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臭氧层,臭氧层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臭氧层的作用是什么?
1、保护作用 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 2、加热作用 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 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3、温室气体的作用 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扩展资料 由于臭氧有其特殊的性质,并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臭氧层又是十分脆弱的。卫星观测资料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1979年~ 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大致下降了3%。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大约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30%~ 40%,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自1985年发现“臭氧洞”以来,到1987年它变得既宽又深,1988年虽然有所缓解,但1989年以后到90年代的前几年里,每年南半球春季都出现很强的“臭氧洞”,1994年到1996年南极臭氧洞还在扩大。 最近,从安装在俄罗斯和美国卫星上的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获悉,“南极臭氧洞”面积已达2400平方千米,最薄处只有100多布森单位(100dobson,相当于1毫米厚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氧层
2,臭氧洞是什么意思?
1、臭氧洞是地球大气上空平流层(臭氧层)的臭氧形成的空洞。 2、臭氧层空洞是地球大气上空平流层(臭氧层)的臭氧从1970年代开始,以每十年4%的速度递减的一种现象。在两极地区的部份季节,递减速度还超过每十年4%,而在春季时连对流层的臭氧也在减少,由此形成了所谓的臭氧层空洞。 3、臭氧在大气中从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其最大浓度在中纬度24千米的高空,向极地缓慢降低,最小浓度在极地17千米的高空。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4、关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活动化学假说: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为此,于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订了限量生产和使用氯氟烷烃等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另外还有太阳活动说等说法。
3,什么是臭氧层?
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分布在地球地面以上20~50公里的大气高度之间,但主要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间。 虽然说起来臭氧层的厚度最少可达5公里,但是若把臭氧层的臭氧校订到标准情况,也就是说将臭氧分子按空气浓度排列成一层,这层纯臭氧的厚度平均仅为3毫米左右。 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太阳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O)的不稳定性极强,当它再与氧分子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在地球大气层中每年大约会形成500亿吨臭氧。 扩展资料 臭氧层对我们人类是有巨大贡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受短波紫外线照射而引起的伤害。 第二,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臭氧分子是平流层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有调节气候的重要功能。臭氧层在平流层的垂直分布对平流层的温度结构和大气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可臭氧层一旦耗竭,将势必℃对人类及其生存的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 第一,紫外线辐射将增强。经科学研究证实,有害的紫外线是皮肤癌和眼科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届时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的比率将大幅上升。 第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紫外线辐射将使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下降,渔业也会大幅减产。第三,还会使地球表面升温,南北两极加快融冰,以使海平面上升,从而导致更多祸及人类的自然灾害发生。 然而,臭氧层这道天然屏障,近十多年来却仍在遭到破坏。这个问题是1974年美国化学家罗兰和穆连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一种叫氯氟烃(CFC)的气体被输送到平流层后,在那里分解产生的原子氯(C1)就将有可能破坏臭氧层。 于是,科学家们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每年春天都在南极考察臭氧层。1994年,人们首次观察到了至今为止最大的臭氧空洞,它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小的2400万平方千米。英国南极探险队从1997年开始观察南极上空以来,每年都会在9~11月发现臭氧层空洞。 这个发现引起了联合国相关组织的高度重视。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氧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