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华苓

聂华苓简介_聂华苓du_聂华苓作品集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生于武汉,湖北应山人,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外文系,同年以笔名远方发表第一篇创作《变形虫》。1964年旅居美国,应聘至美国华盛顿《作家工作室》工作,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绘画,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绘画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第一。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千山外、水长流》、《桑青与桃红》,散文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翻译集《百花文集》等。 个人经历: 聂华苓,生于武汉。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文学翻译家。1925年生。湖北省广水人。1939年在湖北联合中学读书,后考入四川长寿国立第十二中学。毕业后考入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外文系,1948年毕业,这时曾用思远笔名发表文章。 1949年随母亲、弟弟、妹妹去台湾。曾为《自由中国》编辑委员和文艺主编。1960年,该杂志被封闭,主持人雷震被捕,她失去台湾法商学院教书工作,同外界隔离。自五十年代起,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其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被选入初中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课本第5课。 写作风格 聂华苓已出版的书,包括小说、散文、翻译及评论文章,在台湾、美国、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文地区出版,并有作品在美国、印度、意大利等十多国发表。《桑青与桃红》英译本 Mulberry and Peach: Two Women of China 更在一九九○年获得「美国书卷奖」(American Book Award)。彭歌曾说她「作品中的广度,已走出自我中心的范畴,作品的深度,则超越了眼睛的观察而至于心灵的感应」。 个人作品: 葛藤(中篇小说)1953聂华苓简介,台《自由中国》社 翡翠猫(短篇小说集)1959,台明华书局 失去的金铃子(长篇小说)1960,台学生出版社;1964,文星,1977,大林;1980聂华苓简介,人文 一朵小白花(短篇小说集)1963;文星 梦谷集(散文集)1965,港正文出版社 沈文评传(评论,英文)1972,纽约Twayne Publishers 桑青与桃红(长篇小说)1976,友联;1980,中青 王大的几件喜事(短篇小说集)1980,港海洋文艺社 台湾轶事(短篇小说)1980,北京 三十年后(散文集)1980,福建人民 爱华札记(散文集)1981,香港 黑,黑,最美的颜色(散文)1983,香港 千山外,水流长(长篇小说)1985,香港 所获荣誉: 获美国三个大学荣誉博士学位:University of Colorado, University of Dubuque,Coe College。 1982获美国五十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翻译顾问委员会委员,1980年代。 美国纽斯塔(Neustadt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国际文学奖评判委员(1981 ~1982)。 美国飞马国际文学奖(Pegasus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顾问(1987~1988)。 北京广播学院荣誉教授(1986)。 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1988)。 匈牙利 *** 所颁文化贡献奖(1989)。 波兰文化部所颁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1992)。 中国南京大学杰出校友(2012)。
聂华苓简介 关于聂华苓简介
1、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 ),女,出生于武汉,湖北应山(现湖北省广水市)人,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同年以笔名远方发表第一篇文章《变形虫》。1964年旅居美国,应聘至美国华盛顿《作家工作室》工作,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绘画,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绘画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第一”。
2、聂华苓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千山外、水长流》《桑青与桃红》,散文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翻译集《百花文集》等。
聂华苓是哪里人
聂华苓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女,出生于武汉,湖北应山(现湖北省广水市)人,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外文系,同年以笔名远方发表第一篇文章《变形虫》。1964年旅居美国,应聘至美国华盛顿《作家工作室》工作,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绘画,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绘画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第一”。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千山外、水长流》《桑青与桃红》,散文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翻译集《百花文集》等。截至2018年,聂华苓夫妇创办的“国际写作计划”项目,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作家和诗人受邀参与,其中改革开放后来自中国内地的有50多人。1976年,世界各国三百多名作家联合提名安格尔和聂华苓夫妇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中文名:聂华苓出生地:湖北武汉出生日期:1925年1月11日职业:作家毕业院校: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代表作品:《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失去的金铃子》性别:女个人经历1925年1月11日,出生于湖北武汉。