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这几年

你毕业多少年了?现在过得怎么样
写下文章题目的时候,我也不由得吃惊:距离我本科毕业,竟已过去整整四年的时间了。一起毕业旅行,一起拍毕业照,临别时的依依不舍......毕业时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日,历历在目。在曾经的大学时光里,我们无数次提到了“以后”,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畅想着未来的我们从事什么职业,邂逅怎样的爱情,过着怎样的生活......转眼间,两年已经过去,宿舍8个小伙伴现状如何呢?一起来看看吧。 8位小伙伴的现状 先说我自己,刚上大学的时候,说实话自己对未来并没有明确的规划,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我想大多数同学都应该是这种情况吧。但我很清楚一点,学生最重要的还是以学习为主,学习先别落下,其他的比如社团、考证什么的可以边走边看。事实证明,这是我大学期间做得最“英明”的一个阶段。因为对于没资源、没人脉,又不会来事的刚入学的新生来说,通过成绩获取机会绝对是一条捷径。 大家以为大学学习有多难吗,我说比起高中来说是相当轻松的。只是大多数人都松懈了,把大学过成了退休的日子。在大一第一学期拿到专业第一后,我知道这条路可行,接下来本科期间连续保持专业第一。当时候的生活围绕“学习”和“打工”两件事情,天天早起晚归,被大家贯以神龙见首比较 后来直到大三下学期,我获得公费到台湾交换学习的机会,体会到更多样的学习方式,也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那个时候,我开始产生了毕业后出国读书的想法。我与同去台湾的两位好友共同约定,回到学校后就一起到申请到国外读书。 但最后的结果是,我的这两位好友一个去了日本,现在打算申请继续留日读博;另外一位去了香港,毕业后在国内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而我,没有遵守约定,最后选择了在留在国内读研,原因有二,直接原因是保研在先,大三结束后,差不多八月份就确定可以到北大读研了,而出国得认真准备雅思托福考试,还需要一大笔费用,考虑到家里的情况,最后放弃了出国。毕竟做人不能太贪心,能进入北大读书,已经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现在我在北大就读金融方向研究生,研二,专硕,18年毕业,考虑到年纪不小了哈哈,所以不打算继续读博,毕业后想找份高薪的工作,继续留在北京奋斗。所以在可以预见的很长时间内,我应该都会是“北漂族”中的一名。但是这个选择我不曾后悔,因为我相信,我父母那一辈都是农民,含辛茹苦地供我出来读书,那我就得趁着年轻去更大的城市闯一闯,扎稳脚跟,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二来说说我大学最好的朋友——小朱,大学期间我俩都形影不离,从生活习惯到学习方式都出奇得互补合拍。小朱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女孩,单纯简单,从来都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做派。对于毕业后她只有一个要求:回到南方。因为北方干燥的气候让她无法忍受。最后她也如愿以偿,保研到重庆大学继续攻读经济方向研究生。明年毕业的她现在打了鸡血似的不断实习,就是希望毕业后能进入投行工作,当一名风光无限的金融白领。PS:她在读研期间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可谓爱情学业双丰收! 第三来说说善解人意的杨麻麻,她是一个外表柔弱,但其实很有自己想法的贵州布依族女孩,家境殷实的她按理并不需要考虑未来的出路问题,家里都会安排得很好,但她坚持要靠自己的实力去打拼。大三下的时候她决定出国后,本身英语基础薄弱的她天天早起晚归泡图书馆,认真复习雅思考试,最后靠着极强的自觉和毅力顺利考到满意的成绩,毕业后顺利赴爱尔兰攻读硕士学位。但前两天她很苦恼:她自己在西安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家里希望她能接受离家较近的学校辅导员的工作,说是稳定一些。考虑许久,最后,她听从家里的安排,选择了后者,放弃了原先到大城市闯一闯的想法,这或许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妥协吧。 第四位介绍我的对铺——小七,小七年纪小,人也安静,她不喜欢热闹,一直认为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竞争太过激烈,所以希望毕业后能去个二三线城市,过着与世无争的小日子。大学期间小七成绩不错,本是有保研资格的,但她担心不能保到理想大学——南京大学,所以她放弃保研,开始考研,却因为数学偏科太严重,导致失利两次。现在的她在离家很近的一所城市工作了,虽然工作很累,工资也不是很高,但是小七兢兢业业,勤快努力,也很受老板的赏识。 第五位是大姐,大姐是东北人,人直肠子,也仗义,却超级宅,因为不去上课、期末不复习,所以经常补考,挂科。对于出路,她几乎从不考虑,认为走一步算一步,不至于没工作。最后本科顺利毕业后,靠着家里的关系找了份热门工作,慢慢从头学,现在天天国内外出差,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竟成为我们几个中同时期挣钱最多的。好像大学中总有这么一种存在,与世无争,但关键时刻总是很幸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所以有时候想想,原来成绩也并不能代表一切,机遇加努力才是王道。 还有三位室友比较简单,小三大学期间实习经历丰富,毕业后就签了家乡的工作,最早成为工作族一枚;小五后呆在家里断断续续找工作,磨磨蹭蹭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在一个事业单位安定下来,很快她就会结婚,成为我们八个当中最早的新娘子;小八家境殷实,毕业有不少出路,却一直没有积极准备,直到最后安下心来在家里复习了很长时间,才终于考上了公务员。 后 记 至此,八位室友到现在为止,也算陆陆续续地安定下来了。我并不清楚,对于两年后的自己,大家是否还满意,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长,或多或少,或早或晚。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其实毕业并不代表什么,此刻的分别不代表什么,暂时的失利和成功也不代表什么,因为人生还会有很多个两年后、五年后、十年后,我们只需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不忘初心,坚持下去。
毕业那么久了,你过得怎么样?
