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何以致拳拳19楼

《白马篇》原文及翻译
《白马篇》原文及翻译
提示:

《白马篇》原文及翻译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下面是《白马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魏晋] 曹植 东方石化 【原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赏析】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发白马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提示:

发白马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发白马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标签: 写马 战争 动植物 场景 《发白马》译文 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瓦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战争在最西部的月窟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发白马》注释 ①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 ②武安有振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史记》中记载:秦国伐魏,赵王令赵奢救魏,秦军驻军在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 ③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④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⑤月窟:月生之处,最西边。 ⑥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 ⑦燕然:燕然山,在今内蒙古境内。 ⑧五原: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定边。 ⑨戢:收藏兵器。 《发白马》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的其它作品 ○ 将进酒·君不见 ○ 静夜思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望庐山瀑布 ○ 行路难·其一 ○ 李白更多作品

繁钦《定情诗》原文及翻译
提示:

繁钦《定情诗》原文及翻译

定情诗原文: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慇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定情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从东门出去游玩,不经意间遇到了你。我对你一见倾心,心中一下子就有了以身相许的念头。我愿意在你入室就寝时在一旁手持衣巾,伺候你更衣入睡。当时我们没有约会,因为我怕让路旁人看见。我爱慕你,你也喜欢我。用什么表达我的眷恋之意呢?缠绕在我臂上的一双金环。用什么表达我对你的慇勤?套在我指上的一双银戒指。用什么表达我的真诚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对明珠。用什么表达我的挚诚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用什么表达我们之间的亲密呢?套在我腕上的一对手镯。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感情呢?缀有罗缨的佩玉。用什么让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呢?用白色的丝绒双针缝贯。用什么表达我们的交好呢?用金箔装饰的搔头。用什么慰藉我们的别离之情呢?用我耳后的玳瑁钗。用什么报答你对我的欢悦呢?用有三条绦丝带的衣袍。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悲愁呢?用缝在内衣里的白绢。但是,我们约定在东山一个角落相会,到很晚了你还没有来,山谷中的凉风吹着我的衣衫,我是那么无助。远远地望去,还看不到你的踪影,我的眼泪不禁掉了下来。我们约定在山南相见,但我从清晨等到中午,你还没有来,只有飘风吹动着我的衣裳。与我相约在西山之侧,日暮还看不到你的身影,我不禁踯躅叹息。与我相约在山北的一个小丘上,你又一次没来,只有凄风吹着憔悴的我。每次盼望等待,你都令我失望伤心。我自己爱惜自己,只因为想在我年华正好时,找到自己如意的郎君,与他约定终生。我挽起衣服,在花草间踟蹰,告诉自己你是不会欺骗我的。如今自己已经老了,容颜已变得丑陋,自己伤心地独自徘徊,不知应到哪里去。只为自己失去了自己想要的爱情而感到无限悲伤,想到这儿不禁泪下如雨,泣涕不已。 注释 1清尘:车马扬起的灰尘。这里是用以指代对方。2「思君」两句:女子表示愿意在对方入室就寝时手持衣巾侍候。3桑中契:指男女约会之事。契,约会的意思。4媚:爱的意思。5拳拳:眷恋不忘的意思。6绾:缠绕。7约指:套在手指上的一双银戒指。8区区:诚挚的心意。9叩叩:真诚的心意。十契阔:这里是偏义词,指契,指两人的亲密之意。契,指聚合;阔,指分别。佩玉缀罗缨:佩玉上装有丝制的带子。连双针:用双针连贯,象征同心相连。搔头:指一种首饰。用金箔装饰的搔头,形容十分珍贵。旰:晚。款款:忠诚。褰衣:挽起衣服。徙倚:徘徊迟疑。 定情诗简析   《定情诗》,最初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收录其到《杂曲歌辞》中。此诗是写女子私下爱上一个男子,拿下自己的饰物来致意,但男子却失约了,女子于是感到懊丧悔恨。 诗词作品: 定情诗 诗词作者:【 魏晋 】 繁钦 诗词归类: 【乐府】、【爱情】

繁钦《定情诗》白话文翻译~ 粘贴的就算了~
提示:

