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汤文武,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朱张分别是谁
本文目录索引
- 1,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朱张分别是谁
- 2,尧舜禹汤文武中,汤文武的具体介绍 谢谢!
- 3,尧舜禹汤文武是谁啊?
- 4,关于文学的古诗词
- 5,古诗词文学常识
- 6,尧舜禹汤文武是指哪些人
- 7,人文和文学有什么区别?
- 8,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 9,跪求苏轼《行赏忠厚之至论》全文及注释。
- 10,什么叫历史?
1,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朱张分别是谁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召公奭、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周敦颐、程颢、朱熹、张载。 出自:《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荣国府的来龙去脉,当冷子兴说道贾宝玉长大后色鬼无疑时,贾雨村却说出了不同的看法。 扩展资料 贾雨村所说这些人物的意义:当时冷子兴向他介绍了贾宝玉的出身,已经他对女子的重视和感情,还有父亲贾政的不喜,以此认为贾宝玉不过是好色之徒。但是,贾雨村认为,恶者是应劫而生,仁者则是应运而生,并举出这些人物的不同命运,以证明只要有才之人都能成大事,关键是他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位置。 而贾宝玉有如此轻奇的个性,和上述人物一样,也是势必能成大事之人。这也是作者藉着“贾雨村言(假语村言)”,要表达社会现实中对于善恶是非的态度,即冷子兴所说的“成则王侯败则贼”,而在当时这样的人往往能够平步青云,这也是贾雨村后来的命运。
2,尧舜禹汤文武中,汤文武的具体介绍 谢谢!
1、成汤,帝喾(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名天乙。他在夏朝末年一举成为商族的首领,由于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得拥护,以至于周围的一些小国也前来慕名归附,其势力便迅速强大起来。他本居于亳,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夏末时,帝桀为君,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他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于是开始实行灭夏的计划。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一小国葛国,接着不久,经过11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国家豕韦、顾、昆吾,之后再一举灭夏,历史上称之为“鸣条之战”。然后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枣商朝,定都于亳,死后被谥为成汤。其后子孙中有一支以谥号命氏,成为汤氏。是为河南汤氏。 2, 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详),季历之子,西周奠基人。季历死后由他继承西伯侯之位,又称伯昌。在位50年。商纣时为西伯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 3,(约前1087年—前1043年),西周的创建者,姬姓,名发,谥号武王,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约前1050年文王死,他继承王位,沿用 “受命”年。 姬发继承其父遗志,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姬发继任后,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 姬发抓住时机,观兵孟津,大会八百诸侯。两年后时机成熟,姬发亲率大军伐商。 牧野大战之后,商军全线溃退,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后姬发建都镐京,建立诸侯国,在位十九年崩,谥号“武王”。
3,尧舜禹汤文武是谁啊?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
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史记》说舜名重华,晋代皇甫谧又说他字都君。舜又称虞舜,
禹,通常尊称为大禹,与尧舜并为传说中的古圣王,又相传为夏王朝的开国君主。《史记》说他名文命,《帝王世纪》说字密。“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但一般称作夏禹,是先秦时期以国为氏的习惯。
汤,商朝的建立者,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作唐、太乙,一称高祖乙。
文氏系承姬氏 家世背景光彩
武氏系承姬武
4,关于文学的古诗词
赵翼《论诗》五首
论诗(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论诗(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论诗(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论诗(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论诗
金·元好问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古诗词文学常识
1、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艺术上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有《李太白全集》,《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越中览古》《苏台览古》等选入高中课本。
2、《长恨歌》——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古体诗——乐府诗——白居易——唐代。
3、《琵琶行》——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古体诗——乐府诗——白居易——唐代。
4、《长恨歌传》——唐传奇小说——陈鸿——中唐。
6,尧舜禹汤文武是指哪些人
尧,又称唐尧。唐即陶唐氏,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居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尧是他的领袖。
舜,又称虞舜。虞即有虞氏,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居于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舜乃其领袖。
禹,传说中古代夏后部落联盟领袖。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奉舜命治理洪水。其子启建立夏朝。
汤,又称武汤、成汤,原为商族领袖,后灭夏建立商朝。
文,指周文王。姬姓,名昌。商末周族领袖,曾被商囚于羑里。统治期间,国势强盛。周武王之父,周朝建立后,尊称为文王。
武,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继承其父文王遗志,,灭商后建立周朝。
上述诸人是儒家所推崇的古代圣君,是大圣人,是人们理想中圣哲的代表人物。
7,人文和文学有什么区别?
