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作文500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本文目录索引
- 1,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 2,中国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 3,中国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 4,我心目中的文化遗产莫高窟作文五百到八百字
- 5,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800-1000字
- 6,介绍世界文化遗产作文150字
1,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以北京故宫为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示例: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数不胜数,到了北京,我会想到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建筑群金碧辉煌、布局严谨,它能够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北京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着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壁垒森严的城堡。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北京故宫四四方方,共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东门名为东华门,西门名为西华门,北门名为神武门。 我查看了故宫的全景图,发现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与内廷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皇帝与后妃居住之所。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5米的汉白玉台基上。乾清宫在故宫内廷最前面,清康熙年前这里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 清雍正年后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章,选派官吏和召见大臣。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有着独具特色的宫殿建筑和珍贵的历史文物,难怪享誉华夏,蜚声世界。
2,中国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兵马俑是我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陶土殉葬品,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虽然汉代被刘邦毁了不少,可经过考古人员的修复,现在的兵马俑依然相当于一个岿然不动的庞大军队。
那年夏天,我来到西安。刚一进兵马俑地窖的洞门,一阵清凉袭来,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在几千年前建造如此多的雕像所耗费的钱财和劳力可想而知,沉静的洞穴里传来一阵赞叹。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兵马俑雕刻得极其传神。兵佣的每一条手纹都了了可见,历历可数。每个兵佣神情各异。有些俑眼神愤怒,可能是被强行掳来当兵而敢怒不敢言;有些俑沧桑的脸颊上印满了忧愁,可能是害怕自己战死沙场再也照顾不了妻儿老小吧;有些俑却神情坚定,像是在大喊:“今天就让我马革裹尸吧!”所有的俑都形神兼备,每一张脸都折射出他们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导游又把我们带到另一边。那里全是战车和烈马,充满力量感。所有战马都昂首长嘶,像是在锣鼓喧天和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与主人冲锋陷阵,势如破竹。马群中有一辆最精致、最豪华的马车,车上雕满花纹、飞龙。导游介绍道:传说这是为秦始皇的灵魂准备的,可以让他仙逝后飞往天宫。我突然感觉打扰了泱泱大国一代帝王的肃穆和庄严。
几千年前,人类就有如此成就让我叹为观止,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将平复。至今,我还对那天的游览刻骨铭心。
3,中国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中国文化遗产作文可以从我国的众多文化遗产中入手,例如传统节日: 1、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2、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3、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4、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神秘禁忌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5、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6、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4,我心目中的文化遗产莫高窟作文五百到八百字