繁钦《定情诗》白话文翻译~ 粘贴的就算了~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卽幽房。侍寝执衣巾。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我卽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佩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掻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瑇瑁钗。何以答欢悦。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日旰兮不至。谷风吹我襦。远望无所见。涕泣起歭{止屠}。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日中兮不来。凯风吹我裳。逍遥莫谁覩。望君愁我肠。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衿。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中情旣款款。然后克密期。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赠梅公明诗》 瞻我北园。有条者桑。遘此春景。既茂且长。氤氲吐叶。柔润有光。黄条蔓衍。青鸟来翔。日月其迈。时不可忘。公子瞻旃。勋名乃彰。 《远戍劝戒诗 》 肃将王事。集此扬土。凡我同盟。既文既武。郁郁桓桓。有规有矩。务在和光。同尘共垢。各竟其心。为国蕃辅。誾誾行行。非法不语。可否相济。阙则云补。 《咏蕙诗》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生茨诗》 有茨生兰圃。布叶翳芙蕖。寄根膏壤隈。春泽以养躯。太阳曝真色。翔风发其旉。甘液润其中。华实与气俱。族类日夜滋。被我中堂隅。 《槐树诗》 嘉树吐翠叶。列在双阙涯。旑旎随风动。柔色纷陆离。 《杂诗》 世俗有险易。时运有盛衰。老氏和其光。蘧瑗贵可怀。 《七言诗》 阴云起兮白雪飘。 辞赋 《暑赋》:署景未徂,时维六月。林钟纪度,祝融司节。大火飘光,炎气酷烈。沈阳腾射,滞暑散越。区寓郁烟,物焦人渴。煌煌野火,贲薄中原。翕翕盛热,蒸我层轩。温风淟涊,动静增烦。虽托阴宫,罔所避旃。乃洒白汗,□□□□。身如漆点,水若流泉。粉扇靡效,宴戏尠欢。庶望秋节,慰我愁叹。(《艺文类聚》五,《书钞》一百三十五,《初学记》三。) 《抑检赋》: 翳炎夏之白日,救隆暑之赫曦。(《文选·潘岳在怀县诗》注。) 《明口赋》:唇实范缘,限惟双穴。虽蜂膺眉鬓,梓(《书钞》一百五十八。案:此有脱误。) 《愁思赋》《初学记》作“秋思赋”:何旻秋之惨凄,处寒夜而怀愁。风清凉以激志兮,树动叶而鼓条。云朝跻于西汜兮,遂愤薄于丹丘。潜白日于玄阴兮,翳朗月于重幽。零雨濛其迅集,潢潦汩以横流。听峻阶之回霤,心沈切以增忧。嗟王事之靡盐,士感时而情悲。愿出身以徇役,式简书以忘归。时陟岵以旋顾,涕渐缨而鲜晞。听鸣鹤之哀音,知我行之多违。怅俯仰而自怜,志荒咽而摧威。聊弦歌以厉志,勉奉职于闺闱。(《艺文类聚》三十五,《初学记》三。) 《弭愁赋》:伤有闲之淑女,采薜荔于朝阳。露素质之皎皎,绾玄发以流光。结翠叶于珠簪,擢丹华于绿房。点园的之荧,映双辅而相望。袭游闲之妓服,褥阿?之桂裳。纫畹兰于缨佩,动ㄙ暧以遗芳。既容冶而多好,且妍惠之纤微。顾见予之独立,知我情之思归。鸣环?真以回眄,若欲进而行迟。眷红颜之晔晔,何的?之少群。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从景炎而猗靡,粲绵邈以缤纷。时??眇以含笑,收婉媚以愁人。(《艺文类聚》三十五。) 《述征赋》:时三月之暮春,逼干戈之急难。(《御览》三百五十。) 《述行赋》:茫茫河滨,实多沙尘。(《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注。) 涉洙泗而饮马兮,耻少长之??。(《史记·鲁世家·索隐》引繁钦《述行赋》。) 《辟地赋》:朝余发乎泗洲,夕余宿乎留乡。《水经·济水注》二。 《征天山赋》(《御览》三百五十三,题作“撰征赋”。):有汉丞相武平侯曹公,仗节东征。观六军于三江,浮五湖以耀武。素甲玄焰,皓旰流光。左骈雄戟,右攒干将。观弧朱?,丹羽绛房。望之如火,焰夺朝阳。华旗翳云霓,聚刃曜日钅芒。于是?贲?р云趋,威弧雨发。钲鼓雷鸣,猛火风烈,跃刃雾散,虏锋摧折,呼吸无闻,丑类剥灭。(《艺文类聚》五十九,《御览》三百三十九三百五十三。) 《建章凤阙赋》:筑双凤之崇阙,表大路以遐通。上规圜以穹隆,下矩折(《文选·陆亻垂石阙铭》注作“矩地”。)而绳直。长楹森以骈停,修桷揭以舒翼。象玄圃之层楼,肖华盖之丽天。当蒸暑之暖赫,步北楹而周旋。鹪鹏振而不及,岂归雁之能翔。抗神凤以甄甍,似虞庭之锵锵。栌六翮以抚?寺,俟高风之清凉。华钟金兽,列在南廷。嘉树蓊?,奇鸟哀鸣。台榭临池,万种千名。周?阎辇道,屈绕纡萦。(《艺文类聚》六十二。) 《三胡赋》:莎车之胡,黄目深精,员耳狭颐。康居之胡,焦头折?,高辅陷□,眼无黑眸,颊无馀肉。?宾之胡,面象炙?胃,顶如持囊,隅目赤眦,洞?仰鼻。(《御览》三百六十九,三百八十二) 额似鼬皮,色象娄橘。(《御览》九百六十六《橘》) 《桑赋》上似华盖,紫极北形,下象凤阙,万桷一楹。丛枝互出,乃错乃并。晔晔降暑,凉风自生。微条纤绕,随风浮沈。阳蜩鸣其南枝,寒蝉噪其北阴。秋风忽其将来,咸感节而悲吟。玩庇荫之厚惠,情眷眷而爱深。(《艺文类聚》八十八,《御览》九百五十五。) 《柳赋》:有寄生之孤柳,托余寝之南隅。顺肇阳以吐牙,因春风以扬敷。交绿叶而重葩。转纷错以扶疏。郁青青以畅茂,纷冉冉以陆离。浸朝露之清液,曜华采之猗猗。(《艺文类聚》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