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台湾雾社事件,看了《赛德克·巴莱》问一下 现在还有道泽族吗?

本文目录索引

1,看了《赛德克·巴莱》问一下 现在还有道泽族吗?

不同意二楼。台湾原住民直到1874年之前都没有纳入清政府的统治范围,1874年后清政府即使将行政权扩至全岛,与当地番人也只是朝贡关系,并无文化融合。所以当地番人哪来的国感根本不像你说的什么“卖国狗”,他们只是为了生存与自由而战。换句话说,只要统治者不管是中日给予他们自由(例如像电影里的道泽),减轻对他们的压迫,他们就会在与统治者共生的环境下生存,而绝不会为了国家感而反抗。
道泽部落只是赛德克族系部落之一,并不能称作道泽族。目前只剩下为数不多的遗族,隶属14个台湾已承认的原住民族群之一的赛德克族。

看了《赛德克·巴莱》问一下 现在还有道泽族吗?

2,雾社事件的事件意义

自日本占据台湾之后,殖民当局采取了所谓“威抚并用”的“理蕃政策”。这个政策的中心是通过建立最为野蛮的警察制度,使用最残忍的屠杀手段来迫使原住民屈服。即使是所谓“教化”,也同样是通过高压手段来实现的。所以像雾社这样的所谓接受殖民当局“教化”的“模范蕃地”爆发反抗也就是必然的了。雾社起义是反抗日本殖民当局残酷统治和压榨政策的一次大爆发。雾社参加起义的诸部落只有千余人,却敢于起来反抗殖民当局。面对凶恶的殖民者,宁可战死也不投降。这充分说明了包括原住民在内的台湾民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不屈不挠精神。日本当局为了尽快地镇压起义,不惜动用包括毒气弹在内的武器对付只有非常简陋武器的起义民众,更加显示出日本在台湾统治的残暴。雾社起义对殖民当局的打击也是很大的。当局使用毒气的行径,遭到岛内岛外的同声谴责。台湾农民组合、民众党都发表声明、传单谴责使用毒气是非人道的行为;上海反帝大同盟发表宣言支持雾社人民的起义。当时的总督石冢英藏和台中州知事引咎辞职。雾社起义是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台湾人民抗日史上光辉的一页!雾社已重建为“大同村”(原赛德克族谢塔喀群已被灭绝),成为台湾全省重要文史遗迹之一,村中多有纪念建筑供人访古凭吊。在雾社入口公路左边斜坡有一座“观樱台”,是春天赏樱之极佳眺望点。观樱台畔竖起一座高大石坊,名为“褒义坊”,额题“碧血英风”,坊柱刻对联两副,其一曰:抗暴歼敌九百人壮烈捐生长埋碧血褒忠愍难亿万世英灵如在永励黄魂褒义坊后建一座巨大的“雾社起义殉难纪念碑”,即400位烈士埋骨之所。纪念碑四周遍植松、杉和樱树,已郁然成林。

3,台湾的军事实力有多强?

台湾的军事实力在全球其实还是可以的,总兵力大约有27万, 作为对比英国21万,法国26万,德国25万。 虽然数量不能说明实力,但是从一定角度说明了台湾军队是有一定规模的。 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台湾的坦克、战机、军舰数量和质量在全球也是不错的,同时因为作战目标明确,在军队的组织体制和战法研究上还是有亮点的。 至于经常被大陆媒体诟病的台湾军人素质差,那是因为台湾是征兵制,新兵素质太差态度消极,训练也就是加强版的军训。

