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

心理学中对爱情的定义
浪漫式爱情:激情+承诺 是指双方都被对方所吸引,一见钟情,但是在日后的相处中,他们渐渐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关系,不再单纯依靠激情,因此称为浪漫式爱情。 好朋友式爱情:亲密+承诺 这种爱情就好像友情,是经过长时间培养出来的,是一种深厚的情谊。这种爱情,或许没有那么多激情的火花,但是他们之间却多了牢固和坚守。他们或许不可以爱的热火朝天,但绝对是细水长流式的爱情。 游戏式爱情:亲密+激情 这种爱情只剩下激情与亲密,少了很多承诺,就算是承诺,也是空洞的无法实现的承诺。在这种关系中,爱情的双方会很快陷入热恋,但是也会很快因为不爱了而分手,就如同当今社会的闪婚闪离现象一样。 无论哪种爱情,如果我们能够一直坦诚相待,多沟通,多包容,那么什么样的爱情都可以到天荒地老。毕竟,最好的爱情并不是一定最完美的,但是一定是最适合的。
从心理学角度看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人类千古不变的生活主题,爱情的美好与伟大让生活色彩纷呈,古往今来,有多少伟大的艺术作品因歌颂吟咏爱情而深入人心。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中给出的爱情定义是这样的:爱情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注:此处不含同性恋)。爱情是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它是有生理基础的,包括性爱;衡量一个人对异性有无爱情、强度如何,可以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来判断。
社会心理学家鲁宾研究发现,爱情与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情感,有质的差异,一个人不可能我喜欢就爱上你,生活中常有“我喜欢他(她),但不爱他(她)”的现象。依恋、利他、亲密是爱情与喜欢的主要区别。恋爱中的人会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方有不足时,也会表现出高度过的宽容。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
爱情的公式是爱情=自恋+投射。即我爱你是因为我爱我眼中的自己。因为人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和价值观去看世界,我爱上的你是我自己心里的投射。爱情与婚姻没有关系,婚姻好不好主要取决于责任,而不取决于有没有爱情。
社会交换论者视求爱者为理性主义者,人们总是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和幸福的对象做伴侣,而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均可归结为利益和价值。这既包括物质经济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爱情的发展经历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四个阶段。
美国学者Lee.J等人通过研究,将爱情概括为浪漫式、好友式、游戏式、占有式、实用式、利他式六种形式。
哈特菲尔德认为爱情主要有激情爱和伙伴爱两种形式,激情爱是个体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的强烈的情感状态。伙伴爱是对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伴侣的一种深刻的卷入感,彼此理解、尊重、互相依赖,像亲人一样。恋爱初期,激情爱会多一些,随着彼此关系的稳定,双方的情感会转变为伙伴爱。
斯坦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
相识、相知、相爱,让浪漫的爱坚贞不渝,地老天荒,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梦想。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了激情和浪漫爱会随着时间而冷却,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宽容和习惯等因素在维持感情中的重要因素会与日俱增。印度学者古普塔研究发现,由爱情结合的夫妻婚后5年感情增加程度不如由父母之命而结合的夫妻。
好好爱自己,在这个基础上经营维护好自己的爱情,与自己的另一半相携相伴共历人生,共沐甜蜜,共济风雨,共享天伦,共同白首。
爱情心理学的各理论
《爱情心理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O6XPh02qgchd3If0a5-Aw ?pwd=dyt5 提取码: dyt5 【馒头学习计划第二十六期】爱情心理学-中国大学MOOC-武汉理工大学 首次开课人数达10万+ 转自珞樱PT|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9.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7.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6.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5.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4.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3.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7.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6.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5.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4.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3.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2.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1.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0.mp4
有哪些与爱情有关的心理学知识?