提起去敦煌莫高窟,那是我的一个梦。初识敦煌,是在我十六七岁的时候,看电影“丝路雨花”;那时侯看到电影故事里的工匠们趴在石窟顶部绘制美丽的飞天壁画,这种满壁飞舞的飞天彩画让我感受到敦煌的美。那时侯我就很佩服那些敦煌艺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神。并因此,也在我心里绘制了一个飞天的梦。
后来,我进了美院学习雕塑时,就逐渐地对敦煌有了新的认识。我国近代,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保护研究的学者,有张大千、王子云、常书鸿等前辈大师;我对敦煌莫高窟的认识,就是沿着这些大师们的足迹开始的。“敦煌学”是一个博大的学科,刚开始对敦煌学的认识主要是从壁画和雕塑开始的。去敦煌以前我主要是通过一些艺术史和考古学方面的书籍资料了解学习的。如对代表汉魏早期敦煌佛教外来艺术影响的画塑风格、“键陀罗式”雕塑的发展演化;代表后来汉化的魏晋士大夫形象风格的“褒衣博带”式。又如北周的厚拙、北齐的呆纳。隋朝的头大身小和注重人体璎珞装饰美等。再如美术史家形容曹不兴创造的“曹衣出水”和形容吴道子的“吴家样”的代表画风“吴带当风”。还有象征人间佛国的盛唐气象的彩塑佛像群,其构成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形式,其造型威严注重整体效果。象征人间世俗享乐和西天极乐世界的飞天乐舞,以及五代与宋的文雅清秀,还有后期元明清世俗化艺术的拙劣没落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关于藏经洞敦煌遗书及敦煌周边的地理历史知识,我所学这些敦煌知识构成了我对敦煌向往。
这次,我终于去了敦煌,在此之前我没去过西部,对那边的地理气候一点也不了解,只是想象着很美。当火车走过了漫长的戈壁沙漠,将要开到敦煌火车站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看到一点禄色植被;此时放眼望去看到的,只有干枯的河流和被流沙摧毁的长城烽燧,其一段一段残破的摆放在哪里,衰落的象一尊尊远古时期的战士雕塑,永久性的站在戈壁风沙当中。同车的敦煌朋友告诉我们,敦煌气候很干燥,要我们下车多喝水,看着他们很年轻就显得干枯苍老的面孔,我顿时对守护在敦煌沙漠边沿的文艺工作人员产生了由衷敬意。一行下了火车,看到周边还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我有点心寒;这种感觉,随着我们坐上去敦煌市里的公交车进入市区,逐渐看到绿洲才渐渐的好了些,同行的几位朋友都不约而同地对敦煌人民能在这片沙漠戈壁当中创造如此美丽城市的奇迹深表谢意。
莫高窟离敦煌市二十五公里,下午在敦煌市稍作休整,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行就往莫高窟进发。莫高窟建在三危山对面的山崖上,大泉河水从莫高窟的山体下流过,如今大泉河水已近干枯,仅仅滋养着莫高窟下边的一小片灌木,整个莫高窟四周都是被沙漠和戈壁包围着的。莫高窟最早开凿于北凉,之后历有兴建,如今的莫高窟有洞窟七百多个,完整和具有价值的只有四百多个。除此之外,还有些洞窟毁于历代的地震和洪水,现在遗留下来的洞窟,也因为年久失修和历史上人为的破坏,有很多壁画和雕塑需要维修和保护,因此莫高窟现在每年只对游客开放十到十三个有代表性的洞窟。我们的参观主要是在导游的带领下进行的,首先参观的是29窟,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洞窟开凿于晚唐时期,其部分彩绘壁画是后来经过清朝维修的。导游主要介绍了里面的藻井结构和壁画等佛传故事,而我感兴趣的却是里面的佛或菩萨塑像。晚唐时期的佛或菩萨都塑造的很柔媚,坐落于佛龛当中的释迦佛像看似端庄,但也不再是具有盛唐那种威严和盛气逼人;两边的菩萨则更显得柔媚、其中靠右边的一尊菩萨塑像其左边一手举起靠近鼻端做捻花式,右手下垂手指微翘做弹指式,头部做顾盼姿态,其面容饱满,眉宇舒展,表情爽朗。其余的菩萨,或做回首观望,或嘟静沉思,双目下垂、其手势、表情动态亦各有不同,亦自做着各种撩人的姿势;放佛这里不是佛国世界而是世俗社会的人间交际场。其雕塑塑造手法都是体态修长,衣皱塑造流畅富有质感,造型婀娜;释迦像都是标准的趺伽坐式,面部丰润饱满具有威严。接下来看了17、328、427、428、231、96、130、148、237、100等窟,其分别有各个朝代不同时期风格的壁画和雕塑,也有些洞窟同时存在着北魏、隋唐、西夏、五代等各个朝代返修或重修过的壁画和雕塑作品,其艺术各显拙劣。如第96窟高36米高的大佛是武则天时期建造的,佛像为“弥勒佛”,其佛像高大威严,造型端坐,神态安详,与别处佛像褒衣博带式不同的是此处佛像身穿龙袍,胸部袍领敞开处塑有女性的胸衣,其突出的地方隐约可见外露的双乳。后来听讲解员说明,才知道此身佛像其实是象征女皇武则天化身的弥勒塑像。佛像龙袍下半部分的衣纹是清朝维修的,造型显得有些拙劣,还有龙袍下摆的花边纹饰也是清朝画上去的,其风格就显然与整个盛唐雕塑风格不相衬。还有428窟,其窟型是典型的中间塔柱式结构,其佛龛塑造于洞窟塔柱的四面,塑像和壁画都是北魏时期的,主尊释迦做趺伽坐势,身着通肩式袈裟,面带微笑,手持无为印;其两边的迦叶和阿难的塑造对比鲜明,阿难塑造的身体健壮,面型饱满,迦叶就显得身体衰老,面型憔悴布满皱纹,一幅苦行僧的形象。在这个洞窟里面,最吸引人的要数沿塔柱藻井周边的飞天,这种造型的飞天可能是早期西域绘画高手绘制得;跟别处洞窟飞天造型,色彩艳丽彩,彩衣飘带满壁飞舞不同的是,这里绘制的飞天多数都是裸体造型,其造型有男有女,体态婀娜多姿,然其人体比例结构合理,线条简练。这种形式的飞天绕塔柱共有一百多身,其群体相互顾盼,整体充满韵侓,同时又有着音乐般的节奏感,仿佛正引领人们走向极乐世界。下来看到的一些洞窟内容,有著名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经传故事、五百罗汉成佛等壁画,和一些不同时代的彩塑作品;著名的反弹琵琶及社会生活题材和乐舞题材的壁画。这些平时都只是在书中看到的壁画内容,一幅幅呈现在眼前,顿时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还真有点让人思潮翻涌,目不暇接;不由人婉惜时间太短,恨不能常住此处细细揣摩!
