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音乐学院地址,四川音乐学院在哪个位置
本文目录索引
- 1,四川音乐学院在哪个位置
- 2,谁能告诉我四川音乐学院有几个校区?每个校区有哪些学院以及专业呢?(主要是2012毕业生哈··)
- 3,四川音乐学院的地址在哪
- 4,四川音乐学院新都校区有多大
- 5,四川省具体有哪些市
- 6,四川有哪些城市
- 7,四川音乐学院的地理位置
- 8,2014年四川音乐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代码
1,四川音乐学院在哪个位置
老校区在武侯区新生路6号,红瓦寺那边。
到这里很简单,附近的公车站点有:红瓦寺 磨子桥 坐标有:维多利亚女子医院 爱乐酒店
新都校区在新都,蜀龙大道旁边。
到这里的方法:
1,根据方法一到老校区,在老校区坐校车直达(2010年的时候是6块,不知涨价了没);
2.从梁家巷坐650到新都(票价3块),在终点站出来以后坐7路车到川音的北门(票价1块))
2,谁能告诉我四川音乐学院有几个校区?每个校区有哪些学院以及专业呢?(主要是2012毕业生哈··)
四川音乐学院有锦江校区和新都校区2个校区 ; 目前学校本科层次有艺术学、管理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8个专业类、29个本科专业(126个专业方向)。 四川音乐学院设有作曲系、音乐学系、声乐一系、声乐二系、民乐系、钢琴系、管弦系、音乐教育系、电子音乐系、舞蹈学院、成都美术学、流行音乐学、艺术管理系、乐器工程系等。 扩展资料: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发展各层次教育。 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 省级特色专业为:音乐学、工业设计、绘画、舞蹈学。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为:作曲系作曲主科教研室、钢琴系钢琴主科教研室、管弦系弦乐教研室、声乐系美声教研室、手风琴电子键盘系手风琴教学团队。 省级重点学科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钢琴、美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音乐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四川音乐学院-本科专业一览表
3,四川音乐学院的地址在哪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四川音乐学院有锦江校区和新都校区2个校区。 1、四川音乐学院锦江校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新生路6号 2、四川音乐学院新都校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 四川音乐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 随后历经“四川省立音乐实验学校”、“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音乐专科学校”等发展时期;195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四川音乐学院,成为当时国内具有本科办学层次的六所专业音乐院校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扩展资料 校训:尚美,创新 “尚”,即尊崇、注重、追求之意。“美”即好、善,是指“人类内心情感愉悦之美”与“外部形式之美”的和谐统一,它既是艺术之美的最高境界与追求目标,也包含心灵之美、道德之美和情操之美。“尚美”即是指对艺术之美以及心灵、道德、情操之美的崇尚、执著追求。 “创”则是始创、开创、突破。艺术与科学都需要推陈出新,都需要不断突破自我,达至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我们的教育要创新、我们的制度要创新、我们的思想、观念要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学校兴盛的动力,是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 校徽: 四川音乐学院校徽整体呈鲜红色,寓意学校致力于教书育人的饱满热情和开创未来的果敢毅力,校徽正中间是一个形似“川”的字体,代表学校所在地四川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中间的字体又可看做字母“M"和“Y”,“M”是英文单词“music”(音乐)的首字母,“Y”是汉语拼音“yìshù”(艺术)的首字母,这都表现了学校作为艺术类高等音乐学府鲜明的办学特色;校徽下方是学校的鲁迅书写体中文校名,上方是英文校名,中下方的数字“1939”是学校的建校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音乐学院
4,四川音乐学院新都校区有多大
新都校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位于成都市新都区。学校锦江校区坐落于成都市中心武侯区锦江河畔,占地面积120余亩。 学校有各类音乐厅、排练厅、演奏厅数十个,有标准化现代化的体育场、游泳场,能够满足师生教学和锻炼需求。图书馆占地17179㎡,各类藏书(含纸质、电子、音像等)155万册(件),是国内艺术院校图书馆中建筑面积最大、藏书量最多的图书馆之一。 扩展资料: 学校下设30个教学部门、18个研究中心。举办有包括附中、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层次的教育,在校生规模16000余人,在职教职工2000余人,是全国11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学院之一。 学校本科层次有艺术学、管理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8个专业类、29个本科专业(126个专业方向)。学校于1986年取得音乐类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已具有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有副高级以上专家、教授352余人,其中:二级教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部优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3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5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 参考资料来源:四川音乐学院-学校简介
5,四川省具体有哪些市
四川省共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其中包括54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 分别为:成都市、绵阳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资阳市、宜宾市、南充市、达州市、雅安市、广安市、巴中市、眉山市。 扩展资料 四川,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地处长江上游,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五位,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东西边境时差51分钟。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6个民族。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民族。
