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之王,流行音乐之王是谁
本文目录索引
- 1,流行音乐之王是谁
- 2,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谁
- 3,人类历史上最伟大音乐家有哪几个
- 4,为什么迈克尔 杰克逊被称为流行音乐之王
- 5,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能成为全球流行音乐之王,有哪些原因?
- 6,美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为什么美国时流行音乐的老大
1,流行音乐之王是谁
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King of Pop),世界舞王 .是继猫王之后,西方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其流行领域成就超越猫王。是出色的音乐全才,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舞蹈,乐器演奏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融合了黑人节奏蓝调与白人摇滚的独特的MJ乐风,时而高亢愤疾、时而柔美灵动的嗓音,空前绝后的高水准音乐录影,规模宏大的演唱会无不在世界各地引起极大轰动,他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亿万歌迷,他拥有世界销量第一的专辑《THRILLER》,其唱片总销量数以亿计(2006年底统计,其正版专辑销量已超过7.5亿),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他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让无数的明星效仿。200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发了一个最新认证: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艺术家。他一个人支持了世界上39个慈善救助基金会,保持着2006年的吉尼斯世界个人慈善纪录,是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人。他患有白癜风皮肤病,皮肤呈白色.
有人说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个神奇的怪物,浑身上下充满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音乐响起时他的节奏能带动全世界的脉搏。至今全世界仍有上亿歌迷。
2,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谁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莫扎特: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 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他通过钢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诗意,把钢琴的表现力发挥到了精彩绝伦的境界 柴可夫斯基: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这些人都可称为伟大的音乐家
3,人类历史上最伟大音乐家有哪几个
约翰·施特劳斯(Yuehan.shitelaosi Johann Strauss , 1825--1899)奥地利的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创作了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为19世纪维也纳圆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 由于他把华尔兹这种原本只属于农民的舞曲形式提升为了哈布斯堡宫廷中的一项高尚的娱乐形式,因此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他的艺术成就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辈们,例如约瑟夫·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更为人所熟知。还作有《雷鸣电闪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和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他的父亲里奥波尔德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个作曲家。他的母亲也酷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有很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其中最出名的歌剧是《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和《魔笛》。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毕生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含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NO 03 ;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这是耳聋的前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十七岁那年,波恩宫廷资助他去维也纳,也就是在这时与莫扎特有了短暂接触。公认的最像贝多芬Beethoven的画像1792年,经过海顿的指引,再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交响曲》;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作曲家。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和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都经历了各种苦难坎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根据他们的人生写成了《名人传》。 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 贝多芬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月光奏鸣曲》、《C小调第5交响曲》等。 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交响曲》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贝多芬的父母欧盟的盟歌了。 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欢乐颂》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NO 04 ;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泰勒曼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也译作巴哈)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埃森纳赫,1750年7月28日逝于德国莱比锡,终年65岁。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成功地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来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今天一般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NO 05 ;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个贫穷的车匠家庭,27岁时受聘担任匈牙利艾斯台尔哈奇亲王的乐长,任职达30年之久,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4部清唱剧以“创世纪”和“四季”最为突出,同时也写作了68首的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一些20部歌剧(5部散失)、轻歌剧、13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现在的德国国歌正是海顿所作曲。
