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中国的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本文目录索引

1,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2,中国情人节是哪一天

中国情人节又被叫作七夕节,时间是农历七月初七,2021年的情人节是8月14日。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应节食物: 1、酥糖: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糕点铺,这一天还要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2、巧巧饭:在我国山东,这一天要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3、瓜果: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七夕节

3,情人节是几月几号,总共有几个情人节

一年12个情人节,分别是以下12种: 1月14日(日记情人节)、 2月14日(情人节)、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 4月14日(黑色情人节)、 5月14日(玫瑰情人节) 、6月14日(亲亲情人节) 7月14日(银色情人节)、 8月14日(绿色情人节) 、9月14日(相片情人节) 10月14日(葡萄酒情人节) 、11月14日(电影情人节、12月14日(拥抱情人节) 最早的情人节 有史可查的现代意义上的瓦伦丁情人是在十五世纪早期。法国年轻的奥尔良大公在阿根科特(Agincourt)战役中被英军俘虏,然后被关在伦敦塔中很多年。他写给妻子很多首情诗,大约60首保存至今。 用鲜花做瓦沦丁节的信物在大约两百年后出现。法王亨利四世(Henry IV)的一个女儿在瓦沦丁节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晚会。所有女士从选中她做Valentine的男士那里获得一束鲜花。 就这样,延续着古老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习俗,我们得以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向自己的朋友传递爱的信息 鲜花,心形糖果,用花边和摺穗掩盖了送物人名字的信物,不仅仅是代表着一份份真挚的爱,更是对敢于反抗暴政的瓦伦丁修士的最好缅怀。

4,中国的情人节是哪天

中国一般把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但是随着国外文化的交流,每年的公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也会过。

七夕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等,在这一天女性会偕同闺中好友一起祭拜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因为传说里这也是牛郎织女一年中见面的日子,所以也被认为是爱情的节日。

织女是传说中王母娘娘手下负责纺织天边云霞的女仙,她纺织的技术高超,可以织造出万变的云霞,但因为王母娘娘每天都要,所以一直十分忙碌没有空闲的时间休息,生活的十分苦闷。后来在去凡间洗澡的时候被牛郎藏了衣衫只能嫁给了他。

织女逐渐被凡间的生活吸引不愿意回到天上,但是王母娘娘发现织女下凡之后大怒,直接抢了织女回来,并且划下了宽阔的银河阻挡牛郎织女相见。后来经不住织女的哀求就规定两人可以在七夕这天见一次。

所以七夕是织女和牛郎相见的节日,织女又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民间的妇女们就会在这天摆上时令的瓜果,对织女进行祭祀,希望织女可以保佑自己也拥有一双和她一样灵巧的双手,可以在针织女红上娴熟,这就是“乞巧”。

在这天女子们还会玩“穿针乞巧”的游戏,就是比赛穿针。大家摆上自己的彩头,结彩线,穿七孔针,穿得越快,就代表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除了穿针还可以投针,就是将绣针放入形成水膜的容器里,看针是不是能漂浮、或者在容器底部形成图案,这个玩法在明清十分盛行。

“乞巧”是因为女子们在古代需要以女红的高低来评价她的德行,女红好会增加女子婚姻幸福的可能,所以古代女子十分重视乞巧节,当然除了“乞巧”,女子们一般还会在这天祈祷织女保佑自己婚姻美满,未生育的妇女也会祈祷织女保佑自己早日生子。

5,一年有几个情人节

一年之中有4个比较重要的情人节。 1、西方情人节,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其源自于西方国家,为传统的西方节日,但随着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文化的引领下,2·14情人节也正是成为了中国情侣们最为看重的情人节之一。在这一天年轻男女会通过互赠鲜花、巧克力等表达爱意。 2、七夕情人节,七夕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公认的中国情人节,因七夕当天牛郎织女的典故而得名。 因七夕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3、网络情人节,是指每年的5月20日,即520表白日,是一个在中国互联网时代衍生出来的全新情人节,在快速的信息时代,年轻人之间渐渐将520当天定为了他们之间的表白日;所以在每年的5月20日,就成为了年轻人心目中的网络情人节。 4、白色情人节,白色情人节与214情人节相对,时间为每年的3月14日,是女方赠送南方礼物的专属节日。

6,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 2018七巧节是农历七月初七 农历七月七日,称七夕节,乞巧节、七巧节、少女节、女节、女儿节、洗头节、情人节、双星节、双七节、妇女节等,汉族传统节日。民间相传,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通过鹊桥相会的日子。 牛郎、织女都是星名,源出上古,民间基于天体自然崇拜而产生了“牛郎织女”神话。《诗经·小雅·大东》有:“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跛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在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在西汉刘安《淮南子》及东汉应劭《风俗通》里,发展了喜鹊填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神话内容,至今仍流传在民间。岁时习俗过七夕节,亦始于上古。 罗颀《物源》载:“楚怀王初置七夕。”汉魏时已有穿针乞巧,晒衣曝物的节俗。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襟楼,俱以习俗也。”另《艺文类聚》卷四载《竹林七贤论》:“旧俗,七月七日,法当晒衣。”后世围绕着织女,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

7,中国情人节有几个,分别是

中国情人节有三个,分别是2月14号,七月初七,3月14日 。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乞巧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是关于关于“牛郎织女”的,对于“牛郎织女”天文星空区域所对应地面上的地域分野,有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汉书·地理志》记载了牛郎织女星区对应岭南地域分野。在东汉时,牛郎织女星象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8,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中国情人节来源

中国情人节是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此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因为关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