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遗计定辽东,简述“郭嘉遗计定辽东”这一故事,谢谢!
本文目录索引
- 1,简述“郭嘉遗计定辽东”这一故事,谢谢!
- 2,郭嘉遗计定辽东的遗计是什么??
- 3,郭嘉遗计定辽东简介
- 4,都说“郭嘉遗计定辽东”,那么郭嘉的遗计到底是什么?
- 5,郭嘉的遗计是什么?
- 6,郭嘉是东汉曹操帐下的谋士,郭嘉的遗计是什么?
- 7,亲们!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啥含义?
- 8,《三国演义》里的“郭嘉遗计定辽东”,历史上实有其事吗?
- 9,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是何意思?
- 10,求三国演义第33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的主要内容,大概1000字左右,这几天老师让讲,帮个忙吧
1,简述“郭嘉遗计定辽东”这一故事,谢谢!
郭嘉病逝前留下最后计谋给曹操,曹操听取了郭嘉的计谋不再派兵攻打辽东。 曹操打败袁绍以后,袁绍的两个儿子跑到了乌桓,曹操带兵攻打乌桓胜利后班师回朝,发现郭嘉已经病逝了。家人献上了郭嘉给曹操的最后计谋,曹操看后明白了郭嘉的意思,于是罢兵不再攻打辽东。 那时,诸将仍旧请求攻打辽东,曹操说二袁的人头送来再说,大家都在暗地里笑他,结果人头真的到了,大家很惊讶,这时,曹操说:“果然不出奉孝所料。”大家问原因,曹操这才拿出郭嘉的遗书,大致是让曹操不要进攻辽东,让他们争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大家都夸郭嘉的计策妙。 扩展资料: 典故: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 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 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 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 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柳城。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 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 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爆发了白狼山之战。此役,张辽率领先锋大破乌桓,乌桓单于蹋顿被临阵斩杀,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 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嘉
2,郭嘉遗计定辽东的遗计是什么??
郭嘉遗计是:建议曹操现在不要马上攻打辽东,让袁绍的两个儿子互相争斗,自相残杀,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袁熙、袁尚逃向辽东太守公孙康。曹操回军后,郭嘉已死数日,留下书信一封交于曹操,曹操看后点头微笑。 第二日,诸将请求进攻辽东,曹操不同意。同时,二袁决定杀了公孙康,夺下他的地盘;公孙康也想杀了他们俩,献给曹操,但又怕曹操攻打他。 于是就探听曹操方的消息,闻曹操没有动静,他很高兴,就设下“鸿门宴”,把二袁杀死,将人头送给曹操。 扩展资料: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主要成就是助曹操平吕布、定河北,灭乌桓。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其亲密程度可见一斑。 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郭奉孝
3,郭嘉遗计定辽东简介
郭嘉病逝前留下最后计谋给曹操,曹操听取了郭嘉的计谋不再派兵攻打辽东。 曹操打败袁绍以后,袁绍的两个儿子跑到了乌桓,曹操带兵攻打乌桓胜利后班师回朝,发现郭嘉已经病逝了。家人献上了郭嘉给曹操的最后计谋,曹操看后明白了郭嘉的意思,于是罢兵不再攻打辽东。 当时兵败乌桓的袁尚和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瓒,所以曹操手下的将领一直劝曹操出兵攻打公孙瓒,这样就能一举平定北方。但是曹操始终没有出兵,还对这些将领说,二袁的人头已经在送来的路上了,将领们听了都不信。 二袁到了公孙瓒那里并不安稳,于是他们两个就计划杀了公孙瓒取而代之,而公孙瓒也怕曹操来攻打,也想杀了他们两个。公孙瓒外出打探消息,看曹操果然没有派人来攻打,于是就将二袁设计杀死了,将人头送给了曹操。 曹操将领们看到了二袁的人头之后都非常惊讶,纷纷赞颂曹操神机妙算,曹操说这哪里是我神机妙算,这是郭嘉在临死之前为我出的最后一个计策,这都是郭嘉的功劳啊。部下的将领们知道以后都非常惊讶,于是纷纷赞颂郭嘉智谋过人。这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的故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郭嘉确实是一位奇才。
4,都说“郭嘉遗计定辽东”,那么郭嘉的遗计到底是什么?
