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

《物演通论》第八章到第十四章读书笔记
《物演通论》第八章到第十四章读完之后,有了几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一个是存在,一个是存在物,一个是存在度,充分理解衍存梯度示意图,是理解存在物的存在效阶的变化规律的前提条件。并且,存在物的存在度越高,存在物的本身的物质越简单。反之则相反。这个都可以用衍存梯度示意图解释。依赖度高,存在度低,存在度的变化也越快。
《物演通论》第八章笔记
本章通过两个假设,引出存在效价概念。并为之下了定义
存在效价概念的引入。是为了证明存在物的稳.定性,存在的程度。.
从宇宙的起点到宇宙之后的衍存,都需要存在效价来证明
而效价的定义
1.它是一切存在者可存在程度的内在指标,
或者说是一个有关存在效力的参数。何为动力?
2.从程度和效力的差异,决定 着存在物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
3、效价也是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是可以变化的。
《物演通论》第九章笔记
从存在效价到“存在度”是把存在之所以存在的问题予以量化。
量化是为了在绝对的稳定与存在
,失稳与失存的 中间找到一个依据。
本章中用 0,1,作为存在度的重化范围,
以下记录还需要在后面找到答案
存在的相对性就在这个有限的区间内成立,
而存在的有限性正是存在相对性的形态和观念形态。
换言之,存在的有限性并不在于它有一系列空间上或
时间上的限度,而在于它是有一个存在内涵的限度
即在什么“存在程度”上存在的度的规定
至此个人理解,存在物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存在程度,
也是需要有度量有表述。
这个度有可能是最大值,也有可能是最子体,在0, 1之间。
《物演,通论》第十章笔记
本章对物质永存与物质行动做出定理推导
书中抄录:
A.抽象的存在是绝对的、不灭的,永恒的。
B.具体的存在是相对的、自逝的,流变的。
把物质存在度,分成抽象和具体。
如:理念这样的是抽象存在。如水是具体存在。
理念是一种抽象的,比如美好一词,它是绝对的,
永恒的,我们不能为之量化。而能香见摸到的具体
事物,它们是在存在度中变化的。
向前行化成向后行化。
比如:宇宙发生, 细胞分裂。人的思想形态。
都是向前或者向后演化的。
文中重点:
一切不同形态的具体存在者,就其保持特定的
存在方式而言,必有一个与之相关的具体存在度;
高于或低于这个度的规定,它就不能以这种
特定形式继续存在下去。
《物演通论》第十一章笔记
本章介绍了五种存在度在自然存在系统中的分布。
由此可见,先生在“自然哲学论”中已经明确了。
A、紊乱分布。不讨论
B、均等分布。此点已明确,可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C.波动分布。有限存在度,属于代偿晚近形态
D.趋升分布。重点讨论,一个是递增.强化过程
E.趋降分布。重点讨论,一个是递减,弱化过程
为了研究D与E的分布,为此必须追溯到宇宙源头,
奇点以及其爆炸后衍存的过程.
个人理解,趋升,趋降分布,从这里将会越来
越深入探究这两个问题。
《物演通论》第十二章笔记
本章开始,就从博物学角度出发,给出了宇宙
演化的一系列物态递变的梯度。并给出一个
衍存梯度示意图。同时,先生通过以下几点阐述
1.守宙奇点, 137亿年前,解释了宇宙的发生,并引出
“暗物质! “暗能量”为最接近于奇点的存在物。
得出“宇宙物演的基本存态始终是某种前时空的状态”。
因为奇点的存在是基于时空维度思考。
2.物质最初形态,亚原粒子和氢核,并且这都是
四维宇宙存在的主体形式。通过对粒子后衍
产物的一系列证明进而得出一切后续物质
或后衍物态将会以大比例的幅度衰变下去
3.阐述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在时间维度上
的迟存顺序,在空间或质量维度上的递减
态势。而这种变化,正说明,从稳定性到不
稳定性的一个态势。大质量恒星衰变成超
新星的过程,恰恰可以用元素周期表来解释。
下图,我手画,仿照先生的衍存梯度示意图,简略版。
《物演通论》第十三章笔记
根据衍存梯度图,人类处于金字塔塔尖,宇宙
奇点或暗物质处于塔基。说明,结构单一的越在.
最底层,随着奇点的分化,越来越丰富, 而这
种丰富带来的是存在效阶的不稳定
举例,单细胞藻类,生存周期之长,适应生存
环境之顽强、;而人类的生存,要依靠太多外
界因素。一旦离开这些外界因素,人类难以维持存在
而本章,着重从存在物的存在态势进行阐述。
主要强调递弱的态势
a相对量度递减,由于进位层次的提升,伴随着
在位存续的空间质量减少。从塔基到塔尖
b,相对时度递短
指进化的时间变化,进化时间
由之前的上亿年,到现在进化的几百万年存续时间在缩短
(衍存条件递繁。指存在物在空间上,呈丰化状态,
并且依赖外在的因素呈增加状态
d.存变速率递增。存在物稳定性下降,活跃性上升。
这个是否可以从动物繁演速度与人类十月怀
胎进行简单比较。动物繁演一般12-24个月。
而人类只有9.3个月
e自在存态递失,由于存在的依赖增加,单调
秸燥的存在降低,甚至失去。而这个恰之是
存在度所规定的。愈原始的存在物其存在度愈
高,因而它可以保持某种相对无条件或少条件
的存在势力亦即保持某种相对无活力或缺乏机能的静态存在。
至此到第十三章,着重阐述了遂弱的原理
《物演通论》第十四章笔记
全章对存在,存在者,两者进行了澄清
之前,会把存在等同于万物起源,也就是会
具象到具体存在物。其实,存在是一般外延
上所有具体存在者之总和,而且抽象为纵深
内涵上的所有具体存在物之源流。并不与感
知状态相关。理解存在的相对性。
而存在物,则推测为某种始基” 粒子或量子。
而存在物也是存在形态或物态的一种解释
所以存在物就会有存在度的概念。
把抽象的存在,过渡的可以具象或可描述的
存在物,进而又发展出存在物的存在度变化。
物演通论 主要内容和体系?
《物演通论》糅合东方“天人合一”之思想与西方。“逻辑思辨”之方法于一体提出和论证了“递弱代偿法则”及其“系统现象形态”:宇宙演运即造成物类衰变,生物进化就导致种系残弱,文明前行则促进入寰危机;精神增益是载体趋弱的反比变量,信息扩张是物演分化的边际效应,知识拓展是背离本真的天然尺度;社会结构是自然实体结构的一脉延伸,文明现象是生物智质代偿的后续恶果,历史进步是人类自取祸殃的必由之路。
上述观点无不与当前全人类的各种主流意识形态相左,也无不与当前全世界高度文明发展所致的危机形势(诸如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破坏、气候异常、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泛滥以及恐怖主义争端激化等诡异现实)丝丝相扣。读罢此作,不能不令人掩卷长思。故,可视其为“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