1939年,在湖北联合中学读书,后考入四川长寿国立第十二中学。毕业后考入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外文系,1948年毕业,这时曾用“思远”笔名发表文章。1949年,随母亲、弟弟、妹妹去台湾。曾为《自由中国》编辑委员和文艺主编。1960年,该杂志被封闭,主持人雷震被捕,她失去台湾法商学院教书工作,同外界隔离。与《自由中国》1956年蒋介石七十大寿,《自由中国》又一连七版发表文章批评蒋,轰动全球也触怒了当局。1960年雷震被捕。同年9月4日,军警闯进聂华苓家,抓走住在隔壁的傅正。聂华苓虽没被捕,但之后两年间一直受到监视。在“1960年9月4日”一节中有详述。当时她女儿蓝蓝正在弹钢琴,在隔壁的冲突声里,她让女儿继续弹下去。“蓝蓝又继续弹下去,越弹越没劲了”。聂华苓写道:“我望着她,心里想:但愿下一代没有这种恐惧了。”人物事迹1967年,美籍华裔作家聂华苓和丈夫在美国中部艾奥瓦州的艾奥瓦城创办的“国际写作计划”向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一代代中国作家张开双臂,邀请美国以外的知名作家来这里从事短期写作及文化交流。据现任“国际写作计划”项目副主任休·费勒介绍,迄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作家和诗人受邀参与这一项目,其中改革开放后来自中国内地的有50多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1976年,世界各国三百多名作家联合提名安格尔和聂华苓夫妇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提名书说,他们俩“是实现国际合作梦想的一个独特的文学组织的建筑师。在艺术史上,从没有一对夫妇这样无私地献身于一个伟大的理想”。个人作品聂华苓已出版的书,包括小说、散文、翻译及评论文章,在台湾、美国、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文地区出版,并有作品在美国、印度、意大利等十多国发表。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其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被选入初中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课本第5课。葛藤(中篇小说)1953,台·《自由中国》社。翡翠猫(短篇小说集)1959,台·明华书局。失去的金铃子(长篇小说)1960,台·学生出版社;1964,文星,1977,大林;1980,人文。一朵小白花(短篇小说集)1963;文星。梦谷集(散文集)1965,港·正文出版社。沈文评传(评论,英文)1972,纽约TwaynePublishers。桑青与桃红(长篇小说)1976,友联;1980,中青。王大的几件喜事(短篇小说集)1980,港·海洋文艺社。台湾轶事(短篇小说)1980,北京。三十年后(散文集)1980,福建人民。爱华札记(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黑,黑,最美的颜色(散文)1983,香港三联。千山外,水流长(长篇小说)1985,香港三联。所获荣誉获美国三个大学荣誉博士学位:UniversityofColorado,UniversityofDubuque,CoeCollege。1982获美国五十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翻译顾问委员会委员,1980年代。美国纽斯塔(NeustadtInternationalLiteraryPrize)国际文学奖评判委员(1981~1982)。美国飞马国际文学奖(PegasusInternationalLiteraryPrize)顾问(1987~1988)。北京广播学院荣誉教授(1986)。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1988)。匈牙利政府所颁文化贡献奖(1989)。《桑青与桃红》英译本MulberryandPeach:TwoWomenofChina获得“美国书卷奖”(AmericanBookAward)(1990)。波兰文化部所颁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1992)。中国南京大学杰出校友(2012)。家庭成员聂华苓的丈夫是美国中西部著名本土诗人保罗·安格尔。女婿:李欧梵人物评价“作品中的广度,已走出自我中心的范畴,作品的深度,则超越了眼睛的观察而至于心灵的感应”。(彭歌评)
聂华苓的简介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世界著名华人作家。生於武汉,湖北应山人。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著有《一朵小白花》、《千山外、水长流》等短篇、长篇小说集。
聂华苓,当代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1925年1月11日生。湖北省武汉人。1939年在湖北联合中学读书,后考入四川长寿国立第十二中学。毕业后考入迁到四川的中央大学外文系,1948年毕业,这时曾用“思远”笔名发表文章。1949年随母亲、弟弟、妹妹去台湾。曾为《自由中国》编辑委员和文艺主编。1960年,该杂志被封闭,主持人雷震被捕,她失去台湾法商学院教书工作,同外界隔离。1962年至1964年,应台静农和徐复观教授的邀请,分别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任中国现代文学副教授,同时进行创作。1964年被迫离开台湾,旅居美国,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翻译,并与丈夫——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PaulEngle)于1967年在爱行华大学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国作家到爱荷华,在安静的环境里写作,并进行讨论、旅行,一起生活四个月,作文化交流。因为她和安格尔的这个创举,在1977年曾被三百多名世界各国作家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金候选人。1978年夏,与丈夫及女儿一同回国探亲。她现为“国际写作计划”主持人,并教爱荷华大学的“翻译工作坛”。聂华苓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散文集《梦谷集》。
自五零年代起,聂华苓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中篇小说《葛藤》等。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等。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亦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新著有回忆录《三生三世》。其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被选入初中二年级人教版上册人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