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敬新磨救县令,晏子和《敬新磨》文言文翻译

本文目录索引

1,晏子和《敬新磨》文言文翻译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其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因为他身材矮小想侮辱他,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叫枳,只有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和《敬新磨》文言文翻译

2,文言文《敬新磨救县令》翻译

  庄宗喜欢打猎。一次去中牟县打猎时,庄宗的马践踏了百姓种的田地。中牟的县令非常急切的挡住了庄宗的坐骑,向庄宗进谏,为百姓请求不要践踏庄稼,庄宗很生气,呵斥县令让他走开,想要马上杀了他。乐工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就率领乐工们跑着去追赶县令,把他捉拿到庄宗的马前,责备他说:“你当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皇上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还要让老百姓种庄稼来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使你的百姓饿着肚子交出这块土地,来供我们的皇帝纵情打猎呢?你犯的罪该判死刑!”于是上前请庄宗赶快行刑,众乐工也随之共同附和。庄宗大笑,县令因此得以免罪而离去。 来自百度

3,敬新磨救县令敬新磨是个怎样的人?

敬新磨救县令敬新磨是个聪明,有急智,会委婉劝谏的人

人物评价
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
――《新五代史.伶官传》宋·欧阳修
当时的众伶人中,只有敬新磨善演杂戏,是庄宗身边难得没有恶评的伶人。
原文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译文
庄宗喜欢打猎。一次去中牟县打猎时,庄宗的马践踏了百姓种的田地。中牟的县令非常急切的挡住了庄宗的坐骑,向庄宗进谏,为百姓请求不要践踏庄稼,庄宗很生气,呵斥县令让他走开,想要马上杀了他。乐工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就率领乐工们跑着去追赶县令,把他捉拿到庄宗的马前,责备他说:“你当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皇上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还要让老百姓种庄稼来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使你的百姓饿着肚子交出这块土地,来供我们的皇帝纵情打猎呢?你犯的罪该判死刑!”于是上前请庄宗赶快行刑,众乐工也随之共同附和。庄宗大笑,县令因此得以免罪而离去。

4,<敬新磨传 >后二段 译文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翻译:
庄宗喜欢打猎。一次去中牟县打猎时,庄宗的马践踏了百姓种的田地。中牟的县令非常急切的挡住了庄宗的坐骑,向庄宗进谏,为百姓请求不要践踏庄稼,庄宗很生气,呵斥县令让他走开,想要马上杀了他。乐工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就率领乐工们跑着去追赶县令,把他捉拿到庄宗的马前,责备他说:“你当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皇上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还要让老百姓种庄稼来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使你的百姓饿着肚子交出这块土地,来供我们的皇帝纵情打猎呢?你犯的罪该判死刑!”于是上前请庄宗赶快行刑,众乐工也随之共同附和。庄宗大笑,县令因此得以免罪而离去。

5,晏子和敬新磨文言文翻译

1.《晏子使楚》白话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君主就派遣贤明的使臣,无能的君主就派遣无能的使臣,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熟悉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敬新磨传》白话文: 庄宗喜欢打猎,在中牟打猎时践踏民田。中牟县令挡住马恳切进谏,为民请命,庄宗怒斥县令要杀掉。伶人敬新磨知道他这样做不对,就和众多伶人去追赶县令,捉拿到马前斥责他说:“你当县令,为什么不知道我们天子喜欢打猎呢?你为啥要叫百姓种庄稼供赋税,为啥不让你县老百姓饿着,空出这块地给我们天子打猎呢?你罪该死!”并且上前请求立即处死,众伶人齐声同意,庄宗听了大笑,县令才得免死。 庄宗常与伶人在庭园游戏,向四面看看大喊说:“李天下,李天下到哪里去了?”新磨跑上来用手打庄宗的脸。庄宗恼怒,左右的人都惊恐,众伶人大惊,都对新磨斥责说“:你为什么打天子的脸?”新磨回答说“:李天下这个人,一人而已,谁敢乱喊呢!”于是左右的人都笑,庄宗大喜,赏赐新磨很多财物。 新磨常常到殿中奏报事情,殿中养了很多恶狗,新磨去,一狗来追,新磨依柱大喊说“:陛下不要放纵儿女咬人!”庄宗出身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忌讳狗,所以新磨故意讽刺他。庄宗大怒,拿箭就要射来,新磨急呼说:“陛下不要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了不祥!”庄宗大惊问原因,回答说:“陛下建国,改年号同光,天下都称陛下叫同光帝。若杀了我,那就共同无光了。”庄宗大笑,放了他。

6,“晏子”和“敬新磨”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晏子使楚》白话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君主就派遣贤明的使臣,无能的君主就派遣无能的使臣,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熟悉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敬新磨传》白话文: 庄宗喜欢打猎,在中牟打猎时践踏民田。中牟县令挡住马恳切进谏,为民请命,庄宗怒斥县令要杀掉。伶人敬新磨知道他这样做不对,就和众多伶人去追赶县令,捉拿到马前斥责他说:“你当县令,为什么不知道我们天子喜欢打猎呢?你为啥要叫百姓种庄稼供赋税,为啥不让你县老百姓饿着,空出这块地给我们天子打猎呢?你罪该死!”并且上前请求立即处死,众伶人齐声同意,庄宗听了大笑,县令才得免死。 庄宗常与伶人在庭园游戏,向四面看看大喊说:“李天下,李天下到哪里去了?”新磨跑上来用手打庄宗的脸。庄宗恼怒,左右的人都惊恐,众伶人大惊,都对新磨斥责说“:你为什么打天子的脸?”新磨回答说“:李天下这个人,一人而已,谁敢乱喊呢!”于是左右的人都笑,庄宗大喜,赏赐新磨很多财物。 新磨常常到殿中奏报事情,殿中养了很多恶狗,新磨去,一狗来追,新磨依柱大喊说“:陛下不要放纵儿女咬人!”庄宗出身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忌讳狗,所以新磨故意讽刺他。庄宗大怒,拿箭就要射来,新磨急呼说:“陛下不要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了不祥!”庄宗大惊问原因,回答说:“陛下建国,改年号同光,天下都称陛下叫同光帝。若杀了我,那就共同无光了。”庄宗大笑,放了他。

