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伊莎贝拉古斯曼,历史沿革

本文目录索引

1,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台州先秦时为瓯越地。秦代,地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东越等王国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东越国除,徙民于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秦汉 三国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以其地河流弯曲回旋入海而得名。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
东汉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境内)。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辖境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两晋 南朝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南朝辖县如故。
隋唐 五代
隋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初,复分临海为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临海5县。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次年又将始丰、乐安、章安3县并入临海县,台州仅辖临海县。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县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县南部再置永宁县,分始丰县置乐安县。永昌元年(689)复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山而得名。神龙二年(706),分宁海县与越州的鄮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复称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隶浙江东道。此后反复改隶浙江东、西两道。肃宗上元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五代,属吴越国,军、州建置及辖县如故。天宝元年(908),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复改为始丰县。宝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县为永安县,以祈永保平安。后晋天福间(936—942),吴越又改始丰县为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宋 元 明 清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南宋隶两浙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辖县如故。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以民户达5万,升为黄岩州,仍隶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三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乡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划乐清县东部山门、玉环2乡入太平县。自此,台州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6县。
清顺治三年(1646),入清版图,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雍正四年(1726)隶宁绍台道。六年,于玉环山置玉环厅。厅因山名,隶温州府。太平县二十四郡、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划入玉环厅。 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政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2月,玉环厅改为县。7月,撤销台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政府。3年,省下设道,属会稽道,玉环县属瓯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16年道废,各县直属省政府。21年月,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制,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县为第六区。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0月改划为第四特区。24年月,省政府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据行政院新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称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月,以南田县全部境域及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置三门县,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区。32年,宁海县改属第六区。35年增辖天台,磐安2县。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49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玉环县属温州专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3年6月,分玉环县境洞头、大门诸岛另建洞头县,属温州专区。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1958年月日0月,三门县撤销,并入临海县;宁海县撤销,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洞头县重新并入玉环县,仍属温州专区。12月撤销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属宁波专区,临海、仙居、黄岩、温岭4县划属温州专区。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玉环县,所属境域分属温岭县与温州市,并于4月付诸实施。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玉环县。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7县。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置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辖境包括原黄岩县海门区、大陈镇、山东人民公社及临海县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以境内有椒江而得名。此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置临海市。1989年10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1994年,撤区建市,并搬市政府至椒江,台州地区现辖路桥、椒江、黄岩3区,临海、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6个市。

历史沿革

2,海地的历史沿革

主词条:海地历史 海地原为印第安人部落阿拉瓦克族居住地,伊斯帕尼奥拉岛被发现时,岛上居住着约100万印第安人,主要为泰诺人,岛的西北部居住着少许西沃内人。当时岛上已经有五个印第安土著政权,他们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村庄里,捕捉鸟类、鱼类、啮齿类动物,并耕种土地。伊斯帕尼奥拉岛印第安人用石斧开垦,用木铲耕种。主要的作物是木薯和甘薯。1492年,在哥伦布的首次航行中,因为其旗舰搁浅,不能把其他两艘船上的船员带回西班牙,因此在今天的海地角附近建立了纳维达德城堡。1493年哥伦布返回这里时,发现堡内无一人存活。他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北海岸建立了伊莎贝拉殖民地,该岛的殖民统治就此开始。 