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百度字典在线查询,百度成语词典在线查询

本文目录索引

1,百度成语词典在线查询

无动于衷 或 置若罔闻 我觉得是
无动于衷:【解释】: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示例】: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呢?
置若罔闻 :【解释】: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置若罔闻,独有宝玉~。”
【近义词】:置之不理、置之度外、熟视无睹
【反义词】:如雷灌耳、刮目相看、聚精会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百度成语词典在线查询

2,百度词典在线查询

付诸阙如

【出处】语见(春秋•孔子门人《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用例】(蔡东藩《民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还有一篇告令,说明改正选举法,实为总统绝续时,预防争乱起见,小子也似信非信,只好付诸阙如。”
【解说】鲁哀公六年,即卫出公四年,孔子自楚鄙返卫。出公,名辄,乃卫灵公之孙,太子蒯聩之子也。聩图杀南子,为灵公所逐而适他国。灵公薨,辄袭位为君,其父聩欲归国争位,为其子所拒。孔子于卫国时,政局大致定矣。其时,蒯聩未能为君,流亡在外,诸侯于此屡加责难。而孔子门人多于卫为官,故出公屡欲请孔子出仕。一日,子路问于孔子,曰:“卫君欲请夫子出仕,夫子将治理何事为先?”孔子曰:“必先正其名也!”子路曰: “有此事乎?夫子迂腐不通事理!何为先正其名也哉?”孔子曰:“仲由!汝放肆!君子有其所不知之事,乃欠缺此也。须知其名不正,则其言不顺;其言不顺,则其事不成;其事不成,则礼乐不盛;礼乐不盛,则刑罚失度,刑罚失度,则百姓茫然无绪,手足无措矣。故君子行事必有名,言出必行。且君子于其言行,绝不苟且从事也。”
亦作【付之阙如】(颜采翔《红楼烛隐•第九章•第十八节》)“接下来是宝钗、宝玉、黛玉各作其一的第二谜章。因于此一谜章丝毫不懂,所以便只好付之阙如。”
亦作【尚付阙如】(蔡东潘《民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后来老袁强奸民意,凡政绅军商各界,无不有请愿书,独耆硕遗老,尚付阙如,老袁想到王闿运身上,意欲借重大名,列表劝进,遂密电湖南将军汤芗铭,嘱他与王关说。”
亦作【尽付阙如】(燕垒生《天行健•第三部〈创世纪•第七章〉》):“即使是武侯,曾经权倾一时,手握重兵,身死之后一样水流花谢,尽付阙如。”
【释义】① 诸:“之于”合音。②阙:欠缺。③ 如:助辞。
【付诸阙如】指欠缺本应具有而竟无之事物,常用此语。

3,甲骨文字典的拼音索引

第一部汉语拼音索引的甲骨文字典王本兴所著《甲骨文字典》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自此甲骨文与现代汉语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接轨。成为甲骨文工具书的里程碑。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的汉字系统,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与活文字有传承关系古文字。众多甲骨文学者历尽毕生精力,已辩识出甲骨文近两千个,辩识很难,经辩识后再认知则很容易。每一个小学生利用汉语拼音的索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认识这些甲骨文字。从而对自己一生的文字修养都有好处。汉字的基础要从甲骨文打起,而这本《甲骨文字典》则是打好汉字基础的有力工具。要研究古代中国文化渊源,是一个庞大繁杂的工程。包括对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的广西平果感桑遗址 最近出土的石刻文、骨刻文字,还有东巴文、水书等都是重要资料。相信此书必将更加完善更加客观地展现给读者们。该书在2011年第二十届美术图书评比中获得“金牛杯”金奖。

4,甲骨文字典在线查询

甲骨文字典在线查询可以通过在电脑上搜索找到甲骨文相关的在线网站并输入需要查看的文字即可看到其甲骨文的样式。具体的查询方法如下: 1、在电脑的百度上输入甲骨文字典,找到其官方网站以后点击进入。 2、进入到该网站以后在其输入框中输入需要的文字。 3、在输入需要的文字以后可以看到其生成甲骨文的提示消息,同时按下CTRL和回车键。 4、此时在该页面的下方即可看到其生成的对应文字的甲骨文了。

5,新华成语词典在线查询

【词目】 春秋鼎盛   【拼音】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解释】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人年龄正处于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出处】   1,《汉书·贾谊传》:“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2,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及入宫廷,见王春秋鼎盛,妾非敢怨王,但自叹生不及时耳!”   3,宋·苏轼《朝辞赴定州状》:“今陛下圣智绝人,春秋鼎盛,臣愿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为,默观庶事之利害与群臣之邪正。”   4,明·张居正《请敷陈谟烈以裨圣学疏》:“皇上春秋鼎盛,宜省览章奏,讲究治理。”   5,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老幼寿诞》:“称少年,曰春秋鼎盛;羡高年,曰齿德俱增。”[1] 成语辨析  【示例】 及入宫廷,见王春秋鼎盛,妾非敢怨王,但自叹生不及时耳!(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   【近义词】 年富力强、年轻力壮   【反义词】 奄奄一息、风中残烛、日落西山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正当壮年[2]

6,成语词典在线查询hua

【词目】 春秋鼎盛 【拼音】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解释】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人年龄正处于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出处】 1,《汉书·贾谊传》:“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2,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及入宫廷,见王春秋鼎盛,妾非敢怨王,但自叹生不及时耳!” 3,宋·苏轼《朝辞赴定州状》:“今陛下圣智绝人,春秋鼎盛,臣愿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为,默观庶事之利害与群臣之邪正。” 4,明·张居正《请敷陈谟烈以裨圣学疏》:“皇上春秋鼎盛,宜省览章奏,讲究治理。” 5,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老幼寿诞》:“称少年,曰春秋鼎盛;羡高年,曰齿德俱增。”[1] 成语辨析【示例】 及入宫廷,见王春秋鼎盛,妾非敢怨王,但自叹生不及时耳!(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 【近义词】 年富力强、年轻力壮 【反义词】 奄奄一息、风中残烛、日落西山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正当壮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