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故宫建成于哪个朝代,北京故宫始建于哪个朝代?

本文目录索引

1,北京故宫始建于哪个朝代?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4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 故宫建成后到1912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二十五位有或曾有庙号谥号的皇帝(其中包括二十四位明清史公认的皇帝,以及一位身后尊为诚敬义皇帝,而后却被顺治罢黜的睿忠亲王)。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 扩展资料:故宫的历史: 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天顺三年(1459年),营建西苑。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整20年。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嘉靖时期,故宫三大殿名称改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故宫

北京故宫始建于哪个朝代?

2,故宫建于哪个朝代?

故宫建于明朝,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 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故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3,故宫是什么朝代建造的?

故宫是明朝建造的。 北京故宫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历时14年,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扩展资料: 故宫又称紫禁城的原因 故宫的一草一木都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它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精华。而“紫禁城”这个名字就与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很大的关系。古代中国人祟尚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就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而建的。 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了三垣,周围环绕着二十八星宿,其中紫垣(也就是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里的“紫”,就是“紫垣正中”的紫,意喻为皇宫也是人间的“正中”。 而“禁”则指是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的意思。游览故宫的朋友应该会发现故宫里的宫殿名,都有“仁”、“和”、“中”、“安”等字,比如中和殿、太和殿等。 这些字眼所代表的意义即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中正”,“仁和”,突出传统的儒家理念。所以旧时的人们称北京城为紫禁城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宫

4,北京故宫紫禁城是什么朝代建造的?

http://www.dianping.com/group/eatting/topic/201048

故宫旧称紫禁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明成祖朱棣开始修建,历经明、清两代24个皇帝在此执政。紫禁城为皇家宫殿,红墙黄瓦,金壁辉煌,为什么称皇家宫殿为紫禁城呢?大致有如下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与古时候“紫气东来”的这个典故有关。传说老子出函谷关,有紫气从东至,被守关人看见,未久,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守关人便知道这是圣人。守关人请老子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因此紫气便被认为具有吉祥含义,预示着圣贤和宝物出现。杜甫的《秋兴》诗曰:“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从这以后古人就把祥瑞之气称为紫云,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称为紫海,将神仙称为紫泉,把城郊外的小路称为紫陌。紫气东来,象征吉祥,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紫”大有来头。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森严,寻常百姓难以接近,所以称为紫禁城。
另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迷信和传说有关。皇帝自命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天宫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也自然是天子居住之地。《广雅·释天》曰:“天宫谓之紫宫。”因此皇帝住的宫殿就被称为紫宫。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古代“皇垣”学说有关。古时,天上星垣被天文学家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天市垣和紫微星垣。而紫微星垣是代称天子的,处于三垣的中央。紫微星即北斗星,四周由群星环绕拱卫。古时有“紫微正中”之说和“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朝官员四海分”之说。
既然古人将天子比作紫微星垣,那么紫微星垣也就成了皇极之地,所以称帝王宫殿为紫极、紫禁、紫垣,“紫禁”的说法早在唐代即已有之。北京故宫占地1087亩,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长约7华里,全部殿堂屋宇达9000多间,四周城墙高10余米,称这座帝王之城为紫禁城不仅名副其实,且含天子之城的意思。
考察故宫中的建筑,象征着“天”的崇高和伟大的太和殿,位于故宫中级,是最高大突出的地方。象征着天和地的乾清、坤宁两宫紧密相连接。它们两侧的日精、月华两门,象征着日和月。而象征着十二星辰的东西六宫以外的数组建筑,则表示天上的群星。这是象征性的建筑群。
故宫的旧称——紫禁城,从“星垣”学来看,其命名与建筑设计可以说是高度统一、珠联璧合的。

5,北京的故宫是哪个朝代建造的?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拓展资料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有“世界五大宫之首”(世界五大宫分别为: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称。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因此又名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房,实际数据是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北京故宫

6,故宫始建于那个朝代?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 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 。 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北京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新修的北京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 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 扩展资料: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天顺三年(1459年),营建西苑。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整20年。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嘉靖时期,故宫三大殿名称改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天启七年(1627年)方完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