4,台湾军事实力如何,军工业是个什么情况

 
两岸军力发展轨迹及台湾的军事实力如何

  台湾的军事实力,在全球的排名在15以内。总兵力大约有27万, 作为对比英国21万,法国26万,德国25万。虽然数量不能说明实力,但是从一定角度说明了台湾军队是有一定规模的。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台湾的坦克、战机、军舰数量和质量在全球也是不错的。
同时因为作战目标明确,在军队的组织体制和战法研究上还是有亮点的。
至于经常被大陆媒体诟病的台湾军人素质差,没有战斗力其实有被歪曲夸大的。没有实战的考验,谁强谁弱还很难说。其实,在2000年前台湾海空军队在台海对抗中还是处于微弱优势的。台海两岸军力的发展变化,一定意义上,是两岸军工发展的不同思路造成的:
  台湾军工:八十年代是巅峰期
  无论是雄风2E或是天弓2B导弹,它们都是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的产品。中山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院”,它是台湾“国防自主”政策的产物。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台湾在武器装备的取得上受到了极大限制,因此在“国防”方面向来重视自主发展,投入庞大的经费与人力研发所需的武器装备,并且获得了可观的成就。1964年,中国大陆成功试爆首颗原子弹,身处台湾的蒋介石深受刺激。1965年,蒋介石亲自任命唐君铂中将为筹备处主任,成立“石门科学研究院筹备处”。1969年7月1日,中山科学研究院在桃园县龙潭乡正式成立,隶属于台湾“国防部”,下设“核能研究发展”、“火箭研究发展”、“电子研究发展”、“化学材料科学资源开发研究发展”4所,首任院长为阎振兴,总员额约1200人。
  除了所谓的“中科院”之外,台湾重要的军工相关单位还包括汉翔航空和中船(即台湾中国造船公司。前者是由中山科学研究院航发中心改制而来,拥有制造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能力,
  而后者则是岛内领先的船舶制造企业,与台湾的军舰自造计划密切相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IDF战机原型机的基本完成,台湾的自主“国防”走到了巅峰,当时,台湾三军都有许多重点型号武器问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IDF战机、天剑系列空空导弹、雄风系列反舰导弹、天弓系列防空导弹、勇虎式主战坦克等,如今这些武器仍是台军的主力装备。
  而此时的大陆军工,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为了服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大批国防相关的重点项目又相继下马,这其中就包括日后不断引发争议的运-10。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陆军工陷入低潮。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两岸军工互换了位置。大陆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制裁,于是大力推动自主研发;而台湾外购上取得重大突破,当局越来越依赖对外军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军售项目包括法制幻影-2000战机和“拉斐特“级护卫舰,美制F-16战机和E-2预警机。
  这种行为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自主研发成果无法为继,大量的专业人才流失。中山科学研究院在上个世纪90年代拥有6000名科学家和8000名技术人员,但是到了200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约4000名科学家和5000名技术人员。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台“国安单位”甚至发现有超过50名“中科院”离退职人员经由第三地前往中国大陆,相关部门强烈怀疑,这些人员极可能会参加解放军的国防科研计划,寻找事业的第二春。
与“中科院”一样,汉翔航空和中船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以汉翔为例,在台湾获得F-16和幻影-2000战机之后,IDF的生产计划由原先的250架锐减至130架。当IDF生产完成之后,除了组装少量美国直升机外,汉翔的营运只能依靠飞机翻修与延寿改装、零部件制造、支持台军的拖靶训练任务等业务来苦撑。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专业人技术员对汉翔的未来失去信心,离开公司流向民间甚至是国外和大陆。  
  汉翔航空花费七年时间,耗资七十亿新台币打造的“雄鹰”战机原型机出厂后,台湾空军对其兴趣不大。这对于处境已相当不妙的汉翔航空而言,无异于敲响了丧钟。
  就这样,军方不购买军工的产品,军工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动力来推动新项目的发展,更搞不出军方所中意的产品。今日台湾军工已陷入恶性循环,如今台湾军工的存在,最主要的意义已经不是为了实现“自主防卫”,而是为当局外购先进武器时提供讨价还价的基础。
  反观海峡这边的大陆,近年来进口武器有限,主要以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为主,这对于提升国防工业水平颇有帮助。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特别是1999年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之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相关机构的支持,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加入。与此同时,多年来大陆一直大力推动的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在许多重要领域取得了大量创新结果,进一步推动了国防科技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大陆的国防科技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已经缩小到有限的短距离,少数科技项目甚至处于领先位置。近年来,众多武器平台的井喷式亮相即为明证。
  台湾武器装备
台军发展战略是依据三军联合作战的构想和"制空、制海、地面防卫"的军事战略,加强兵力整备,竭力争取先进武器装备,以达成军事现代化的目标。并藉由持续进行指挥管制系统的统合工作,有效控管陆、海、空三军的先进武器装备,发挥强大的火力优势,强化台海安全的系数。
  1、台湾陆军的主战武器装备:
  早期以步兵为主,配有少量的美式M4、M5及M24、M41型坦克等。70年代后,开始陆续购进M48型坦克、各式履轮装甲车及M109、M110等型的自动炮车等。自80代起,自制的CM11和CM12型坦克500辆开始装备部队,之后又分批购进美制的M60A3型主战坦克,M48H勇虎型主战坦克等,共拥有各型主战坦克1600辆,各型装甲车1000多辆,大型火炮2000多门,武装直升机100余架。
  台陆军还编设50多个防空导弹连,拥有各种型号的导弹约6000枚,其中包括"天弓"型导弹约1000枚,"鹰"式防空导弹约160枚,"爱国者"2型导弹约200枚,"小槲树"改良型导弹1100多枚,"地狱火"2型反坦克导弹约6000枚,"陶2B"型反装甲导弹约290枚,DMS野战防空导弹约700枚,"毒刺"地对空导弹约1300枚等。近期,还准备购买美国的"爱国者"3型导弹和远程雷达等。
  台陆军还拥有最先进的AH-1W攻击直升机,OH-58D侦察直升机等。
  2、台湾海军的主战舰艇及武器:
  台湾海军拥有拉斐特、成功、诺克斯等较为先进的主力战舰及自行建造的"锦江"级巡防舰等30余艘;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建造的驱逐舰(台称"阳"字号)10余艘、新一代导弹快艇30艘、还有其它般及登陆舰40余艘、潜水艇4艘、还准备自制新型导弹快艇30艘;各型直升机、定翼机40多架,以及"标准"、"海丛树"、雄二、鱼叉等各型导弹及兵器。布什政府上台后,又决定向台湾出售4艘"基德"级导弹驱逐舰,预计2005年前编组成军。美国同时还决定向台出售8艘柴油动力潜艇(2010年开始交货)及12架P-3C反潜巡逻机。
  3、台湾空军的主战飞机及武器装备:
  台湾空军拥有作战飞机440架,支援军机150架,其中包括:F-16战机146架,幻影2000-5战机58架,经国号(1DF)130架及目前已退居二线的F-5E/F战机部分等;支援飞机有4架E-2T空中预警管制机,并与一架C-130HE组合一个独立的电战机部队,还配有EAT-3型电子战飞机24架,AT-3电子干扰机18架,RF-5E侦察机9架,以及30架TH-67直升机、20架C-130H运输机及各型教练机等。