NO 06 ;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英文:Pyotr Ilich Tchaikovsky 或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他对于国家、民族的希望甚至是人类的自由情感颇具真切的理解,并且十足地浸润在他的作品中,面对当时社会的没落他选择“牺牲”个人的情感(如婚姻......)“奉献”全部情感和精力在对国家、民族甚至是人类思想灵魂的音乐作品上。他希望国家富足,他可以过上“正常”家庭生活,但现实与理想反差太大,使他一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 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尽管柴科夫斯基结识了“强力集团”,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柴科夫斯基曾写道:“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NO 07 ; 弗里德里克·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NO 08 ; 弗朗茨·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NO 09 ; 克劳德·德彪西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NO 10 ; 居塞比·威尔第
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的隆高勒农村小客栈主家庭,比在莱比锡出生的瓦格纳晚5个月。他的父亲是当地旅馆的老板和杂货商。这是一个家境清贫的农民家庭。父亲打发他到附近布塞托一个鞋匠家去住,幼时从乡村乐师学音乐,他在那里学习管风琴,并在镇上管弦乐团工作。当他被镇民送往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时,却遭到拒绝,被拒原因是他的岁数太大(超过了14岁)。后随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38年他回到布塞托开始歌剧创作,后来开始写他的第一部歌剧《博尼法乔伯爵奥贝尔托》,该剧于1839年他26岁时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这部歌剧取得了成功,使他获得了创作三部新歌剧的合约。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使他一跃而成为意大利第一流的作曲家。1848年应马志尼的委托,写成爱国歌曲《把号角吹响》。作于四十年代的早期歌剧《纳布科》、《伦巴第人》、《欧那尼》等,表现了爱国思想和反抗异族压迫的精神,对当时意大利资产阶级的统一和独立运动起了鼓舞作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中期歌剧《利哥莱托》(一译《弄臣》)、《行吟诗人》、《茶花女》等,以在意大利民歌和民间舞曲基础上提炼的音乐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系列人物的性格面貌,内容亦触及一定的社会问题,并流露出对被损害者的同情。七十至九十年代的后期歌剧,以在意大利歌剧史上具有革新意义的《阿依达》、《奥赛罗》为代表,在音乐上常把宣叙调和咏叹调融为一体,管弦乐效果亦较丰富。除歌剧三十余部外,尚作有纪念孟佐尼的《追思曲》以及若干声乐曲。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浪潮之中,威尔第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一些**歌曲鼓励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的音乐大师”之称。五十年代是威尔第创作的高峰时期,他勤奋不懈的创作,先后写出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威尔第谱写了《阿伊达》之后16年就再没有写过任何歌剧,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最后两部震惊--悲剧性的《奥塞罗》和喜剧性的《福斯塔夫》。 威尔第 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出身于小商之家,曾报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师从拉维尼亚学习作曲和配器。创作以民族民间音乐为渊源,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歌剧以题材的社会性,现实性,人物和环境的质朴真实,音乐,戏剧的紧密结合,声乐歌唱的主导地位和变化丰富的动人旋律而著称。
居塞比·威尔第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4,为什么迈克尔 杰克逊被称为流行音乐之王
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Michael Joseph Jackson,1958年8月29日-2009年6月25日),是一名在世界各地极具影响力的流行音乐歌手、作曲家、作词家、舞蹈家、演员、导演、唱片制作人、慈善家、时尚引领者,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King of Pop)。他的音乐曲风完美地融合了黑人节奏蓝调与白人摇滚的独特的MJ乐风。他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让无数的明星效仿。
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是继猫王之后,西方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其成就超越猫王,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King of Pop)。他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全才,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舞蹈、乐器演奏都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
他是出色的音乐全才,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作为主唱和最年轻的成员,在1964年首次亮相The jackson 5乐队,后来又于1971年成功开始独唱生涯。1979年成年后发行第1张专辑《Off The Wall》就被誉为迪斯科音乐经典之作,1982年发行专辑《Thriller》,融合不同乐迷的良药,这张涵盖流行、funk、摇滚、迪斯科、R&B天才之作,不仅突破了种族界限,打破了白人垄断流行音乐界,把当时还处于亚文化黑人音乐推向主流,为后世的黑人艺人铺下了光明大道。史上最著名公益单曲《We Are the World》正是由他与莱昂纳尔·里奇共同创作完成的。他开创了现代MTV,把音乐视频从宣传工具转换成一种带有音乐故事情节的艺术表达形式。单曲《Thriller》的音乐录像带是全球第一支现代MV,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录像带”,空前提升了MTV在现代音乐工业的地位,如今现代MTV这种音乐形式几乎遍布整个现代流行音乐界被广泛运用。今年被视为有着“文化、历史和艺术上的重要价值”的《Thriller》成为第一个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MV。《Billie Jean》音乐录影带使MJ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在MTV电视台上的黑人歌手,摧毁了商业电台里绵延数个世代的种族隔离。杰克逊还推广复杂的现代舞,例如机械舞和月球漫步。他独特的音乐、声音、唱腔、舞蹈,向世界各地延伸,打破了文化、种族、经济、时代的隔阂,激励与影响了无数流行、摇滚、R&B、hip hop艺术家。 杰克逊已获得格莱美终生成就奖,作为为数不多的艺术家之一,三次入选了摇滚名人堂,他还获得了 多个吉尼斯世界纪录,包括200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发的一个最新认证: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艺术家。拥有15座格莱美奖、26座全美音乐奖(全美音乐奖历史上获奖最多的艺人,包括“世纪艺术家之一”)、拥有17首美国billboard榜冠军单曲(包括四首The Jackson 5时期的歌曲)。《Thriller》是世界销量第一的专辑,总唱片销量已达1.1亿张。其他专辑《Off The Wall》(1979年), 《BAD》(1987年),《Dangerous》(1991年),和《HIStory》(1995年)也同样跻身世界百大畅销专辑行列。他个人已有全球2.15亿[1]专辑销量认证,其唱片总销量已经超7.5亿(此数据为2006年统计结果),也使他成为音乐史上最畅销的独唱歌手。他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歌迷的歌手,一位杰出的慈善家和人道主义者,他为慈善事业捐款3亿美元,是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艺人(他一个人支持了世界上39个慈善救助基金会)。同时杰克逊个人生活多年来一直引发争论,他的鼻子变化和肤色(因患有白癜风而变白)一直被媒体争相报道。他结过两次婚,分别在1994年和1996年,并有三个孩子。迈克尔杰克逊于美国时间2009年6月25日因被注射过量异丙酚等药物陷入深度昏迷送入医,下午抢救无效,被宣告死亡,终年50岁。生前原定于同年7月13日开始的复出演唱会,最初预计10场演唱会门票在数小时内销售一空,随后加演到50场,总共115万张票,其他四十场门票都在开放售票的四小时内全部售罄,但演唱会随迈克尔·杰克逊的逝去未能如期开唱。洛杉矶警方裁定他的死是属于他杀。他的死震惊了全球,追思会吸引了全球30多亿观众。
5,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能成为全球流行音乐之王,有哪些原因?
