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中国现代建筑有哪些特点

本文目录索引

1,中国现代建筑有哪些特点

现代中国建筑是具有西洋古典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现代建筑文化三重建筑文化观念的特点,它是这三种建筑文化观的矛盾统一体。 中国现代建筑指的中国现代建筑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直至目前这段时间的建筑活动,分为五个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设计革命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 扩展资料: 唐山的重建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丰南地区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市区 94%民用建筑被震毁,90%工业建筑被破坏。经过1978年的准备,1979年开始了恢复建设。到1986年,一座崭新的唐山市在废墟上崛起。 重建的唐山,工业区、生活区、商业区(图27,唐山百货大楼,石学海、于家峰、陈贵祥设计)、仓库布局合理,住宅小区环境优美,生活服务设施比较完善。市区道路路面拓宽、取直,由主次干道50多条组成的道路体系,全长150多公里。 到1986年6月,重建唐山共投资41.51亿元,已完成总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122万平方米。在唐山恢复建设中,对建筑设计的防震技术作了多方面的探讨,给全国的防震工作提供了经验,也为全世界地震区国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中国现代建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现代建筑

中国现代建筑有哪些特点

2,现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2、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3、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4、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5、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格罗皮乌斯和勒·柯布西耶等人在20年代提出以下的观点: 1、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时代的条件相适应; 2、强调建筑师要注意研究和解决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积极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4、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形式的建筑。 扩展资料: 现代建筑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在许多国家中复古主义建筑仍然相当流行。很多纪念性建筑和官方建筑以及一些大银行、大保险公司仍然应用古典柱式。1924年建成的伦敦人寿保险公司以至到40年代完工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和美国最高法院大厦都是这样的例子。 但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领域的改革创新是有利的。 第一,战后初期欧洲各国的经济困难状况,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抑制了片面追求形式的复古主义作法; 第二,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的建筑类型,要求建筑师突破陈规。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方面的进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走出学院派的象牙之塔。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世人心理上引起强烈震动。人心思变,大战后社会思想意识各个领域内都出现许多新学说和新流派,建筑界也是思潮澎湃。新观念、新方案、新学派层出不穷。 现代主义自30年代起迅速向世界其他各地区传播,终于成为20世纪中叶现代建筑中的主导潮流。现代主义首先向北欧和拉丁美洲扩展。芬兰建筑师A.阿尔托和巴西建筑师O.尼迈耶在30~40年代的建筑作品明显地表现出现代主义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迁居美国。现代主义在美国迅速扩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60年代现代主义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新建的商业建筑、工业建筑、文教建筑和大规模建造的住宅几乎都摆脱了传统风格的羁绊,具有显著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更重要的是许多政府建筑物和纪念性建筑也舍弃了历来沿用的传统建筑形式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巴西议会大厦和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大厦都是例证。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比较符合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建筑

3,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高低跌宕,简单轻松,舒适自然。 新的建筑学原则。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形、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现代派建筑。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于全世界,是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 推陈出新。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造型和线条。以简洁的造型和线条塑造鲜明的社区表情。立面和建材。通过高耸的建筑外立面和带有强烈金属质感的建筑材料堆积出居住者的炫富感,以国际流行的色调和非对称性的手法,彰显都市感和现代感。 色彩。竖线条的色彩分割和纯粹抽象的集合风格,凝练硬朗,营造挺拔的社区形象。布局。波浪形态的建筑布局高低跌宕,简单轻松,舒适自然。强调时代感是它最大的特点。

4,包豪斯校舍是如何体现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特点,它的影响以及历史作用

包豪斯校舍,位于德国德绍市(另译“德骚”),格罗皮乌斯设计,1925年动工,次年年底落成。建筑面积接近一万方米,是由许多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的中型公共建筑。平屋顶,外墙白色抹灰。