1502年,伊斯帕尼奥拉岛正式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岛上印第安人的军事反抗被粉碎。16世纪时,西班牙人已经在岛上建立了15座城市。此外,西班牙官兵们都分得了岛上的土地,并且把居住在这些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变成了奴隶,用于采掘黄金、种植甘蔗和养牛。由于天花的影响,阿拉瓦克人于1544年在岛上绝迹。 土著绝迹以后,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的种植园和牧场纷纷被西班牙地主抛弃,该岛西部遂成为荒芜的无人区,并逐渐变成英国、法国、荷兰等国海盗的据点。到16世纪末,这些海盗已经严重地威胁西班牙的海上航线。一些来自英、法、荷等国的猎人逐渐来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狩猎野牛和野猪,做成腌肉出售给海盗,还有一些农民种植烟草和一些基本的粮食作物。 在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的欧洲移民中,法国人占数量上的优势。1640年,法国将伊斯帕尼奥拉岛西北的托尔提岛据为己有。1665年,法国政府声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是法国的殖民地,称为“圣多明克”。1679年,根据勒斯维克条约,圣多明克被西班牙正式割让给法国。 法国政府考虑到在该地建立殖民地,因此不仅很注意制止海盗活动,而且劝说猎人移居到殖民区,成为定居农民。到17世纪末,随着法国殖民者的不断迁入,圣多明克已经成为美洲最富庶的殖民地之一。 168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世发布了“黑人法令”,规定种植园主要为奴隶提供足够的衣食和住宿,但是也允许他们对黑人奴隶施加各种残酷的肉刑。曾经是黑人奴隶、后来成为海地皇帝的亨利·克里斯托夫在其回忆录中记录了白人种植园主的种种酷刑:“白人将黑人倒挂起来,将他们钉死在木板上,将他们活埋,将他们装入麻袋扔到河里,强迫他们吃屎,用鞭子抽掉他们的皮,将他们绑起来让蚂蚁和蚊子吃他们,将他们活活扔到沸水中,将他们绑到大炮前轰碎,让狗吃他们……”在白人种植园主的虐待下,许多黑人奴隶选择逃亡。他们在中科迪勒拉山中定居下来,组成被称为“马龙”的社区,不时下山袭击孤立的种植园。这些逃亡奴隶被称为“马龙人”。 圣多明克的主要作物最初是烟草和靛蓝,后来是棉花、甘蔗和咖啡。所有能被利用的土地都进行耕种,甘蔗种植在湿润平原上,山地种植咖啡,干燥丘陵地种植靛蓝,棉花地则分布在干燥的平原上。偏僻的、不能种植的地方,也被用来养牛和养猪。甘蔗是圣多明克最主要的经济作物,1767年,这里向欧洲出口了7200万磅粗糖和5200万磅白糖。1780年,圣多明克提供了欧洲市场上40%的蔗糖和60%的咖啡。当地所需的食粮一部分依靠自种,大部分需要进口。 1790年,圣多明克的行政中心和最大港口法兰西角(即海地角),人口已经达到1.5万,拥有许多繁华的公共建筑和宽阔的街道、广场。第二大城市是太子港,1790年时人口为6000人。其他城镇也大多位于沿海,起到港口和贸易中心的作用。在内地密布种植园,在种植园和港口之间修建了铺砌石块的全天候道路,以及横跨河流的石桥。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西半球的法国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的冲击。1790年,黑人起义前夕,圣多明克岛上的白人有3.2万,大多数是法国移民。他们分为两个阶层,第一个阶层包括大种植园主、高级官员和大商人,及其眷属;第二个阶层包括小土地占有者、小店主、工匠、港口工人等下层白人。黑白混血人的人数大约有3.5万到5.6万之间。此外还有大约3万名自由黑人。黑人奴隶们可以通过被主人释放而得到自由,也有种植园主在奴隶老得不能劳动时将其释放,以免负担其衣食供养。与主人发生关系的黑人侍女及其混血子女也常常会获得自由。不过,自由黑人不能从事法官和军官的职业,被禁止使用火枪,禁止佩剑,衣服的式样和质料也有规定。在海地革命前夕,圣多明克的各种植园中约有50万黑人奴隶。从1783年到1791年,圣多明克的奴隶进口量占西半球奴隶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奴隶大多来自西非的达荷美、刚果和几内亚,他们将西非的伏都教带入了圣多明克。 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要求制订有关有色人种自由民权利的立法,遭到来自马提尼克的殖民地代表莫罗·德圣梅里的反对,他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国民议会竟不幸制定关于黑白混血人种地位的立法,那就一切全完了。