直接反应,生产乙醇。 第一步是与醋酸汞等汞盐在水-四氢呋喃溶液中生成有机汞化合物,而后用硼氢化钠还原。此法中的原料——乙烯可大量取自石油裂解气,成本低,产量大,这样能节约大量粮食,因此该产业发展很快。 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来制造乙醛、乙醚、乙酸、乙酯、乙胺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也可用来制取醋酸、香精、染料、涂料、洗涤剂等产品,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乙醇可以调入汽油,作为车用燃料,乙醇汽油的销售在美国已有几十年历史。此外,乙醇还做稀释剂、有机溶剂、涂料溶剂等几大方面,其中用量最大的是消毒剂。 乙醇是酒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和酒的种类有关系,如白酒为56度的酒。注意:我们喝的酒内的乙醇不是把乙醇加进去,而是发酵出来的乙醇,当然根据使用的发酵酶不同,还会有乙酸或糖等有关物质。 酒也是酿造出来的。淀粉经过麸曲的作用变成麦芽糖,再让糖液发酵,酵母菌“吃”下糖,“排泄”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种含酒精的水,通过蒸馏,使酒精浓度增大,就成了酒。 用不同品种的粮食、水果或野生植物酿造出来的酒都含有酒精,做菜的黄酒里有15%的酒精;啤酒里有4%的酒精;葡萄酒含酒精10%左右;烧酒里含酒精最多,超过60%。 烧鱼时加点酒,酒精能把鱼肉里发腥味的三甲胺揪出来,带着它一块儿变成蒸气挥发掉了,所以,烧鱼时加酒可以除腥。 纯粹的酒精并不好喝。名酒佳酿里除了酒精,还有香酯、糖、香料、矿物质等微量物质。 饮酒后,乙醇很快通过胃和小肠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一般情况下,饮酒者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将在30~45分钟内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当BAC超过1000毫克/升时,可能引起明显的乙醇中毒。摄入体内的乙醇除少量未被代谢而通过呼吸和尿液直接排出外,大部分乙醇需被氧化分解。在乙醇的代谢过程中,乙醇脱氢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分布在肝脏,在胃肠道及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分布。乙醇通过血液流到肝脏后,首先被ADH氧化为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2个氢原子脱掉,使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肝脏中乙醇还能被酶分解代谢。 人喝酒后面部潮红,是因为皮下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因为这些人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而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上脸”。 乙醇代谢的速率主要取决于体内酶的含量,其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并与遗传有关。人体内若是具备乙醇脱氧酶和乙醛脱氧酶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行若无事。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大部分人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的形态继续留在体内。我们所说的酒精的代谢应该是被完整的分解后的状态,由于很多人缺少乙醛脱氢酶,拥有乙醛脱氢酶的量也是有差别的,所以,严格地说,酒精的代谢速度是无法用一个准确的速度来描述的,此因人而异。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乙醇具有成瘾性及致癌性,但乙醇并不是直接导致癌症的物质,而是致癌物质普遍溶于乙醇。在中国传统医药观点上,乙醇有促进人体吸收药物的功能,并能促进血液循环,治疗虚冷症状。药酒便是依照此原理制备出来的。
2,乙醇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就是酒精啊,你该认识吧!~~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酒香。
熔点(℃): -114.1
沸点(℃): 78.3
相对密度(水=1): 0.7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19℃)
燃烧热(kJ/mol): 1365.5
临界温度(℃): 243.1
临界压力(MPa): 6.3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32
闪点(℃): 12
引燃温度(℃): 363
爆炸上限%(V/V): 19.0
爆炸下限%(V/V): 3.3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CH3CH2OH + 2Na==2CH3CH2ONa + H2
结论:
(1)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但不如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
(2)活泼金属(钾、钙、钠、镁、铝)可以将乙醇羟基里的氢取代出来。
2.与氢卤酸反应
C2H5OH + HBr==C2H5Br + H2O
C2H5OH + HX==C2H5X + H2O
注意:通常用溴化钠和硫酸的混合物与乙醇加热进行该反应。故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氧化反应
(1)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CH3CH2OH+O2==2CO2+3H2O
(2)催化氧化: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进行。
2CH3CH2OH+O2==2CH3CHO+2H2O 工业制乙醛
4.消去反应
(1)分子内消去制乙烯(170℃浓硫酸)
C2H5OH + HOC2H5 == C2H4+H2O
(2)分子间消去制乙醚
C2H5OH + HOC2H5 == C2H5OC2H5 + H2O (乙醚简介)(140℃ 浓硫酸)
5. 其他
C2H5OH+CuO==CH3CHO+Cu+H2O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3010.htm
3,酒精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酒精就是乙醇的水溶液,它是伯醇,具有伯醇的一般性质。
1
碱性:能和质子酸硫酸,和氨基钠反应
2
取代:与卤化氢,卢卡斯试剂,卤化磷,氯化亚砜反应
3
脱水:分子间脱水,分子内脱水
4
酯化反应:和有机酸反应生成酯
5
氧化:被高锰酸钾,从铬酸钾非选择性氧化;欧芬脑尔氧化;撒瑞特氧化;活性二氧化锰;脱氢反应
这些有部分是大学反应,不知道你要什么,不过全了
4,酒精的化学性质