藏经洞坐落在17窟的过道左侧,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看到所谓的藏经洞不过是五六平米的小夹壁式窟型。洞窟正中放着一尊洪辩法师真身塑像,其身后两侧分别绘有两株象征法师坐法的菩提树,在右边墙壁有一块石碑上边刻有洪辩法师的生平事迹;除此之外洞内空空如也,昔日的文书经卷早已不存。说起藏经洞那真是中国当代所有文化人心里的沉痛之处,藏经洞发现于1900年,当时发现各类文书、经幛、绢画佛像及各种佛教法器五万多件。其文书当中有纪年的,最早是前秦甘露元年,最晚是北宋景德三年,时间跨越达七个世纪;文书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史地、宗教、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有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经卷、有手抄的汉隶、篆、行、楷、草等多种书体的文书卷子;有用数十种少数民族及外国文字写成的文书及经书。这些文书经卷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民俗,农业科技及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等,各个学科都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藏经洞发现的时间正处于清朝末期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时候,在这个国家政权飘摇欲坠的时刻,还会有谁会去顾惜这个远在沙漠边陲的石窟呢?更不幸的是此时发现藏经洞的却是一个退伍的士兵,其因生活没着落做了道士,并且是近乎目不识丁,他就是“王元箓”;后来的一些研究敦煌的学者,都把敦煌遗书的失窃怪罪于王道士。最早骗取敦煌遗书的是俄国人沙碗,再后来是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大谷光瑞与美国人华尔纳。他们通过种种手段从王道士手里骗取了大量的文书经卷和卷轴画像,还剥去了许多珍贵壁画和彩塑佛像。
5,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800-1000字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有许多珍贵的财宝,但也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可以带给我们许多精神上的财富。
我从小就接触到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学,我曾经读过《论语》、《大学》、《中庸》、《孝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通过读这些经典,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它们对我的学习与做人都很有帮助。它们不仅对我们有帮助,而且这些书里往往包含着一些有哲理的句子,如“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人们还通过这些句子编出了通俗易懂的谚语。这样看来,国学可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啊!
我们国家不仅有国学,还有毛笔字。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它们在书法中加入自己的创意,成为一个笔体。如:颜真卿的颜体有力,我们要把已经被人遗忘的书法重新拾起来,传承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文化遗产还有中国画。中国画体现出了中华人民的智慧。中国画一笔下去,可以画出两—三种不同的色调,这是其它画所做不到的地方。
中国虽然有这么多文化遗产,但几乎没有人愿意重新拾起它。大家都随着科技的变化走向新生活,而遗忘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让我们重新拾起文化遗产这颗明珠,传承后代,让它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
6,介绍世界文化遗产作文150字
万里长城 编辑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 中国万里长城 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最初修筑长城的是战国时代的燕、赵等国,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异族的侵袭。 秦始皇后来将这些断断续续的长城连接起来。据说当时动用了三十万的兵士和数百万的人民与奴隶。不过,长城并不能达到完全防止异族入侵的效果。因为长城完成之后,北方异族依然常跨越长城,偷袭中国边境的村落,抢夺农作物或家畜。 长城以现代科技来修筑都不容易,而我国竟能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实在难得。长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颇不相同。汉代以泥和芦苇修筑长城。长城体积也各不相同,以居庸关一带来说,高约8.5公 中国万里长城 尺,下部宽8.5公尺,上部宽约5公尺。每隔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当于城楼),高约12.3公尺,多数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则置两、三重。 长城东段经过山地或丘陵地,古称“堑山堙古”、“用险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伟;中段、西段都在干燥区域,人烟稀少,景色荒凉。如果登临其间的雁门关、居庸关、古北口或山海关,遥望我国山川的伟大形势,将令人叹服先民开疆拓土的艰难,而激起无限的壮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