殖民者将认为自己是被出卖了;而黑白混血人,受他们朋友(按:指法国的“黑人之友”等主张废奴的自由主义组织)的怂恿,将会采取最极端的手段。然后,奴隶们——他们也有同样的朋友和同样的行动手段——将会力图达到同样的目的。殖民地不久就会成为一片广袤的屠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莫罗的预言在圣多明克逐渐成为现实。当地殖民当局拒绝履行法国国民议会提出的自由民有权参加省议会和殖民地议会选举的法令;当地的混血人则拿起武器,要求获得他们应有的权利。白人与混血人之间的争论吸引了殖民当局的全部注意力,因此没有注意到黑人即将造反的信号。 1790年,圣多明克的黑人奴隶就通过夜间的伏都教秘密集会互相传播准备起义的消息。1791年8月22日,海地北方平原的20万黑人奴隶以击鼓为号,纷纷起来造反。白人种植园主及其妻子子女在午夜遭到突然袭击。奴隶们放火焚烧甘蔗田和房屋,屠杀白种居民。当地的一万名白人居民和一小股正规部队根本无法将起义镇压下来,几个星期内,海地北方已经成为废墟。大约有两千名白人被杀,180个甘蔗种植园和900个咖啡与靛蓝种植园被毁坏,1万多名奴隶在战斗、饥饿或白人镇压中死亡。两个月后,海地北方已经全部落入奴隶手中,只有法兰西角与西部山区一带有防御工事的营地还在白人手中。在海地西部没有发生奴隶叛乱,不过却发生了白人与要求分权的混血人种的战争,除了太子港(当地贫穷白人组成了自发武装,反抗白人上等阶级和混血人)外,混血人种军队在交战中占上风。在海地南部,白人种植园主将黑人奴隶武装起来,反对混血人种。 1791年10月,圣多明克的黑人起义已经演变为白人上等阶级与贫穷白人、白人保王党与革命派、混血人与白人、混血人与黑人、南部武装奴隶与北部起义奴隶之间的交迭混战。唯一恢复秩序的希望在于从法国派遣军队,然而国民议会中的雅各宾派反对任何支持圣多明克殖民者与王家总督的动议。直到1792年9月雅各宾派控制国民议会后,才向圣多明克派去“革命军队”,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但是,自法国派去的革命军队面临圣多明克保王党的抵抗,只好与叛乱的努力联合起来。1793年6月,黑人攻陷法兰西角,并洗劫了这个城市。 1793年8月,法国颁布法令,解放圣多明克的奴隶。当地幸存的白人为了躲避黑人报复,纷纷逃往美国、古巴、牙买加和波多黎各(在波多黎各的西海岸,来自圣多明克的法国难民建起了富于法国特色的马亚圭斯城)。圣多明克的黑人起义及随后的战争引起西属圣多明各(多米尼加)和英属牙买加当局的严重恐慌,他们惧怕本地的黑人也起而效仿。两国都向圣多明克派遣了远征军。一支英国军队在1794年3月攻占太子港,受到法国殖民者的欢迎。但是1795年牙买加爆发马龙人起义(这次起义是法国人在幕后操纵的)后英国撤回了军队。 黑人领袖杜桑·卢维杜尔领导了反抗英国人的战争。他原为种植园的奴隶,1791年黑人起义后在圣多明克北方流浪掳掠。西班牙与法兰西共和国爆发战争后,他加入西班牙军队,成为保王党的雇佣兵。1794年,由于英国军队的入侵,他带领部队从西班牙军队中哗变,并转而参加法兰西共和国的军队。杜桑·卢维杜尔得到了美国的支援,从美国得到船只和物资供应。1798年,英国干涉军统帅梅特兰与杜桑·卢维杜尔签订了和约,撤回军队。 英国撤军后,杜桑·卢维杜尔转而攻打南部和西部的混血人地盘,屠杀了1万多名混血人妇女和儿童,圣多明克全境至此已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卢维杜尔成为圣多明克实际上的统治者(他在1799年被法国执政内阁任命为总督),随后命令那些被释放的奴隶结束游荡,回到土地上去劳动。1800年到1802年间,几乎被完全毁灭的圣多明克经济又逐渐复苏过来。 1801年7月1日海地颁布第一部宪法,宣布永远废除奴隶制度,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私人财产不可侵犯,提倡贸易自由。杜桑-卢维图尔任终身总统并有权选择继承人。 1801年12月,拿破仑·波拿巴任命查尔斯·勒克莱尔为法国远征军司令,率领54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和 3万名士兵远征海地。1802年2月2日,抵达海地角。起义军在亨利·克里斯多夫指挥下坚决还击,下令烧毁海地角。不久,为了摆脱法军的包围,起义军撤退到内地和沿海山区起义军另一将领德萨林在海地西部太子港等战役中亦严重受挫。在起义军失利的情况下,杜桑·卢维杜尔被迫与法军议和。 1802年6月,勒克莱尔设计诱骗杜桑-卢维图尔到海地西部的戈纳伊夫,将杜桑-卢维图尔逮捕并押送到法国,勒克莱尔背信弃义的行动激起海地人民极大愤怒。在德萨林、克里斯托夫以及A.S.佩蒂翁的领导下,起义军发动强大攻势,痛歼法国远征军。 1803年11月18日德萨林攻陷法军最后一个堡垒佛悌埃斯,法军被迫投降,在这次远征中法军共损失 3.5万人。