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代表什么生肖,卯年是什么年
本文目录索引
- 1,卯年是什么年
- 2,子丑寅卯.十二生肖简称是啥?
-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是代表几点啊
- 4,12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分别代表什么?
- 5,卯时什么生肖
- 6,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什么代表动物?
- 7,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是哪个生肖
- 8,子丑寅卯.十二生肖简称是啥?
1,卯年是什么年
兔年。 十二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地支呈现: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所以,卯年对应的是兔年。 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法。是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生肖的周期为12年,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一一对应关系,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古时候的文人,为了让全天下的人,包括没有钱读书的人,不识字的人,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生肖:“生”出生;“肖”相似、相像,肖像) 生肖、时辰、天干与地支”与“六十甲子”相互的关系。 生肖动物原是表示时辰的状态;时辰由十二地支组成;地支由六个阳地支和六个阴地支组成;地支与五个阳天干和五个阴天干,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组成六十个记时序号。称“六十甲子”。 扩展资料: 1、生肖与时辰 子(鼠)时(23点~01点)、丑(牛)时(01点~03点)、寅(虎)时(03点~05点) 卯(兔)时(05点~07点)、辰(龙)时(07点~09点)、巳(蛇)时(09点~11点) 午(马)时(11点~13点)、未(羊)时(13点~15点)、申(猴)时(15点~17点) 酉(鸡)时(17点~19点)、戌(狗)时(19点~21点)、亥(猪)时(21点~23点) 2、来历 夜间23点至次日01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01点至03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03点至05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05点至07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07点至09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09点至11点,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11点至13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13点至15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15点至17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 17点至19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19点至21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 21点至23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二生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二地支
2,子丑寅卯.十二生肖简称是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简称即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扩展资料: 十二生肖的起源: 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一一对应的:子对鼠,丑对牛,寅对虎,卯对兔,辰对龙,巳对蛇,午对马,未对羊,申对猴,酉对鸡,戌对狗,亥对猪。十二生肖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现在所称的十二生肖,而且顺序也同今天的一致。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卷三的《物势篇》中提到了十二生肖中除龙之外的十一个; 这一篇主要说的是十二干支对应的十二生肖,及十二干支对应的五行,众所周知五行相生相克,因此十二生肖之间也有相生相克,这是后世颇为讲究的一种迷信,尤其婚姻之事必先看对方属相是否相宜。 不过王充却不以为然,对这一流行说法予以驳斥,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子在五行中对应的是水,在十二生肖中对应的是鼠,午在五行中对应的是火,在十二生肖中对应的是马,“水胜火,鼠何不逐马”,由此可见这种说法乃无根之谈。 在《论衡》卷二十三《言毒篇》中,王衡提到了“辰为龙”,这样就把十二生肖凑齐了。 王充的《论衡》不是最早提到十二生肖的,但说明我们现行的十二生肖至少可以追溯到近两千年前。学者们发现了比《论衡》更早的其他版本的十二生肖,不过这些版本的问世,却要比《论衡》晚了将近两千年之久。 上个世纪大批楚简、秦简、汉简重见于世,其中有些简牍提到了十二生肖,此处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1975年,考古学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挖掘出了一批珍贵的简牍,这就是著名的睡虎地秦简,其中有一批“日书”,所谓“日书”就是老百姓从事婚丧嫁娶、动土开耕等活动时选择日期的一种参考书,古人相信某事在某日某时进行是吉利的,而在其他时候进行则有凶险。 在这批日书中,完整提到了与《论衡》不尽一致的十二生肖。 睡虎地秦简中提到的十二生肖:子、丑、寅、卯分别对应鼠、牛、虎、兔,与今一致;辰对应的动物失载;巳对应的是“虫”,古文字学家释读为蛇;午对应的是鹿,未对应的是马,与今不同; 申对应的是“环”,有古文字学家认为是猴,酉对应的是“水”,有古文字学家认为是鸡,不过对这两者的释读,还存在不同的观点;戌对应的是“老羊”,与今不同;亥对应的是猪,这倒与今一致。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学者们做过许多的论证与推测,迄今尚无定论。有人持“外来说”,有人持“本土说”,随着睡虎地秦简等一批简牍的问世,“本土说”似更有说服力。 至于十二生肖的根源在何处,有人说与天上的十二星宿有关,有人说与古人的动物崇拜有关,亦是众说纷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生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二生肖起源于何时?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是代表几点啊
