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 1,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详细点
- 2,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最好是通俗易懂的回答!谢谢
- 3,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面有何区别
- 4,什么是权责发生制?什么是收付实现制?二者有何不同?
- 5,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 6,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何区别和相同点
- 7,会计当中,如何区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详细点
1.概念不同
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而言的。 权责发生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
收付实现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在本期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
2. 弊端不同
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是科学、合理、盈亏的计算比较准确,但缺点比较复杂;
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处理手续简便,缺点是不科学,对盈亏计算不准确。
3.使用范围不同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都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我国的行政单位仍然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
例如,现行会计制度中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以权责发生制体现,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则还是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和付出的现金为编制依据。这样的好处是现金流量表与其他会计报表形成互补,对于报表受用者提供真实的财务情况。有些企业利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使资产或利润虚增,而现金流量表可以弥补受用者看不到的财务信息,减少对白条利润的盲目信任。
2,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最好是通俗易懂的回答!谢谢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1、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不同 权责发生制按照收入已经实现和费用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在本期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确定本期收益和本期费用。 2、优缺点 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是科学、合理、盈亏的计算比较准确,但缺点比较复杂。 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操作方便,缺点是对盈亏计算不准确。 3、使用对象 我国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我国的行政单位仍然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 4、会计期末处理方法不同 权责发生制是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以“应收应付“为原则入账,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支出。 收付实现制则以”实收实付“为原则入账,已实际现金的收到和支付为衡量标准。 扩展资料: 在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中,经济业务的发生和货币的收支不是完全一致的,即存在着现金流动与经济活动的分离。由此而产生两个确认和记录会计要素的标准,一个标准是根据货币收支是否来作为收入确认和费用确认和记录的依据,称为收付实现制;另一个标准是以取得收款权利付款责任作为记录收入或费用的依据,称为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参考资料:权责发生制-百度百科
3,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面有何区别
1、会计期末处理方法不同:权责发生制是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以应收应付为原则入账,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支出。收付实现制则以实收实付为原则入账,已实际现金的收到和支付为衡量标准。 2、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不同:权责发生制是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按照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将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计量不同: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权责发生制则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凡是属于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是否收到款项(钱),会计都应该在账簿上记录当期的收入增加。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收到了款项(钱),会计也不能在账簿上记录当期的收入增加。 凡是属于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支付了款项(钱),会计都应该在账簿上记录当期的费用增加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钱)已经支付了,会计是不能在账簿上记录当期的费用增加。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处理收入和费用时的原则是不同的,所以同一会计事项按不同的会计处理基础进行处理,其结果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权责发生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收付实现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财政部:健全政府会计制度 准确反映负债等信息
4,什么是权责发生制?什么是收付实现制?二者有何不同?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于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已有货币资金的收付,均以按其是否体现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
所谓收付实现制,按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院刘尚希的解释,是说以实际发生的现金支付为基础。如一个单位有1亿元的年度预算,在收付实现制下,该单位在年度内有1亿元的现金支出权,超过了自然要说明,但是如果用不掉,剩下的也不能转到下一年度用。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有时,企业发生的货币收支业务与交易事项本身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了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确认基础,更真实地反映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以下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两种确认基础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资料:
某企业本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 支付上月份电费5 000元;
(2) 收回上月的应收账款10 000元;
(3) 收到本月的营业收入款8 000元;
(4) 支付本月应负担的办公费900元;
(5) 支付下季度保险费1 800元;
(6) 应收营业收入25 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7) 预收客户货款5 000元;