11月29日,海地正式公布《独立宣言》。 1804年1月1日,杜桑·卢维图尔的属下让-雅克·德萨林将军宣布成立海地国,并于当年9月封自己为海地皇帝“雅克一世”。“海地”一词来自泰诺语,意为“多山的”。德萨林发动了灭绝全部幸存白人的战役,在法兰西角,2000名白人被海地军队屠杀;在太子港屠杀了800人,热雷姆屠杀了400人。只有拿破仑军队中的波兰人得到了赦免,因为他们当初拒绝参加镇压黑人的战斗。有400多名波兰人选择留在海地,他们的后裔至今仍说波兰语。 让-雅克·德萨林是海地的第一位统治者和第一位皇帝,为海地制订了一部高度中央集权的宪法,在海地北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把被驱逐的法国人的产业分配给黑人和黑白混血人。他依靠军事手段实施管理,恢复农业,并把农业收成平均地分配给农民和工人。但是当他试图把在北方行之有效的这套制度用在南方时,却遭到了反抗。德萨林采取强硬手段来推行改革,这些措施反过来又造成政变。1806年,德萨林被暗杀。当年在太子港制订了新宪法,规定海地为共和国,并限制总统的权力。当上总统的亨利·克里斯多夫对此感到愤恨,试图用武力征服太子港,但是在黑白混血人亚历山大·佩蒂翁的手下遭到了失败。海地随即被分为两部分:亨利·克里斯多夫以海地角为首都统治北部,佩蒂翁以太子港为首都统治南部。 在北方,亨利·克里斯多夫自称“海地总统”,在1811年自立为王,称亨利一世。他驱使黑人为自己修建了6座宫堡、8座宫殿,并驱使20万民工为自己修建了规模巨大的拉费里埃尔堡。亨利·克里斯多夫还创建了贵族等级制度,册封了4个亲王、8个公爵、22个伯爵、37个男爵和14个骑士。他对人民的压榨激起了反抗,1820年,克里斯多夫在一次政变中吞枪自尽。 在海地南方,佩蒂翁将大地产划分为小块的农耕地,此举虽然得人心,但在经济上却是灾难性的。蔗糖的出口从1791年的1.63亿磅跌至1825年的2020磅。佩蒂翁在1818年去世,他的继任者让-皮埃尔·布瓦耶统一了海地,并一直统治到1843年。1822年,他出兵夺占了圣多明各(在1809年重归西班牙统治,1821年宣告独立)。 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后,对海地提出了索赔要求,要求其赔偿独立战争期间没收的白人种植园。这一要求在1825年遭到拒绝,法国于是派遣了一支舰队来封锁伊斯帕尼奥拉岛,强索3000万美元的赔偿。布瓦耶最后同意支付1800万美元,但是海地无力支付,于是同法国展开谈判。谈判的最终结果是把赔款减为1200万美元,在30年内支付,每年支付40万美元。为了应付赔款,布瓦耶减少了政府开支,并在农村采取军事管理政策,以期维持农业生产。 1843年,一场地震毁灭了海地首都海地角,太子港则毁于大火。在混乱中,一名黑白混血人夏尔·埃拉尔发动了政变,迫使布瓦耶逃往牙买加。此后四年中,海地先后出了四位黑人总统,并在1844年丧失了圣多明各。1847年,海地参议院将不识字的黑人卫队长福斯坦·苏鲁克选为总统,福斯坦上台后即将那些试图操纵他的参议员放逐,并在1849年废除了共和国。福斯坦自称为福斯坦一世皇帝,于1852年4月在太子港举行了豪华隆重、耗资巨大的加冕典礼。 福斯坦上台后即试图重新征服圣多明各,但是吃了败仗。到1858年,随着战争带来的开支增大、以及维持皇室排场所需的费用,已经使海地国库极度空虚。1859年1月,身为参谋长的塔巴拉公爵法布尔·热弗拉尔将军发动政变,迫使福斯坦退位,自任总统。 热弗拉尔被视为海地最好的总统之一,他支持教育,建立了医药、航海、艺术诸学院,鼓励在城市中建立工业技术学校,还派遣学生去欧洲留学。热弗拉尔下令修建了主要城市的蓄水设施,扶助农业和小型工业,并聘用外国人协助开发国家。他在对外政策上支持多米尼加复国派(该国在1844年独立,1861年因担心被海地吞并而重归西班牙统治),并帮助多米尼加流亡者发起反西班牙人的战争,为此招来西班牙的报复,威望降低。1867年,热弗拉尔在国内政治骚乱中被迫辞职。 热弗拉尔下台后,海地即陷入内战状态中,并最终招来外国干涉。在独立后的海地保留了壁垒森严的种姓制度,在所谓“高贵人”种姓中,黑白混血人居多,此外也有富有的、血统比较纯粹的黑人,他们居住在城市中,在乡下拥有地产,垄断了文武官员、法官、律师、医生等职业;全国另外97%的人口(几乎全部是黑人)则地位低下。1867年,南方黑人发动起义,总统从北方农民中征召部队来镇压,从而引起海地北方与南方之间的长久敌意。 1908年到1915年,海地发生了6次政变,更换了8位总统,陷入长期的内乱和内战中。虽然海地宪法禁止外国人拥有土地,但法国和德国的商行通过当地代理人在海地获得了许多土地所有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在海地的利益集团受到了美国的猜忌。美国通过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引申”而扩大了门罗主义的范围,获得了波多黎各和古巴,为美国在加勒比海国家发生内乱或“欧洲人占领”时实行干涉作了辩护。