人文和文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文是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文学只是人文学科中的分类之一。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 概念上讲,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而文学则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8,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人文主义文学出现在14至16世纪的欧洲。
意: 彼得拉克的《歌集》薄迦丘的《十日谈》
法: 拉伯雷《巨人传》
西: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英: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斯宾塞的《仙后》
学史上一般把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14世纪初至15世纪中叶为人文主义文学产生与发展的早期,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国。此时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在14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当时的人文主义作家对基督教神学本质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后来那种科学理性的程度,他们更多地是从神权否定人权、神性排斥人性等感性角度,感受到了神学体系的不合理。这样,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世俗生活就成了当时人文主义文学家对神学体系否定的主要方式。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上半叶,是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中期,主要成就在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人文主义文学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早期创作的基础上,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新的一代人文主义作家愈来愈感到,单纯地讴歌人的本能欲望和展示个性要求,这是对人本身缺乏深入认识的反映。他们认为,既然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和才能创造出从未有过的奇迹,那么,只有把人的巨人风采和理性力量展现出来,才能更清楚地反映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才能真正理解人的价值和尊严。所以,描绘巨人的形象,展示巨人的思想和行动就渐渐成为第二个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主导趋势。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是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晚期。在此阶段,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均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人文主义文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此时文学成就主要在西班牙和英国。在这一阶段的人文主义文学中,除前两个时期的讴歌人性和展示巨人风范两种主题仍然被加以表现外,对人自身矛盾的关注,进而言之,对由于人性的弱点所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探讨成为此时文学的基本任务。这种对人自身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客观上既是对人文主义进步性与局限性的艺术总结的反映,同时也更具有否定神学体系的巨大价值:它说明人不仅是自己欲望情感和行动的主宰,同时人的自身矛盾和行动也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和演进。社会上的一切矛盾、运动、发展乃至斗争,均是由人而非神造成的。
9,跪求苏轼《行赏忠厚之至论》全文及注释。
【原文】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兹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谨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圯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党之过乎仁;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原文介绍】
本文为宋嘉佑二年(1057)苏轼应礼部试的试卷。主考官欧阳修以为它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十分赏识,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关键词】:策论
宋代王安石执政后,立即对取士制度进行改革,废止了考诗赋,而改用经义,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以便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才,为变法服务。这种政论性文体称为策论。策论大多要求考生就一些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意】
(一)自“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至“故孔子犹有取焉”
说明古代圣王(周穆王以上)赏而咏歌,罚而哀矜的“爱民之深,忧民之切”。
(二)自“传曰”至“尽之矣”(举史例)
说明圣人(尧)“罚疑从去”“罪疑惟轻”的忠厚之至处。
(三)自“可以赏”至“义不可过也”
说明赏(仁)可以过,罚(义)不可以过之理。
(四)自“古者赏不以爵禄”至“故曰忠厚之至也”
说明先王“疑则举而归之于仁”(在未确定可以罚之前全部归之于可以赏之列),故曰忠厚之至也。
(五)自“诗曰”至“亦忠厚之至也”
说明君子时其喜怒,无失乎仁,亦忠厚之至也。
10,什么叫历史?
历史有三层含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扩展资料: 释义 广义狭义 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人类历史在社会的演变过程称之为“历史”。神人记丑,烧给冥界,一般是指人物所发生过的事。 历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自然史。 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