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诚信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的区别

本文目录索引

1,诚信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的区别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在古往今来的交往中产生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
诚信的基本要求是:(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诚信的具体要求是:(1)忠诚。如在所属企业 1、诚实劳动 2、关心企业发展 3、遵守合同和契约 ;(2)维护本身所属国家、团体、集体信誉。如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树立,主要依赖三个要素:一是产品质量;二是服务质量;(3)是信守承诺; (4)是保守企业秘密。

诚信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的区别

2,简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诚实守信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
  (1)诚实守信的含义
  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人类交往中产生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职业道德的精髓。

  (2)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①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

  ②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3,简述诚实守信的基本内涵

内涵:儒家“诚信”思想的内涵主要有三点:
一是以“诚”为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
二是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
三是重视“诚”的实践,强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诚信”在现代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什么新的内涵呢?

第一,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妄,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真、求实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
第三,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4,诚信的基本道德要求有哪些?

1.是否具有讲诚信的美德,对公民自身的人格形象影响巨大。 公民讲不讲诚信是其在社会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是否具有信誉度的体现,并进而影响公民自身的人格形象。 当一个公民被他人和社会视为无诚信或低诚信之人的时候,其道德品性上的负面形象会破坏他(她)在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关系,而无诚信或低诚信的社会评价也将对其一生的生活道路产生无可估量的损失。 2.是否具有诚信品性,是公民能否承担社会角色的道德基础。 每个公民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不可能脱离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而生存和发展,既享有着公民应有的各项权利,同样也必须履行公民应尽的各项义务。 因此,公民是否具有诚信品性不仅仅是公民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公民自己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公民要接受作为社会成员这样的角色,并承担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就必须讲诚信。 这是由公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伦理关系所决定的。 3.是否做一个诚信的人,是公民职业素质水准高低的标志之一。 在社会生活交往中,公民的行为不仅仅代表个人,还代表着其所在的部门、单位或组织。 如果公民在履行职务行为时,不能诚实守信或是出尔反尔,那么在这个公民代表部门、单位或组织与社会其他成员打交道时,就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当然也就无法与其他的个人、部门、单位或组织进行顺利的交往活动,也就不能实现其职业和职务所要求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诚实守信不仅是公民个人的道德品性,它还是公民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 只有认识到诚信对个人道德品性养成的重要意义,才能自觉地践行诚信美德,而诚信本身所内含的“诚意”也是提高道德素质的一种修养方法。 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正心诚意”和“反身而诚”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修德的关键是有一颗诚心和一份诚意,诚意所达到的程度决定了个人修德所能达到的高度。 这就进一步表明了诚信和道德修养的内在关系。 古人的一些格言警句就表达了诚信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巨大作用,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