1、破窗效应很多事情,只有0和无数次。破窗效应本来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提出,刊载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上。或指很多情况若是放任不管,很容易发展出更坏的结果。而在恋爱中,其实也是十分常见的:如果你的丈夫出轨了,他痛哭流涕向你求情乞求原谅,一遍又一遍说着自己不会再犯了不会再有第二次了。你因为心软原谅了,可是不久后又发现对方偷食禁果的痕迹;以前你在恋爱中从来都没撒过谎,可自从有一次不得已说了第一个谎言之后,你发现后来撒谎的次数只会递增不会止步;如果你在婚姻中受到家暴或者恶语,你会发现无论对方怎么说着自己改,自己会注意,都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无数次家暴或者恶语。很多事情一旦有了起始,再犯就一点都不难。2、身体接触能够有效提升两个人亲密度。Gueguen(2003)的实验发现,如果试验者轻轻地碰一下被试的胳膊,被试更愿意为作为陌生人的实验者捡起其掉落的物品。试验组愿意提供帮助的比率是93%,而控制组只有60%。Vaidis and Halimi-Falkowicz (2008)让大街上的行人填写问卷。被触碰两次的被试比只被触碰过一次的被试更愿意配合填写问卷。当一个女实验者触碰一个男被试的时候,顺从率最高。Gueguen (2010)的研究发现,男人容易把一个不带性色彩的轻微身体接触(触碰手臂)误认为带有色情意味。而女性被试在被轻触手臂后,也较愿意给在大街上邂逅的男性实验者留电话号码。其实很多人在感情中都弄混了先后顺序,认为万事先表白,表白是发起冲锋的号角。其实不是的,表白不是发起冲锋的号角,而是宣布胜利的旗帜,指的就是表白的时机一定是确定对方对你有足够好感时,确认关系的举措,而不是在不确定对方心意的前提下,测试双方关系的方法。真正测试对方是否对你有意思或者提升两个人亲密度的方法,是尝试进行不过分的肢体接触。因为一个女生如果不喜欢你,是不会愿意和你有任何肢体上的接触的,就算是递个东西都可能会在不碰到你的情况下进行;而如果一个女生喜欢你,在你们约会的过程中,你对她的简单触碰她都不会避开,甚至会主动小打小闹拍你几下,所以,大胆尝试牵起对方的手吧。如果对方不排斥,再去进行表白。3、爱情里无休止不计回报付出的一方反而可能不被珍惜。美国有一位妇人,特别喜欢安静。可是她的屋外经常有一堆小朋友在玩闹,于是这位妇人每天都会跑到屋外请求那帮小朋友保持安静。然而,她发现这样的警告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五分钟不到,那帮小朋友就又开始玩闹了。于是,这位美国妇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当那帮小孩子玩闹时,妇人就会给他们每人5美元,并对孩子们说:“你们的玩闹与笑声,让我感到很开心,这5美元是给你们的奖励,希望你们以后能够经常来我这里玩耍。”孩子们得到奖励后非常开心,于是每天都会约好来妇人这里玩耍。可是刚过了两个星期,这位妇人就将酬劳从5美元减到了2美元。小孩子们一看到自己这么努力、拼命地玩闹,换来的报酬却不及最初的一半时,再也没有心思玩闹了。于是,几个小朋友一商量,便一起离开了妇人的窗外。相信这2个小故事,好多人都看到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心理学中的贝勃定律对此做出了解释,贝勃定律认为:当一个人经历过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新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因为我们对于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时他们一旦对我们的关爱不够,我们心里可能就会有怨气,甚至可能会恶语相向。打个比方,当你不停给你女友送礼物,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收到,或者礼物的价值不是越来越高时,对方心里就很有可能会产生不舒服的情绪,会自己闹自己:“他是不是不爱我了?”所以,付出也是要讲究方式的,不能一股脑全部抛出了,否则一旦停止这种付出或者减少,反而会引起负面效果。4.完美爱情=激情+承诺+亲密一段完美的爱情是怎样的?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给出过这样的结论,一段完美的爱情应该具备这三种要素:激情,亲密,承诺,也就是经典的“爱情三角理论”。激情是爱情中的浪漫,性吸引力和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双方三观契合的部分,即便剥离恋人关系,也是亲密的朋友。