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坦克大战,手机游戏 盛天堂出的 刺客-六国相印 里面的六把
本文目录索引
- 1,手机游戏 盛天堂出的 刺客-六国相印 里面的六把钥匙分别在哪呀?具体点谢谢啦!
- 2,90经典坦克大战秘籍(小游戏)
- 3,请介绍一下二战时苏联和德国的坦克大战?
- 4,德国二战时坦克大战是那部电影?和苏联的,在苏联境内的
- 5,二战中的最有名的坦克大战是那次
- 6,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是哪次?
- 7,世界上最大的一场坦克大战是苏联和德国在哪打的
- 8,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大战
- 9,户外活动游戏大全
- 10,二战中著名的大规模坦克大战有?
1,手机游戏 盛天堂出的 刺客-六国相印 里面的六把钥匙分别在哪呀?具体点谢谢啦!
【六把钥匙详细拿法】
【第一把钥匙】在1-1快速下落时,可以注意到通道右侧有一个缺口,在习得月影后才进入得了。从出现时的石台跳下来,一直往右方使用月影移动直到紧挨右侧墙壁,再一直按住右方向键,就可以从右侧墙壁的缺口进入【密室一】。进入密室后,先走壁跳到左边的台子上,然后向右跳起过程中钩住右上方的圆环。收钩后,把婷的身体调整到火把的高度时快速向右使用月影穿过刺球地形,第一把钥匙就在右边,捡起后以同样的方法回来即可。
【第二把钥匙】在1-2开始从1-1下来后左边有一大片刺球地形,用钩绳钩住刺球上方的圆环跳过去,第二把钥匙就在第五个圆环左边的空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跳的过程中钩绳不要过长,否则一旦碰到刺球基本上就挂定了。
【第三把钥匙】在2-3,和1-2相似的地形。方法也是差不多的,只是此处的三个圆环之间的距离变大了,要在绳子最长、摆动幅度最大时跳过去才能钩住下一个圆环。
【第四把钥匙】在3-2,最左上方的敌人左边有一个高台,利用走壁上去,上面的高台同样通过走壁上去。站在最上面的高台上,向右跳起钩住右边的圆环跳到右边去,第四把钥匙就在这里了。
【第五把钥匙】在4-3,杀死敌人后先不进入4-4,跳回墙上往右走,发现一枝可以被钩住的树枝。在这婷会受左边高台的阻碍减速,从而不能把摆动幅度加大跳到右边去。可先在不受影响的最大绳长把摆动幅度加到最大,然后在从左往右摆动过中线时马上按下尽可能把钩绳放长后往右跳并钩住下一个树枝,此时可以看到第五把钥匙就在右边。
【第六把钥匙】在6-2,在左上角的木杆上,往右跳是到6-3,往左跳就可以到达【密室二】。【密室二】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上面有敌人的高台,高台可以走壁上去。对着高台走壁接近顶端时飞檐后钩住圆环,这里绳子的长度控制在婷的身体达到背景上辣椒的位置,在最大幅度时起跳就行了,钥匙在第三个圆环左边的高台上。
2,90经典坦克大战秘籍(小游戏)
那个很简单的
一般如果守在上方或者是中间容易打的多些
在敌方坦克经过比较多次的那条道找一个转折点 来一个打一个
打红色坦克有东西吃
吃些有用的 比如星星 坦克 吃没用的会浪费时间还会不小心让人家打死老窝
因为通常那些给你吃的都是调虎离山之计
蓝色河流可以打通的小心打穿老窝
需要打三下才死的那个坦克没关系最好靠他紧点打 不会造成伤害因为他苯
那个跑很快的坦克千万别让跑到老窝那里 他机灵的很
如果两个人打一人死了还可以向另一人借命
最后无论敌方是谁也别面对面打 那样必死无疑!
3,请介绍一下二战时苏联和德国的坦克大战?