郭嘉遗计定辽东:当时袁绍官渡惨败,不久之后就被曹操完全灭掉,他的2个儿子袁熙和袁尚跑到辽东太守公孙瓒处,本来曹操要去攻打辽东,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的郭嘉当时快病死了,临死前就献计,说不用亲自打,就放着他们在那,用不了多久公孙瓒就是把袁熙和袁尚的人头送过来。果然,袁熙和袁尚在辽东想发动政变,除掉公孙瓒,把辽东据为己有。公孙瓒则认为自己收留这2人会得罪曹操,也想杀了这两人,结果是公孙瓒先下手,把二袁杀死,把人头送交曹操。
郭嘉简介: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5,郭嘉的遗计是什么?
郭嘉遗计定辽东。 袁绍官渡大败之后,过不了多长时间就病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开始继承父业,互相残杀,曹操听从郭嘉建议,离间谭尚,隔岸观火,坐收渔翁,后攻克邺城,平定冀州,郭嘉因此被封侯。 袁尚、袁熙大败,无力再战曹兵,便弃城逃往乌桓,郭嘉劝曹操昼伏夜出、千里奇袭,直捣乌桓,曹操采纳,攻破辽东。郭嘉因为水土不服,于易州病危,临死之前,献上遗计,说:“袁熙、袁尚逃往辽东,主公不要追了,因为辽东的公孙康不会让他们活下去的,让他们自相残杀吧。”果不其然,郭嘉预测准确,一段时间后,袁熙、袁尚的人头被公孙康送来了。 扩展资料: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刚开始投到袁绍帐下,不被重用后,转而投靠曹操,接替戏志才的位置,成为曹操手下的第一军师,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病逝那年,年仅三十八岁。 就在郭嘉死后的同一年,诸葛出仕。 这两个妖孽般的人物,却是如同陌路兄弟一般,擦肩而过,至死也没真正较量一番,后曾有人趣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作为曹操手下的首席军师,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可以说曹操后来一统北方,坐拥兖州、冀州、幽州、徐州等几大州郡,基本仰仗郭嘉奇谋。纵观整个东汉,郭嘉的灵感力属于非常出色的一类,灵感力即为对未来的预知能力,那种先天的判断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稳定的基础,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参考资料:郭嘉_百度百科
6,郭嘉是东汉曹操帐下的谋士,郭嘉的遗计是什么?
郭嘉遗计定辽东:当时袁绍官渡惨败,不久之后就被曹操完全灭掉,他的2个儿子袁熙和袁尚跑到辽东太守公孙瓒处,本来曹操要去攻打辽东,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的郭嘉当时快病死了,临死前就献计,说不用亲自打,就放着他们在那,用不了多久公孙瓒就是把袁熙和袁尚的人头送过来。果然,袁熙和袁尚在辽东想发动政变,除掉公孙瓒,把辽东据为己有。公孙瓒则认为自己收留这2人会得罪曹操,也想杀了这两人,结果是公孙瓒先下手,把二袁杀死,把人头送交曹操。
郭嘉简介: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7,亲们!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啥含义?
