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陈郁

比刘基更睿智的谋士平安陪伴朱元璋二十多年只因为他能说“不”
比刘基更睿智的谋士平安陪伴朱元璋二十多年只因为他能说“不”
提示:

比刘基更睿智的谋士平安陪伴朱元璋二十多年只因为他能说“不”

元末乱世,出身贫寒的朱元璋最终战胜群雄,发迹,靠的就是身边的一大群优秀人才。其中不乏武将,还有李善长、刘基、朱升、宋濂这些优秀的文官,他们出谋划策,但李善长、刘基都没有好下场。但当时有一个奇人,帮助了朱元璋20多年,让他不能失去刘基和李善长。他保持低调,但最终还是能够避免灾难,保护自己。这个人的名字叫陈郁,他的名字叫中国银行,他叫程静老师,南京人。元朝时,陈郁在温州做教授。后来其他人都齐了,他就辞职回家隐居了。陈文质彬彬,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象和技巧,与刘基很像,但没有刘基那样锋芒毕露,力大无穷,所以不引人注意。十六年,朱元璋占领南靖,听到陈郁的大名,邀请他,深入交谈后,大为赏识,留下他做自己的谋士,和他商议重要的军事事务。朱元璋对陈郁非常客气,称他为“老师”或“绅士”,甚至几次去陈郁的宫殿与他长谈。而且陈郁有一个特点,就是嘴巴特别严,从来不会向别人提起他和朱元璋的交往,所以没有人知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到底谈了些什么。明初,陈郁向朱元璋提出了几项建议:不嗜杀,减少赋税,任用好官,恢复礼乐。如果哪位大臣受到朱元璋的惩罚,只要陈郁出面说情,结果总是好的。这一点,很多皇亲国戚都比不了。陈生病的时候,朱元璋会派自己的御医给他治病,给他上药,还让他在宫里洗澡,请他吃饭。种种迹象表明,朱元璋非常欣赏陈郁的才能,并从他那里得到了许多重要的帮助。朱元璋成为吴王后,拒绝给陈郁官职。他登基后,几次被要求做翰林学士,也都被婉拒。朱元璋给他派了十个侍卫,给他一顶轿子,保护他出入朝廷。几经周折,朱元璋让做官,比如当中书左丞相,比刘基的官位还高。曾经请他做礼部侍郎和弘文馆大学士的,往往是邵青,或者礼部尚书等。陈郁拒绝了他们所有人。陈郁有三个儿子,朱元璋给了他们官职。陈郁说孩子们太小了,不能学习。以后再说吧。陈一再拒绝做官。这是朱元璋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估计会有些不开心。有意思的是,陈郁不能做官,但朱元璋有一些谋士,他毫无保留。而且他欣然接受朱元璋赏赐的金银绸缎。吴鸿十七年,72岁的陈郁死于南京。朱元璋赐棺木、麻布、米笺等物,葬钟山。算一算,陈郁和朱元璋相处了二十多年,最后能够好死,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也说明陈郁是一个比李善长和刘基更好的人,他知道在骄傲的时候如何退缩和保护自己。总的来说,陈郁多次拒绝就职的原因之一是他通过与朱元璋的接触知道皇帝太威严,难以相处。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生在元朝,不想在新朝做官。

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休主张的意思
提示:

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休主张的意思

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休主张的意思是关上门不管那些与己无关的闲事,谁的事让他自己作主。 一、原文 水驿荒寒天正霜,夜深吟苦未成章。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二、翻译 驿站里既荒凉又寒冷正是天上下霜的时节,夜深了苦苦吟诗仍然没有成篇。关上屋门不理会庭院里的月色,把赏花的心情也交给梅花让梅花自己作主吧。 三、出处 这首诗最早出现在陈郁之子陈世崇所著的《随隐漫录》中,陈世崇提到“西山真先生点先君集中警句”时,列举了这首诗。“先君”是指已故的父亲,即陈郁。其中“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多被后人所引用。 四、作者简介 陈郁(1184-1275)字仲文,号藏一。江西临川人。陈世崇之父。并称“临川二陈”。南宋著名诗人。文学优异。他工诗词,有人说他的词婉转隐喻,但情调高亢,宣扬爱国思想,系南宋词坛辛派词人。著有《藏一话腴》4卷,收入《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全宋词》辑其词四首。事见清同治《崇仁县志》卷八。

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提示:

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分类·归类·类别】
修身养性类,与梅花、写作、明哲保身、不管闲事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出自《苦吟》
【年代·作者】
宋代·陈郁
【全文·原文·全诗】
苦吟(陈郁·宋)
水驿荒寒天正霜,夜深吟苦未成章。
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释义·赏析·引用】
这首诗最早出现在陈郁之子陈世崇所著的《随隐漫录》中,陈世崇提到“西山真先生点先君集中警句”时,列举了这首诗。“先君”是指已故的父亲,即陈郁。其中“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后被多家诗话类著作转述。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香祖笔记》:“恶诗相传,流为里谚,此真风雅之厄也。如‘世乱奴欺主,时衰鬼弄人’,唐杜荀鹤诗也。‘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当’,罗隐诗也。……‘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南宋陈随隐自述其先人藏一警句,为真西山、刘漫塘所赏击者也。”
袁枚《随园诗话》卷九:“世有口头俗句,皆出名士集中:‘世乱奴欺主,时衰鬼弄人’,杜荀鹤诗也。‘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愁’,罗隐诗也。‘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崔戎《酒筹》诗也。‘闭门不管窗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南宋陈随隐自述其先人诗也。……”袁枚转述时将“闭门不管庭前月”错记为“闭门不管窗前月”,对后世影响深远。
另外,钱大昕《恒言录》卷六也收录了这一名句。
下面把整首诗的意思解释一下。
诗的题目是《苦吟》,所以整首诗都是说“苦吟”。
水驿荒寒天正霜,夜深吟苦未成章。——驿站里既荒凉又寒冷正是天上下霜的时节,夜深了苦苦吟诗仍然没有成篇。水驿:是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驿站。吟苦: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成章:积辞成篇,作成诗文。这两句交待了时节是冬天(天正霜),地点是“水驿”,时间是“夜深”,人物状态是“吟苦未成章”。
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关上屋门不理会庭院里的月色,把赏花的心情也交给梅花让梅花自己作主吧。分付:交给。主张:主宰,作主。月下赏梅,正可领略那种“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韵,可是由于诗人吟诗未成,所以既无心赏月,也无心赏梅。这两句进一步呼应了“苦吟”的主题。
“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之所以能成为名句,是因为人们从中发现了另一层意思——用这两句诗形容“关上门不管那些与己无关的闲事,谁的事让他自己作主”正合适。后来好多戏曲小说中都用到了这两句诗,在戏曲中多作为“下场对”,交待一下人物的心态。多数是沿用了袁枚误记的“闭门不管窗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的说法,也有一些另类的版本如“闭门不管窗前月,一任梅花自主张”,“闭门不管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