5,赛德克·巴莱里讲的是真人真事吗?

《赛德克·巴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电影讲述的是1930年台湾的“雾社事件”,当时台湾被日本占领,日本当局长期对台湾原住民施以暴政,赛德克族马赫坡头目莫那·鲁道于雾社公学校运动会上袭杀日本人,并率领德克达亚群各部落对抗日本三千军队的故事。 扩展资料 1930年10月27日,日本政府为纪念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明治天皇的弟弟)死于台湾而举行「台湾神社祭」,雾社地区照例举行运动会,日本人会全部穿上传统和服,便于和华人、山地人区分,赛德克族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好时机,他们以升旗唱国歌为信号,冲进会场,发动总攻击,共杀死日本人134名(包含妇孺)、及误杀2位著日人服装的台湾人,并杀伤215人。 事件发生之后,日本人紧急调派台湾各地之警察队与军队进攻雾社。。除派屏东第八飞行连队之飞机,到雾社山区实施侦察和威吓飞行外,并调派台中州、台南州、台北州、花莲港厅之驻军往埔里、雾社前进,进攻发起事件之原住民。 抗日六部落族人退回各部落后,分成“塔洛湾”及“马赫坡”二条战线,大部份退至马赫坡、塔罗湾两溪溪谷,利用悬崖绝壁的有利地势与日方作战。但在日本的飞机、毒气弹等武器攻击下最终还是为日军所攻破。 事件结束后的统计:遭日军攻击致死者364名,自杀者225人,被拘禁者265名,另外有约500名原住民投降。 事件的起因 1、日本人将台湾的原住民视为“野蛮人”,又因原住民居住的山林地带蕴藏着大量资源,所以,日本占据台湾采取了设置关隘、地雷、电网等措施对这些原住民进行征服,并在1910年开始动用大批军队、警察进行了连续5年的“讨伐”。 2、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建立起来的完全是警察政治。警察对台湾民众的一切生活领域都有干预的权力,警察对于原住民可以任意进行搜查、辱骂甚至毒打,随意强迫他们无偿从事各种苦役,一些警察,更是随意欺侮、奸淫原住民妇女。 3、日本殖民主义者在雾社大兴土木,强迫高山族人民进入马赫坡社附近的森林砍伐巨木,兴修他们的神社。而原住民视森林为圣地,视巨木为守护神,砍伐巨树使马赫坡等社的民众感到惊恐万分。 4、日警吉村大闹莫那·鲁道的儿子达拉奥的婚礼现场,还以“侮辱官宪”的罪名将达拉奥拘押拷打,直接导致莫那·鲁道带领原住民起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雾社事件

6,赛德克巴莱是真实故事改编的吗?

