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治疗

烧伤烫伤如何处理
1、一般的烧烫伤患者,皮肤表现为灼热,有红肿,会有极少或者是较小的水疱出现,此时需要用冷水冲洗被伤部位或者是将皮肤浸泡在水中降低表面温度,随后涂抹蛋清和一般的烫伤药膏处理就可,一般两天左右即可恢复不会留有疤痕。
2、轻度烧烫伤患者皮肤表面会有面积较大的水疱出现,局部变得红肿,且伴随有剧烈的疼痛感,此时若是水泡没破,可以先用冷水冲洗做降温处理,之后用消过毒的针将水泡挑破,擦掉流出来的水,涂抹烫伤膏用纱布包扎,一两天换药一次即可,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即可恢复,多不会留有疤痕。
3、严重的烧烫伤患者,如遭受肿大火灾,此时皮肤容易被烧成焦黑色,严重的话皮肤组织大量损坏,这种情况要先给伤口进行简单处理,防止受伤部位出现感染恶化的情况,之后简单包扎立即送往医院就医。对于重度患者而言,烧烫伤面积过大时,后期需要借助美容整形技术来做皮肤移植方面的工作,给患者的身心以及经济方面带来极大的损害。
如何正确处理烫伤
1、远离热源2、及时降温散热3、正确处理水泡4、科学的包扎5、及时就医1.远离热源:被开水烫伤了之后,首先就要远离热源,如果烫伤处有衣物,那么要小心的脱掉,让伤口能够露出来。要是衣物已经粘在皮肤上脱不下来,那么千万不要硬撕,以免对伤口造成损伤。可以先用温水进行冲洗,然后再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开。2.及时降温散热:如果被烫的地方有大量的余热,那么还需要做好降温散热处理,不然的话会渗透到深层的皮肤,加重烫伤的程度。给烫伤处降温的方法较多,可以准备一些白酒(不能用酒精),用其冲洗烫伤的部位,或者是用医用棉花蘸着白酒敷在烫伤的部位,可以快速吸收伤口处的余热,也能够缓解疼痛,防止起更大更多的水泡。3.正确处理水泡:大多数情况下烫伤都会起水泡,这个时候还应该要正确处理水泡。一般来说,不建议把水泡弄破,否则可能会留下疤痕。不过要是水泡非常大,或者说是在关节部位,那么必须要用消毒针把水泡扎破,让液体流出来。要是水泡已经自己破掉,那么需要用消毒棉球擦拭周围的液体。4.科学的包扎:处理好了伤口之后,用治疗烫伤的药物涂抹,然后找一些干净的纱布把伤口包扎起来。两天之后,打开纱布看一下伤口的愈合情况,如果说已经有好转的迹象,那么要继续涂抹烫伤膏,然后再用纱布包扎。包扎好的伤口要避免被阳光直射,也不要碰水,另外就是要减少活动,加速伤口愈合。一般来说,两周左右创口就能愈合,但如果在这期间发现创口有感染的迹象,应该要立即就医诊治。5.及时就医:如果说烫伤的情况比较严重,达到三级烫伤,这时候就不能私自处理了,不要在伤口处随意涂抹药物,最好是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烧伤的治疗方法?
烧伤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85%左右的烧伤都不严重,可以在家里,诊所或医院急诊室治疗,但是威胁生命的严重烧伤需要立即治疗,最好到有烧伤专科的医院治疗。那么有哪些?治疗烧伤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治疗烧伤?本文是我整理的,仅供参考。 1、轻度烧伤:最好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浸泡45min,创面用手术皁清洗、清创和彻底冲洗,清除大疱液体,随后用凡士林或磺胺嘧啶银纱布覆盖创面,再用厚吸水棉包裹,绷带包扎;每2~3天更换敷料以检查有无感染。头面部、会 *** 、单侧躯干烧伤,严重创面感染,适用暴露疗法。该法需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好,室温30℃左右,相对溼度40%左右,床上用品尽量消毒处理。创面避免受压,定期翻身,关节部位尽量制动。 2、全身治疗:成人Ⅱ度或Ⅲ度烧伤面积超过15%~20%,小儿烧伤面积超过10%的病人,有可能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应进行补液治疗,此外,应依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支援疗法。 3、烧伤的感染处理:感染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凡创伤分泌物的颜色、气味、量发生改变,尤其是出现脓性分泌物,创面出现潮溼溶解,或有点状虫咬状变化,提示创面有感染迹象,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需作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用药量应足,早期给药,多主张静脉给药,必要时,可2~3种抗生素联合用药。若有真菌感染,应给予抗真菌治疗。 烧伤的治疗原则 1、保护烧伤区,防止或尽量清除外源性污染。 2、防治低血容量和休克。 3、治疗区域性和全身感染。 4、促进创面尽早愈合,尽量减少瘢痕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畸形。 