在库尔斯克,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战
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
决战。从战役规模而言,它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而就其意义而言,正像希特
勒本人在写给当时德军将领的一封信中所说的:“这次对苏战争的成败可能将取决于库尔斯
克会战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将这场会战称
为苏军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一些史学家不久前根据最新解密的史料,
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德军在那场会战中并非像从前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损失惨重,以
至于元气大伤。
相反,德军在战役后期依然保留下来了大批有生力量。这些专家认为,真正使德军最终
丧失战略主动权而转入全线溃退的原因并不是德军在此次战役中的失利,而是希特勒由于缺
乏自信而导致的指挥失误。
两军对峙
在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惨重。
为了挽回败局,振作士气,夺回战略主动,德军统帅部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
攻势。由于苏军在库尔斯克的突出部虎踞,给德军的防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希特勒
决定拔掉这颗眼中钉、肉中刺。德军力图通过库尔斯克创造一个“德国的斯大林格勒战
役”,进而占领顿河、伏尔加河流域,攻占莫斯科,完成其1942年未竞之业。
为了取得战役的胜利,德军统帅部从1943年4月起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准备,并制订了
代号为“堡垒”的作战计划。同年7月,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南北两侧,即别尔哥罗德地
段和奥廖尔区域,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为主,共集结了17个坦克师、3
个摩托化师和18个步兵师,配有2700辆坦克、2050架作战飞机,约1万门火炮和迫击
炮,总兵力达90余万人。此外,德军还大量装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虎”式、
“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式强击火炮。“虎”式坦克装有88毫米的大口径火炮,火力十
分猛烈,同时,由于其前装甲厚达100毫米,具备较强的防护能力。
显然,同苏军的T-34坦克相比,德军坦克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德军的战略意图是摆出钳型攻势,从南北双方同时夹攻库尔斯克。在战区南线,由德军
第4装甲师和肯布夫集团组成的南方集团军16个师的兵力,在曼施泰因元帅的指挥下,由
南向北进攻;在北线,克卢格元帅指挥中央集团军15个师的兵力,由北向南进攻。此外,
德军还准备了20个师为战略预备部队。按照其作战计划,两支部队将在库尔斯克以东会
合,完成合围。
面对德军的强大兵力,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以牙还牙,倾全力与敌人对抗。苏军的战略
部署是:由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率领中央方面军6个集团军防守北线;巴什钦大将率领沃罗涅
什方面军6个集团军防守南线;以草原方面军为战略预备队。苏军投入的总兵力为133.6万
人,配备36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2万门大炮和3130架飞机,总指挥由朱可夫元帅担任。
惨烈血战
1943年7月,双方完成了战略集结,200万大军对垒,一场血腥厮杀一触即发。也就在
这时,苏军从捕获的战俘口中得知,德军将在7月5日拂晓开始进攻。于是,苏军最高统帅
部当机立断,决定先下手为强。
1943年7月5日凌晨2时,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大规模炮击而宣告开始。面对这一
形势,德军决定改突袭为强攻,以坦克为先锋,大量步兵紧随其后。各路进攻的坦克排成楔
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辆的密度实施冲击。
与此同时,120架德国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对苏军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轰炸。坚守在
第一道防线的苏军同德军展开了敌众我寡的激烈战斗,他们凭借坦克、反坦克炮,以及装满
汽油的燃烧瓶给德军以迎头痛击。一时间,整个战场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炮弹的呼啸
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自动武器的射击声,坦克马达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惊心动魄。
经过两天激战,苏德两军均遭到重创。到7月6日傍晚,南北两方面的德军均突破了苏
军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尽管德军连续发动猛烈进攻,仍未达到完成
对苏军进行合围的目的。7月11日,德军南线司令官曼施泰因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决定
于12日在南线对苏军发起新的攻势。至此,库尔斯克会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这也正
是目前众多二战史学家们存在争议的一个阶段。
为了取得第二阶段战役的胜利,曼施泰因将德SS装甲军和第48装甲军等(即党卫队装
甲军)
主力部队投入了战斗。德SS装甲军是德军的一支精锐摩托化装甲部队,由希特勒近卫
师(又译警卫元首师)、达斯?赖希装甲师和托坦科普夫装甲师等3支装甲师组成,是曼施
泰因手中的一张王牌。7月12日,以SS装甲军为核心的德军在普罗赫洛夫卡附近同赶来增
援的苏草原方面军的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坦克遭遇
战。这一天,苏军出动约850辆坦克,德军则投入了约650辆坦克,双方在15平方公里的
战场上进行了一场坦克“肉搏战”。
这场战斗是二次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在几乎所有有关苏德战场东线战役的文
献史料中,人们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普罗霍洛夫卡战役”的记载。这些文献有关1943年
7月12日那场战斗的记载通常是这样的:当时,德军SS装甲军的3个师齐头并进,“虎”
式重型坦克在前,马克—5型坦克在后,以每平方公里150辆坦克的密度向苏军展开了冲
