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银钩什么意思,王羲之书法如铁划银钩的铁划银钩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王羲之书法如铁划银钩的铁划银钩是什么意思
临济高僧破山海明
朱明一代,临济宗盛行。迨至中叶,出了一位法龙门象笑岩德宝大师(1512-1581年,字月心),他自幼出家,受戒后便南北弘法,游方传教,以禅道接引诸方学者,晚年定居北京柳巷精舍。史称明末四高僧中的三位——云栖株宏(1535-1615)、紫柏真可(1543-1603)、憨山德清(1546-1623),都曾从之叩问禅要,其著作有《笑岩集》四卷。笑岩德宝传法于幻有正传,正传门下出了密云圆悟(1466-1642)、天隐圆修、雪峤圆信三高僧,各传道一方,时称临济中兴。圆悟俗姓蒋,江苏宜兴人。26岁时因阅《六祖慧能坛经》而向往佛教,明神宗万历24年(1596)出家,52岁那年正式开堂说法,自此宣说法音达24年之久,为明末禅门巨匠,重兴了浙江鄞县天童寺。继其法者有12人,如汉月法藏(1573-1635)、费隐通容(1593-1661)、木陈道忞(1596-1674)、破山海明(1597-1666)、浮石通贤等,人才济济,法流蕃衍,遍于国中。
据《破山年谱》记载,他生于明万历25年(1597),四川省大竹县人,俗姓骞,乃明初大学士骞义的后裔。他甫满19岁即出家于大竹县佛恩寺,在此后50多年的弘法生涯中,他遍历楚水吴山,大江南北,披星戴月,茹苦含辛,芒鞋棕笠,瓢杖孤行,崎岖访道,跋涉参寻,为法忘身,那顾尘头土面,寻师求教,不分此处彼方,他曾在黄梅县东北二里的冯茂山上苦修三年,故有的学者认为“破山”之号可能即本于此,但也有学者认为他以明朝遗民自居,痛江山之易主,河山之破碎,故号“破山”。
他离开冯茂山后,来到江南,先后参谒了名噪一时的雪峤圆信、湛然等禅宗名宿。最后到鄞县天童寺当了一名打磬和尚,以其刻苦的精神,出众的悟性,敏捷的才思,机辩的语言,引起了方丈密云圆悟的重视,由打磬僧人一下子升任天童寺的维那,并于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接了密云的法。
破山于崇祯5年(1632)回到了与故乡大竹县毗邻的梁平县。他当年出川时,不过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游方僧人,而此刻却已是南派禅宗的继承人了。他于清世祖顺治10年(1653)在梁平县城郊创建了双桂堂,该寺经过二百一十四年的培修扩建,由简到繁,从小到大,直到清德宗光绪18年(1867)才完全竣工。三百多年来,双桂堂一直香火鼎盛,至今建筑基本完好。清初建寺时,这里就有两株桂花树,因名双桂堂,现老桂尚存,花开时节,十里飘香。真可谓:“老桂离披,明季烽烟怆往事;平湖潋滟,一弘秋水想伊人。”
破山在回川后的三十四年的岁月里,一直是以梁平县为基点,在川东一带大阐宗风,其弟子或再传弟子遍布川滇黔,如中兴成都昭觉寺的丈雪通醉,中兴成都文殊院(现四川省佛教协会所在地)的慈笃海月,中兴成都宝光寺的笑宗印密(1609-?),重庆华岩寺的开山祖师德玉圣可(1628-1700)、峨眉山第一大寺——伏虎寺的开山祖师贯之性一,……。无怪乎人们把双桂堂誉为“蜀中丛林首”。1983年,国务院将该寺列为全国重点寺庙。破山海明一派的谱系为“海印发光。悟真永昌;寂常心性,戒定慧香;佛身克果,祖道联芳;双桂荣野,一苇渡江;禅观固远,五叶攸长。”
破山海明的禅学思想,与其师密云圆悟和曾师祖笑岩德宝一脉相承。德宝的《笑岩集》,木陈道忞所辑的《天童密云圆悟禅师语录》等书,集中地反映了他们的思想。
《笑岩集》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心所产生的,是唯识所生的。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它们都处在生死轮回的过程之中,是有情众生存在的三种境界。欲界为具有食欲、淫欲的众生所居,如人所居住的四大洲等。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已离食欲、淫欲的众生所居,但其仍为色所属界。无色界又在色界之上,为无情众生所居,包括四无色天。以上三界统称为迷界,佛教认为从中解脱,得到无上涅 盘才是最高理想。
《笑岩集》又云:“一心万法,万法一心”。认为一心是万物的本体,万物则是一心的假象。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德宝一系继承了自六祖慧能以来禅宗的传统观点。
《天童密云圆悟禅师语录》记载:汉月法藏请密云圆悟上堂讲临济宗旨来源时,“一僧出问:‘如何是和尚恶水泼人?’师(圆悟)便打。僧拟开口,师直出法堂,云:‘这便是临济宗旨。’又一僧问:‘十方诸佛,历代祖师,父母未生以前甚处安身立命?’师便打。(僧又问)‘已生后,甚处安身立命?’师复打。(僧再问)‘即今甚处安身立命?’师又打。僧转身云:‘释迦大师来也,请和尚答话。’师亦打。……”该书卷二又载:圆悟“上堂……僧以坐具作舞,师与一棒,云:‘且道是赏你,罚你。’”可见圆悟等人是从反面让人悟出佛性,即棒喝禅。这与汉月法藏后来力倡文字禅,从正面解说禅宗义理是不同的。