5、防治多系统功能衰竭。 烧伤的中医辨证选方 1、毒热炽盛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方药: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水牛角粉10g,生地、玄参、银花、黄连、丹参、麦冬、黄芩、黄柏、山栀、甘草各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若热毒传心者,加清心开窍之品,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热邪传肺者加清肺化痰之品如生石膏、川贝、鱼腥草等; 若热毒传肾,尿少或尿闭者,加车前子、白茅根、猪苓、泽泻;若腹胀便干可加枳实、厚朴、大黄等。 2、热盛伤阴 治法,解毒利溼,养阻清热。 方药:解毒养阴汤加减。南北沙参各20g,西洋参15g,石斛、玄参、佛手、生黄芪、生地、丹参各12g,公英、麦冬、玉竹、银花、甘草各10g,生苡仁20g。若脾胄虚弱者宜调理脾胃为主,以参苓白术散加山药、扁豆、石斛;呃逆嗳气者加制半夏、柿蒂、竹茹。 3、气血双虚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胃。 方药:八珍汤。人参20g,白术、茯苓各30g,当归、白芍、川芎、生地、丹参各15g,红花、桃仁、生黄芪、甘草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若便溏粘臭而频者,加葛根、白头翁、广木香、神曲等;呕血便血者,加三七、白及、侧柏炭、地榆炭、槐花炭。 烧伤怎样治疗 一、西医治疗 1、现场急救 衣服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就地滚动灭火,也可浸入水中灭火,再用剪刀剪开衣物,严禁用手拍打火焰,化学烧伤时应立即脱去被浸染衣物,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创面30~60min,力求彻底。眼部化学烧伤禁用手或手帕揉擦,对头面部烧伤,应立即检查有无角膜烧伤,并予优先冲洗。若为生石灰烧伤,应用干布将其擦去后再用清水冲洗。沥青烧伤,用水冷却结块后连同烧毁的表皮整块揭去,对表皮未被烧毁的Ⅰ度创面可用松节油或汽油轻拭以清除创面的沥青。口服腐蚀性酸引起喉部水肿和上消化道烧伤者,应立即用蛋清,牛奶,镁口服,以免胃胀气,造成穿孔,且禁用胃管洗胃及催吐剂;为预防消化道狭窄,可口服泼尼松,创面仅以清洁敷料或干净被单包扎,以免再损伤或污染。 剧痛者可肌注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或***8~10mg,但伴有颅脑外伤或呼吸困难者忌用,可改服止疼片,口渴者可口服淡盐水或烧伤饮料,但切忌量过大,以免导致水中毒或急性胃扩张,对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合并伤应迅速进行相应急救处理,对创面污染严重,烧伤面积在5%以上者应常规给予破伤风抗病毒血清3000U预防注射。 2、烧伤的早期处理 烧伤的治疗原则: ***1***保护烧伤区,防止或尽量清除外源性污染。 ***2***防治低血容量和休克。 ***3***治疗区域性和全身感染。 ***4***促进创面尽早愈合,尽量减少瘢痕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畸形。 ***5***防治多系统功能衰竭。 ①轻度烧伤: 最好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浸泡45min,创面用手术皁清洗,清创和彻底冲洗,清除大疱液体,随后用凡士林或磺胺嘧啶银纱布覆盖创面,再用厚吸水棉包裹,绷带包扎;每2~3天更换敷料以检查有无感染,头面部,会 *** ,单侧躯干烧伤,严重创面感染,适用暴露疗法,该法需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好,室温30℃左右,相对溼度40%左右,床上用品尽量消毒处理,创面可涂敷成痂药如虎杖液,烧伤溼润膏等,创面避免受压,定期翻身,关节部位尽量制动。 ②全身治疗: 成人Ⅱ度或Ⅲ度烧伤面积超过15%~20%,小儿烧伤面积超过10%的病人,有可能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应进行补液治疗,此外,应依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支援疗法。 ③烧伤的感染处理: 感染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凡创伤分泌物的颜色,气味,量发生改变,尤其是出现脓性分泌物,创面出现潮溼溶解,或有点状虫咬状变化,提示创面有感染迹象,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需作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用药量应足,早期给药,多主张静脉给药,必要时,可2~3种抗生素联合用药,若有真菌感染,应给予抗真菌治疗。 