锋。尽管虎式坦克攻击力极强,但其行驶速度每小时不过20公里,加之德军战线狭长,500
至700辆德军坦克拥挤在一起,难以发挥优势。苏军抓住这一机会,决定以快制慢。战斗一
开始,苏军坦克就开足马力冲入敌阵,利用其T—34坦克的灵活性,以近战消灭“虎”式坦
克。这一大胆的战略令德军始料不及,顿时阵脚大乱。最终,在一片混乱中,德SS装甲军
遭到重创,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扔下了大约400辆东倒西歪的坦克残骸,其中包括70至
100辆“虎”式坦克。
这次战斗彻底摧毁了德SS装甲军的战斗力,完全扭转了库尔斯克南线战局,使南线德
军的进攻计划以失败告终。
重写历史
然而,根据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档案馆的一份有关德SS装甲军的秘密文件,一些专家
认为,以前对这场战斗的描述并不准确。这份资料显示,首先,德SS装甲军并非像史料所
记载的那样拥有700余辆坦克,即使是在战役开始之前,SS装甲军也不过只有211辆具备
完全战斗力的坦克。其次,在12日的战斗中,SS装甲军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损失惨
重。根据一份德军1943年7月13日的内部统计,SS装甲军在这场战斗后尚有163辆可以
战斗的坦克,仅仅损失了48辆。这同苏军第5装甲军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得多。
另据1984年的一本苏第5坦克集团军二战史记载,该军在12日的战斗后仅需要大修的
坦克就有400辆之多。尽管书中并没有记载苏军损失的坦克数量,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
苏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些苏联时期的原始材料中甚至有这样的文字:“第
5坦克集团军在这次遭遇战中损失约650辆坦克,由于无法恢复攻击能力,已将剩余坦克编
入步兵连队。”
根据这些解密的材料,史学家们对那场发生在55年前的战斗进行了重新描述:7月12
日凌晨,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的阵地附近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坦克马达轰鸣声,这表
明,正有一支苏军装甲部队向这里进发。
早晨5点钟左右,数百辆苏军坦克出现在阵地前沿,这些坦克多为苏T-34坦克和T-
70坦克,分成40至50组铺天盖地向德军阵地冲来,坦克上还运载着步兵。见此情景,德
军立即投入了战斗。顿时,火炮、穿甲弹在双方阵地中爆炸,硝烟笼罩了整个大地。战斗一
开始,苏军T-34坦克就径直杀向敌阵。然而,T-34坦克的76毫米口径火炮在远距离无
法击中德军坦克,因此,大量苏军坦克在接近敌人之前就已经被德“虎”式坦克击毁。战斗
结束后,战场上苏军坦克的残骸数以百计,苏181坦克团在战斗中全体阵亡。
如果当时的情景的确如此,那么有关东线作战的历史应该重新撰写,7月12日的战斗
也将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整个战役的分水岭,更不是德军南线全部撤退的根本原因。事
实上,12日的战斗后,德军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并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包围了苏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那么,是什么原因
导致德军最终在南线放弃进攻,全军撤退的呢?专家们认为,导致德军溃败的原因恰恰是希
特勒本人。
1943年,二次大战进入了关键的转折阶段。7月初,就在苏德战场上的战役进行到白热
化的时候,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七集团军在意大利的
西西里岛大举登陆。接到这个消息后,希特勒坐立不安,他决定放弃苏德战场的会战,将军
队撤出以保存实力,为防御做准备。
德军南线指挥官曼施泰因对希特勒的决定大为不满,他认为如果坚持到底,德军将有可
能包围苏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主力,并最终占领战略要地普罗霍洛夫卡。然而,刚愎自用的
希特勒并没有采用曼施泰因的建议,而是将SS装甲军等主力部队调离了普罗霍洛夫卡地
区。7月17日至18日,这些部队正式撤出了战场。此后,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被调
往意大利。
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失去了战斗力,而是由于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
的勇气和信心。随着希特勒这一决定的做出,德军在东线战场上最后一次争取战略主动的机
会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4,德国二战时坦克大战是那部电影?和苏联的,在苏联境内的
为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由尤里·奥泽洛夫执导,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战争电影 。影片分为《侵略》和《台风战役》两部,每部共四集。于1998年8月6日在阿根廷上映。 该片讲述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的故事。 扩展资料: 莫斯科保卫战的相关情况: 1、1941年-1942年的冬季就算以俄国人的标准来看都异常地严寒。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战役中消耗过大,既没有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又无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 2、1941年12月6日,西方面军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对德军发动反击,德军部队在气候和苏军的双重夹击下,被从莫斯科附近击退。 3、1942年1月7日苏联红军重夺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宁。1月初,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精疲力竭的德军已经撤退到100至250公里外。 4、德军38个师,内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重创。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被击溃,使德军惊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个居民地,一步也不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斯科保卫战
5,二战中的最有名的坦克大战是那次