《赛德克·巴莱》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所执导的影片,该片筹划长达十二年、跨国动员两万人拍摄。电影在台湾上映分为《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和《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两部分。内容阐述发生于1930年台湾南投的“雾社事件”,当信仰彩虹的赛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阳的日本大和民族,两个族群在台湾山区爆发冲突,两军交战,赛德克族头目莫那鲁道率领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对抗日本三千大军。

7,雾社事件的两次事件是哪两件?

第一次事件,日军的各种压迫,终于让原住民同胞忍无可忍,决定在1930年10月27日起义。1930年10月27日,日本政府为纪念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明治天皇的弟弟)死于台湾而举行「台湾神社祭」,雾社地区照例举行运动会,赛德克族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好时机;于是莫那鲁道率领6个部落的族人,趁着清晨破晓时分,山地警察及其家眷尚在酣睡之时,首先发难,其后兵分多路,分成数队陆续袭击日本人所在据点,并切断所有对外交通及通讯设备。 此一抗暴事件爆发后,「台湾总督府」紧急调派台湾各地之警察与军队进攻雾社,镇压起义山胞。29日,日本人攻克雾社,抗日原住民分成两线退守部落,莫那鲁道率领其中一线于31日在马赫坡社与日人对决。 第二次事件,1930年11月10日道泽群总头目泰目·瓦利斯被抗日的原住民杀死,让道泽群怀恨在心。更由于雾社事件日人利用各部落之间的敌对,使用“以夷制夷”策略,利诱胁逼此二部族组成“味方蕃”袭击队,投入战事,造成雾社各族群之间的仇怨扩大。但是因日本政府决定从轻处分雾社事件的参与者,造成道泽群愤恨不平,1931年4月25日,道泽群的壮丁组成袭击队,攻击雾社事件余生者居住的容所,被杀死及自杀者共216人。 达到报仇目的的道泽群袭击队员,共砍下101个首级,提回道泽驻在所向日警“缴功”。此保护蕃收容所袭击事件被称作第二次雾社事件。后续迫害:事件前雾社是总督府理番政策的重点地区,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抗。因此总督府修正了台湾原住民的歧视政策,并且加速皇民化教育,对原住民做思想(洗脑)教育。并将原住民强制迁移到平地定居,过农耕生活。 雾社事件是台湾受日本统治时期发生在台湾台中州能高郡雾社(今属南投县仁爱乡)的抗日行动。事件是由于当地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因为不满台湾总督府与地方政府的压迫而发起,牺牲人数近千人,仅次于西来庵事件。 事件领导人莫那鲁道自杀外,参与行动的部落几遭灭族,雾社事件是日本统治台湾期间最后一次激烈的台湾反抗行动。台湾总督府于此事件之处理方式遭日本帝国议会强烈质疑,总督石冢英藏与总务长官人见次郎等人遭到撤换。

8,雾社起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雾社起义,指的是1930年10月7日,高山族马黑波社首领莫那·鲁达欧长子举行婚礼,由于一名日本巡查破坏了高山族的风俗,导致高山族民众长久积蓄在胸的抗日怒火爆发。在莫那·鲁达欧的领导下,雾社高山族民众于10月27日发动起义,袭击了警察所,杀死警察,夺取枪械弹药。在整个起义过程中,杀死日本人134名。1931年4月25日深夜,陶珠亚部落携带日本当局借给的枪械,冲进这六社残余部众的栖息地。六社余众手无寸铁,面临突袭,只有束手待毙。结果又有250 余人被杀。经此屠杀后,六社仅剩298 人。这被称为“第二次雾社事件”,日本当局对于他们还不放心,又强迫他们迁离雾社到埔里北面的川中岛,继续进行持续的压迫。1937 年这六社残众只剩下230 人。

9,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自古即属於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三世纪和七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十七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十七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十万人。至公元一八九三年(清光绪十九年)时,总数达到五十点七万余户,二百五十四万余人。二百年间增长二十五倍。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五十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一,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
二,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三,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四,一八九四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