3、其他处理措施 除以上处理外,还需进行其他方面的处理,如深二度烧伤因感染损伤深度加深,或Ⅲ度烧伤并根据情况进行去痂或植皮,因瘢痕形成影响功能,需及时进行各种理疗以恢复功能,如仍不能使受伤部位功能恢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等。 二、预后 严重烧伤: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如水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度创面2~3天内症状消退,3~5天全愈,脱屑,无瘢痕。浅二度如无感染,1~2星期痊愈,不留瘢痕。深二度一般3~4星期痊愈,不留瘢痕。三度创面3~4星期焦痂脱落,需要植皮后愈合,遗留瘢痕,畸形。 二.中医疗法 一】、辨证选方 1.毒热炽盛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方药: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水牛角粉10g,生地、玄参、银花、黄连、丹参、麦冬、黄芩、黄柏、山栀、甘草各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若热毒传心者,加清心开窍之品,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热邪传肺者加清肺化痰之品如生石膏、川贝、鱼腥草等;若热毒传肾,尿少或尿闭者,加车前子、白茅根、猪苓、泽泻;若腹胀便干可加枳实、厚朴、大黄等。 2.热盛伤阴 治法,解毒利溼,养阻清热。 方药:解毒养阴汤加减。南北沙参各20g,西洋参15g,石斛、玄参、佛手、生黄芪、生地、丹参各12g,公英、麦冬、玉竹、银花、甘草各10g,生苡仁20g。若脾胄虚弱者宜调理脾胃为主,以参苓白术散加山药、扁豆、石斛;呃逆嗳气者加制半夏、柿蒂、竹茹。 3.气血双虚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胃。 方药:八珍汤。人参20g,白术、茯苓各30g,当归、白芍、川芎、生地、丹参各15g,红花、桃仁、生黄芪、甘草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若便溏粘臭而频者,加葛根、白头翁、广木香、神曲等;呕血便血者,加三七、白及、侧柏炭、地榆炭、槐花炭。 二】、外治方 1.加味三黄粉外敷治疗各种烫伤Ⅰ~Ⅱ度:药物组成:黄连、黄柏、黄芩各20g,大黄、苦参、白鲜皮各15g,蝉衣10g,海螵蛸5g,冰片2g,轻粉2g,强的松片20mg,氧化锌、滑石粉各20g。配制法:先将8味中药焙乾,研成粉过120目筛,除去杂渣,再将后6味混合研面,入瓶备用,外搽,每日换药1次,纱布包扎,固定即可。***《北京中医》1990;11:15*** 2.10%黄柏、地榆、紫草油,煎水冷溼敷亦可加入鸡蛋清调匀涂敷。 3.紫色疽疮膏和化毒散炊膏各半混匀外敷,待痂皮脱落后可用五倍子、白及等研细撒在疮面上。 4.虎地丁***虎杖、地丁、70%酒精***喷洒创面,每2~4小时1次,12~24小时结痂,以后每日3~4次。 三】、专方验方 1、红花籽油烧伤乳剂: 配制方法:取澄清石灰水500ml,置玻璃容器中,在缓慢搅拌下加入红花籽油500ml,搅拌至乳白色液状即可使用。治法:将创面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擦洗,而后用棉签将药液涂入患部,1天可涂数次。***《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6***4***:373*** 2.大黄密陀僧药膏 治疗烧伤258例疗效观察:将大黄、密陀僧按3:2的比例研极细粉,每100g凡士林加入药粉10g,拌匀即成。用法:清创后按创面大小用此药膏在创面上均匀涂敷, 再用无菌纱布包扎,每1~2天更换1次。 3.广西源安堂药厂生产的肤阴洁搽剂和溼巾 治疗烫伤后期结痂、疤痕、瘙痒等症状有良效。方法:创面用生理盐水常规擦净后,外涂肤阴洁以及用消毒纱布浸溼肤阴洁搽剂后和肤阴洁溼巾外敷,再用绷带包扎,隔日1次。 四】水火烫伤: ***一***辨证论治: 皮肉损伤,红肿的痛,高热,烦躁,口乾,便秘尿少,舌质红而干,苔黄糙,或舌光无苔,脉滑数或弦细而数。清热养阴。黄连解毒汤加银花、甘草等。 疮面腐烂,分泌物增多,区域性水肿,寒战高热,汗多,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清热解毒、清营凉血。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加减。 有不同脏腑的见证,参照火毒***炽盛***证依赃腑兼症加减: ***1***火毒传心者,加清心开窍之品,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2***热毒传肺者,加清肺化痰之品,如生石膏、知母、贝母、桔梗、鱼腥草、桑白皮等。 ***3***热毒传肾者,尿少尿闭加车前子、淡竹叶、白茅根、猪苓、泽泄;血尿加大小蓟。琥珀等。 ***4***热毒传肝者,加平肝熄风之品,如羚羊角、钩藤、龙齿、石决明等。 ***5***热毒传脾者,腹胀便秘加大黄。玄明粉、帜实、厚朴、莱菔子、大腹皮等;便溏粘臭而频加葛根、白头翁、神曲、广木香等;呕血便血加三七、白及、侧柏炭、槐花炭、地榆炭等。 具有火盛伤阴见症外,兼见精神萎靡,气促,体温反低,肢厥或振颤,舌质淡嫩,脉虚大无力或微细,回阳生脉。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减。厥脱重者,参附龙牡汤加减。 后期热毒渐退,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创面肉芽色淡,新肉难长,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数或迟缓。补益气血。八珍汤合四妙散加减。 热毒已退,口燥咽乾,食欲不振,唇焦开裂,腹胀便结或腹泄,舌淡有裂纹,或无苔似镜,脉细弱。益气滋阴。益胃汤加西洋参、金石斛、陈皮、谷麦芽、鸡内金、厚朴花等。外治及其他治疗: 1.初期:清洁创面,用清凉膏***风化石灰***、万花油外搽。 2.中期:创面有感染者,用黄连膏、烧伤溼润膏,渗液多时,用2%黄连液、2%黄柏液或银花甘草液溼敷。 3.后期:腐脱生新时,用生肌玉红膏、生肌白玉膏外敷。 4.单方验方:桐花油***桐花120g、桐油500g,将桐花浸于桐油中,加盖密封、离地储存3个月即可***,用时以毛笔蘸取药油涂创面,3次/日,以创面溼润为度。适用于Ⅰ、Ⅱ度烧伤。
烧伤的治疗方法
烧伤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85%左右的烧伤都不严重,可以在家里,诊所或医院急诊室治疗,但是威胁生命的严重烧伤需要立即治疗,最好到有烧伤专科的医院治疗。那么烧伤的治疗 方法 有哪些?治疗烧伤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治疗烧伤?本文是我整理的烧伤的治疗方法,仅供参考。 烧伤的治疗方法 1、轻度烧伤:最好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浸泡45min,创面用手术皂清洗、清创和彻底冲洗,清除大疱液体,随后用凡士林或磺胺嘧啶银纱布覆盖创面,再用厚吸水棉包裹,绷带包扎;每2~3天更换敷料以检查有无感染。头面部、会阴部、单侧躯干烧伤,严重创面感染,适用暴露疗法。该法需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好,室温30℃左右,相对湿度40%左右,床上用品尽量消毒处理。创面避免受压,定期翻身,关节部位尽量制动。 2、全身治疗:成人Ⅱ度或Ⅲ度烧伤面积超过15%~20%,小儿烧伤面积超过10%的病人,有可能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应进行补液治疗,此外,应依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支持疗法。 3、烧伤的感染处理:感染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凡创伤分泌物的颜色、气味、量发生改变,尤其是出现脓性分泌物,创面出现潮湿溶解,或有点状虫咬状变化,提示创面有感染迹象,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需作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用药量应足,早期给药,多主张静脉给药,必要时,可2~3种抗生素联合用药。若有真菌感染,应给予抗真菌治疗。 烧伤的治疗原则 1、保护烧伤区,防止或尽量清除外源性污染。 2、防治低血容量和休克。 3、治疗局部和全身感染。 4、促进创面尽早愈合,尽量减少瘢痕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畸形。 5、防治多系统功能衰竭。 烧伤的中医辨证选方 1、毒热炽盛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方药: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水牛角粉10g,生地、玄参、银花、黄连、丹参、麦冬、黄芩、黄柏、山栀、甘草各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若热毒传心者,加清心开窍之品,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热邪传肺者加清肺化痰之品如生石膏、川贝、鱼腥草等; 若热毒传肾,尿少或尿闭者,加车前子、白茅根、猪苓、泽泻;若腹胀便干可加枳实、厚朴、大黄等。 2、热盛伤阴 治法,解毒利湿,养阻清热。 方药:解毒养阴汤加减。南北沙参各20g,西洋参15g,石斛、玄参、佛手、生黄芪、生地、丹参各12g,公英、麦冬、玉竹、银花、甘草各10g,生苡仁20g。若脾胄虚弱者宜调理脾胃为主,以参苓白术散加山药、扁豆、石斛;呃逆嗳气者加制半夏、柿蒂、竹茹。 3、气血双虚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胃。 方药:八珍汤。