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是211还是985
中国地质大学是211,也是985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称地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 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师资力量: 截止到2022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369人,其中教师195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31人,教授452人,副教授814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9人。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校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是211或985吗
中国地质大学是211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地质大学教育情况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有教职员工3254人,其中教师185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博士生导师464人,教授539人,副教授984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9人。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地质大学——学校简介
地质大学有哪些
地质大学: 1、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的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 2、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在原北京矿业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研究型大学,位于北京市,始建于1909年。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由地处北京和徐州的两个办学实体组成。学校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2个学院,设置62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 4、成都理工大学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勘探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建校当年即开始招收本科生。2010年11月3日,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 5、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5886亩,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高文兵、校长张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在哪
中国地质大学有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武汉校区: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北京校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 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75年,迁址武汉,暂时更名为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总部设在武汉。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北京两地独立办学。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等多个学科门类。 2022年2月,学校新增翻译专业、统计学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数字经济专业、法学专业、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艺术与科技专业、智能地球探测专业、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