1914年11月,海地政变时,美国海军就派了一艘巡洋舰到太子港,将海地国家银行的50万美元保证金运到纽约(1919年归还),以免被叛军攫取。1915年5月,海地爆发了另一次政变,为了扑灭政变,统治者让-维布伦·纪尧姆·桑下令杀死监狱中的所有政治犯,他本人则在不久之后被冲入法国公使馆的暴乱民众杀死并被肢解。海地陷入无政府状态,最终招致使美国的入侵。1915年7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子港登陆,控制了局面,并遴选出一个美国认为合适的总统。海地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海关被置于美国监管之下。美国监督海地参议院制订了新宪法,以美国宪法为蓝本,规定总统任期四年,参众两院议员任期为六年和二年,赋予年满21岁的公民选举权。 此后8年中,海地的经济获得改善,国债从2400万美元减至1200万美元,出口额从1916年的893万美元升至1928年的2200万美元。海地的本国工业获得扶植,此外美国还建设了公共卫生机构、公路、给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公立学校。此外美国还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地方警察部队,以代替不可靠的总统卫队。但是美国的占领也招致海地人的反抗,在1918年到1920年的一次起义中,有2000名海地人、7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和27名海地警察被打死。20世纪30年代之后,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被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睦邻政策取代。1934年,美国军队撤出海地。 1934年,最后一批占领海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撤出海地。美国撤军后,斯泰尼奥·文森特总统统治海地直至1941年。他在任内修改了海地宪法,将总统任期改为5年。当多米尼加独裁者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下令屠杀和驱逐多米尼加的海地侨民时,文森特采取了克制措施,通过其他美洲国家向多米尼加施压,获得了75万美元的赔偿。 1941年12月8日,海地向日本宣战,之后不久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地总统埃利·莱斯科同美国密切合作。在美国的请求下,海地在战争期间加强了橡胶、植物纤维和植物油的生产。美国则制订卫生援助方案,协助海地建立公共卫生系统。由于美国的战时援助物资和款项大量涌入,导致海地黑市交易和贿赂活动增加,此外橡胶增产方案也将数万名海地农民从其小农场驱逐走,这些情况导致农民不满,触发了1946年1月的政变。接管政权的军事委员会举行了议会选举,议会则在1946年5月选举迪马瑟·埃斯蒂梅为总统。埃斯蒂梅谋求修改宪法以连选连任,从而导致1950年的又一次政变。军事委员会的保罗·欧仁·马格卢瓦尔上校成为总统。在他的任期内,世界卫生组织协助海地建立公共卫生系统,并推行广泛的疫苗接种计划,以消灭岛上的疟疾、黄热病、天花和梅毒。马格卢瓦尔政府制订了新宪法,鼓励外国投资,并得到美国的贷款,修建了阿蒂博尼特河上的水电站,疏浚海地角的港口,并开始大规模开采铜、褐煤和矾土资源。1951年,海地的农业五年计划则扩大了甘蔗、咖啡和可可的种植,并奖励粮食生产。 1956年,亲美的马格卢瓦尔总统被推翻。1957年9月,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博士被军事委员会选为海地总统,从而开始了杜瓦利埃家族对海地29年的统治。 1986年,弗朗索瓦·杜瓦利埃之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下台,以亨利·南菲将军为首的“全国执政委员会”实行军事统治。 1990年,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被选举为总统,但他的任期被军事政变破坏。1994年,在联合国授权的国际干预下,阿里斯蒂德重返总统职位。1996年,勒内·普雷瓦尔当选总统。2000年,阿里斯蒂德再度当选为总统。2004年2月,海地发生军事叛乱,叛军迫使阿里斯蒂德逃离该国。之后最高法院大法官博尼费斯·亚历山大根据宪法成为临时总统。联合国派出维和部队以监督海地选举。2006年2月7日,海地的总统和议会选举举行,33名候选人竞选总统,另有1300名候选人角逐议会129个席位。

3,和中国建交的多米尼加是个怎样的国家?