人参20g,白术、茯苓各30g,当归、白芍、川芎、生地、丹参各15g,红花、桃仁、生黄芪、甘草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若便溏粘臭而频者,加葛根、白头翁、广木香、神曲等;呕血便血者,加三七、白及、侧柏炭、地榆炭、槐花炭。 烧伤怎样治疗 一、西医治疗 1、现场急救 衣服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就地滚动灭火,也可浸入水中灭火,再用剪刀剪开衣物,严禁用手拍打火焰,化学烧伤时应立即脱去被浸染衣物,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创面30~60min,力求彻底。眼部化学烧伤禁用手或手帕揉擦,对头面部烧伤,应立即检查有无角膜烧伤,并予优先冲洗。若为生石灰烧伤,应用干布将其擦去后再用清水冲洗。沥青烧伤,用水冷却结块后连同烧毁的表皮整块揭去,对表皮未被烧毁的Ⅰ度创面可用松节油或汽油轻拭以清除创面的沥青。口服腐蚀性酸引起喉部水肿和上消化道烧伤者,应立即用蛋清,牛奶,镁口服,以免胃胀气,造成穿孔,且禁用胃管洗胃及催吐剂;为预防消化道狭窄,可口服泼尼松,创面仅以清洁敷料或干净被单包扎,以免再损伤或污染。 剧痛者可肌注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或吗啡8~10mg,但伴有颅脑外伤或呼吸困难者忌用,可改服止疼片,口渴者可口服淡盐水或烧伤饮料,但切忌量过大,以免导致水中毒或急性胃扩张,对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合并伤应迅速进行相应急救处理,对创面污染严重,烧伤面积在5%以上者应常规给予破伤风抗病毒血清3000U预防注射。 2、烧伤的早期处理 烧伤的治疗原则: (1)保护烧伤区,防止或尽量清除外源性污染。 (2)防治低血容量和休克。 (3)治疗局部和全身感染。 (4)促进创面尽早愈合,尽量减少瘢痕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畸形。 (5)防治多系统功能衰竭。 ①轻度烧伤: 最好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浸泡45min,创面用手术皂清洗,清创和彻底冲洗,清除大疱液体,随后用凡士林或磺胺嘧啶银纱布覆盖创面,再用厚吸水棉包裹,绷带包扎;每2~3天更换敷料以检查有无感染,头面部,会阴部,单侧躯干烧伤,严重创面感染,适用暴露疗法,该法需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好,室温30℃左右,相对湿度40%左右,床上用品尽量消毒处理,创面可涂敷成痂药如虎杖液,烧伤湿润膏等,创面避免受压,定期翻身,关节部位尽量制动。 ②全身治疗: 成人Ⅱ度或Ⅲ度烧伤面积超过15%~20%,小儿烧伤面积超过10%的病人,有可能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应进行补液治疗,此外,应依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支持疗法。 ③烧伤的感染处理: 感染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凡创伤分泌物的颜色,气味,量发生改变,尤其是出现脓性分泌物,创面出现潮湿溶解,或有点状虫咬状变化,提示创面有感染迹象,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需作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用药量应足,早期给药,多主张静脉给药,必要时,可2~3种抗生素联合用药,若有真菌感染,应给予抗真菌治疗。 3、其他处理 措施 除以上处理外,还需进行其他方面的处理,如深二度烧伤因感染损伤深度加深,或Ⅲ度烧伤并根据情况进行去痂或植皮,因瘢痕形成影响功能,需及时进行各种理疗以恢复功能,如仍不能使受伤部位功能恢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等。 二、预后 严重烧伤: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如水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度创面2~3天内症状消退,3~5天全愈,脱屑,无瘢痕。浅二度如无感染,1~2星期痊愈,不留瘢痕。深二度一般3~4星期痊愈,不留瘢痕。三度创面3~4星期焦痂脱落,需要植皮后愈合,遗留瘢痕,畸形。 二.中医疗法 一】、辨证选方 1.毒热炽盛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方药: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水牛角粉10g,生地、玄参、银花、黄连、丹参、麦冬、黄芩、黄柏、山栀、甘草各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若热毒传心者,加清心开窍之品,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热邪传肺者加清肺化痰之品如生石膏、川贝、鱼腥草等;若热毒传肾,尿少或尿闭者,加车前子、白茅根、猪苓、泽泻;若腹胀便干可加枳实、厚朴、大黄等。 