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来望月人何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
本文目录索引
- 1,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 2,独上西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赏月人安在,风景依稀似去年什么意思
- 3,唐诗《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对该诗蕴涵的
- 4,李白望月的诗句有哪些?
- 5,李白《望月》诗的内容
- 6,古诗《江楼感旧》的意思是什么?
- 7,赞美祖国的诗句
- 8,描写长江的古诗、词 要整首诗
1,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译文】:独自登上江楼思绪茫茫,月光如水水色如天。旧时同来这里赏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只有此处的风景隐隐约约还象是从前。 这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炼的好诗。 在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这就启逗读者,诗人在夜阑人静的此刻究竟“思”什么呢?对这个问题,诗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故意将笔荡开去从容写景,进一层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气氛。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是流动的,月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月光如水”,波柔色浅,宛若有声,静中见动,动愈衬静。诗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象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那么清丽绝俗。这样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尽情陶醉了吧?然而,诗人却道出了一声声低沉的感喟:“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原来诗人是旧地重游。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怎样的欢快!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读到这里,我们才豁然开朗,体味到篇首“思渺然”的深远意蕴,诗人江楼感旧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短小的绝句律诗,一般不宜写得太实,而应“实则虚之”,这才会有余情余味。这首诗,诗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友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2,独上西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赏月人安在,风景依稀似去年什么意思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作者在江边一处楼台旧地重游,怀念友人,写了这首感情真挚的怀人之作。
“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句,简洁地写出了天空清朗,皓月生辉,江水银光闪闪的美景。为什么诗人“思渺然”?因为风景虽然与去年大致相同,但去年同来赏月的友人却不知身在何处。诗省去了去年与友人同游的欢快场面,但读者可从句中体味出来。此外还可体味到诗人的孤独、惆怅的情绪,手法很含蓄。
3,唐诗《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对该诗蕴涵的
B 试题分析: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联系的普遍性。B符合题意,“同来望月人何处?”体现了运动,“风景依稀似去年”体现了静止。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世界是变化发展。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不仅体现了运动,也体现了静止。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4,李白望月的诗句有哪些?
李白望月的诗句有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唐代李白的《静夜思》 赏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全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唐代李白的《静夜思》 释义:抬头看到天上的一轮明月,低下头想起思念已久的故乡(应是中秋圆月,引起思乡之情)。 全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出自:唐代李白的《荆门送别》 释义: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全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四、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 释义: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全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出自:唐代李白《子夜吴歌》 释义: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 全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 六: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参考资料 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5340576-5576019.html
5,李白《望月》诗的内容
李白《望月有怀》
时间: 2003-09-15 14:16:57 | [>]
--------------------------------------------------------------------------------
中秋的月最美。古铜色。又圆又大又近。看时,呼吸也不必有了。可我知道,就算我不再呼吸,这样的月光也是见不到了。城市不为赏月而存在。朋友说凤凰的月才叫月,我却怀疑,即便是凤凰,还会有以往那么美的月吗?与期求证,不如怀念。回忆中月仍是美的,如我见它之时。
月的美丽不必在月本身。见月之人,咏月之人,为月而痴而喜者,月自为之而美。翻开《李太白集》,其中“月”字不知凡几。诗人眼中,月色如何?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轻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月光幽幽,思绪悠悠。“清泉”、“疏松”、“寒月”、“轻波”、“流光”五景,喜其自然协调浑然一体。孟浩然《宿来公山房期丁大不至》云:“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清泉映疏松”,此句不唯写泉与松,月光也在其中。有月在天,方可知泉“清”、松“疏”,方有一个“映”字。“不知几千古”,此句不唯写出诗人思绪万千,亦写出诗人独立的身姿。亦可想见诗人之非常人,方有念及“千古”之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寒月摇轻波,流光入窗户。”目光由远及近,由外及于内,由风景转入心境。薛逢《长安夜雨》云:“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与此类。钱起《裴迪南门秋夜对月》云:“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则是由近至远了。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情因月起,意由情发。诗意满怀,故为“长吟”。然有佳作岂可无人欣赏、倾听?故思知音之意甚深。《长相思》云:“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送纪秀才游越》云:“绿萝秋月夜,相忆在鸣琴。”对月思人,自然之事。李白行呤天下,知交亦满天下,处处相知却也是处处别离,思念于是则多。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怀君而终不得见君,意兴阑珊,愁苦渐来。《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云:“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马戴《楚江怀古》云:“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柳永《蝶恋花》云:“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近年来很少望月,也没有什么人可以思念。遇见过几个久别的故友,都没什么话可以说。离别带来的只是陌生。纵使以往曾倾谈通宵,今日却只能叹一句:“相见不如不见”。人生有许多闲愁,怕莫不是念书念出来的。
6,古诗《江楼感旧》的意思是什么?
古诗《江楼感旧》的意思是:我独自一人来到这江边的高楼,我思绪纷然好像有满腹的忧愁。我看见月光就像是水一般流淌,流淌的水又像是天空茫茫悠悠。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一同来望月,而如今同来的你们又在哪勾留?要知道这江楼水光相接的风景,和去年所见一样幽美一样轻柔。 《江楼感旧》的原文为: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中。 这是一首怀念旧友旧事的诗作,抒写了对友人的忆念及独登江楼时的惆怅之情。前二句写诗人夜登江楼,所见只有江天月色。后二句由今思昔,写出风光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全诗语言淡雅,以景寄情,情感真挚,诗人运笔自如,写旧事则虚实相间,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隽永的韵味。
7,赞美祖国的诗句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6、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11、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6、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8,描写长江的古诗、词 要整首诗
描写长江的诗句
登高
【唐】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赞美长江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赞美长江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急求 赞美长江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送储邕之武昌
李白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脁清。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收,此恨保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 李白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 杜甫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唐 白居易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