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图宫

怎么看待古代的春宫图?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春宫图看成是历史发展的文物,用辩证的眼光去了看待它。 版画鸳鸯秘谱、宫廷艳历、古代性福图、古代合欢椅……这些图画、瓷器、玉器、性工具所展示的性世界,让现代人也叹为观止,古人竟有如此生动、丰富的性生活。 其实,这些大多数是古代人进行性教育的“教科书”。在古代,女孩十五六岁就要嫁人,妇女在出嫁之前不懂“夫妻之道”,如何对其进行性教育呢? 古人主要采用器物演示,辅助课本、图画引导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数“嫁妆画”和“压箱底”,它们实际上就是不同性交方式的春宫画和性爱姿势大全的瓷器。 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成为我国性文化史上一个转折期,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性禁锢越来越多,性自由越来越少。 此后,这些“春宫图”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性禁锢被打破,它们才作为文物重新被人们认识。
避火图是什么?
避火图,就是一种吉祥图案。国古代房屋主要大梁都贴上张「避火图」,作用是避免房屋失火。避火。据了解,古代人常常在书中或者书柜里放置春宫图画,或者将春宫图悬、贴于室内,其目的据说是为了“避火”。春宫图怎么能起到“避火”的作用呢?原来神话传说中,“火神”是一位美女,地位很是尊贵,但有时脾气很是暴躁,有几十个个丫鬟服侍,后因犯了罪,被玉皇大帝贬为灶下神。
春宫画为什么叫避火图?
避火图的作用是避免房屋失火吧。
来源
民国以前的藏书家及文人在庋藏书籍的同时,为防止火灾采取一种独特的办法,即放置避火图。
所谓避火图其实就是春宫画,民国大藏书家叶德辉(晚清大臣),他喜欢在珍藏的图书中夹入一两张春宫画片,好友陈子展问其缘故,答曰:“避火”,因为火神原来是位美丽小姐,服侍他的丫环多达几十人,后因坐事,被玉皇大帝贬为灶下神,因而性情变得爆燥,她平时穿淡黄色衣服,然而一发怒便穿上红色衣服,而引起火灾,但因出身闺阁,在盛怒之下,若看到此画也不禁害羞拂面而去。
此画不雅,故一些文人便请人画一些内容较为含蓄的挂于书房之中,如画面带有挑逗、男女情爱一类的。
松涛,民国时期江西景德镇民间画家,长于人物仕女婴戏,尝游历于京津直隶等地,广交艺友,此画作画有一妇怀抱婴儿,一男士双揖而对,面带轻薄,妇人护婴欲离,该画便是避火图的一种,虽不及名家大作,却也不失文雅之作,一哂而之,旧时文人之趣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