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国学讲座

国学经典课堂讲座听后感 听后感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课堂讲座听后感 听后感国学经典
提示:

国学经典课堂讲座听后感 听后感国学经典

  将国学经典融入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中,学生可以不断积累、沉淀,体验经典之丰富内涵,健康成长并将之传承下去,将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课堂讲座听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课堂讲座听后感篇一   一个好的校长要有清晰的思路:一、做造钟师不做报时人。报时人只是发布好的成绩,而造钟师要让钟表和谐,校长是秒针,老师是分针   更多内容源自 物业服务合同   听校长《国学文化和学校教学改革》讲座有感   20**年10月23日有幸聆听z校长的讲座,国学文化真是开眼界,在讲到泰卦和否卦时运用天托地和地托天的大道理诠释着沟通的重要性,陈述了改革需要校长与教师易位,老师与学生易位。领略了乾卦中潜龙、现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的不同含义以及之间的转化关系。明白了为什么有不同的情况,一个老师在打造的时候会分别出现各个阶段,领导要时常想想每位教师现在什么位置,怎样让他既能进步又能不骄傲,时常反思时时进步。坤卦告诫人们不要太自私,凡事要想着他人。风火家人卦中谈到父亲要像个父亲,母亲像个母亲,孩子才会像个孩子。一个学校校长是老师的榜样,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大同卦天在上火在下代表和谐恬静,大有卦火在上天在下,只有众人添柴才能熊熊大火烧上天空,光芒四射,万物生长。所以学校要团结、和谐、宽容、大气。课改就是人人尽自己所能向周围传递正能量。谦卦地在上山在下,地中有山谦虚、谦逊才能做的专业的常青树。   一个好的校长要有清晰的思路:一、做造钟师不做报时人。报时人只是发布好的成绩,而造钟师要让钟表和谐,校长是秒针,老师是分针,学生是时针。二、坚持见兼容并蓄的融合法,既不否定原有的课堂,不能做激进派,需要弥补的加进来,慢慢走,一步三回头。三、追求持续一贯的协调一致性,就是要有自己的风格,原有的好东西一定要继承。四、保存核心刺激进步。   z校长强调校长的领导力来自校长能接地气,能敏感扑捉来自干部、老师、学生、家长中存在困惑加以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关键是排忧解难,敢于担当。校长的领导力来自于校长志存高远,爱学习,善反思,身心和谐统一,向学校传递正能量。要求课改要从校长做起,从分管工作做起,从身边团队做起。校长的领导力来自校长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命根,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学校才有可能发展。   国学经典课堂讲座听后感篇二   昨天晚上儿子所在的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家长去听北京来的专家的讲座,很荣幸我们在邀请之列,也很有幸地听了李灵玲老师的讲座“孕育希望,走向成功”。听了讲座之后对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学习,抓住人生的记忆关键期,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明确了只有做好根基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根深叶茂。   下面就李老师提到的几个观点,简单列举一下:   1、三岁定一生。   一个孩子学习语言、强化记忆的黄金期是在0-13岁,其中0-3岁达到50%,到13岁达到90%。我们都知道古语“三岁看老,七岁定终生”,这些说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在这段时期做好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在幼儿园里我们的家庭教育占到孩子教育的80%,在小学里我们的家庭教育占到孩子教育的70%,只有到中学里我们的孩子受教育的主要是学校的教育,而当进入大学,更多的是接受社会教育。(这些数字李老师用的是柱状图说明的)所以我们家长要为孩子建立家庭学习的优势,打破学校里努力为每一个学生营造的平衡,为将来自己的孩子面对社会的竞争做好准备。   2、家庭教育的两种模式:剪刀效应,三角形效应   剪刀效应:儿童期就相当于是剪刀的刀柄,成年后就相当于是剪刀的刀尖,儿童时期的一点点差异,成年后就会被放大到巨大的距离。   正确三角形 小时候基础教育扎实,培养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大了会越来越省心的。   倒三角形 小时候大人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或是方法不当,基础没有打好,大时会越来越操心的。   (这些我们也都学习过,同时也认识到位的,只是没有掌握很好的方法去做孩子的家庭教育)   3、当前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1)上网成瘾,看动画片没有节制   (2)马虎、注意力不集中   (3)娇生惯养,缺乏自理能力   (4)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   (5)害怕写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差   (6)盲目报班,疲于应付   (我家的孩子或多或少的有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也挺困惑如何去改掉孩子身上的坏毛病,更好的培养他)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缺少积极向上的教育,孩子在成长时期就象一块海绵,在努力的吸收些东西,在学习,当他遇到什么就学习什么,所以一定要给孩子好的正面的教育才行。