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金玉良言的意思,金玉良言,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金玉良言,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白话文:“小姐金玉之说,我一一铭记肺腑。”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 :老哥哥教导的话,句句是金玉良言。 扩展资料 近义词 至理名言: 意思是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理名言。” 白话文:“俗话说‘高举债要忍让,还债要狠。'这两个句话不就是圣贤经传贤,这是至理名言。”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 示例 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干部决定一切',这是句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玉良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至理名言

金玉良言,是什么意思?

2,金玉良言的意思?

金玉良言的意思:金玉:黄金和美玉。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金玉良言:【拼音】 jīn yù liáng yán;出 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老哥哥教导的话,句句是~。” 【近义词】 肺腑之言、至理名言 【反义词】 花言巧语、冷言冷语、恶言置辞 【基本解释】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例句: 老师对你说的话可以说是金玉良言,希望你要牢记在心。 这是老师给我的金玉良言。 老人的话,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啊,你千万要记住! 老师傅的话可谓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老师的话,句句是金玉良言,一定要牢记在心。

3,“金玉良言”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金玉:比喻宝贵;良言:好话。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相关名言: 就是一些有哲理的话 简单易懂 容易记住 却又蕴涵好多哲理在里面!如: 经一失,长一智。——王安石 人不可以无耻。——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卢多逊 意志在于磨练,成功在于坚持。——周海中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4,红楼梦中金玉良言,木石前盟的含义

金玉良缘 说的是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锁。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女娲补天遗弃不用的石头,是出生带来的;薛宝钗的金锁是癞头和尚给的(大多人认为有宣传之说)。通灵宝玉上写的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金锁上写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木石前盟 说的是贾宝玉的前生神瑛侍者和林黛玉的前生绛珠仙草的故事,神瑛侍者浇灌绛珠仙草而使绛珠仙草得以修成人体,后神瑛侍者下凡为贾宝玉,绛珠仙草也下凡为林黛玉,林黛玉为谢浇灌之恩还泪而来。

5,不从金石论 什么意思?

“不从金石论”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意思是:不能折服于金石的终级精神,就是说永远直执的相信一个理念是不行的。
原文:
”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三国演义》之中,英雄谋略之士如星斗漫天,数之不尽。陈宫在这乱世纷扰,诸公称雄的时代,是极容易被淡忘的。先是身份卑微,官居区区一中牟县县令,不若卧龙先生名噪天下,深居隆中,自有玄德三顾茅庐,请君出山。再加上未觅得明主,侍从"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奈何主上有勇无谋,有良计而不从,以至于他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供他施展"空城计""借东风"这等妙计,无法引人注目。即使如此,陈宫在白门楼上与曹操的一番对话以及他决然赴死的行为,让他最后的终结成了那个年代的惊叹!所以才有了”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6,红楼梦中的金玉良言是什么意思

金玉良言,还是金玉良缘?
金玉良言:金玉良言是一个汉语成语, 金玉:比喻宝贵;良言:好话。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出于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金玉良缘:则指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贾宝玉有一枚落草时带来的通灵宝玉,形象为: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正面篆文: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薛宝钗可巧有一个金锁,据说是一个和尚送的,并说只有有玉的才能与她相匹配。更妙的是,宝钗金锁上的两句话,与宝玉所佩“宝玉”上的两句话,正好“是一对儿——”宝钗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对宝玉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薛宝钗的金锁要有玉的才匹配,贾宝玉正有一块玉,加上薛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薛家又是皇商豪富,薛宝钗为人端庄贤淑,知礼大方,常规劝宝玉研读仕途经济、四书五经,不像黛玉总是纵着宝玉,宝玉也不会对宝钗像对黛玉一样痴痴颠颠,正是王夫人心里宝玉的良配。所以在王夫人的示意和纵容下,金玉良缘的谣言就在贾府里弥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