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梦

爱之梦的含义
蕴含深刻的音乐美学。爱之梦字面含义为:爱一个人就会梦见她(他)。音乐爱之梦自问世以来,广受大众的喜爱,是许多音乐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爱之梦带给我们强烈的美的感受,对于当代人美的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爱之梦是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曲,作者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为三首钢琴曲,题作爱之梦,而歌曲的歌词分别作为钢琴曲的题诗。
“爱之梦”是谁作的?
爱之梦李斯特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为三首钢琴曲,题作《爱之梦》。原来的歌词,分别作为钢琴曲的题诗。第一、二首的题诗是德国诗人乌兰德的《崇高的爱》和《幸福的死》;第三首的题诗是弗莱里格拉特的《爱吧》。三首《爱之梦》都是夜曲体裁,特别著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原来的歌曲作于1845年,是一首用钢琴“演唱”的抒情歌曲,音乐深情婉转,抒写弗莱里格拉特诗中的意境: 爱吧,能爱多久,愿爱多久就爱多久吧, 你守在墓前哀诉的时刻快要来到了。 你的心总得保持炽热,保持眷恋, 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 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得尽你所能, 教他时时快乐,没有片刻愁闷! 还愿你守口如瓶:严厉的言辞容易伤人。 天啊--本来没有什么恶意-- 却有人含泪分离。 这首曲子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降A大调,6/4拍。开头的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片段1),优美的分解和弦烘托出浪漫的气氛。其音乐分五段,构成类似回旋曲式的二重三段式。 第三、四两段热情洋溢,音乐达到高潮后,再回到开头,尽情地歌唱。钢琴谱: http://www.gangqinpu.com/html/96.htm 作者简介: 弗朗兹·李斯特 (Franz Liszt,1811-1886),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他作有《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等十三部前奏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高级练习曲等。,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
哪里才能找到李斯特<<爱之梦>>的歌词啊
《尽情地爱》,其歌词大意是:
爱吧!
能爱多久,愿爱多久就爱多久吧!
你守在墓前哀诉的时刻快要来到了。
你的心总得保持炽热,保持眷恋,
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
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得尽你所能,
教他时时快乐,没有片刻愁闷!
还愿你守口如瓶:严厉的言辞容易伤人。
天啊!
本来没有什么恶意——
却有人含泪分离。(廖辅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