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琼脂糖凝胶电泳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原理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原理是什么?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催化作用下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物质。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凝胶的制作是分层进行的,因此凝胶不仅有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和琼脂糖凝胶相比,聚丙烯酰胺凝胶难于制备和处理。它们的分离范围较窄。但是它们也有突出的优点,由于是不连续的pH 梯度,故样品被压缩成一条狭窄的区带,因而增强了分离效果,提高电泳分辨率。尤其对小DNA 片段的分析(5~500bp)。在这一范围内,仅差1bp 的DNA 分子也能清晰地分开。其次,DNA 纯度很高。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得到的DNA 纯度很高以致于下步操作不用任何处理。还有,它的负载容量高。该胶的标准加样槽中可以加入高达10mL 的DNA 样品,而不影响电泳分辨率。多应用于分离纯化和鉴定大小为5~500bp 的DNA 片段。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连续与不连续体系两种,前者指在整个电泳体系中的缓冲液pH 值和凝胶孔径大小相同,主要用于核酸分析。后者主要用于蛋白质样品的分离,它除了电泳槽中的缓冲体系和pH 值与凝胶中不同外,凝胶本身也由缓冲体系、pH 值和凝胶孔径不同的两种凝胶堆积而成。
生物帮上面有这方面的详细内容,分子生物学缓冲液 http://product.bio1000.com/100250/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原理是什么?

2,凝胶电泳的实验原理

常见的凝胶分离核酸或蛋白质的方法主要基于分子量大小和等电点的差异,DGGE则是增加另外一种分离参数,即分子构象。片段长度相同的DNA分子因碱基组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解链温度(Tm),即使只有一个碱基对差异的等位基因间也存在不同的解链行为。DGGE是用尿素(Urea)和甲酰胺(Formamide)等变性剂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凝胶,不同Tm值的DNA再不同的变性剂条件下部分解链,导致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电泳迁移率,最终形成位置不同的条带。

3,简述凝胶电泳的原理与方法

凝胶电泳的原理比较简单。当一种分子被放置在电场当中时,它们就会以一定的速度移向适当的电极,这种电泳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叫做电泳的迁移率。它同电场的强度和电泳分子本身所携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也就是说,电场强度越大、电泳分子所携带的净电荷数量越多,其迁移的速度也就越快,反之则较慢。由于在电泳中使用了一种无反应活性的稳定的支持介质,如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胶等,从而降低了对流运动,故电泳的迁移率又是同分子的摩擦系数成反比的。已知摩擦系数是分子的大小、极性及介质粘度的函数,因此根据分子大小的不同、构成或形状的差异,以及所带的净电荷的多少,便可以通过电泳将蛋白质或核酸分子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彼此分离开来。在生理条件下,核酸分子的糖-磷酸骨架中的磷酸基团呈离子状态,从这种意义上讲,DNA和RNA多核苷酸链可叫做多聚阴离子(Polyanions)。因此,当核酸分子被放置在电场中时,它们就会向正电极的方向迁移。由于糖-磷酸骨架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而它们能以同样的速度向正电极方向迁移。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这种迁移速度,亦即电泳的迁移率,取决于核酸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分子量较小的DNA分子比分子量较大的DNA分子迁移要快些。这就是应用凝胶电泳技术分离DNA片段的基本原理。 凝胶电泳被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 ⒈大的DNA或者RNA分子通常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agarosegelelectrophoresis)分离,也可以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⒉蛋白质的凝胶电泳通常在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SDS-PAGE),或者非变性凝胶电泳,或二维电泳。 3。毛细管电泳 ⒋酶谱法(zymography) ⒌变性梯度胶凝电泳

4,琼脂糖凝胶电泳EB是加在胶中,为什么只有在有DNA的地方有荧光呢?

EB即溴化乙锭,溴化乙锭含有一个可以嵌入DNA堆积碱基之间的一个三环平面基团。它与DNA的结合几乎没有碱基序列特异性。在高离子强度的饱和溶液中,大约每2.5个碱基插入一个溴化乙锭分子。当染料分子插入后,其平面基团与螺旋的轴线垂直并通过范德华力与上下碱基相互作用。这个基团的固定位置及其与碱基的密切接近,导致与DNA结合的染料呈现荧光,其荧光产率比游离溶液中染料有所增加。DNA吸收254nm处的紫外辐射并传递给染料,而被结合的染料本身吸收302nm和366nm的光辐射。这两种情况下,被吸收的能量在可见光谱红橙区的590nm处重新发射出来。由于溴化乙锭-DNA复合物的荧光产率比没有结合DNA的染料高出20-30倍,所以当凝胶中含有游离的溴化乙锭(0.5ug/ml)时,可以检测到少至10ng的DNA条带。
所以,可以看出EB的强诱变性,可以导致原癌因子突变。
EB对微波和热是比较稳定的,实验室中用过的胶反复加热仍可显色。不过,尽量少用微波加热含EB的胶,且注意加热时温度的控制,温度不能太高。EB易挥发,加热容易使污染扩散。
所以一般实验配制时等胶稍凉再加EB,你说的compare to heating the gel with and without EB应该也是这个意思。一般来说, EB这种东西是需要长期接触才会致癌的。
如果你要处理含EB的溶液可以参考链接。

5,DNA琼脂糖电泳后的荧光条带怎么看

克隆实验中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图(跑胶图)怎么看
琼脂糖是线性的多聚物,基本结构是1,3连结的β-D-半乳糖和1,4连结的3,6-内醚-L-半乳糖交替连接起来的长链 。琼脂果胶是由许多更小的分子组成的异质混合物。琼脂糖在水中一般加热到90℃以上溶解,温度下降到35-40℃时形成良好的半固体状的凝胶,这是它具有多种用途的主要特征和基础。琼脂糖凝胶性能通常用凝胶强度表示。强度越高,凝胶性能越好。

6,凝胶电泳的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琼脂糖 ( Agarose ) 是一种线性多糖聚合物 , 系从红色海藻产物琼脂中提取而来的。当琼脂糖溶液加热到沸点后冷却凝固便会形成良好的 电泳介 质 , 其密 度是由 琼脂 糖的浓 度决 定的。经过化学修饰的低熔点 (LMP) 的琼脂糖 , 在结构上比较脆弱 , 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便会熔化 , 可用于DNA片段的制备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主要有两种方式 : 一是用于分离和纯化双链 D N A 片段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在未变凝胶中分离 D N A 的缺 点是 D N A 的 迁移 率受碱 基组 成和序 列的 影响。由于无法得知未知 D N A 的迁移是 否反 常 , 故不能用未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 确定双链 D N A 的大小。二是用于分离及纯化 单链 D N A 片 段的 变性聚 丙烯 酰胺凝 胶。这 类聚丙烯酰胺凝胶是在核苷酸碱基配对抑制剂 ( 尿素或甲酰胺 ) 的存在下聚合而成 , 变性DNA的移动速度同其碱基组成及序列几乎完全无关 , 故可用于分离及纯化单链DNA片段和DNA测序等。

7,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介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最初是Lerman 等人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发明的,起初主要用来检测DNA 片段中的点突变。Muyzer 等人在1993 年首次将其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后来又发展出其衍生技术,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TGGE)。此后十年间,该技术被广泛用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分子生物学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