而我们的国学现在正在全世界得以推荐,而且很多实验也表明我们的国学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国学而成才的太多的例子都在证明我们要让孩子在小学努力学好国学。梁启超的三个院士儿子是通过学习国学打好基础的,音乐家傅聪的父亲傅雷是用国学来培养儿子的,以至于外国人听傅聪的音乐有唐诗的韵味,有宋辞的气势。   4、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基   (1)道德的根基   (2)语言的根基   (3)习惯的根基   (4)人文底蕴的根基   通过诵读国学,学习中国文化经典名篇,为孩子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的提升孩子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最重要,具有统领性和奠基性。语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苏步青   5、学习国学分三个阶段:蒙学、四书、子史集   蒙学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子史集:《老子》、《庄子》、《史记》、历代美文选   李老师的讲座共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对以上的观点及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结合事例展开论证,听来还是很受用的。虽然没有于丹讲《论语》心得那样充满激情,却也是娓娓道来,给我们家长对孩子将来的成人、成才指出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实施起来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相信坚持下来会成功的。回到家里,我向孩子讲了讲座的内容,并请孩子背诵这学期学的《三字经》,孩子背的很熟的,虽然我不知道孩子是否都能明白他所背的内容的意思,但是从他的眼神里、从他写作文、从他这一学期的在家表现,我知道学习国学真的有益于孩子的,那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而我们小时候只是学了应学的课程,到初高中才学习古文的,现在基本上都还给老师了,再想去读那些书是很难的,因为看不进去的,更背不出来的,就好象人家说的空杯子里一定要先放些大块的东西,否则等泥沙放进去之后再想放是放不进去的。   国学经典课堂讲座听后感篇三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了所谓的与世界教育的接轨,思想与行为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学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学,英语等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对国学的课程也很少提及。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德行的教育才应该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还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书院这个平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学习古圣先贤,研究传统文化,就是要关注其深刻厚重的思想价值,汲取其思想精髓,该公司在深入开展学习型企业活动中,组织开展了“学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读书活动,在职工中迅速掀起“学国学”的热潮。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国学经典的主要内容,该公司专门购买了国学经典视频教学资料和学习读本,并将视频教学资料上传到局域网,供大家在工作之余自学。3月9日,该公司党委书记俞文祝还亲自走上讲台,他从品读国学经典,丰富人生智慧的角度,引导广大职工更好地做人做事,爱岗敬业。与此同时,该公司要求在收看国学学习讲座时,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刻领会国学名言中包含的基本的为人之道和宏大的处事方略,注重从做人做事出发,在不断的完善进取过程中提升自己,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升华。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开展“学国学大讨论”活动,将研读《道德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在领会其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联系各自实际,剖析思想根源,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用学习成果锤炼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国学经典讲座心得
提示:

国学经典讲座心得

  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关于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篇一
  一年一度暑期师德培训学习。昨天本人聆听我校校长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国学经典的讲座,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外国人都学习我们的国学经典,创办了不少孔子学校。我们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学 国学经典。学习国学经典: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教学工作打好良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经典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养性齐家等等。”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 说到底就是"业务+人格"。尽管教师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学者,但是教师要想管理好学生,就要真正地为学校。家长学生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班级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学校老师应该经常组织了对学生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学习了国学经典后,我认为还可以在我们的今后各项活动及班队课中,加入经典诵读,如《弟子规》《唐宋诗词》《三字经》等适合孩子诵读的经典;其次让我们的环境与经典对话,收集有关宣传资料、图片、布置校园的环境、氛围;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利用海安古城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篇二
  今天听了陈大惠老师传统文化讲座的人们,感觉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孔子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但他的思想却还在感动着今天的我们。当我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不知道学什么的时候,孔子给我们指明了道路。那些善意的、真实的、重要的东西才值的我们学习。当现在的人们都习惯于浮躁时,他又告诉我们要自省。在我们教育者困惑于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时,孔子提出的“知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的观念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前的教育者都是高高在上的,孔子却教育我们要不耻下问。

  这就需要教育者放低姿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孔子门下弟子众多,孔子却能对不同的弟子施与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时代就有了,而今天的我们还在为高考抹杀着学生的个性,不能不说是一种倒退。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而现实生活中却上演着读书就是一切的闹剧,君不见这几年高考状元的报道遍地都是,如果孔子回到今天的时代不知作何感想。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之道,教育我们要对人恭敬,那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就这一点上看,今天我们的学生对老师、父母恭敬了吗?可能回答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去探寻问题的根源。对人要诚信,这看似谁都懂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得,考试作弊屡见不鲜,甚至有老师帮忙作弊的,我们的教育者都丧失了诚信之心,那未来的教育还有没有出路呢。孔圣人的教育理念很高深,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学习。他的情怀很朴素,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都说“小孝养父母身,中孝养父母心,大孝养父母志,至孝养父母慧”,我回报给陈大惠老师的,就是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规”,按照弟子规的规范去履行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才不枉费他的辛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陈大惠老师说,一个人的一生不会不犯错误,关键是能把错误讲出来,如果你认为这个错误是阴暗的,藏在心里,那才是真的错误,你讲出来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会让很多人受益,那这就不是错误,而是你的慈悲。现在我的脑子里盘旋最多的就是“厚德载物”和“德不配位”,那先从自己做起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要努力地孝顺父母,带动周围更多的人来参与到德与孝的学习中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主动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篇三
  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翟鸿燊教授《国学讲座》,下面是我学习《国学讲座》的心得体会。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支配的。如果我们都是欢乐的念头,我们就能欢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那我们肯定就会悲伤,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往往因为一句话使得自己跟他们的距离可远可近、可有可无。不论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场所,良好的沟通是人际关系的第一步,有了良好的沟通才有机会和我们身边的同事达成共识,与朋友礼尚往来,才能建立相互受益的互动关系,使生活工作相和-谐。翟鸿燊教授一开始就讲到“人际沟通,最忌讳一脸死相”。大家都知道,生活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愤怒,那么它也愤怒。而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我们年轻人,平时我行我素惯了,只顾个人情绪,而忽略了周围人的感受,迁怒于别人,这样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工作,还影响了大家工作的心情,破坏了同事之间的友谊。

  要想你身边充满和-谐动听的声音,你首先要“学乐”,只有乐观者才能应付生活陷阱,掌握自己的命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学到了乐,你还要把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达到“群乐”,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给予别人快乐,你也就会快乐。

  当一个人有爱心的时候,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悦色,有悦色才有婉容,一笑万福来,所以请大家常常微笑吧。

  如果你懂得思考,知道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那么即使你还没有成功,也是正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在企业里,我们拥有了喜悦心,才能将自己的特长展现出来,并钻研学习,学得精就能够凭自己的思路创造出更好的道路,什么是人才?企业需要你变成什么样的人你就能转变成什么样,做到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才是真正的人才!所谓专业,那都是我们后天自己选择的。

  既然不能改变风的方向,那我们就改变帆的方向,当我们不能创造环境的时候,就要选择环境。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个企业,就说明这个企业好,因为你认为是最好的。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在一个企业里,就不要拿着工资还埋怨企业,既然开不开心都要工作,那我们就要选择开开心心的工作,告诉自己:“我们是最棒的,最好的”!

  最后送给青年朋友们一句话:“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