刚和中国建交的多米尼加共和国是25年来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西班牙殖民者的首个定居点,还是加勒比地区最热门的旅行目的地。 5月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多米尼加共和国外长巴尔加斯签署两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多米尼加共和国也发布总统公告,宣布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地区断绝所谓“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多米尼加共和国,根据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决定自公报签署之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两国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友好关系。 多米尼加共和国政府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此,多米尼加共和国政府即日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多米尼加共和国政府的上述立场表示赞赏。 多米尼加共和国总统办公室法律顾问弗拉比奥·达里奥·埃斯皮纳尔(Flavio Dario Espinal)表示,这一外交决定符合该国的“需求、潜力和未来发展”。 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多米尼加全国GDP总量为715.8亿美元,人均GDP达到6909.9美元。多米尼加共和国是25年来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2017年第一季度,多米尼加经济增长了4.6%。 此前,在2014年至2016年间,该国GDP平均增长率为7.1%。这和它的邻居们形成了鲜明对比:2016年,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4%。1992年到2017年间,该国GDP年均增长5.49%。 长期以来,多米尼加的经济主要依靠出口。该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蔗糖、可可、咖啡、烟草、服装和金、银、镍铁合金等,进口石油、燃料、食品、机电产品和化工原料等。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委内瑞拉、中国、墨西哥等。2017年多国进口额180.16亿美元,出口额88.3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7.3%。 美国是多米尼加最大的贸易伙伴,多米尼加出口货品的一半都销往了美国。同时,从美国发回的汇款占多米尼加GDP的7%,大约相当于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由于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和自由贸易区,多米尼加的私营产业有所抬头,逐渐取代了农业成为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同时,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多米尼加开挖老普埃布罗金矿和银矿,也让矿业在出口贸易中占据了显著位置。老普埃布罗金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金矿之一。 然而,在抢眼的经济数据背后,多米尼加共和国也有自己的担忧。该国的经济增长率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有所下滑,据世界银行估计,2018年的GDP增长将稳定在5%左右。另外,该国也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按照该国官方的统计,截至2016年,该国贫困人口占30%。 多米尼加的失业率也居高不下,在2015年一度达到了7.9%。据统计,2018年第一季度该国失业率降到5.1%,是该国历史最低记录。 多米尼加共和国是整个加勒比海地区游客最多的旅行目的地,除了圣多明各老城的历史文化景观之外,全年开放的高尔夫课程也是一大看点。 多米尼加全国地貌、生态环境多样,有加勒比地区最高的山峰杜阿尔特峰(Pico Duarte),也有该地区最大的湖泊以及海拔最低点:恩里基奥湖(Lake Enriquillo)。生态旅游在该国发展迅速。

4,请问大佬有2012年上映的由瑞安·古兹曼主演的舞出我人生4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资源吗

《舞出我人生4 2016》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提取码:emst 导演:斯科特·斯皮尔 编剧:杜安·阿德勒、阿曼达·布罗迪 主演:瑞安·古兹曼、凯瑟琳·麦考米克、杰西卡·瓜迪克斯、查德·史密斯、史蒂芬·布斯、莫嘉娜·斯奈普、梅根·布恩、克利欧佩特拉·科尔曼 类型:剧情、爱情、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2-07-27(美国) 片长:99分钟 又名:舞出真我4(港)、舞力全开4(台)、StepUp43D、Stepup4:MiamiHeat 影片讲述一个富商的女儿艾米莉(凯瑟琳·麦考米克饰)前往迈阿密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舞者,她结识了一个顶尖舞蹈团的领队西恩(瑞安·古兹曼饰),并很快坠入爱河。为了舞团的生存,他们必须拿下一个很重要的赞助项目。但是这时艾米莉的父亲横插一脚,企图改变和拆散舞团,艾米莉、西恩和舞团的其他成员必须团结起来,捍卫并且实现他们的梦想。

5,舞出我人生5StepUp:AllIn(2014)由瑞安·古兹曼主演的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求免费分享或下载地址

《舞出我人生5》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8q67 导演: 翠西·西埃 编剧: 约翰·斯韦特纳姆 / 杜安·阿德勒 主演: 瑞安·古兹曼 / 布莱恩娜·伊维根 / 亚当·G·瑟瓦尼 / 米沙·加布里埃尔·汉密尔顿 / 史蒂芬·布斯 / 斯蒂芬·斯特沃·琼斯 / 大卫·谢里曼 / 玛丽·科达 / 克里斯多夫·斯科特 / 查德·史密斯 / 法昆多·隆巴德 / 马汀·隆巴德 / 艾莉森·斯通勒 / 伊莎贝拉·米珂 类型: 剧情 / 爱情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8-08(美国) 片长: 112分钟 又名: 舞力全开5(台) / 舞出真我5(港) 歌舞片《舞出我人生5》定档2014年7月25日,第五部的主演是《舞出我人生4》男主角瑞安·古兹曼,以及《舞出我人生2》的女主角布莱恩娜·伊维根。另外,片方宣布在前几部中的主演们也会有人回归,具体的演员表还待进一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