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2018年端午节,2018年中秋节是哪天

本文目录索引

1,2018年中秋节是哪天

2018年中秋节是2018年9月24日,农历八月十五。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扩展资料 中秋节传统活动: 1、祭月、赏月、拜月 2、观潮 3、燃灯 4、猜谜 5、吃月饼 6、赏桂花、饮桂花酒 7、玩花灯 8、烧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

2018年中秋节是哪天

2,2018端午节是哪一天高速免不免费?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粽叶飘香的季节,到处是粽香。这个节日受到了大人小孩的热烈欢迎,小朋友是期待吃的,大人期待的是假期。 2018年端午节是6月18日,星期一。 2018年端午放假安排:2018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放假,共3天; 自2012年同意执行《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具体政策如下:免费通行的时间范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因此2018年端午节高速正常收费,上高速需要缴通行费。

3,端午节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习俗: 1、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2、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 3、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端午节

4,2018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时间表 共多少天

2018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时间表共29天。 1、元旦节放假时间共3天。 2、春节放假时间共7天。 3、清明节放假共3天。 4、劳动节放假共3天。 5、端午节放假共3天。 6、中秋节放假共3天。 7、国庆节放假共7天。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1、其中元旦三天双倍工资。 2、春节初一、初二三倍工资其余双倍工资。 3、清明节当天三倍工资其他时间双倍。 4、劳动节当天三倍工资其他时间双倍。 5、清明节当天三倍工资其他时间双倍。 6、中秋节当天三倍工资其他时间双倍。 7、国庆节1、2、3号三倍工资其他时间双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政府网—2018放假安排

5,2018年端午节放假几号到几号

2018年端午节是2018年06月18日,农历二零一八年五月初五,星期一。
2018年端午节放假安排:2018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放假,共3天,6月19号星期二正式上班。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