梁平县双桂堂的山门两侧,有破山明撰写的两幅楹联。其一为:“二株嫩桂久昌昌,正快时人鼻孔;数亩荒田暂住住,稍安学者心肠。”其二为:“万竹山前逢一衲,话虚心高节;三家村里学老农,得广种博收。”寺内客堂里,也悬挂着破山明书写的两幅联语。其一为:“不嫌澹泊来相处,若怨清贫去不留。”其二为:“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带落梅。”
破山海明是一位诗书圣手,名驰古今,他虽然桃李遍禅林,但其遗墨流传至今的却已很少了。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双桂堂现任方丈妙谈法师曾给笔者看过一件破山海明的真迹残卷,乃国家重点文物,虽仅剩寥寥十余字,其书法却非常耐看。苍劲中见秀丽,流畅中带疏狂,龙飞凤舞,铁划银钩。把王羲之的俊逸潇洒,颜真卿的宏大磅礴,欧阳修的峻拔森严,苏东坡的珠圆玉润熔于一炉。其拓片至今畅销不衰,是明清遗墨中难得的珍品。
双桂堂现存的破山海明撰写的碑刻、楹联还有一些,虽属摹刻的第二手作品,但仍可看出禅师的笔意匠心和思想境界,而且文字内容也十分清新,堪称“诗书双绝”。寺内有一牌坊,两侧嵌着破山海明的墨迹石刻。其一为:“狮子峰前狮子儿,全身踞地爪牙齐,有时返掷寻芳草,百兽闻之角皱眉。”其二为:“长生不如无生好,识得无生人不老。不老拟同春复秋,年年此日惊花鸟。”寺内,还有两块木刻原版。其一为《牧牛颂》,诗曰:“善法堂前拟圣流,南泉牧得一头牛。我欲骑往西方去,又恐西方不肯留。”其二为:“个事从来在者里,非空非内亦非外。若人向此开双眼,任是刀山浑不碍。”末尾题款:“破山老人为非外禅人拈出。”吸引了不少古典文学、佛学、书法爱好者,令人们赞叹不己。
双桂堂占地77亩,周围田畴似锦,远处苍山如黛。寺内松柏参天,翠竹掩映,郁郁葱葱地拱卫着巍峨雄伟的殿宇;时有二三白鹤嬉戏于老干虬枝间,真是一处名不虚传的世外桃源!妙谈方丈告诉笔者,三十多年前,这里的林木要比现在茂密得多,把偌大一座寺庙遮掩得严严实实,成群的白鹤飞来飞去,当地农民每天可捡回满满一箩筐白鹤蛋。古人云:“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大千世界的某些东西,是可以诱发人的灵感的。如武术中的鹤拳,即清人模仿白鹤闪挪腾跃等动作而创之。破山海明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是否也受到白鹤嬉戏的启发?不禁令人浮想联翩,神驰天外。
破山海明圆寂于清圣祖康熙5年(1666),世寿70岁,戒腊51龄。其徒中,以丈雪通醉最著名。他撰有《锦江禅灯》20卷,为一传灯僧录,流传至今,为后人保存了不少佛教史料。破山海明法系中,以诗书画驰名南北者颇多。除前已述的丈雪通醉、笑宗印密、慈笃海月、贯之性一、德玉圣可外,尚有成都昭觉寺的明照通朗、梁平双桂堂的熹公竹禅(1823-1900)、成都龙藏寺的雪堂含澈(1824-1900)……。均为一时俊彦,禅门大德,其作品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清人陈匪石在《跋圣师墨迹》(圣师即圣可德玉)一文中说:“明末遗民以书画逃禅者,八大、石涛、半千为最著。破山、圣可师弟亦其流亚,且开三蜀象教宗风。”(象教即佛教)其论颇为中肯。1957年,郭沫若(1892-1978)在成都昭寺见到破山海明、丈雪通醉师徒的遗墨后,挥毫题诗一首:“一别蓉城十二年,今来昭觉倍慰然。丈雪破山人已渺,几行遗墨见薪传”。
2,铁画银钩是什么意思
铁画银钩
(
tiě
huà
yín
gōu
)
解
释
形容书法家运笔,其点画刚键柔美。
出
处
唐·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示
例
闻一多《春之首章》:“上面涂了些僧怀底~的草书。”
tiě
huà
yín
gōu
注
释:
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出
处:
唐·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例
子:
银钩铁画石经余,想见先唐字学书。(清·沈曾植《题北宋本广韵四绝》诗)
3,铁画银钩的成语解释,铁画银钩是什么意思
铁画银钩
[ tiě huà yín gōu ]
基本解释
画:笔画;钩:钩勒。 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详细解释
1. 【解释】: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2. 【出自】:唐·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3. 【示例】:银钩铁画石经余,想见先唐字学书。 ◎清·沈曾植《题北宋本广韵四绝》诗
4,扒谱子是什么意思?