包豪斯校舍的建筑设计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传统的学院派设计手法通常是先决定建筑的外观体型,然后把各个部分安排到这个体型里面去,基本程序是由外而内。格罗皮乌斯把这种程序倒了过来,他把整个校舍按功能的不同分成几个部分,按各部分的功能需要和相互关系定出它们的位置,决定其体型。把功能分析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体现了由内而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二、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包豪斯校舍是一个不对称的建筑,它的各个部分大小、高低、形式和方向各不相同。它有多条轴线,但没有一条特别突出的中轴线。它的各个立面都很重要,各有特色。它有多个入口,主要入口有两个而非一个。总之,它是一个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物,这在以往的公共建筑中是很少的。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校舍的建筑构图中充分运用高低、长短、纵横的对比手法,塑造出生动活泼的建筑形象。虽然不规则的建筑构图历来就有,包豪斯校舍灵活而巧妙的不规则构图,提高了这种构图手法的地位。
三、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包豪斯校舍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采用砖墙承重结构,其建筑形式和细部处理紧密结合所用的材料、结构和构造做法。没有雕刻,没有柱廊,没有装饰性的花纹线脚,它几乎把任何附加的装饰都排除了。同传统的公共建筑相比,它是朴素的,然而它的建筑形式却富有变化。

包豪斯校舍建造时经费比较困难,按当时的货币计算,每立方英尺建筑体积的造价只合0.2美元。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这座建筑比较周到的解决了实用功能问题,同时又创造了清新活泼的建筑形象。
格罗皮乌斯通过这个建筑实践证明,摆脱传统建筑的条条框框以后,建筑师可以自由灵活地解决现代社会生活提出的功能要求,可以进一步发挥新建筑材料和新型结构的优越性能,在此基础上同时还能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形象。包豪斯校舍还表明,把使用功能、材料、结构和建筑艺术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降低造价,节省投资。这是一条多、快、好、省的建筑设计路线,符合现代社会大量建造实用性房屋的需要。
有人认为包豪斯校舍标志着现代建筑的新纪元,这未免过誉,但这座建筑确实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简述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派别和风格(最少三个)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一种简约、没有装饰的建筑风格。虽然这种风格的构想形成于20世纪初期,并有很多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及其作品有大量的推广,但是很少有现代建筑是建于20世纪上半叶。直到二战后,最终是透过成为各种机构和公司的建筑,才成为了居主导地位的建筑风格。 1860年代后,现代建筑才开始萌芽。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水晶宫和1889年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是现代建筑萌芽的标志。1926年格罗庇乌斯在德国德绍(Dessau)建造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代表着现代建筑的成熟。此时的建筑强调功能性和理性。因此又称为功能主义或理性主义。 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的理性所造成的国际式风格排斥传统、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建筑样式。它的光、平、简、秃的方盒子外貌,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到1953年,柯比意意识到了建筑的精神意义,建造了法国朗香教堂,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第一个作品。 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 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代建筑应该与工业时代的条件特点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需求和经济问题。 主张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和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建筑传统的束缚。 主张创造新的建筑艺术风格,发展建筑美学。 采用最少材料最大功能性导向 采用几何外型达成美感 没有装饰 简单连续复制的结构 符合结构力学 for example: Internationaler Stil, Expressionism(architecture), New Objectivity (architecture)

6,现代建筑的主要派别 叙述代表人物 作品 主要风格特点

派别

战后初期影响较大的有表现派(expressionism)、风格派(de stijl,也称新造型派neo-plasticism,或要素派elementarism)和构成派(constructivism)。德国、法国、荷兰以及十月革命后最初几年的苏联是这些新流派最活跃的地方。1919~1920年建造的德国波茨坦市的爱因斯坦天文台(建筑师E.门德尔松)是表现派的代表作品。建筑师G.T.里特弗尔德1924年设计的荷兰乌德勒支市一所小住宅体现了风格派的特征。苏联美术设计师B.E.塔特林1929~1930年所作的第三国际纪念碑建筑设计方案是构成派的作品。

美术方面的派别
表现派、风格派、构成派等原是美术方面的派别。它们对建筑创作的影响主要是在造型风格方面。要解决建筑向何处去的问题,还需要回答一系列实际的与理论的课题。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提出的功能要求;建筑如何同工业和科学技术相配合;建筑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经济条件;建筑师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
中国的现代建筑
法等等。在这些方面,19世纪下半叶以来已有一些人作过探索。在此基础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比较激进的改革建筑创作的主张,并且推出一批大胆创新的优秀作品,大大推动建筑改革走向高潮。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和L.密斯·范·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特点:广义的现代建筑指折中主义之后出现的以新结构、新材料、新形式为核心的建筑
1、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2、现代建筑在美学上的特点:
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
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
建筑形象的逻辑性;
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
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
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参考资料:《外国建筑史》《艺术史》
代表人物:德国的格罗佩斯和米斯·凡·德·罗,法国的勒·柯布西耶,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
这个也许不全,建议你搜现代主义建筑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