1、燃烧时发出不易见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CO2和H2O。 2、酒精能与碱金属作用放出氢气。 3、酒精与浓硫酸共热发生失水反应,生成乙烯或乙醚。 4、酒精在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等氧化剂作用下,能迅速氧化生成乙醛,并进一步气化生成乙酸(冰醋酸) 5、酒席与浓硝酸作用,生成硝酸乙醋。硝酸乙酯受热分解。会发生猛烈爆炸,因此可作为炸药原料 6、酒精与有机酸作用,生成有机酸乙酯。许多乙酯类香精就是利用这种性质。 扩展资料 1、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相对密度(d15.56)0.816。 2、乙醇是酒主要成分(含量和酒的种类有关系)。注意:日常饮用的酒内的乙醇不是把乙醇加进去,而是微生物发酵得到的乙醇,当然根据使用的微生物种类不同还会有乙酸或糖等有关物质。 白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西方国家常用proof表示酒精含量),通常是以20℃时的体积比表示的,如50度的酒,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50毫升(20℃)。 另外对于啤酒是表示啤酒生产原料麦芽汁的浓度,以12度的啤酒为例,是麦芽汁发酵前浸出物的浓度为12%(重量比)。麦芽汁中的浸出物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以麦芽糖为主。啤酒中乙醇浓度一般低于10%。 3、燃料乙醇一般是指体积分数达到 99.5%以上的无水乙醇,是 良好的辛烷值调和组分和汽油增氧剂,燃烧乙醇汽 油能够有效减少汽车尾气中的 PM2.5 和 CO,其 作为可再生液体燃料的代表之一,可补充化石燃料 资源,降低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减少温室气体和 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自巴西、美国率先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大力推行燃 料乙醇政策以来,加拿大、法国、西班牙、瑞典等 国纷纷效仿,目前以甘蔗、玉米为原料的第 1 代燃 料乙醇产业已经形成规模,燃料乙醇已经成为世界 消费量最大的生物燃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 乙醇
5,乙醇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度很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室温下,乙醇是无色,且有特殊味道的挥发性液体。 乙醇具有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中,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铵和溴化钠等。盐(氯化钠)和氯化钾则微溶于乙醇。 化学性质: 乙醇是一种伯醇,连接羟基的碳原子连接二个氢原子。许多乙醇的反应都和羟基有关。 乙醇可以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作用,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乙醇可以在有酸的催化下和其它羧酸发生酯化作用,生成相应的酯类和水。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为乙醛。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通常被认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而并非喝下去的乙醇。 乙醇可以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燃烧现象,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乙醇也可与浓硫酸跟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发生非常激烈的氧化反应,燃烧起来。 乙醇可以在浓硫酸和高温的催化发生脱水反应,随着温度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果温度在140℃左右生成物是乙醚,如果温度在170℃左右,生成物为乙烯。 扩展资料运用 杀菌消毒: 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但是由于纯乙醇无法渗透到细胞壁内层,故纯乙醇的杀菌效果不好。体积浓度75%的乙醇用于医用消毒,同样,碘酊(俗称碘酒)的溶剂也是乙醇。 高纯乙醇(~95%)会使细菌细胞脱水,但无法完全杀死在细菌细胞膜内的细菌细胞,原因是高纯度乙醇不能完全溶解由磷脂组成的细胞膜,而无法使细胞内的细胞质流出以杀死细菌。 酒精的浓度太高,反而马上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硬膜,这层硬膜对细菌反而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酒精进一步渗入,所以高浓度酒精(95%)消毒杀菌效果,反而不及稀酒精(70~75%浓度最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醇
6,酒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酒精(学名乙醇) 物理性质 1、液体密度是0.789g/cm³,乙醇气体密度为1.59kg/m³, 2、相对密度(d15.56)0.816,式量(相对分子质量)为46.07g/mol。沸点是78.4℃,熔点是-114.3℃。纯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香味,易挥发。 化学性质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催化氧化)成为乙醛甚至进一步被氧化为乙酸。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通常被认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乙醇在体内也可以被氧化,但较缓慢,因为没有催化剂),而并非喝下去的乙醇。 化学方程式: 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物理性质:化学式C4H10O3,无色、无臭、透明、吸湿性的粘稠液体。 丙二醇化学性质:可燃性液体。有吸湿性,对金属不腐蚀。与二元酸反应生成聚酯,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酯,与盐酸作用生成氯代醇。与稀硫酸在170℃加热转变成丙醛。 用硝酸或铬酸氧化生成羟基乙酸、草酸、乙酸等。与醛反应生成缩醛。1,2-丙二醇脱水生成氧化丙烯或聚乙二醇。 扩展资料 1、乙醇分子中含有极化的氧氢键,电离时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 2、乙醇的酸性很弱,但是电离平衡的存在足以使它与重水之间的同位素交换迅速进行。 3、因为乙醇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所以其只能与少量金属(主要是碱金属)反应生成对应的醇金属以及氢气。 4、乙醇可以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燃烧现象,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乙醇可以在浓硫酸和高温的催化发生脱水反应,随着温度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6、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为乙醛.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通常被认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而并非喝下去的乙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