通过好的听觉辨别能力,把自己需要的某种乐器或是主旋律从磁带等音频文件中找出来,并另外记录下谱子或以midi等文件保存的方式,叫做扒谱。 扒谱是一种需要乐理支持的技能,在普通生活中需要极强的乐感和极快的记录速度。如今电脑技术大大发展,多种软件也拥有了可供人们扒谱的功能。 扩展资料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在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一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四根线。 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钱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来又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五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到了16世纪又有了加线的办法,它更加完备了音高的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扒谱
5,乐谱中的rit.是什么意思啊?
乐谱中的rit.是:rit 渐慢 还有一些其他的符号意思: fp 强后突弱 Forte piano (缩写为fp)强后转弱 Forte subito (缩写为f sub.)突然转强 fz 很强 Sforzando,sforzato (缩写为sf)强调,突出 ffz 极强 sf.=sforzando 突强 (legg stacc) 轻快地,温柔地 (con moto e poco stretto) 〔意〕稍慢而悠闲的行板 (poco stretto) 稍慢而悠闲的行板 (dim e rit) 减弱渐慢 una cordaph【意】【音】(指钢琴)用柔音踏板(的),用独弦(的) marcato〔意〕强调低音部,着重的;强调的(常带有颤音) canto〔意〕美声唱法,紧随的旋律 拓展资料:乐谱 [yuè pǔ]乐谱是一种以印刷或手写制作,用符号来记录音乐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和地区发展了不同的记谱方法。记谱法可以分为记录音高和记录指法的两大类。五线谱、简谱和点字谱都属于记录音高的乐谱。吉他的六线谱和古琴的减字谱都属于记录指法的乐谱。传统的乐谱主要以纸张抄写,现在亦有电脑程序可以制作乐谱 构成成分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由许多单行谱联合组成。 分谱分别记载着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 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时加线代表中央C,故又称十一线大谱表。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在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一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四根线。 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钱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来又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五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到了16世纪又有了加线的办法,它更加完备了音高的记载。 有量记谱法是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的。这种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的记谱法,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用涂以黑色涂成的,它被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又被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一直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自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后用于五线谱。五线谱所用的音符及休止符各有8种。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是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才有所推广 。在五线谱之外,还存在着各种线谱的体系。除纽姆谱外,在16世纪中意大利和英国就曾使用六线谱及七线谱(供管风琴之用)。20世纪初,也有人对五线谱进行过改革,并作过种种多线谱的尝试,但都未能普及。 百度百科
6,是什么动漫?
动漫,即动画、漫画的合称。 动漫,指动画与漫画的集合,取这两个词的第一个字合二为一称之为“动漫”,并非专业术语。 在台湾也常被称为“动漫画”。 “动漫”一词最早在正式场合被使用,是1998年11月大陆的动漫资讯类月刊《动漫时代》的创刊 。这一词语后经由《漫友》杂志传开,因概括性强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使用开始普及起来。 扩展资料 “动漫”这一合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动画和漫画产业联系紧密,所以日本动画和漫画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动漫时代》这样综合了日本动画和漫画咨询的杂志。 因此,“动漫”最早主要在日本动漫的爱好者中使用,用来指日本的动画和漫画。但随着中国动画和漫画产业的发展,用来指中国的动画和漫画的场合也多了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