此时的我,正好收到了大学同学结婚的请帖。很腼腆的姑娘,笑的时候梨涡小小的很漂亮。我们谁都想不到她竟然成了我们中第一个结婚的。大学毕业的时候,平凡的我们都憧憬着变成安迪那样的女强人,个高人美智商无敌。然后的然后。。我们有的人结婚了,有的依然单身;有的人每天打着鸡血拼命地的加班,有的人每天悠哉游哉做个公务员;有的人做了程序猿,有的人做了小文案。日子一不小心就过成了我们未曾预料的模样。我们的爱情也好像渐渐远离的青涩的模样。
G 姑娘是我的一个朋友。她老家在重庆的一个小县城,家中独女。从出生到高中就几乎没有离开过那个小县城。他的父母在那个县城里是个工作定、有些名望的机关干部,他们给自己女儿规划好了的生活:读完大学回到家,父亲的关系进入机关工作当个公务员。然后,和父母朋友的儿子相亲,生个孩子,柴米油盐,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过完一生。
G姑娘有个男朋友。南方的一所重点大学,人长得白净,小鲜肉一枚。他是G姑娘的初恋,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听G姑娘讲他们的故事。男孩儿很努力,大三就去了四大行实习,毕业之后顺利进去四大行工作。
本来故事到这里应该就是圆满了。这时候,G姑娘面临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选择。是陪男孩儿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一起奋斗?还是选择留在父母身边?
毕业的时候,G姑娘其实一直在惆怅当中。男孩儿也会偶尔回重庆陪她。每次看他们走在林荫小道上拍的照片,女孩儿眼中都是浅浅的笑,小小的梨涡里溢出的都是幸福。然后,面对未知的压力和前辈的所谓的劝告,G姑娘妥了。心想说:我先留在家乡工作,等到他稳定了,把房子买了,我再去找他。
G姑娘的父母当然不是为了让自己女儿等他劝她留下的,她男朋友努力工作的时候。她一直在疲于应对父母给自己安排的相亲,心中一直也是很歉疚。最后,结果我想大家都知道。一拍两散,各自生活。
很多的时候,G姑娘会微信跟我聊,我好像再也遇不见爱情了。相亲,每一个条件都合适。然而,我看他们就像看兵马俑,很多时候感觉不到什么区别。感觉每一个相亲对象只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复制粘贴而来的ABCD选项罢了。
Z小姐,损友。简单、逗逼、屌丝。同样是选择留在了二线的城市。和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她精打细算过着小日子。交了房租和交通费,她也剩的寥寥无几,整日纠结于沙县料理还是兰州料理。每天都没心没肺的笑,当然也会在过生日孤单的时候自己坐在大街边痛哭。每天在出租房和公司之间单线徘徊,拿着有限的薪水,选择为工作到深夜。她每天都为自己变得更好感到兴奋。大脑不停地运转让她感到兴奋。她经常挂嘴边,老子来了,难道还要离开不成?
她不想回到家乡过一眼就能看到头的古井无波的生活。她喜欢繁华、自由和包容的这个城市,虽然有时会惹得她直喊:“我曹x”。偶尔会刷朋友圈,一边感叹别人怎么是中彩票啦,逼格过得那么高,一边啃着自己手中的棒冰自得其乐。很多时候内心也是迷茫和孤独的。好在她有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一份敢爱敢恨的爱情。他的男朋友很爱她,即使自己特别困的时候里也会起来给他做早餐。自己省吃俭用,坐很久的地铁去上班,只因为看了那么多的房子,她只喜欢这一个。
我不想去评价别人的选择。
设想一下,你结婚很多年,有了孩子和安稳的生活。你的孩子问你:妈妈,你为什么选择了爸爸?然后,你就开始回想。最后你告诉你的孩子,因为你爸爸当时的情况“合适”,然后心中劝自己大部分人都是这么选择。心中却开始回想你曾经遇见的某个人,树荫下的浅笑、音像店里的音乐和摩天轮里的吻。
换而言之,也可能z小姐最后会回归平淡的生活。我也忘记了哪个作家说过,有趣是一辈子的春药。其实,我更愿意说爱是一辈子的春药。就算生活不如意,就算吵架再激烈,相爱的人总能在某一时刻,找到重新爱上对方的理由。最后,午夜到来之前,两个人坐在床边,一起仰望满天繁星。细细端详,陪在我们身边的人,一如初见。
林心如说她一直单身,可是最后嫁给了老干部霍建华。孙俪说好一辈子单身,但是现在儿女一双。这些口口不想结婚的女人,最后都嫁了。不结婚,是因为不迁就;要嫁就嫁给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