7,伶人敬新磨智谏的原文、字词翻译和全文翻译

一、原文【出自 西汉 刘向《新序》】:由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 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对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 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二、字词翻译: 1、彀(gòu)弓:拉满弓弩,拉开弓。 2、御:驾车的人,即车夫。 3、抚:按。 4、忿然作色:气愤地变了脸色。 5、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 6、与:助,帮助。 7、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取兆,以预测吉凶,叫卜。 8、必以人祠:必须用人来祭祀,即杀人做祭品。必以,必须用。祠,祭祀。 9、寡人:古时君王的自称。 10、言未卒(卒):完 11、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2、援:拉。 13、善言:诤言;良言。 14、祠:祭祀 三、译文: 后唐庄宗(李存勖)在中牟打猎,他和随从们乘坐的马践踏农田,损坏了庄稼。中牟县的县令拦住庄宗的马向他劝谏,为民请命。庄宗大怒,命令把他拉走杀了。 这时有位名叫敬新磨的伶人(演戏的人)带领其他伶人追上了县令,把他捉到庄宗面前,列举着罪状责备说:“你身为县令,难道没听说天子喜欢打猎吗?你为什么要放纵百姓,让他们去耕种田地来交纳国家的赋税呢?你为何不让你的百姓饿着肚子,空出这片田野,来让天子驰骋追逐呢?你真是罪该处死!”于是请庄宗赶快派人行刑,别的伶人也都七嘴八舌地附和。庄宗大笑,赦免了中牟县令。 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 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共持新磨诘曰:“汝奈何批天子颊?”新磨对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于是左右皆笑,庄宗大喜,赐予新磨甚厚。 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儿女啮人!”庄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讳狗,故新磨以此讥之。庄宗大怒,弯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庄宗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庄宗大笑,乃释之。 扩展资料 一、启示 梁君:善纳良言、礼贤下士、有错就改的明君 公孙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止了君王的错误行为,制止了悲剧的发生。。深谙进谏的艺术,不见大道理,而是举实例。 二、人物简介 染君: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 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检校司空,遥领晋州刺史,后袭父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在王位十五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逐渐强盛,中兴唐朝霸业。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灭亡后梁,尽取河南、山东等地,定都于洛阳。

8,敬新磨的巧言免罪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后唐庄宗喜欢跟演员们一块演戏。一次又与众演员在一起演戏,他向四处张望,大声喊“李天下,李天下在哪里?”李天下正是他为自己起的艺名,他这样呼喊,别人都不敢说。只有敬新磨跑到他面前,用手打庄宗耳光。庄宗脸色大变,侍从和演员们都开始紧张起来。一起把敬新磨捉住,责问他“为什么打皇帝的耳光呢?”敬新磨说“李天下(通理天下,即治理天下者)只有一个人啊,还呼喊谁呢?”大家都笑了,于是庄宗也反怒为笑,不但没有治他的罪,反而给了他很丰厚的赏赐。

9,《伶官传》翻译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10,新五代史伶官传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翻译: 唉,国家兴衰的命运,虽然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吗?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庄宗得到世界并失去世界的原因来了解。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庄宗用绳子把阎王父子绑起来,用木箱装上梁俊臣的头,进入太庙,把箭还给祖先,并告诉他们他们的成功,他是如此的傲慢和壮丽。 当敌人被歼灭,世界平静下来后,一个人在夜间喊叫,暴徒向四面八方作出反应。他急匆匆地向东逃走,在他看到叛军之前,士兵们散开了。君主们和大臣们互相注视,不知道该回到哪里去。所以向天发誓,剪掉你的头发,大家的眼泪都湿了裙子,多么颓废啊。 是不是很容易让世界变得艰难而失去它?还是要推断他的成败,是因为人事?《尚书》说:“自满带来损害,谦逊得到好处”,忧心忡忡、艰苦奋斗能使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休闲享乐能使自己灭亡,这是很自然的。 因此,当庄宗强大的时候,全世界的英雄都不能与他抗争;当他衰落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攻他,他们自杀,国家灭亡,全世界都嘲笑他。生活中的灾难往往是由细微的事情累积而成的。人们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他们自己的被宠坏的东西困住。只有被宠坏的伶人才能这样做吗? 扩展资料: 《伶官传序》创作背景: 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镜,屡败宋军。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耽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而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 《旧五代史》 又 “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于是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 《新五代史》。 欧阳修关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倡导革新他崇尚儒家的尚实致用思想,关心时事,积极入世,坚决反对佛教思想,极力抨击佛教的危害。他有胆有识,奋发上进,为国家和民族想有所作为。欧阳修反对屈辱苟安,不修武备,力主加强战备,改革时政。 面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希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以期引起统治者的警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代史伶官传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代史伶官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