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丹徒

丹阳在哪里
丹阳在江苏省镇江市。 丹阳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旅游资源独特,科技教育发达。坚实的农业基础,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便捷发达的交通条件,现代化的邮电通讯,充足的供电状况,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优美整洁的城市容貌,构成了丹阳经济巨大的发展优势和开发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丹阳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初步形成新兴轻工业城市的雏形,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之一,属江苏省十强县(市)之一,在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小康县(市)及全国科技百强县(市)中的位置也名列前茅,还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教育先进市。 丹阳市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属海洋性气候。由于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春季和秋季为冬、夏季风转换季节,冷暖气团相互争雄,旋进旋退,寒暑干湿变化显著;夏季受温暖潮湿的海洋气团控制,天气炎热多雨;冬季多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以寒冷、少雨天气为主。具有气候湿润、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丹阳市共有河道96条,计长464公里,其中以京杭运河、鹤溪河、九曲河、香草河、丹金溧漕河为主脉,沟通丹阳市水系,形成丹阳市水系系统。
丹阳是哪里
丹阳,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走廊,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县级城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属太湖流域片区。东距上海200公里,西距省城南京68公里;东与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相邻,西与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市相连,南与常州金坛区接壤,北接镇江新区,并与扬中市隔江相望。现为镇江市行政代管。丹阳古称曲阿,后取“丹凤朝阳”之意而得名。丹阳市历史悠久,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建置始于战国,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齐梁故里。丹阳文化属吴越文化,丹阳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丹阳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122省道、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镇丹高速、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被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丹阳是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素有“中国眼镜之乡”美誊。
丹徒区是哪个城市
丹徒区是镇江市辖区。 丹徒区,隶属江苏省镇江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邻镇江市大港新区,西接句容市,南连丹阳市、金坛区,境北长江中有3座洲岛,分别与扬州市仪征 市、邗江区隔江相望。环绕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总面积617.08平方公里。 2020年,丹徒区常住人口34.74万人,户籍人口28.89万人。境内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32个、1080余人。截至2021年10月,丹徒区下辖2个街道、6个镇。 丹徒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历史沿革: 1949年,镇江解放,分镇江县为镇江市、丹徒县。市区划归市管,市郊及农村入丹徒县,属苏南行政区镇江专区管辖。 1953年,苏南、苏北两行政区撤销,置江苏省。 1958年,镇江专区改称常州专区,丹徒县并入镇江市。 1959年,常州专区复称镇江专区。 1962年,恢复丹徒县,属镇江专区。 1971年,镇江专区改称镇江地区,仍辖丹徒县。 1983年,撤销镇江地区,镇江市改为省辖市,丹徒县归镇江市管辖。 2002年,撤销丹徒县,设立镇江市丹徒区。
丹徒区是哪个城市
丹徒区是镇江市的。 丹徒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邻镇江市大港新区,西接句容市,南连丹阳市、金坛区,境北长江中有3座洲岛,分别与扬州市仪征市、邗江区隔江相望。环绕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总面积617.08平方公里。境内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32个、1080余人。 丹徒区,最早称“宜”。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郡县。三十七年,改谷阳县为丹徒县。清,划出太平洲的属地建太平厅(今扬中县)。1983年,镇江市改为省辖市,丹徒县归镇江市管辖。2002年,撤销丹徒县,设立镇江市丹徒区。 丹徒区交通运输情况 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丹徒交汇,沪宁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横贯境内,丹徒区境内两大货运港口,高资港是长江中下游的重大件联运中心,主要运输煤炭、水泥、管桩以及危险品等,货物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 丹徒区境内公路客运量13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008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002万吨,货运周转量159311万吨公里;水路货物运输量113万吨,货运周转量20555万吨公里;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467万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丹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