6,四川有哪些城市
截至2019年8月,四川省现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下设5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107个县、4个自治县。 地级市:成都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 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 四川省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五位。各市(州)中面积最大的是甘孜州,为15.3万平方公里;最小的是自贡市,为0.4万平方公里。 甘孜、阿坝、凉山三州总面积29.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61%。 部分城市概况 1、成都市:四川省会、副省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务院规划确定的“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及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地处成都平原中部,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成渝铁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达成铁路的交汇处。成都工业以电子、食品、机械、轻工、军工为主;蜀绣和蜀锦、漆器为当地著名手工艺品。成都市以“悠闲”著称于世。 2、绵阳市:重要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曾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是中国唯一批准建设的“科技城”。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基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位于该市。 3、自贡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盛产井盐而素有“千年盐都”的美誉。 老牌工业重镇,以化工、机械、纺织、新材料为主。是联合国评定的世界地质公园,保存有世界上最丰富和完整的恐龙化石和地质遗迹,为名副其实的“侏罗纪公园”和“恐龙之乡”。又因蜚声中外的灯会而被誉为“南国灯城”。 4、攀枝花市:工业重镇,地处雅砻江与长江汇合处附近,境内铁矿石储量丰富,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号称“西南钢都”、“钒钛之都”,另有化工、机械等工业。 5、泸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川南区域中心城市,自古就有“铁打泸州”,“西南要会”之美称,处长江、沱江交汇处,“泸州老窖”,“郎酒”为闻名中国的白酒品牌,泸州有规模较大的天然气田。泸州还是长江上游的航运要港,四川航空要港和四川铁路运输枢纽,被誉为“中国酒城”。 6、乐山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处岷江与大渡河交汇处。境内的乐山大佛为世界最大佛像。煤、铁矿产丰富,有机械、采煤、水电、纺织等工业。 7、内江市:居沱江畔,成渝、内昆铁路交通枢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为四川省制糖工业中心,号称“甜城”。现在冶金、机械工业比较发达。 8、德阳市:位于成都和绵阳的中间位置,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三星堆文化,孔子文化,三国文化等。同时是“天府粮仓”、“中国重装之都”,重工业发达。 9、雅安市:有2000多年历史,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为西康省省会,1954年并入四川省。雅安地处大渡河流域,水利资源丰富,以雅鱼、雅雨、雅女“三雅”著称。 10、南充市:四川东北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部唯一的中国绸都。位处嘉陵江中游,处于兰渝铁路与达成铁路交汇处,为川东北水陆空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基地、经济金融中心。支柱产业为农业、石油化工、汽配、纺织、食品加工。以石油、蚕茧、丝绸工农业和猪鬃出口著称。 11、广安市:新兴的城市,居于渠江畔,是中国改革开放、现代经济理论及一国两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邓小平的家乡,有采煤、天燃气及煤电等工业。 12、宜宾市:处金沙江、岷江汇合处,因金沙江自宜宾以东称为“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作“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是四川重要的白酒酿制中心,号称“酒都”,著名白酒“五粮液”就在宜宾。 13、西昌市(县级):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西昌市号称中国的“航天城”。 14、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中国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东临南充,西连德阳,南接重庆、资阳,北靠绵阳,幅员面积5323.85平方千米,是中国著名的观音文化之乡。 先后获得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全球绿色城市”称号、中国城市公益慈善七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曲艺之乡、诗酒之乡、书法之乡。 15、资阳市:农业发达,为全省重要猪肉、花生产地。 扩展资料: 位置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地处长江上游,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五位,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东西边境时差51分钟。 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人口 2019年,四川省出生人口89.4万人,人口出生率10.70‰;死亡人口59.3万人,人口死亡率7.09‰;人口自然增长率3.61‰。年末常住人口83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04.9万人,乡村人口3870.1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79%,比上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 民族 四川省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6个民族。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土家族、傈僳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民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川
7,四川音乐学院的地理位置
四川音乐学院地理位置