(8) 负担上季度已经预付的保险费600元。
要求:
(1)比较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异同;
(2)通过计算说明它们对收入、费用和盈亏的影响;
5,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权责发生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收付实现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在本期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2、弊端不同。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是科学、合理、盈亏的计算比较准确,但缺点比较复杂;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处理手续简便,缺点是不科学,对盈亏计算不准确。3、使用范围不同。我国企业都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我国的行政单位仍然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在同一期中,对于收入成本费用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但对于收到的政府补贴,税收返还一般要根据收付实现制,于实际收到时确认。 法律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九条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6,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何区别和相同点
1、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本期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处理有关经济业务的一种制度。凡在本期发生应从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的费用,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支付或未付的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发生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收到或未收到的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实行这种制度,有利于正确反映各期的费用水平和盈亏状况;
2、收付实现制亦称“收付实现基础”或“现收现付制”。是“权责发生制”的对称。在会计核算中,是以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付出作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凡在本期内实际收到或付出的一切款项,无论其发生时间早晚或是否应该由本期承担,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如:本期支付而由后期受益费用,一律由本期核销进入本期成本,不再分摊。采用这种方法,优点是期末无需对本期的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核算手续比较简单但不能正确地反映各期的成本和盈亏情况。我国预算会计都采用收付实现制,因为它能真实地反映当年的预算收支实际执行结果,既能避免预算上的虚假平衡,又便于资金调度和统筹使用。
应答时间:2020-12-2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7,会计当中,如何区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本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处理有关经济业务的一种制度。 凡在本期发生应从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的费用,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支付或未付的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凡在本期发生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收到或未收到的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实行这种制度,有利于正确反映各期的费用水平和盈亏状况。 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亦称“收付实现基础”或“现收现付制”。是“权责发生制”的对称。在会计核算中,是以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付出作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凡在本期内实际收到或付出的一切款项,无论其发生时间早晚或是否应该由本期承担,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如:本期支付而由后期受益费用,一律由本期核销进入本期成本,不再分摊。采用这种方法,优点是期末无需对本期的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核算手续比较简单但不能正确地反映各期的成本和盈亏情况。 我国预算会计都采用收付实现制,因为它能真实地反映当年的预算收支实际执行结果,既能避免预算上的虚假平衡,又便于资金调度和统筹使用。 二者的区别: 权责发生制以是否应计入该会计期间为标准核算该会计期间内的收益和费用,收付实现制以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付出为标准计算本期收益和费用。 在实际的会计事项中,存在先付、未付、先收和应收,因此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时间节点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而会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对一笔收入或费用,权责发生制所描述的是收入的收取权利或费用的支付义务(责任)已经形成,它具有收入或费用的真正经济含义,是从本质内容上加以确定。当然,它还要与具体会计期间联系。 而收付实现制所描述的只是收入的收取行为或费用的支出行为已经发生,它只是表面形式上的确认,并没有收入或费用的真正经济含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之间的关系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其差异主要是权利、义务的形成时间与现金收付行为的发生时间不一致所引起的。权利和义务的形成与现金收付行为的发生在时间上有三种情形: 形成时间在现金收付行为发生时间之前 对这种情形,经济业务的收入收取权利或费用支付责任已经形成,但这种权利或义务只是抽象的存在,它只有通过以后具体的现金收付行为才能得以最终实现。 反映在帐务处理上,就是运用应计、预提等科目,把具有本质内容的收入或费用确认下来,留待以后通过现金收付行为的形式最终实现。 形成时间与现金收付行为的发生时间一致 这种情形,收入或费用的本质内容与表面形式取得了一致,内容是表现为收付形式的经济内容,形式是反映经济内容的收付形式,这在确认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两者是一致的。 形成时间在现金收付行为发生时间之后 对这种情形,某一经济行为引起的现金收付行为已经发生,但这种从形式上确认的收入或费用中有多少会成为具有本质内容的收入或费用尚不可知,即还不符合实现原则,它只有在将来随着权利或义务的逐步形成而不断地被赋予经济内容时才真正实现。 反映在帐务处理上,就是运用预收、待摊和递延等科目,把表面形式上的收入或费用确认下来,在它被赋予本质内容时逐步转变为具有真正经济含义的收入或费用。 总之,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实质上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表象的辩证统一关系。它们之间既不是互相孤立、毫无联系的,也不是截然相反、根本对立的,而是同一记账对象的两个不同方面。 权责发生制以权利或义务的形成为标准,从本质内容上确认了收入或费用;收付实现制以现金的收付行为的发生为标准,从表面上确认为收入或费用。这充分说明两者是能够统一、有机结合起来的。 扩展资料: 一、权责发生制的执行范围: 按照我国现行《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核算中,绝大部分收支项目都实行了权责发生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逾期半年以内的贷款利息收入; (2)金融机构往来收入; (3)投资收益; (4)定期存款利息支出; (5)金融机构往来支出; (6)固定资产修理、租赁、低值易耗品购置、安全防卫等大宗费用支出; (7)无形资产摊销; (8)固定资产折旧; (9)各种税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收付实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