1、子时 唐朝前:0:00-2:00 唐朝后:23:00-1:00 2、丑时 唐朝前:2:00-4:00 唐朝后:1:00-3:00 3、寅时 唐朝前:4:00-6:00 唐朝后:3:00-5:00 4、卯时 唐朝前:6:00-8:00 唐朝后:5:00-7:00 5、辰时 唐朝前:8:00-10:00 唐朝后:7:00-9:00 6、巳时 唐朝前:10:00-12:00 唐朝后:9:00-11:00 7、午时 唐朝前:12:00-14:00 唐朝后:11:00-13:00 8、未时 唐朝前:14:00-16:00 唐朝后:13:00-15:00 9、申时 唐朝前:16:00-18:00 唐朝后:15:00-17:00 10、酉时 唐朝前:18:00-20:00 唐朝后:17:00-19:00 11、戌时 唐朝前:20:00-22:00 唐朝后:19:00-21:00 12、亥时 唐朝前:22:00-24:00 唐朝后:21:00-23:00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4,12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分别代表什么?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称十二支。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纪时、纪月。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为现在的23~1时,丑时为1~3时,等等,称为十二时辰。地支纪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称为子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等等。地支与十天干顺序相配,组成甲子、乙丑……癸亥,以六十为周期用以纪日、纪年。
5,卯时什么生肖
属兔。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十二时辰卯时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卯时属相是什么?属属兔(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十二生肖属相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地支
子大雪至小寒前一日冬至十一月12月鼠23时至1时
丑小寒至立春前一日大寒十二月1月牛1时至3时
寅立春至惊蛰前一日雨水正月2月虎3时至5时
卯惊蛰至清明前一日春分二月3月兔5时至7时
辰清明至立夏前一日谷雨三月4月龙7时至9时
巳立夏至芒种前一日小满四月5月蛇9时至11时
午芒种至小暑前一日夏至五月6月马11时至13时
未小暑至立秋前一日大暑六月7月羊13时至15时
申立秋至白露前一日处暑七月8月猴15时至17时
酉白露至寒露前一日秋分八月9月鸡17时至19时
戌寒露至立冬前一日霜降九月10月狗19时至21时
亥立冬至大雪前一日小雪十月11月猪21时至23时
6,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什么代表动物?
用12生肖纪年,在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开始了。《北史·宇文护传》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但是,12生肖的来历如何呢?我国古籍中记载,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 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符号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以后,在中原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两种纪年法相 互触合形成现在12生肖。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 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 十二生肖图(12张)已经被许多人认可。其它的说法还有种种。诸如:黄帝要选拔12种动物在天上按时值班……通过竞赛而选中了鼠 、牛、虎等12种动物;12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一些氏族的图腾崇拜;12生肖可能是从天竺引 进的;或28个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个时辰。每个星宿都以一种动物命名。从每个时辰值班的动物中挑选某种常见的作某一年的代称等等,不一而足。 尽管人们不能确定12生肖的确切来历,但因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仍有实用价值的宝贵遗产。
7,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是哪个生肖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的生肖: 以下介绍十二生肖是如何与十二时辰相对应的,供参考: 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简单版))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详细版) 子(鼠)(午夜23时至1时): 在一日中,子时一天的最后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鼠。 丑(牛)(凌晨1时至3时): 丑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 寅(虎)(凌晨3时至5时): 在一日中,天方大白之时,正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老虎。 卯(兔)(清晨5时至7时): 卯时是太阳已东升,开始放万丈光芒的时候。在十二生肖中属于兔。 辰(龙)(清晨7时至9时): 辰时太阳光热增强时刻,据说是群龙行西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龙。 巳(蛇)(上午9时至11时): 巳时太阳光热更强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蛇。 午(马)(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 在一日中,阳光最为猛烈。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马。 未(羊)(下午13时至15时): 在一日中,未时是暑气将消之时。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羊。 申(猴)(下午15时至17时): 在一日中,申时的暑气已快过去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猴。 酉(鸡)(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 在一日中,酉时是夜晚将来临所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鸡。 戌(狗)(晚上19时至21时): 在一日中,戌时正是黑夜扩散,华灯初上时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狗。 亥(猪)(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 在一日中,亥时是一日将尽,要迈向明日之前时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猪。
8,子丑寅卯.十二生肖简称是啥?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由12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子(鼠)时(23点~01点)、丑(牛)时(01点~03点)、寅(虎)时(03点~05点)、
卯(兔)时(05点~07点)、辰(龙)时(07点~09点)、巳(蛇)时(09点~11点)、
午(马)时(11点~13点)、未(羊)时(13点~15点)、申(猴)时(15点~17点)、
酉(鸡)时(17点~19点)、戌(狗)时(19点~21点)、亥(猪)时(21点~2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