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帆

商业和贸易有区别么
1、商业指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兴起于先秦时期。现代的商业分为线下以及线上两种,极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商业,是一种有组织的提供顾客所需的商品与服务行为。大多数的商业行为是通过以成本以上的价格卖出商品或服务来赢利,如微软、索尼、IBM、联想、通用都是盈利性的商业组织典型的代表。然而某些商业行为只是为了提供运营商业所需的基本资金,一般称这种商业行为为非赢利性的,如各种基金会,以及红十字会等。一般认为,商业源于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它的本质是交换,而且是基于人们对价值的认识的等价交换。
2、贸易,是在平等互愿的前提下进行的货品或服务交易。贸易属于商业行为。贸易是在交易市场里面进行的,最原始的贸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换货品或服务。现代的贸易则普遍以一种媒介(金钱)作贸易平等代换。 金钱及非实体金钱大大简化和促进了贸易,两个贸易者之间的贸易称为双边贸易,多于两个贸易者的则称为多边贸易。
万变不离其宗,贸易的核心是交换。
交换,是交货与付款两对立流程的统一。在自由平等的正常主体之间,交换遵循的原则是等价和同步。同步交换,就是交货与付款互为条件,是等价交换的保证。
交换过程分为交换协议阶段和标的转移阶段。标的包含商品、服务、劳务、技术、信息等。交换协议是双方对立主体对标的达成一个彼此能够接受和认同的所谓等价的值。标的所有权的转移是以对价的同步互动为条件,所以交换是在动态过程中实现的。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现成标的的面对面交易,同步交换容易实现;但许多情况下由于交易标的的流转验收(如商品货物的流动、服务劳务的转化)需要过程,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异步和分离的矛盾不可避免,同步交换往往是不现实的。
而异步交换,先收受对价的一方容易违背道德和协议,破坏等价交换原则,故先支付对价的一方往往会受制于人,自陷被动、弱势的境地,承担风险。 异步交换必须附加信用保障或法律支持,交换才能顺利完成。虚拟的信用是不确定因素,必须通过实在的保障使之成为确定因素。同步交换,则可以规避不等价交换的风险。
作为交换中两对立流程之一的付款,受条件及方法所限,现行的支付方式往往是简单的即时性直接付转,一步支付。比如国内的结算方式,按不同标准有不同分类,这里按结算形式,分为钞票结算、票据结算(包括支票、本票、银行汇票、承兑汇票)、汇转结算(包括电汇、网上支付)。以上除了承兑汇票属于期票结算,其余都可视为现金结算。其中钞票结算和票据结算适配当面现货交易,可实现同步交换(支票属个体信用存在空头等因素的恶意退票风险,导致异步交换); 汇转结算适配隔面现货交易,对于隔面或期货交易,若无信用保障和法律支持,即时性一步支付导致异步交换容易引发非等价交换风险。现实中买方先付款后不能按时按质按量收获标的,卖方先交货后不能按时如数收到价款,被拖延、折扣或拒付等引发经济纠纷的事件时有发生。
相比之下,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的信用证结算则注重遵循同步交换的原则,体现了过程化分步支付的理念,有效防范了支付风险。
综合而言,为确保等价交换要遵循同步交换的原则,防范异步交换风险。对当面现货贸易,适配即时性一步支付方式;对隔面或期货贸易,适配过程化分布支付方式。
贸易出现的原因众多。由于劳动力的专门化,个体只会从事一个小范畴的工作,所以他们必须以贸易来获取生活的日用品。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往往是因为一地在生产某产品上有相对优势,如有较佳的技术、较易获取原材料等。
商业属于第几产业?
第三产业。第三级产业行业在一件产品的生产链中担任物流、分销、中介等工作。第三级产业需要接触产品的终端顾客,是该产品自生产至供应市场的最后阶段。 一些特殊的例子,例如教育、学术研究、科技研发、法律专业、医疗等行业便是教科书、教学工具、实验工具、医疗工具这些操作性产品,和宪法、法律、科学理论这些概念性产品的第三级产业。 扩展资料: 一件产品的第三级产业是产品自生产至接触其终端顾客的最后阶段。 由于每样产品都有自己独有的生产链,所以第三产业对于不同的产品而言有不同的意义,一部手机的生产链中的第三级产业为手机的物流、批发、分销、维修,而对于一橦楼房来说,它的第三级产业就是房地产中介。 第三级产业需要接触产品的终端顾客,是该产品自生产至成品的最后阶段,诸如餐饮、客运、分销、艺术品拍卖、房地产中介,就分别是食品、交通工具、商品、艺术品、楼房这些产品的第三级产业。 第三产业于发达国家的生产总值比重约占70%以上;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比重大约55-6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