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是哪一年?哪一月?,苏联解体时间
本文目录索引
1,苏联解体时间
苏联解体时间是1991年12月25日。 苏联解体于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 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扩展资料: 解体原因 1991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已经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浩繁,观点各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思想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知识分子没有表达意见的自由,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 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等等。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了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时间
1991年12月25日苏联的解体,不但大大影响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深刻地改写了国际地缘政治大格局。26年来,中外研究者一直在探究其中的原因,有学者将这些原因归结为“民族矛盾”“上层自决”“斯大林模式”“意识形态”等。 实际上,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原因,就是对红色文化传统的抛弃。自列宁开始,苏共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主义文化传统,但在斯大林去世之后,逐渐被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集团所抛弃,最终祸起萧墙,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深入研究苏联解体的这个原因,对于我国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来源:红旗文稿
3,前苏联解体是在哪一年
苏联解体时间:1991年。 时事资料: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8.19”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 扩展资料: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疆域横跨东欧、中亚、北亚的大部分;陆上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隔海相望。 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成为了与美国并称的世界超级大国,世界进入到两极格局,苏联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之后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在1946年3月正式拉开序幕。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参考资料:俄罗斯国家概况 ——外交部 苏联—百度百科
4,前苏联解体发生在哪一年?是什么原因?
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12月25日。 1991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已经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浩繁,观点各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思想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知识分子没有表达意见的自由,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 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等等。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了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至于改革失败的原因,戈尔巴乔夫在2015年归结为两点: 1、起步太晚,等到他上台启动实质性改革,对积重难返的苏联模式来说为时已晚; 2、急于求成,他推动的改革开始后,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当时苏联 社会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扩展资料 1992年,曾短暂出任俄罗斯总理的盖达尔曾说:“苏联没钱了”!据他回忆说,当时苏联政府没钱了,居然在储户没同意的情况下去银行提取他们的存款。当然戈尔巴乔夫写书的外汇也在里面。因为苏联外汇不够用,而且大量印钞。导致这种情况出现,必然与腐败有一定关联。 据雷日科夫在他的书中写道,苏联干部特权现象太严重,而且时间长,二战后就形成了特权阶层,而且享有既得利益,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赫鲁晓夫曾试图纠正特权腐败,但最后失败了。 其实,赫鲁晓夫就是被那些不甘心放弃腐败特权的人赶下台,因此在特权阶层的支持下,勃列日涅夫又来了。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虽然赶上苏联大发展时期,但他也给各级干部贪腐创造了有利环境。 于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群体,这些群体间互相攀亲联姻,建立各种联系,以保住他们的固有利益,这样做的结果,就让苏联官员与民众距离越来越来越远。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也意识到特权问题,但他并没有像赫鲁晓夫那样从干部队伍下手,而是从经济改革入手。戈尔巴乔夫的自由化经济改革,不仅没有消除腐败,反而使特权与经济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更大腐败。 就如苏联历史上有名“共青经济”,就是在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下,居然形成了一个个股东化的大公司。有些官员、D员、T员成为企业家,还有的一夜暴富成为寡头。 难怪在这种特权腐败下,当“8.19”事件发生后,叶利钦逼戈尔巴突乔夫下台时,戈尔巴乔夫并不关心国家命运,而是关心自己的房子、车子、警卫等诸多待遇。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民众流传一句话:“苏G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D”。此句话精辟地概括了苏联时期严重的特权腐败问题。可见在国家利益面前,苏联特权阶级的官员并不在乎国家的安危,而是在乎自己的个人财富和以后的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联解体
5,苏联是哪年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作为标志,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为立国69年的苏联划上句号。苏联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英USSR,俄СССР),由15个加盟共和国和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组成。苏联解体后分裂出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6,苏联是哪一年解体的?
苏联是1991年解体的。 苏联解体(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7,苏联解体在哪一年
苏联是1991年解体的。 苏联解体(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人口: 十月革命后,苏联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都在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87年1月止,城市数量已达到2176个,城市人口达1.8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6%。 1989年人口普查数字表明,总人口为286,731,000人。 人口较多的共和国为: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中亚各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和吉尔吉斯) 出生率每年高达2.6%,而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为0.4一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