2.热盛伤阴 治法,解毒利湿,养阻清热。 方药:解毒养阴汤加减。南北沙参各20g,西洋参15g,石斛、玄参、佛手、生黄芪、生地、丹参各12g,公英、麦冬、玉竹、银花、甘草各10g,生苡仁20g。若脾胄虚弱者宜调理脾胃为主,以参苓白术散加山药、扁豆、石斛;呃逆嗳气者加制半夏、柿蒂、竹茹。 3.气血双虚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胃。 方药:八珍汤。人参20g,白术、茯苓各30g,当归、白芍、川芎、生地、丹参各15g,红花、桃仁、生黄芪、甘草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若便溏粘臭而频者,加葛根、白头翁、广木香、神曲等;呕血便血者,加三七、白及、侧柏炭、地榆炭、槐花炭。 二】、外治方 1.加味三黄粉外敷治疗各种烫伤Ⅰ~Ⅱ度:药物组成:黄连、黄柏、黄芩各20g,大黄、苦参、白鲜皮各15g,蝉衣10g,海螵蛸5g,冰片2g,轻粉2g,强的松片20mg,氧化锌、滑石粉各20g。配制法:先将8味中药焙干,研成粉过120目筛,除去杂渣,再将后6味混合研面,入瓶备用,外搽,每日换药1次,纱布包扎,固定即可。(《北京中医》1990;11:15) 2.10%黄柏、地榆、紫草油,煎水冷湿敷亦可加入鸡蛋清调匀涂敷。 3.紫色疽疮膏和化毒散炊膏各半混匀外敷,待痂皮脱落后可用五倍子、白及等研细撒在疮面上。 4.虎地丁(虎杖、地丁、70%酒精)喷洒创面,每2~4小时1次,12~24小时结痂,以后每日3~4次。 三】、专方验方 1、红花籽油烧伤乳剂: 配制方法:取澄清石灰水500ml,置玻璃容器中,在缓慢搅拌下加入红花籽油500ml,搅拌至乳白色液状即可使用。治法:将创面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擦洗,而后用棉签将药液涂入患部,1天可涂数次。(《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6(4):373) 2.大黄密陀僧药膏 治疗烧伤258例疗效观察:将大黄、密陀僧按3:2的比例研极细粉,每100g凡士林加入药粉10g,拌匀即成。用法:清创后按创面大小用此药膏在创面上均匀涂敷, 再用无菌纱布包扎,每1~2天更换1次。 3.广西源安堂药厂生产的肤阴洁搽剂和湿巾 治疗烫伤后期结痂、疤痕、瘙痒等症状有良效。方法:创面用生理盐水常规擦净后,外涂肤阴洁以及用消毒纱布浸湿肤阴洁搽剂后和肤阴洁湿巾外敷,再用绷带包扎,隔日1次。 四】水火烫伤: (一)辨证论治: 皮肉损伤,红肿的痛,高热,烦躁,口干,便秘尿少,舌质红而干,苔黄糙,或舌光无苔,脉滑数或弦细而数。清热养阴。黄连解毒汤加银花、甘草等。 疮面腐烂,分泌物增多,局部水肿,寒战高热,汗多,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清热解毒、清营凉血。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加减。 有不同脏腑的见证,参照火毒(炽盛)证依赃腑兼症加减: (1)火毒传心者,加清心开窍之品,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2)热毒传肺者,加清肺化痰之品,如生石膏、知母、贝母、桔梗、鱼腥草、桑白皮等。 (3)热毒传肾者,尿少尿闭加车前子、淡竹叶、白茅根、猪苓、泽泄;血尿加大小蓟。琥珀等。 (4)热毒传肝者,加平肝熄风之品,如羚羊角、钩藤、龙齿、石决明等。 (5)热毒传脾者,腹胀便秘加大黄。玄明粉、帜实、厚朴、莱菔子、大腹皮等;便溏粘臭而频加葛根、白头翁、神曲、广木香等;呕血便血加三七、白及、侧柏炭、槐花炭、地榆炭等。 具有火盛伤阴见症外,兼见精神萎靡,气促,体温反低,肢厥或振颤,舌质淡嫩,脉虚大无力或微细,回阳生脉。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减。厥脱重者,参附龙牡汤加减。 后期热毒渐退,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创面肉芽色淡,新肉难长,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数或迟缓。补益气血。八珍汤合四妙散加减。 热毒已退,口燥咽干,食欲不振,唇焦开裂,腹胀便结或腹泄,舌淡有裂纹,或无苔似镜,脉细弱。益气滋阴。益胃汤加西洋参、金石斛、陈皮、谷麦芽、鸡内金、厚朴花等。外治及其他治疗: 1.初期:清洁创面,用清凉膏(风化石灰)、万花油外搽。 2.中期:创面有感染者,用黄连膏、烧伤湿润膏,渗液多时,用2%黄连液、2%黄柏液或银花甘草液湿敷。 3.后期:腐脱生新时,用生肌玉红膏、生肌白玉膏外敷。 4.单方验方:桐花油(桐花120g、桐油500g,将桐花浸于桐油中,加盖密封、离地保存3个月即可),用时以毛笔蘸取药油涂创面,3次/日,以创面湿润为度。适用于Ⅰ、Ⅱ度烧伤。
如何治疗手烧伤 4种方法来治疗手烧伤
