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周永章

周永章的工作经历
周永章的工作经历
提示:

周永章的工作经历

199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室副主任。1996年,任美国Stanford大学客座教授。1999年,调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起,任中山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地球科学系主任。2003年起,任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任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高级访问学者。2009年起,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主任。 目前兼任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广东省低碳产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常委兼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中山大学南校区支社主委。

周永章是
提示:

周永章是

周永章,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政协常委。 prof.Zhou
[1]1978年考入中山大学,1993年晋升教授。加拿大Quebec大学博士(1992),美国Stanford大学客座教授(1996),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高级访问学者(2004)。曾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中山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目前兼任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评奖委员会(IAMG Awards Committee)委员及2008-2012年IAMG换届提名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常委兼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   主要研究专长:环境地学与环境健康,资源地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可持续发展。   先后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研究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60多项课题研究。   出版专(合)著6部,主编学术文集4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获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1993)、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1994)、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励(1995)、国际数学地质学会主席奖提名奖(1995)、“广东省青年科技标兵”称号(1997)、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2005;2009)、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参加,2005),入选国家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0)、广东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2002)、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1;2004年整合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王宽诚基金会(香港)(1995-1996)、岭南基金会(美国)(2004)出国进修支持。   教授课程:   《地球化学》(本科生);   《环境地球化学》,《地质数学研究案列分析》,《广东地质》,《地球资源与地球环境》,《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生)。   自199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先后招收和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培养毕业的研究生中,不乏成为教授或所在行业的中坚力量。   承担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社会科学项目:   珠江河口区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国家水利部《珠江河口整治规划》项目专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研究(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建设珠江三角洲区域和城市优质生活圈的研究(中山大学985-II期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重点项目);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整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专题);   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模式、途径与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科技发展轨迹与模式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   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创新之路——广东科技创新发展3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   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研究(广东省高校重大攻关课题招标项目)。   ●地球环境研究项目:   珠江三角洲肝癌-鼻咽癌高发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与人群健康调查研究;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预警预测(国土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专项);   若干重要非平衡体系地球化学问题初步研究(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基金);   粤西河台金矿床矿山清洁生产示范研究;   热湿地区含硫化物矿山环境地球化学效应与矿山清洁生产技术研究;   广东大宝山矿山地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广东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矿山污染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   ● 地球资源研究项目:   钦杭成矿带庞西垌地区矿产资源远景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重大专项);   藏南伸展与拆离系统贵金属和稀有金属成矿作用;   西秦岭造山带硅质岩及富SiO2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   粤西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   古海洋热水流体沉积体系及其演化(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题);   云开地区元古宙晚期热水沉积作用;   华南三层位硅岩建造地球化学多样性深度分析;   藏南中新生代硅质岩微组构信息提取及应用于含SiO2流体沉积体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古海洋热水沉积及其金属成矿作用(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   热水沉积硅岩地球化学与古海洋流体地质作用示踪(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华南低温热水沉积建造的地球化学及成矿作用;   印-亚大陆碰撞带南段中新生代硅质岩沉积建造研究(全国高等学校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

关于创新成功的例子事例有哪些
提示:

关于创新成功的例子事例有哪些

  创新是古老大海上的一叶方舟,崭新的风帆扬起一片新的源泉;创新是绿茵草地里的一朵花朵,嫣红的花蕾绽放一抹新的希望;创新是苍苍蓝天中的一个太阳,灿烂的光辉闪耀一道新的永恒。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创新成功的例子,欢迎阅读!   关于创新成功的例子篇1   美国有一间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   记录显示,前十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令董事部雀跃万分。   不过,业绩进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二年时,则停滞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   董事部对此三年业绩表现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扬了扬手中的一张纸对董事部说:“我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红包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5万元。是否过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毛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年轻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mm。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倍呢?   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十四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 教育 学生也是如此,没有一成不变的作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   关于创新成功的例子篇2   当我们翻开蒙牛自从上市以来的财务报表时,也许会感觉到这家企业的利润还不错。但对蒙牛而言,产品毛利率一直是个“心病”。几年前,除了纯牛奶以外,无论其冰激凌、奶粉,还是酸奶,都不怎么赚钱,公司利润更多要靠国家减免政策来维持。对一个私营企业来说,低毛利率是埋在脚下的“地雷”,一不小心,就会“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尤其对几十亿规模的大型企业而言更是如此。更糟糕的是,2003-2004年的价格战,让他们的纯牛奶也跌到了盈利的低谷,集团上下都为利润而发愁。所以,当时在中国乳业,没有一家企业比蒙牛更加渴望突破,也没有一家企业比蒙牛更加渴望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便是他们走“创新”之路的最大动机。   在食品消费市场上,牛奶始终被看做是一种大众消费品,是被认定为“不可能做出花样来”的商品,然而蒙牛推出的特仑苏牛奶,打破了这种保守的思维定式,剑指高端定位,在众人的质疑声中获得了市场的认可。2005年底推出的蒙牛差异化品牌特仑苏牛奶,经历短短的1年时间,其在上海一个市场的销售量就达到日均1万箱,而在其市场运作强势的北方地区,这个数字更高。06年3月底,特仑苏OMP奶高调上市,以增加品种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和细分市场。进入2007年,国内各大乳品品牌纷纷推出高端液态奶产品,而特仑苏依然   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以开拓者的身份引领着高端液态奶市场。据北京物美超市市场部经理左英杰介绍,特仑苏在高端牛奶中是销售最好的,其余各品牌的高端产品占据着相对低一些的市场份额,总体市场处于向上发展的势头。   特仑苏有哪些创新的地方呢?除了典雅、高贵的包装外观、整箱不拆零的终端销售方式,其奶蛋白含量超过3.3%,超 出国 家标准13.8%。在营养成分上优于普通产品。蒙牛在特仑苏纯牛奶包装盒上将“3.3”作了放大处理,此举对普通纯牛奶产生了极大的杀力,吸引了大批关注营养和健康的消费者。随后蒙牛又推出OMP“造骨蛋白”概念,以高科技突出品牌的技术优势,从而烘托出品牌价值。产地优势,位于乳都核心区和林格尔。北纬40°左右优质奶源带、1100米海拔、年日照近3000小时、昼夜温差大等层层地缘优势,滋养12国精挑牧草,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加上蒙牛作为乳业领头羊的优势加工技术,使得   特仑苏产品天生就含有丰富的天然优质乳蛋白,其整体营养含量更是高于普通牛奶,而且口味更香、更浓、更滑。在寻求新的品牌驱动上,蒙牛突破了以往以企业整体品牌驱动子品牌,建立子品牌关联知名度的打法,另辟蹊径,让特仑苏独立出蒙牛的品牌系列,在弱化蒙牛鲜明的企业品牌的同时,强化子品牌。凸显了它的气质完全不同、包装完全不同、终端陈列不同。   特仑苏的价格比较贵,有多少人会去买呢?一项对爱喝牛奶的理由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喝牛奶不只是为了追求健康,在经常喝牛奶的消费者中,15.79%的人有将其作为一种“好滋味的饮料”来细品的。而进一步的问卷指出,如果有各方面表现都出众的“特优质”液态奶新品,在价格为普通奶2~3倍的范围内都是可接受的。   2006年10月22日.IDF国际乳品联合会主席Jim Begg   在第27届IDF世界乳业大会上宣布,蒙牛“特仑苏”获得IDF全球乳业“新产品开发”奖。这个奖项的获得展示了一个年轻的乳品企业战胜百年巨头的传奇,这也是中国企业代表首次登上全球乳业领奖台。Jim Begg   指出,IDF大奖是全球乳业的最高荣誉。蒙牛“特仑苏”的获奖,对于中国乳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乳业中的地位。在特仑苏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蒙牛乳业携手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院共同研发了全球领先的OMP技术,   于今年推出全球第一款“补钙又留钙”的特仑苏OMP牛奶,这一尖端技术为特仑苏摘取IDF“新产品研发”大奖投下了最为厚重的一颗砝码。   [启示]   蒙牛运用产品创新策略推出特仑苏非常成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加快产品创新,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已成为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   由于产品创新管理过程具有高度的不可预见性和风险性,即便世界一流企业也很难避免产品创新的失败。   据美国管理学家梅尔克劳福特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和欧洲企业产品创新的失败率工业品平均是   25%,消费品平均是35%。要使产品创新马到成功,需要按照科学的 方法 谨慎操作。   首先要掌握消费者需求,蒙牛了解到在经常喝牛奶的消费者中,15.79%的人有将其作为一种“好滋味的饮料”来细品的。而进一步的问卷指出,如果有各方面表现都出众的“特优质”液态奶新品,在价格为普通奶   2~3倍的范围内都是可接受的。   然后要找准产品创新的切入点,一般说来,新产品根据创新程度不同可分为:   (1)连续性革新产品。   (2)间断性革新产品。   (3)跳跃性革新产品。   我认为特仑苏的推出是以跳跃性变革新产品为切入点的。跳跃性革新产品是指在功能相近的同类产品中产生了实质性变化的新产品。这类新产品的产生,一般都以某行业技术或若干行业综合技术的进步作为先导。由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并把这些技术进步的成果应用在产品实体开发中才产生出跳跃性革新产品。   最后要选择产品创新策略,我认为蒙牛推出特仑苏选择的是组合型产品创新策略。产品创新的重点,   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组合形成创新产品。组合技术创新的产品,可以以现有的市场为目标来满足现有的需要,也可以以新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创造新需求。 >>>下一页更多关于创新成功的例子

因为创新获得成功的经典事例
提示:

因为创新获得成功的经典事例

  勇于创新,打破世俗的枷锁,是走向成功的捷径,有很多名人事例证明的这个道理。我为大家精心推荐了因为创新从而获得成功的名人经典事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因为创新获得成功的经典事例篇一:齐白石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因为创新获得成功的经典事例篇二:普朗克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权威。   因为创新获得成功的经典事例篇三:普列斯特列   物体为什么会燃烧?18世纪时的权威理论的回答是“烧素说”,认为能燃烧的物体内含有一种名叫“烧素”的特殊物质。   1774年,英国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学家,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出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普列斯特列习惯地从“燃素说”的常识出发,就将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气”。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实验后,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种新的气体,并第一个命名为氧,再通过思 考研 究建立了燃烧的氧化理论。这是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此,我们除了对拉瓦锡敢于从“常识”头上迈过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钦佩外,对普列斯特列被“常识”像梦魔一样拉着,不能不为之叹惜。   因为创新获得成功的经典事例篇四:托勒玫   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玫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后来,哥白尼推翻了托勒玫的理论。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明了日心说,告诉我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后,布鲁诺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日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亏现象等。不久,开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观察资料,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提出行星三大运动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科学是不断发现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因为创新获得成功的经典事例篇五:鲁班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木,当时还没有锯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杆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鲁班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 木工 工具,古书对此有很多记载. >>>下一页更多精彩“因为创新获得成功的经典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