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夏季的库尔斯克会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会战,是二战中德军最优秀的战役指挥曼施坦因陆军元帅精心策划地、旨在迫使苏联签署一个不分胜负之和约的进攻战役。苏联红军最优秀的两位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苏联红军成功地进行了防守反击,在付出巨大牺牲的代价下,粉碎了德军的进攻,耗尽了德军的进攻潜力。从此直至战争结束,德军再未主动发起过进攻战役。因此,朱可夫苏联元帅称库尔斯克会战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和二战的转折点。
苏联军队比德国多40万 甚至110万 而且是苏联的地头阿 苏联有群众基础
对比一下两方的军力 一目了然
德军调集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17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和16个步兵师。北面中央集团军群派出了由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辖有6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和11个步兵师;南翼南方集团军群出动了两个军团,他们是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夫指挥的肯夫兵团,共有1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5个步兵师。另外约有20个师准备在突击集团翼侧行动,第4、第6航空队进行空中支援。总兵力为90万人,2700辆坦克,1万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
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集结了130万人的兵力,2万多门火炮,3400辆坦克和2100余架飞机。北边是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中央方面军,南边是瓦图京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另外突出部的北面有波波夫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南边是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突出部后方的预备队则是可涅夫指挥的草原方面军。总兵力超过200万,坦克更多达5000辆。
6,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是哪次?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库尔斯克会战战役介绍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参战双方共投入了约280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5000架,也创下两个纪录就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 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意图通过对苏军造成大量伤亡从而全面夺回战略主动权,因希特勒的阻挠使得对苏军发动进攻的时间不断延后,苏军事先已获取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并已建立三道纵深梯次防御线。 战役影响 库尔斯克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苏军开始了大规模反击。 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欧洲东线的战局演变成了苏联红军的长途进攻,苏联人收复了所有失地,征服了整个东欧,一路攻入德国,占领了柏林,并赢得了战争。德军再也不能反击或阻止苏联红军的推进,再也不能发达大规模进攻,只能被迫开始了长途撤退。 苏联红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坦克3千多辆,但会战的胜利使苏联红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次会战后苏联红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解放了基辅,苏联红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 会战中,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在组织方面军群之间的战略协同和战略预备队的使用方面都有较大改进,取得了在决定性方向大量集中兵力兵器的新经验;新编组的坦克集团军第一次用作扩大战果的梯队;航空兵彻底夺取了制空权。苏联红军战略指挥的特点是,指挥高度集中、选择行动时机适宜等。
7,世界上最大的一场坦克大战是苏联和德国在哪打的
依据主流网站的信息,世界上最大的一场坦克大战是苏联和德国在前苏联进行的。 在前苏联交通要地普罗霍洛夫卡突出部的南部,德军为了争夺前方的一个小高地在7月4日午后开始战斗。7月7日,德第48坦克军突破苏军第二道防线。苏军以绝对优势兵力组织三次反击但均遭失利。11日,德军3个坦克军攻到奥博扬附近以及交通要地普罗霍洛夫卡的南面。对苏军来说,如果这个地方被德军占领,那么苏军从东面来的增援部队将无法到达南部战线,其结果就是南部战线可能崩溃,于是这里成为了双方必争之地。 前苏联将军瓦图京向大本营作了报告请求支援,朱可夫元帅同草原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将军通了电话,后者命令所属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火速增援。12日上午9时许该集团军赶到普罗霍罗夫卡,正好与正想该地推进的党卫军第二坦克军相遇,于是在这个小城难免的一片狭长地域中爆发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 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是苏军的一只精锐部队,有4个坦克军,1个步兵军,8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德军只有3个坦克师:第1师(阿道夫希特勒师)、第2师(帝国师)和第3师(骷髅师),共有约200辆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其中大多数为四号坦克,只有十多辆虎式。战斗一开始,德军就利用自行反坦克炮和虎式坦克射程远、精度高的优势在1500-1800米的距离上开火组成一道火网,组织苏军前进。 苏军组织了由25辆坦克组成的突击队,有波尔列中校指挥,全速向德军的坦克纵队冲击。这些坦克在冲过火力网时大多数被击毁,剩下的几辆冲了过去,很快就同德军的坦克混杂在一起,打乱了德军的进攻队形,为后续的坦克分队接敌创造了条件。 苏军的坦克前赴后继,一批接一批地冲过去,同敌人的坦克胶着在一起。不多时,在普罗霍洛夫卡南边的平川上、沟壑里,到处都是烧着的坦克,硝烟弥漫,炮声隆隆。有的坦克被击毁后,幸存的乘员冲出坦克用手枪和匕首继续搏斗。双方的步兵也混杂在一起进行混战。 这场坦克大战从早上一直进行到黄昏,双方都蒙受了惨重的损失。相较之下德国坦克由于防护性能较好、射速较快以及乘员的素质更高,所以受到的损失要轻一些。苏德双方损失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各自为400辆和70辆。 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虽然损失了一般的装甲车辆,但仍坚持在原地与德军作战,使后者寸步难行,到黄昏时被迫退出战场。此时,德军南北两个突出集团之间的距离还有100多公里。
