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南简介资料,钟南山主要事迹有哪些?
本文目录索引
1,钟南山主要事迹有哪些?
钟南山主要事迹有: 一、钟南山为抗疫情,不辞辛苦,不顾危险坐火车进武汉 作为一个老年人,正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容易感染的人群之一。而有一个老人却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决然的去往了抗疫的最前线,武汉市。这种精神让人敬佩,是我们全国人民的英雄。也正是钟南山院士这样的精神感染我们战胜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二、钟南山日夜兼程,不曾停息的工作 钟南山院士作为一个老年人,精力是有限的。但是钟南山院士在来武汉的火车上依然保持极高的工作效率,累了就靠在火车的座椅上闭目养神。一般人都不能坚持,这么强的工作强度也只有人民英雄钟南山院士能坚持下来,着足够感动世人了。 三、钟南山为显年轻,快步领奖 在疫情结束之后,颁奖典礼上钟南山院士快步走上讲台领奖。有些人说这有什么可以感动的,但是钟南山院士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快步走上讲台,是想告诉大家,我的身体还很好,我还能为国家继续做贡献。 这次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他投身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是推进中国呼吸病学发展迈向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非典疫情中,率先带领团队投入救治行动,确立广东病原学,组织广东非典防治研究,获国际上最高存活率。在甲流防治中,成功抢救多例重症甲流患者,参与制定卫生部治疗方案。 钟南山是一个真实、普通、甚至是平凡的中国医生。他跟所有有责任感的医生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每周坚持查房,一直到现在76岁了,还是如此。他说,这已经是一个习惯了。 钟南山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更令人景仰。他勇敢地否定了卫生部所属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他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他带领课题组,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这套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型肺炎有指导意义。
2,钟南山主要事迹是什么?
钟南山的主要事迹有很多,第一个主要的事迹就是他到国外去进修学习之后,然后国外的教授有邀请他留下来为那个国家去工作的时候,他毅然地拒绝了,就是说想回到自己的国家,也就是回到我们的国家去进行相关的一些医学工作的。 然后第二个主要事迹就是在十几年前抗击非典的时候,钟南山是到了第一线去进行这样子的一个医疗过程的,就是奋不顾身的跟同事们一起冲在救治非典肺炎病人的最前线的,他当时的年龄也是比较大了,但是没有畏惧任何的困难,这也是它的一个主要事迹。 然后第三个主要事迹的话,就是我们比较熟知的在2020年新冠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钟南山是一个逆行的英雄。他可以说是在武汉疫情刚开始不明朗而且慢慢变得严重的时候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那里的高铁,所以钟南山的主要事迹就是有这三个。
3,中国钟南山院士多少岁
83岁。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南京,父亲钟世藩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9月4日钟南山入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扩展资料 钟南山的为人 1、有莫大的勇气 面对严重的疫情,钟南山选择逆行,他劝别人不要出门,自己却第一时间赶到武汉,毅然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查病源,找疗方。为了抢救宝贵的生命,积极参与救治和防控工作,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他面对病毒,勇敢而坚毅,勇气可佳,鼓舞了全国人民。 2、有担当 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扛下责任,发挥关键的作用,并给人一种敬仰和崇拜。他生在这个时代,恰逢了两场疫情的考验。每场考验面前,他都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属于自己的责任,并做出了非凡的业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钟南山
4,钟南山事迹简介?
钟南山(1936年10月20日-),男,籍贯福建厦门,生于江苏南京、长于贵州贵阳及广东广州,中国医学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 专长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他呼吸道病,2003年起中国历次呼吸道传染病(SARS、H1N1、H5N6、H7N9、MERS、COVID-19)的防治领军人。 尤以在广东省防治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传染病闻名,他领导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主动接收SARS患者,并找出了医治皮质激素恶性股骨头坏死后遗症的疗法。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暴发,83岁的钟南山“出山”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主理。 防治传染病之外,钟南山自2004年起关注肺炎与雾霾的关连,2012年3月、2013年3月全国人大会期期间积极向媒体宣传雾霾议题。 其他职衔包括:1992-2002年广州医学院院长(今广州医科大学校长)、2006-2011年中华医学会会长;1993-2008年任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2018年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97年中共十五大代表。 生平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南京,父亲钟世藩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 1953年,就读于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现已演变成两所学校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 1960年7月至1971年8月,担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教研组助教。 1971年9月至1974年4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住院医师。 1974年4月至1978年8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1978年9月至1982年12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讲师。 1979年至1981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 1983年1月至1986年12月,担任广州医学院副教授(于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 1986年12月至1995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呼吸内科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年12月至1992年10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1992年5月至2002年12月,钟南山担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1992年2月至1997年12月 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5年8月,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年10月至1996年10月, 公派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麦吉尔大学 访问学者。 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12月至1999年12月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主任医师。 1999年12月至2012年10月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教授/副所长。 1998年6月,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 2003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 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 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07年10月,担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9年7月,担任贵州医科大学名誉院长。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0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2年10至2013年7月,任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常务副所长。 2013年7月至今,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2014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召开发布会,钟南山任专家组组长。 2020年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钟南山任组长。 2020年9月3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评估专家组共同主席在成员国吹风会上宣布了专家组成员名单,钟南山入选。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这次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张德江) 他投身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是推进中国呼吸病学发展迈向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非典疫情中,率先带领团队投入救治行动,确立广东病原学,组织广东非典防治研究,获国际上最高存活率; 在甲流防治中,成功抢救多例重症甲流患者,参与制定卫生部治疗方案。(中国科协) 钟南山是一个真实、普通、甚至是平凡的中国医生。他跟所有有责任感的医生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每周坚持查房,一直到现在76岁了,还是如此。他说,这已经是一个习惯了!(南方日报) 钟南山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更令人景仰。 他勇敢地否定了卫生部所属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他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他带领课题组,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这套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型肺炎有指导意义。(央视国际)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然而,在那些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他成了一名骁勇的战士。抗击非典,也就是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争。钟南山以自己的精湛医术和坚强斗志,成为了“非典”战场的不倒红旗。(搜狐新闻)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钟南山一直站在抗疫一线,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推动者,促成了国家多项政策法规的制定,更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言人,成为稳定民心的科学家代表。 (《广州日报》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新华网 评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钟南山
5,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故事简介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故事: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注定让人难以遗忘,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肺炎的重灾区是武汉,多少人想逃离这个肺炎之地,而有这么一群人放弃休假时间,放弃与亲人团聚时刻; 毅然决然的踏上离乡之旅,与别人背道而行,来到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不为功名利禄,不计生死,不畏辛劳,只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为我们守卫着一方净土。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年三十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医务人员、官兵等很多逆行者坐上离乡的车,他们有的还来不及跟家里人告别,甚至有的都没见家里人一面踏上抗“疫”征程,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背影是坚毅,是无悔,是抗“疫”胜利的信念!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先生,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后,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安全的志,始终未变。他的出现安抚了很多人的心。除了钟南山先生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她们剪下了长头发; 重症隔离病房的护士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小的刚满20岁,即使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出了一身汗,闷到不行,累到低血糖,也要坚持为患者治疗;即使他们明白自己可能会被传染,也要用尽自己全力为患者治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病毒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看到这些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的护士们走出隔离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脸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平安中的我们,与逆行在前线的他们,虽然我们在不同处,但我们的心要团结一致,我们在远方,尽自己所能,可以为他们做到的,尽量去做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