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秋意浓

秋意浓下一句
秋意浓下一句
提示:

秋意浓下一句

“秋意浓”下一句“闲贮立、庭柯影里”。出自《四园竹·官本作西园竹小石》:“鼠摇暗壁,萤度破窗,偷入书帏。秋意浓,闲贮立、庭柯影里。好风襟袖先知。”
《四园竹·官本作西园竹小石》是宋代周邦彦创作的诗词。《四园竹》是调名,又作《西园竹》词,乃秋夜怀人之作。起韵“浮云护月,未放满朱扉”,作者翻出新意,说“浮云”为了“护月”,轻轻将月亮遮住,没有让她照彻朱扉,起首已透出黯然景象。次韵“鼠摇暗壁,萤度破窗”,两句对仗,上句是耳闻之声,下句是目睹之景,“偷入书帏”紧接本的是《萤》诗“夜深飞过读书帷”。万籁寂静之夜,词人在陋室之中所闻所见,极萧索凄清。第三韵,用内转之笔,点出时令,并入情。“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此时词人已不耐凄寂步出庭院,站立树荫。“里”字同部上声叶韵。“好风襟袖先知”,为来到院中第一个感觉。上片结拍,情景交融。然秋宵夜永,独立庭心,逗出怀人契机。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秋意正浓下一句是什么?
提示:

秋意正浓下一句是什么?

秋意正浓下一句是:枫叶正红。 因为“秋意”就和“枫叶”相搭配,“正浓”和“正红”相对应,所以用“枫叶正红”接“秋意正浓”来凸显秋天的气息是比较合适的。 秋天,给人的感觉就是暖色调的,金黄色偏红的枫叶,令人神往,似乎会把生活也点亮希望的感觉,正是这样迷人的秋意和迷人的暖色调,才更加增添了秋天的一抹金黄,正所谓金秋,也就是这种秋意盎然的情调了,秋天的意境被红火的枫叶点亮,照耀出一种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美丽。 枫叶变红原因 枫叶变红的程度与时间,干旱,污染,特别是缺少氮元素等因素有关。枫叶变红实际上是枫树对自然界压力反应的结果。 变红的反应实际上起到遮光剂的作用,它使枫叶留在树上的时间更长,进而让树能吸收更多的营养。研究发现,营养的压力,特别是氮元素缺少的压力,使枫叶红得更早,红得更透。

秋意浓是表达什么意思
提示:

秋意浓是表达什么意思

秋意浓的意思是:秋天的意味很浓,通常指深秋。 【出处】《四园竹·浮云护月》——宋代:周邦彦 浮云护月,未放满朱扉。鼠摇暗壁,萤度破窗,偷入书帏。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好风襟袖先知。 【译文】轻轻将月亮遮住,浮云似有意怜惜明月,不让她的光辉全部洒满朱扉。暗壁、破窗,鼠摇、萤度,萤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书帏。主人公在幽寂的、静得怕人的室内再也待不下,只好步到中庭,悄立树阴,忽觉襟袖之间一阵好风吹来,当此深秋,独自悄立闲庭。 相关内容解释 1、《四园竹·浮云护月》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元祐二年至绍圣四年之间,当时周邦彦再旅汴京之时所作,这也是一首抒写羁旅哀愁的词。 2、《四园竹·浮云护月》鉴赏 “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用内转之笔,点出时令,并入情。至此,词中主人公才正式露面,词中主人公在幽寂的、静得怕人的室内再也呆不下了,只好步到中庭,悄立树阴,忽觉襟袖之间一阵好风吹来,顿觉秋意已浓了。“里”字同部上声叶韵。 这首词由写景到抒情,由室内到室外,时空结合,层层递进,感情愈趋强烈,结构谨严,曲折多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