承诺指双方对未来生活共同的预期,规划,以及相互之间的责任感。只有激情,叫做迷恋;只有亲密,叫做友谊;只有承诺,叫做空洞。5.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陈奕迅的这句歌词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在暧昧期天天找对方聊天的人不一定可以和对方促进感情和了解。一直都在的东西是很容易让人不去珍惜的,反而是那些不确定的东西,或者即将失去、已经失去的东西,更容易唤起人们去珍惜的心情。所谓间歇强化,指的是一种偶然地或间歇地、不是每一次都对所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三只猫关在三个不同的装置中,第一只只要触碰按钮就会有猫粮,第二只触碰后随意给予猫粮,第三只无论怎样触碰都不给猫粮。一定时间的驯化后,你猜哪只猫触碰按钮的频率最高。第二只!在感情中,没什么比这种随机性更让人欲罢不能。不要每天都找天都找ta聊天,每周都找ta约会,那样你会成为第一只猫。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爱情中都包含着一丝掌控欲,让ta看到得到的可能,但又不是每次按键都一定会得到正向反馈。这样挠得人心痒痒、引起人情绪波动,反而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能用得太频繁,否则很容易让人会错意,让对方觉得你真的不喜欢TA。6.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不自觉去模仿他。你们有没有发现,如果两个人经常聊天,他们的表情包会越来越接近。其实人总是会下意识模仿心仪异性的一些行为或者特质。美国行为科学家保尔贝认为,当一个人坠入爱河时就会产生渴望学习对方优点的“同调现象”。喜欢的感情越强烈,渴望相似的欲望就越强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认知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克兰基博士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都渴望变得和自己心爱的人一样。这种行为是受大脑里的“镜像神经元”影响的。所以我们会发现,相爱的人在一起久了,饮食习惯、爱好和三观等都会越来越像。7.恋爱中的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指的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越害怕的事情越有可能会发生,越担心的事情就越可能会出现。好比小时候一遇到不会回答的问题就恨不得把头埋到桌底去,心里默念“老师看不到我”,然后就点到自己了;那些带伞的日子都是晴空万里,而一不带伞一穿小白鞋就开始倾盆大雨;一逃课老师就会点名,辅导员就会查堂。放到恋爱中,很多人不停担心对方到底是不是喜欢自己,有多喜欢自己,会不会离开自己,会不会喜欢别人,担心自己魅力不够。太过于害怕恐惧一样东西的时候,为了避免那个结果,你的行为一定会路走偏锋,比如太过于害怕被抛弃,就一定会反复确认自己是否具有被抛弃的可能性,在这个反复验证的过程中,折磨着自己,也折磨着别人。同样的,在心仪的女生/男生面前,特别怕犯错,结果却往往容易表现刻意不自然,让对方对自己失去兴趣。这一切都是恋爱中的得失心作祟,对对方的需求感太强,导致表现减分。情深不寿,用情至深,态度会变得过于执着甚至偏执,心思会变得患得患失甚至脆弱。好的关系是基于共性和吸引,双方其实都会体会到轻松地愉悦,压迫,捆绑和一味付出只能让这段关系喘不过气来。8.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比你想象中还重要。研究者在正式安排大学新生的见面会之后发现,学生们最初形成的印象在9周后仍然继续影响彼此的情感第一次与人短暂的谋面后,对别人形成的判断深刻而持久。初期的认知在数月之后还会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在初次交往的时候如果十分厌恶某人,那么我们就会回避与他做任何进一步的接触。在遇见一瞬间的时候,人们就会做出判断。这里的"瞬间"指的是1/25秒,这是辨认陌生人面部表情是否愤怒所花的时间;只要十分之一秒的考虑,人们就能断定陌生人是否值得信赖(Willis&Todorov,2006);只要观察陌生人和异性5秒钟的聊天,人们就能确定ta的外向程度,良知水平和智力高低(Carney 2007)。人根据第一印象下判断的时间,比我们想象中还快。以上,希望能帮到你。我是宏桑,一个心理咨询师。同名公众号:宏桑(hongsang1989),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