No.1 单张专辑销量过亿,创世界纪录 皮迈扣一生共推出过47张专辑,百余首单曲。在这些专辑中最为世界范围熟悉的当属第六张——1982年推出的《Thriller》(中文译作“颤栗”)。这张专辑共收录9首单曲,其中包括《Thriller》、《Beat it》、《Human Nature》等各位耳熟能详的歌曲。这张专辑中MJ一身红衣在化妆成古灵精怪的舞蹈演员中秀出著名的“僵尸舞步”成为永恒的经典。 这张《Thriller》专辑发售后横扫了欧美即全球市场,一时间多数国家的专辑销量冠军榜都被《Thriller》占据,到2015年统计,此专辑称为美国本土第一张销量超过3000万的唱片,超过之前猫王、披头士等的纪录。到2016年,此专辑销量已经到达惊人的1.1亿张,成为全球唯一单张专辑销量过亿的作品,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 No.2 拥有粉丝数量全球最多 MJ全球已售出的专辑数量超过2.3亿,一生中举办过的演唱会中到场观众累计超过1700万人次。单张专辑销量过1亿。MJ去世时全球通过电视和网络关注直播的人超过30亿人…… No.3 十大文化偶像”之称 从1971年到1993年迈克尔杰克逊生前一共获得过20个格莱美奖项,去世后被授予“格莱美终身成就奖”,累积21个奖项。 世界知名的《时代》杂志在全世界评选出“百年地球十大文化偶像”,其中包括迈克尔杰克逊、迈克乔丹、猫王、玛丽莲梦露、李小龙、阿诺德施瓦辛格、约翰列侬、切格瓦拉、香奈儿、麦当娜共十人,而MJ作为世界影响力极强的流行音乐歌手、作曲家、作词家、舞蹈家、演员、唱片制作人、慈善家、时尚领袖等角色,位列十人之首,更被称为全球最成功的艺人。
6,美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为什么美国时流行音乐的老大
这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但是可以总结如下几点: 风格多样: pop, soul灵魂, indie 独立, post-rock 后摇, singer-songwriter 创作歌手, gospel福音 ,blues蓝调, country乡村, soft-rock 软摇, heavy metal金属, latin 拉丁, jazz 爵士 ,hip-hop嘻哈;acid 迷幻;broadway百老汇 每种风格下又各有流派,如电子里有ambient, 而且各种风格之间不断在融合,形成各种fusion 人才新星如过江之鲫,音乐排行榜上每周都有新歌,排名到100位,淘汰率太高,因此在排行榜上占第一的绝对是天才,如MJ, 有专辑排行,单曲排行 市场庞大,音乐节,演唱会带动了庞大的产业,每天都有演出,歌星巡演遍及全球。 唱片依然销售火爆,在于知识产权保护,歌曲版税令创造者衣食无忧; 反应不同时代青年人的思想特点,60年代反战民谣,70年代嬉皮,80年代迪斯科、金属,90年代grunge ,和不插电, 代表全球青年流行风潮。 流行音乐创造不仅没有边缘化还 逐步正统化,如思想家Bob dylan, leonard cohen, lou reed. 摇滚名人堂成为地标建筑, 音乐与体育构成美国文化的压舱石。 流行音乐反映了美国人尊重首创、尊重个性、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 美国商业文化的推波助澜,好莱坞电影里有流行歌曲,电视商品广告里有流行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