目录方法1:判断伤势1、确保环境安全。2、求救。3、评估手的伤势。方法2:护理一度烧伤1、识别一度烧伤。2、治疗一度烧伤。3、取下首饰。4、涂芦荟汁或烧伤膏。5、必要时服用止痛药。6、密切留意伤势。方法3:治疗二度烧伤1、识别二度烧伤。2、取下首饰。3、冲洗烧伤部位。4、涂抗菌药膏。5、处理破掉的水疱6、每天换新的绷带。7、自制蜂蜜药膏。8、密切留意伤势。方法4:处理三度烧伤和重度烧伤1、识别重度烧伤。2、识别三度烧伤。3、应付烧伤情况。4、照顾烧伤病人。5、包扎烧伤部位。6、去医院接受治疗。你是否曾经在用火炉烹饪的时候,不小心烧伤手或手臂?是否会感到不知所措,或者不确定伤势有多严重?别担心,下面的方法可以帮你确保人身安全并治疗烧伤。方法1:判断伤势1、确保环境安全。被烧伤后,马上停止正在做的事。熄掉明火或火炉,确保不会再有人受伤。如果火势失去控制,要尽快逃离并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如果是化学烧伤,为了安全起见,马上停止正在做的事,然后清场。试着清除皮肤上的化学品。用干的刷子清除干化学品,或者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如果是电烧伤,关掉电源,远离所有电线。2、求救。要是家里的火势失去控制,拨打119或当地紧急求救电话联络消防局。如果你不确定化学品会不会引起其它后果,可以联络中毒控制中心。至于电烧伤,要是电线还带着电,或者烧伤是高压线或雷击所致,也要赶紧拨打119或当地紧急求救电话。如果不确定电线是否还带电,不要直接去触碰。用干燥又不导电的东西触碰电线,比如一块干木头或塑料。被电烧伤一定要就医治疗,因为电流会影响身体自然存在的电脉冲,引起严重的后果。3、评估手的伤势。观察和评估烧伤部位受到的损伤。注意被烧伤的位置。观察烧伤部位的外观是否有任何特征。这些信息能帮助你判断烧伤程度。烧伤按照严重程度被归类为一度、二度或三度。一度烧伤最轻微,三度烧伤最严重。治疗方法也因烧伤程度而异。要是手掌被烧伤,一定要立刻就医。手掌烧伤可能导致长期残疾。如果是一根或多根手指环形烧伤,也要立刻就医。这类烧伤会阻碍血流,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能面临截指。方法2:护理一度烧伤1、识别一度烧伤。一度烧伤只影响表皮。烧伤部位会轻微红肿,感觉疼痛。按压皮肤再松开,皮肤会发白。如果皮肤只是发红,没有起水疱或破皮,那就是一度烧伤。如果轻微烧伤涉及整个手、脸或呼吸道、双手或脚的大部分面积、腹股沟、臀部或主要关节,建议去看医生。除非有水疱形成,否则晒伤通常是一度烧伤。2、治疗一度烧伤。一旦你根据外观和感觉确认是一度烧伤,迅速镇定地来到水槽前。把手或手臂伸到水龙头下,用冷水冲洗15到20分钟。这样能帮助皮肤散热,从而减轻炎症。你也可以装一碗冷水,把烧伤部位浸泡几分钟。这样也能散热、减轻炎症和防止疤痕形成。不要使用冰块。烧伤部位长时间接触冰块会造成冻伤。周围的皮肤接触到冰块也可能受到损伤。不要在烧伤部位涂黄油或吹风。这些方法无济于事,而且容易引起感染。3、取下首饰。烧伤后皮肤会肿胀,可能导致手上戴的首饰变得很紧,很不舒服,影响血液循环甚至陷进肉里。取下烧伤部位的首饰,比如戒指或手镯。4、涂芦荟汁或烧伤膏。如果家里有芦荟植物,折断靠近茎秆中心的底层叶片。切掉边缘的尖刺,将芦荟叶纵向切开,直接将芦荟汁涂抹到烧伤部位。烧伤部位会立刻降温,有效舒缓一度烧伤。如果没有芦荟植物,可以使用市售的100%纯正芦荟胶。芦荟不可以涂在开放性伤口上。5、必要时服用止痛药。短期使用非处方止痛药是安全的,包括扑热息痛(泰诺)、萘普生(Aleve)或布洛芬(Advil、Motrin)。6、密切留意伤势。烧伤可能在几个小时内恶化。冲洗并治疗烧伤部位后,继续密切留意伤势,确认它没有发展成二度烧伤。如果恶化了,考虑就医治疗。方法3:治疗二度烧伤1、识别二度烧伤。二度烧伤比一度烧伤严重,前者伤及表皮和比较深层的真皮层。不过,这不代表必须就医治疗。遭受二度烧伤的部位会呈深红色,皮肤起水疱,有红白相间的斑点,比一度烧伤更红更肿,可能看起来湿润或发亮。烧伤部位本身可能发白或变色。如果烧伤面积大于7.6厘米(3英寸),需要按三度烧伤处理,并立刻就医治疗。二度烧伤的常见原因包括烫伤、被火烧、碰到非常热的东西、严重晒伤、化学烧伤和电烧伤。2、取下首饰。烧伤后皮肤会肿胀,可能导致手上戴的首饰变得很紧,很不舒服,影响血液循环甚至陷进肉里。取下烧伤部位的首饰,比如戒指或手镯。3、冲洗烧伤部位。二度烧伤的治疗方法和一度烧伤几乎一样。被烧伤后,迅速镇静地来到水槽,将手或手臂放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洗15到20分钟。这样有助于皮肤散热和减轻炎症。如果起水疱,不要弄破它们。水疱有助于皮肤愈合,弄破它们反倒容易引发感染,延长愈合时间。不要在烧伤部位涂黄油或敷冰块。不要对着烧伤部位吹风,这样容易引起感染。4、涂抗菌药膏。由于二度烧伤伤及真皮层,受感染的几率更大。在烧伤部位抹上抗菌药膏,然后才包扎。磺胺嘧啶银(Silvadene)是受欢迎的烧伤抗菌药膏。通常不需要处方就能买到。涂厚一点,让它能在皮肤上渗透更久一些。5、处理破掉的水疱。如果水疱自行或不小心破掉,不要惊慌。用温和的肥皂和干净的水清洁它。抹上抗菌药膏,用新的绷带包扎伤口。6、每天换新的绷带。烧伤部位的药膏和绷带每天都要更换,以免受感染。拆掉旧绷带,把它丢掉。