这是《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三回,这一回的主要内容是: 曹操率领大军攻占了袁绍大本营冀州城。但曹操的儿子曹丕无意间发现了袁绍之子袁熙的新婚妻子甄氏并没有随袁熙逃跑,并被甄氏的美貌打动,便迎娶了甄氏。与此同时,曹操则忙着平息战乱后的冀州,招贤纳士,还亲自祭拜了袁绍的坟墓。 在安定民心之后,曹操继续对于袁氏残余势力进行打击:他在南皮城灭掉了不守信用的袁谭; 又在并州,在谋士荀攸的计策下灭掉了高干;袁绍旧部田畴被他招致麾下,并助他击败了乌桓。 曹操的谋士郭嘉命不久矣,临终前劝告曹操,观望公孙康与袁熙、袁尚的内斗即可平定辽东。曹操在他的指引下终于将曾经盛极一时的袁氏集团彻底消灭,而下一步则是江南。 扩展资料:这里的甄氏便是文昭甄皇后,其名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她的生平如下: 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为妻。 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六月率军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山阳公刘协进献二女为曹丕妃嫔,后宫中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都得到宠幸,甄氏愈发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曹丕大怒,黄初二年(221年)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立甄氏的儿子平原王曹叡为太子。曹叡即位后,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明帝曹叡将甄氏改葬于朝阳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三国演义 百度百科_文昭甄皇后
8,《三国演义》里的“郭嘉遗计定辽东”,历史上实有其事吗?
《三国演义》里的“郭嘉遗计定辽东”,历史上并不存在。 郭嘉遗计定辽东是说曹操在郭嘉的指示下放弃了对袁绍二子的追击,辽东公孙康与二子相斗,曹操坐收渔利。此中看似简单,但是魄力,谋略缺一不可。郭嘉也因此有鬼才之称。 谥号贞侯的郭嘉为曹操早年征战天下之左膀右臂,有世之奇才的称谓,更是官至军师祭酒。曹操每有征战必相伴在侧出谋定计,无有不胜。郭嘉的智慧并没有体现多少,因为剧情还停留在司马懿曹丕这一对搭档身上。 直到曹操出征河北袁绍,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击强的官渡之战爆发。但是,或许在解读历史上有自己的独特角度,在战争方面却是有所侧重。比如这一重要战役就在两句话中结束,令人十分惋惜。
9,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是何意思?
这是《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三回,这一回的主要内容是: 曹操率领大军攻占了袁绍大本营冀州城。但曹操的儿子曹丕无意间发现了袁绍之子袁熙的新婚妻子甄氏并没有随袁熙逃跑,并被甄氏的美貌打动,便迎娶了甄氏。与此同时,曹操则忙着平息战乱后的冀州,招贤纳士,还亲自祭拜了袁绍的坟墓。 在安定民心之后,曹操继续对于袁氏残余势力进行打击:他在南皮城灭掉了不守信用的袁谭; 又在并州,在谋士荀攸的计策下灭掉了高干;袁绍旧部田畴被他招致麾下,并助他击败了乌桓。 曹操的谋士郭嘉命不久矣,临终前劝告曹操,观望公孙康与袁熙、袁尚的内斗即可平定辽东。曹操在他的指引下终于将曾经盛极一时的袁氏集团彻底消灭,而下一步则是江南。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10,求三国演义第33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的主要内容,大概1000字左右,这几天老师让讲,帮个忙吧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本章背景是在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袁绍,袁绍死,袁绍的儿子们却在窝里斗。主要讲:
1.曹丕纳甄氏:曹操儿子曹丕在破冀州城后,把袁绍儿子袁熙的妻子纳之(这段没什么好讲的)
2.许攸之死:许攸(原袁绍谋士,官渡之战投奔曹操,帮曹操打赢袁绍)自恃功高,把官渡之战功劳尽归自己,还呼曹操小名,被许褚(曹操大将)所杀,曹操假意厚葬。
3.袁谭叛变:袁谭(袁绍大儿子)在官渡之战后假意投降曹操,曹操纳之,袁谭在这章反叛,同时还与次子袁熙、袁尚窝里斗。被曹操剿灭。
4.郭嘉遗计定辽东:此时袁熙、袁尚投往辽东(太守公孙康),郭嘉建议曹操不要剿灭,等待公孙康送上两人人头。曹操听从郭嘉建议,并决定先征讨乌桓,事后,郭嘉已死,公孙康果然并不信任袁氏兄弟,并送上两人人头,曹操大哭:痛失一人才
本章主要突出讲解两点:批评袁氏兄弟在危难时刻不但不团结,还窝里斗;突出郭嘉的“神”,能猜出来袁氏兄弟必然被他人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