8,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大战
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7月12日苏德双方共有15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罗霍罗夫卡激战,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也被认为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 库尔斯克会战 参战装甲部队坦克超过5000辆,空军部队参战飞机也超过了2000架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坦克师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损失兵力50多万人,损失坦克约1,500辆,损失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损失飞机3,700架,苏联也损失惨重,部队伤亡也绝对不比德军少,但是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苏德战场主动权, 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战场的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 苏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损失坦克6,064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1,716架。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辅
9,户外活动游戏大全
户外活动游戏有粘泡泡糖,天气预报,红绿灯,搭三角形,老鼠笼。 1、粘泡泡糖 所有的孩子围成 一个圆圈,边拍手边说:“粘泡泡糖,粘泡泡糖。”孩子问:“粘哪里?”老师说:“粘肩膀(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孩子马上两人一组互相碰肩膀。 2、天气预报 老师说:“下大雨。”孩子说:“不怕。”老师说:“下雪。”孩子说:“不怕。”当老师说下冰雹时,孩子们立刻蹲下抱住头,慢者被淘汰。 3、红绿灯 老师作红绿灯(胳膊上举为红灯,放下为绿灯),游戏开始,孩子们开车行驶,看到红灯后立即停止,绿灯可以继续行驶,出现错误的返回原点重新开始。 4、搭三角形 孩子分成若干组,每组6个小朋友,搭成三角形的样子,听老师的口令向左,“三角形”一起向左走三步,老师说向右(向前,向后),三角形一起向右(向前,向后)走三步。 5、老鼠笼 班中三分之二的孩子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做成老鼠笼,其余的孩子扮演老鼠,游戏开始,所有的孩子一起说:“老鼠老鼠坏东西,半夜出来偷吃米,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抓住你。”扮演老鼠的孩子则围圆圈绕S跑,当说到抓住你的时候,一起把手放下,在圈中的孩子即被抓住。 扩展资料 户外活动游戏好处 1、户外活动让你精力充沛 太累了,想多来几杯咖啡提神吗?可能你并不需要这种咖啡因,而是应该出门休息一会。一项研究显示,在户外的开阔地休息20分钟可以给你的大脑充能,像一杯星巴克一样提神醒脑。 2、在户外健身更轻松 有没有感觉在户外健身比室内更加轻松,这可能要归功于那些绿色植物。在一项小实验中,研究人员让骑自行车的人在绿色、灰色和红色的镜头前分别骑行。
10,二战中著名的大规模坦克大战有?
苏德库尔斯克坦克大战。
1943年7月夏季的库尔斯克会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会战,是二战中德军最优秀的战役指挥曼施坦因陆军元帅精心策划地、旨在迫使苏联签署一个不分胜负之和约的进攻战役。苏联红军最优秀的两位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苏联红军成功地进行了防守反击,在付出巨大牺牲的代价下,粉碎了德军的进攻,耗尽了德军的进攻潜力。从此直至战争结束,德军再未主动发起过进攻战役。因此,朱可夫苏联元帅称库尔斯克会战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和二战的转折点。
苏联军队比德国多40万 甚至110万 而且是苏联的地头阿 苏联有群众基础
对比一下两方的军力 一目了然
德军调集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17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和16个步兵师。北面中央集团军群派出了由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辖有6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和11个步兵师;南翼南方集团军群出动了两个军团,他们是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夫指挥的肯夫兵团,共有1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5个步兵师。另外约有20个师准备在突击集团翼侧行动,第4、第6航空队进行空中支援。总兵力为90万人,2700辆坦克,1万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
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集结了130万人的兵力,2万多门火炮,3400辆坦克和2100余架飞机。北边是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中央方面军,南边是瓦图京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另外突出部的北面有波波夫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南边是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突出部后方的预备队则是可涅夫指挥的草原方面军。总兵力超过200万,坦克更多达50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