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7月15是什么节,七月十五是什么节?

本文目录索引

1,七月十五是什么节?

纸钱,鲜花。 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现民间俗称为鬼节。七月十五的复杂履历导致它的文化内涵比别的节日更加丰富。完颜绍元认为,七月十五最重要的文化核心是报本反始,也就是祖先崇拜。 源起 七月十五悼亡节是怎样形成的,历来众说纷纭,影响最大的道教起源说、佛教起源说、传统秋祭起源说。 声势最强的是道教起源说。以前民间把七月十五叫做“鬼节”,解放后通常叫中元节。中元是道教的概念,道教有三位一体的天神崇拜:天官、地官、水官,三位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 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个月圆之夜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天官在正月十五为人赐福,地官在七月十五为人赦罪,水官在十月十五为人解厄。 佛教起源说的故事性最强。佛教经文《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祖的大弟子目犍连(中国人常叫他目连)见到母亲在阿鼻地域中受罪,形销骨立,于是以钵盛饭菜送给母亲,母亲抓饭要往嘴里送,饭一到手就变成炭火。 目连向佛祖祈求救母的办法。佛陀说,你的母亲生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所以受此饿鬼之苦。要在七月十五日拿百味珍肴、鲜果供养十方僧众,通过大家的法力使她得到超度。 为什么是七月十五呢?佛教中,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日是神职人员的安居月,大家关在寺庙中修行,到七月十五日结束,等于放假了。七月十五叫“僧众自恣日”,也叫“佛欢喜日”。 目连在这天供养僧众,解救了母亲。他为此感谢佛祖,还说应该让天下佛徒都可通过这种方式解救七世父母,佛祖同意了。这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盂兰是梵文,汉译为“倒悬”,形容饿鬼之苦,如人倒悬。唯有以盆盛食品斋僧,才能解除倒悬之苦。 两种来源说的对悼亡节日源起的解说和其中的逻辑关系高度相似。到底是谁克隆了谁,一直有争议,到现在也没争出结论,但是为第三种说法,也就是传统秋祭起源说提供了佐证。 早在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孟秋七月的祭祀活动,迎接秋神的降临。祭神之后就要祭祖。珍贵的时鲜食品奉献给神明和祖先,叫做荐新或秋尝。中国传统认为,四季各有神明主宰,主宰秋季的白帝,既是掌管收获之神,也是掌管刑杀之神,是中国的死神。 古代中国处理死刑犯都是放在立秋后,叫秋后问斩。秋祭的日期过去是随意的,立秋以后任何时间都行,到了南朝,定下七月十五为祭祖的日子。总之,七月十五的直接渊源是先秦时节的秋祭。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七月十五

七月十五是什么节?

2,七月15号是什么节日

七月15号是中元节。在我国一年中有3大传统节日祭祖祖先,一是清明节,二是中元节,三是十月初一,这3个节日来临时,人们都会祭祀先祖,怀念亲人,崇尚孝道。 而民间认为,在七月半时,先人会回到阳间,探望后辈子孙,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在这天将先人牌位请出来,放在供桌之上,并点燃香,一日三餐都要供饭供茶。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3,七月十五日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就是鬼节。民间自古就有中元节不持庙,不夜宿残破古庙的说法。因为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是我国佛教中两个最大的节日之一,又称为僧自恣日、佛欢喜日,是佛教徒举行供佛敬僧仪式及超度先亡的节日,也是敬拜菩萨祭奠祖先的大节日。 这一天佛教寺庙中会举行超度历代宗亲的法会,根据戒律的要求,僧尼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必须结夏安居。另外,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 扩展资料: 拜佛上供注意事项 1、心诚:首先心要诚,去的前一天要净身沐浴更衣,女性来例假不能去。 2、上香:买香的时候不能说买香要说请香,掏钱的时候一定是自己掏,不能借别人的香火钱,进寺庙只需烧一柱香,上香时候香举得高度和额头一般高即可, 香点燃后猛的向上一提火即可熄灭不可用嘴吹熄。先上香后拜、也就是上完香后就可以跪下磕头了。 3、尊重佛祖菩萨:进门时候一般是男左女右,也就是说男的走左边女的走右边,进大厅时不可走大门正中间要走两侧,寺庙的门槛是不可踏的,听说门槛是佛的肩膀,一定要抬高自己的脚不要踩着门槛。

4,七月十五什么节日?

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意思是中元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

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农历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中元之意由元宵节延伸而来。古代以正月第一次月圆称为上元(故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七月为岁中,七月的第一个月圆日称为中元,因以为节名。

5,7月15日是什么节日

鬼节

四大鬼节:三月三、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 鬼节,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按照道教的文化逻辑,一年的时空应该分成上下阴阳两半,而且,中国道教认为养育世界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将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里说的“官”,不是指人间官员的“官”,而是指意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类似于中国围棋对奕中的“官子”的那个“官”。
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中国道教不同于世界上的的许多宗教。世界上的许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的,或者就像基督教那样讲究“道成肉身”的三位一体,这使得宗教传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中国道教传教的目的很明确,道教传播者不是神而是人,所以,道教传播道德伦理是“因材施教”的。对智慧高的人,就明示《道德经》的道理,对那些智慧不够或者没有多少时间去深入反省自身道德伦理建设的人,就采取编写故事去说明道理,“寓教于游乐”,就是来源于中国道教的传教方法。
中国道教的“中元节”,其实主要是传播道德伦理的节日,也就是倡导人们在这天注重修德。中元节这天,有思想和有时间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一起共同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而对于一般教众,道教则创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于游乐之中”。比如,道教杜撰出有有个叫做陈子祷的人与龙王女儿结婚,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个孩子,这“三官”主管人间的赐福、赦罪、解厄三个任务,他们法力无边,分别要在这三天到人间巡游,检察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否好还是坏,对于那些道德品质好的人,他们就给予赐福,否则,他们就要降罪。但是,中国道教又是一个很宽容和随时给予人转变更新自己的机会的宗教,所以,“中元节”并不仅仅是个奖励善良和惩罚恶劣的的节日,而主要是个“赦罪节”,所以,“中元节”又是中国节日中的“忏悔节”和“赎罪节”,一年中有罪过的人可以在中元节这天通过各种仪礼去检讨自己和请求天地人的宽恕。
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传说,有个叫做目莲的人做梦,他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饿鬼行列中,于是,他送饭给母亲,却屡屡不行。木莲将此事告诉佛,佛劝他供养僧众多行善事,以解脱母亲在阴间的罪孽,木莲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梵意为“解救倒悬”),于是,佛教僧众集体为木莲母亲念经超脱,使得其母脱离了苦海。由此可见,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有两层涵义,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教育人们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并提倡孝道。

6,阳历7月15日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五号是中元节。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扩展资料: 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