城市简介:四川省会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川西平原腹地,东界龙泉山脉,南临云贵高原,西靠邛崃山,北依秦岭山脉,辖区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上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城市。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陆路和空中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极为便利。以成都火车站为起点的成渝、宝成、成昆、成达等多条铁路线分别通往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市;川藏、川滇、川陕、川青、成渝等公路干线通往西南、西北各省;省内公路发达,有多条干线或高速公路通往省内主要城市,联结各乡县公路,形成了成都平原上的密集交通网。成都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大型机场之一,16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飞往国内外60多个大中城市,游客吞吐量居全国第4位。
历史沿革: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四川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杨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经济发展与消费: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6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758.1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764.9亿元,增长1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239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全口径财政收入181.81亿元,增长22.7%;地方财政收入89.02亿元,增长28.5%;财政支出129.68亿元,增长22.73%;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35.6亿元,增长16.8%;各项贷款余额2181.8亿元,增长23.8%。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市场价格总体水平略有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3%。
2002年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231.86元(按新口径),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0.4%;人均消费支出为6847.17元,较上年增长3.6%。
文化活动(教育):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普通大中专院校66所,在校学生30.6万人,增长26.5%;成人大中专院校80所,在校学生25.6万人,增长21.5%;职业教育下滑局面得到扭转,出现上升趋势,市属中等职业学校超额完成招生计划,招生总量比2001年增长40%,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中小学校点(含职业高中)2671个,在校学生135.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含外地生源)101.8%,2002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一级学校的升学率为78%,;幼儿园1694所,在园幼儿25.1万人。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17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66个;病床床位4.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万人;全年总诊疗4023万人次。全年有农村卫生建设项目35个,投资总额4703万元,农村医疗网点覆盖率78.0%。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区域卫生规划省政府已批准,已逐步启动实施。
四川曲艺是以四川民间说唱艺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演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由于不择场地、道具简单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在1981年参加首届“蓉城之秋”音乐会的同时,观听了四川曲艺演唱,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这是一种“民间音乐艺术”的宝贵资源。成都现有省、市曲艺团和县、区属曲艺队等专业团体,常深入农村、工厂、市区茶园演出。成都市曲艺团驻在市中区繁华街道--春熙路,新修排演场。可容观众300多人,时有国内、外艺术家和专业研究工作者前来采访、观摩。据目前发掘的各种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即有十几种之多,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气候:成都平均海拔500米,具有典型的盆地气候特征。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用下,这里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多雾,日照时间短;二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平均气温虽在5℃以上,但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每年3至 6月,9至11月是来成都旅游最佳季节。
8,2014年四川音乐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代码
四川音乐学院
学校代码:5136
学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生路6号
专业代码、名称(报考提示):14 广播电视编导---专题节目编辑制作(按专业成绩排序;外语要求不低于50分;语文要求不低于80分。)
15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导(按专业成绩排序。)
24 戏剧影视文学 (按文化成绩排序;外语要求不低于60分;语文要求不低于80分。)
74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节目编辑制作(按专业成绩排序;外语要求不低于50分;语文要求不低于80分。)
75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新闻(按专业成绩排序。)
76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制片管理(按专业成绩排序。)
77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辑(按专业成绩排序。)
78 广播电视编导---非线编辑与特技合成(按专业成绩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