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全诗
本文目录索引
- 1,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全诗文?
- 2,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 的诗意
- 3,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的诗意
- 4,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全诗文
- 5,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师塔前江水东”的全诗文是什么?
- 6,【在线等】杜甫の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的意思
1,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全诗文?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1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2,无处告诉只颠狂3。
走觅南邻爱酒伴4,经旬出饮独空床5。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6,行步欹危实怕春7。
诗酒尚堪驱使在8,未须料理白头人9。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10。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11。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12,百花高楼更可怜13。
谁能载酒开金盏14,唤取佳人舞绣筵15。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16,春光懒困倚微风17。
桃花一簇开无主18,可爱深红爱浅红19?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20,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21,自在娇莺恰恰啼22。
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23,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24,嫩蕊商量细细开25。
2,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 的诗意
1、诗意 从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 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而且透过诗句,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态。 2、原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3、译文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扩展资料《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参考资料: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百度百科
3,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的诗意
诗意: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部分字词解释: (1)塔【tǎ】:墓地。 (2)一簇【yī cù】:表数量,一丛。 (3)无主【wú zhǔ】,释义为没有主人。 扩展资料: 《江畔独步寻花》的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第三句诗人一转,由春风及其人的感受转而写桃花。在诗人笔下,虽然写的艳丽桃花,但却无主人,也只好静静开着,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之感。这桃花“开无主”正是诗人要表现的孤独之感,也是诗人借美景来表达心中的哀情。
4,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全诗文
原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作者:唐·杜甫 扩展资料: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从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 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而且透过诗句,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畔独步寻花
5,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师塔前江水东”的全诗文是什么?
原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作者:唐·杜甫 扩展资料: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从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 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而且透过诗句,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畔独步寻花
6,【在线等】杜甫の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的意思
意思是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此句来自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全诗如下: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白话译文: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春。上元元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感到很满足,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2、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畔独步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