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不要使用肥皂,不要擦拭皮肤。就让水在伤口上流几分钟。用干净的毛巾拍干。抹上烧伤膏、抗菌药膏或芦荟,促进伤口愈合。用新的无菌绷带包扎。当伤口好了或快要好了,就不需要再包扎。7、自制蜂蜜药膏。虽然被医生认为是替代疗法,但是一些研究支持用蜂蜜治疗烧伤。取一茶匙蜂蜜轻轻抹在伤口上。蜂蜜有天然抗菌作用,防止伤口感染细菌,又不会损伤周围的健康皮肤。蜂蜜的低酸碱值和高渗透压也有助于伤口愈合。建议使用药用蜂蜜,而不是烘培用的蜂蜜。研究显示蜂蜜或许比常用的磺胺嘧啶银处方药膏更好。每天都要换药。如果伤口经常渗液,要换得更频密。要是烧伤部位无法包扎,那就每6小时抹蜂蜜1次。蜂蜜也能帮助烧伤部位降温。8、密切留意伤势。烧伤可能在几个小时内恶化。冲洗并治疗烧伤部位后,继续密切留意伤势,确认它没有发展成三度烧伤。如果恶化了,立刻就医治疗。在皮肤愈合期间,观察是否出现感染迹象和症状,比如烧伤部位流脓、发烧、肿胀或皮肤越来越红。要是出现这些迹象,赶紧就医治疗。方法4:处理三度烧伤和重度烧伤1、识别重度烧伤。如果伤及关节或身体大面积,可以被归类为重度烧伤。伤势影响伤者的生命体征或日常活动,也被归类为重度烧伤。它们应该被当成三度烧伤处理,需要立刻就医治疗。2、识别三度烧伤。烧伤部位出血或看起来有点发黑,可能是三度烧伤。三度烧伤涉及所有皮肤层,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烧伤部位可能呈白色、褐色、黄色或焦黑色。皮肤可能很干燥或呈皮革样。由于神经受损,所以不像一度或二度烧伤那样痛。三度烧伤需要立刻就医治疗。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或立刻前往急诊室。烧伤部位可能发生感染,皮肤也许无法长回来。如果衣服粘着烧伤部位,不要用力拉扯。要立刻去医院救助。3、应付烧伤情况。如果你或身边某个人遭到三度烧伤,立刻拨打紧急救援电话。等待救护车期间,轻轻摇晃伤者,看看他是否有反应。要是没反应,注意他是否有移动或呼吸的迹象。要是伤者没有呼吸,而且你曾受过急救培训,可以开始给伤者做心肺复苏。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心肺复苏,可以让紧急服务调度员来指导你。专心做胸外按压,不要试图疏通呼吸道或进行人工呼吸。让伤者平躺。跪在他的肩膀旁边。把手放在伤者胸口正中间,调整自己的姿势,伸直手臂和手肘,好让肩膀和手处在同一条直线。往下按压伤者胸口,大概每分钟100下。4、照顾烧伤病人。等待紧急救援人员到来期间,帮病人脱掉紧身的衣服和首饰。如果衣服或首饰陷入烧伤部位,放着不要脱,等待救援人员到来。用力脱下来会扯下皮肤,造成二次伤害。注意给自己或伤者保暖,因为严重烧伤可能引起休克。不要像处理轻微烧伤那样将烧伤部位泡在水里。这样可能导致体温过低。如果可以,将烧伤部位抬到高于心脏的位置,帮助减轻肿胀。不要给伤者吃止痛药。不要给伤者任何会影响急救的东西。不要弄破水疱、刮掉死皮、涂抹芦荟或药膏。5、包扎烧伤部位。如果可以,应该试着包扎烧伤部位,避免它受感染。用不会粘着伤口的东西进行包扎,比如轻薄的纱布或湿绷带。如果烧伤很严重,绷带会粘着伤口,那就等待救援到来。你也许可以使用保鲜膜。研究显示用保鲜膜暂时包扎伤口很有效。它能保护伤口,阻止外面的微生物进入伤口。6、去医院接受治疗。抵达医院后,医护人员会迅速移动你,让你尽快得到适当治疗。他们可能开始给你输液,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他们也会清理烧伤部位,这个过程很痛,可能会给你吃止痛药。之后会抹上药膏或乳膏,用无菌绷带或纱布包扎。必要时,他们还会营造温暖潮湿的环境,以促进伤口愈合。营养师可能会建议高蛋白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如有必要,医生可能会和你讨论随后的植皮手术,一般从身体其它部位取皮来覆盖烧伤部位。医护人员会教导你在家换药。出院后,你需要自己在家换药。按医生指示复诊,确保伤口愈合得当。小提示如果你有任何疑虑,不妨联络医生了解更多详情。伤口很可能留下疤痕,尤其是比较严重的伤口。
怎样治疗烧伤
(1)地榆炭180克,冰片8克,白蔹75克,共研为细末,用香油或豆油调和。清洗患部后,涂上述药膏,每天一次,直到愈合。
(2)二花50克,生地37克,桔梗26克,黄芪38克,木通32克,大黄38克,连翘37克,玄参31克,当归38克,黄芩31克,甘草38克,共研为细末,开水冲调,一次灌服。可治严重烧伤。
(3)香油加热到沸腾,再降到温凉。将鲜鸡蛋放在酒精中消毒20分钟,并按无菌操作法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个小孔,让蛋清流进消毒杯中,加入等量的香油混合,再加2%盐酸普鲁卡因,混匀后,涂在清洗干净的创面上,开始每天涂2次,后期一天涂一次。
(4)70克南瓜捣烂和麻油或菜籽油600毫升,调匀备用,取适量涂在患部。
(5)陈石灰1800克,鲜地龙40条,菜籽油600毫升,冰片65克,把石灰和冰片研成细末,加入地龙泥拌和,再加菜油调匀,涂在患部,连涂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