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活版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活版
文言文阅读活版
提示:

文言文阅读活版

1. 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后面的题目 小题1:C 小题2:(1)磨刀石 (2)完毕 小题3:(1)把它拿到火上烤。(2)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小题4:①刻字方便 ②不易变形 ③便于取用 小题1: 试题分析:本考4个虚词“具、奇、以、从”,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中的“则第二板已 具 ”中“具”是准备的意思,“百废 具 兴” 中的“具”是全都的意思。B中“有 奇 字素无备者”中“奇”为偏僻的意思,“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 ”中的“奇”是余数,零头的意思。D中“其印为予群 从 所得”中的“从”是跟从的意思,“隶而 从 者”中的“从”是跟随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文中的“字平如 砥 ”中的“砥”是磨刀石的意思,“用 讫 再火令药熔”中的“讫”是完毕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持、为、贮”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1)把它拿到火上烤。(2)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小题4: 试题分析:从全文看,活版印刷用胶泥做字模的原因有:①刻字方便②不易变形③便于取用,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大致了解本文的意思之后,都可以归纳出活版印刷用胶泥做字模的原因。 2.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板》,完成后面小题 小题1:(1)盛:盛大,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2)以: 用(共2分。每个词1分) 小题2:)翻译:在铁板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盖上 (2)翻译: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 小题3:①用胶泥刻字②字印③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④方便、快捷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盛:盛大,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 “以”是用,课下要对“以”的用法加以总结。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以”“ 之”的意思,,2句中“素”“旋”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词语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即可。注意要求:①③空用原文回答,②④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3.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版》(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小题1:B 小题2:(1)几个(2)用 小题3: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溶化,用手轻轻一弹(抹),那些字模就自然就掉下来。(每句1分) 小题4:①用药物蒙铁板;②密布字印;③火烧(每空1分)(原文回答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中“为”意思是“被当作”A项:为,指心理活动,所想之事。B项:被当作。C项:作为。D项:当作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数 ”字在这里是“几个”的意思。“以”是用,一定要记住。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讫”“熔”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词语。 4. 文言文的几种句式详解,尤其是倒装句的几种形式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率领全 小题1:担心 因此 对峙 全,都小题2:A小题3: 等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像他说的一样。 小题4:诸葛亮,机智聪明。士兵战时打仗,闲时屯田,连司马懿也称赞其“奇才”。 提倡薄葬,为官清廉,主动如实申报财产。这对于今天的官员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小题1:点评:本题有难度,个别句子不太好理解。古文字词一词多义是很多的,变化比较复杂,要掌握一词多义,必须在学习里仔细了解字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用法,归纳特点,加强记忆。 小题3:试题分析:第一句,“及”,到;“卒”,死;“如”,按照。第二句,“苟全”,苟且保全,“闻达”,扬名显达,“乱世”,战乱之世,“诸侯”,天下各方(诸侯国家)。 第三句,“所以”,用……来,“动心”,惊动内心;“忍性”,忍,通“韧”,使性格坚强;“曾”,通“增”;“益,增加;“不能”,不具备的才能。点评:本题不难,句子意思较为明白,比较容易翻译。 翻译文言句子,先把字词解释好,然后连贯成句,最后再调整,便句子通顺。小题4:试题分析:要根据本段文字来评价人物,本段是主要是写诸葛亮“善治”“清廉”,士兵战时打仗,闲时屯田,为“治”,提倡薄葬,为“廉”,可联系执政为民、反腐、勤俭节约等当前主流问题谈感想。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首先要从文章中读出诸葛亮的精神品质,然后才能联系现实问题,而联系现实又要求与诸葛亮的精神品质有关联,以古论今。学习古文,不仅是语言学习,更是文化方面的学习,道德思想方面的培养,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思考,受之启迪。

活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提示:

活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活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 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鉴赏: 本文抓住特点、说明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印象。写活字版印刷术,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板的优越性。例如写制版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 写印刷:常用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写拆版虽是附带说明,但胶泥制印的优越性,也在与木头刻字的比较中充分体现了活版的“活”。

活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注音
提示:

活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注音

《活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注音: 原文注音: 板bǎn印yìn书shū籍jí,唐táng人rén尚shàng未wèi盛shèng为wéi之zhī。五wǔ代dài时shí始shǐ印yìn五wǔ经jīng,已yǐ后hòu典diǎn籍jí皆jiē为wéi板bǎn本běn。庆qìng历lì中zhōng有yǒu布bù衣yī毕bì升shēng,又yòu为wéi活huó板bǎn。 其qí法fǎ:用yòng胶jiāo泥ní刻kè字zì,薄báo如rú钱qián唇chún,每měi字zì为wéi一yī印yìn,火huǒ烧shāo令lìng坚jiān。先xiān设shè一yī铁tiě板bǎn,其qí上shàng以yǐ松sōng脂zhī、蜡là和hé纸zhǐ灰huī之zhī类lèi冒mào之zhī。 欲yù印yìn,则zé以yǐ一yī铁tiě范fàn置zhì铁tiě板bǎn上shàng,乃nǎi密mì布bù字zì印yìn,满mǎn铁tiě范fàn为wéi一yī板bǎn,持chí就jiù火huǒ炀yáng之zhī,药yào稍shāo熔róng,则zé以yǐ一yī平píng板bǎn按àn其qí面miàn,则zé字zì平píng如rú砥dǐ。 若ruò止zhǐ印yìn三sān二èr本běn,未wèi为wéi简jiǎn易yì;若ruò印yìn数shù十shí百bǎi千qiān本běn,则zé极jí为wéi神shén速sù。 常cháng作zuò二èr铁tiě板bǎn,一yī板bǎn印yìn刷shuā,一yī板bǎn已yǐ自zì布bù字zì,此cǐ印yìn者zhě才cái毕bì,则zé第dì二èr板bǎn已yǐ具jù,更gèng互hù用yòng之zhī,瞬shùn息xī可kě就jiù。 每měi一yī字zì皆jiē有yǒu数shù印yìn,如rú“之zh也yě”等děng字zì,每měi字zì有yǒu二èr十shí余yú印yìn,以yǐ备bèi一yī板bǎn内nèi有yǒu重chóng复fù者zhě。不bù用yòng,则zé以yǐ纸zhǐ帖tiě之zhī,每měi韵yùn为wéi一yī帖tiě,木mù格gé贮zhù之zhī。 有yǒu奇qí字zì素sù无wú备bèi者zhě,旋xuán刻kè之zhī,以yǐ草cǎo火huǒ烧shāo,瞬shùn息xī可kě成chéng。不bù以yǐ木mù为wéi之zhī者zhě,文wén理lǐ有yǒu疏shū密mì,沾zhān水shuǐ则zé高gāo下xià不bù平píng,兼jiān与yǔ药yào相xiāng粘zhān,不bù可kě取qǔ。 不bù若ruò燔fán土tǔ,用yòng讫qì再zài火huǒ令lìng药yào熔róng,以yǐ手shǒu拂fú之zhī,其qí印yìn自zì落luò,殊shū不bù沾zhān污wū。升shēng死sǐ,其qí印yìn为wéi予yǔ群qún从cóng所suǒ得dé,至zhì今jīn保bǎo藏cáng。 翻译: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从五代时冯道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要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将字密密地排上。 排满一铁框为一板,拿着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蜡等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上面,这样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如果只印两三本的话,还不算简便,如果印数十、成百上千本,就极为神速了。 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一块板进行排字,这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排好。两块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例如“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是为了准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 不用的时候,就用纸贴好标签,每一个韵的字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烧,转眼间就能用了。不用木材制作字印,是因为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难以取下来。 不如烧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药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来,完全不沾药料。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们得到了,至今珍藏着。 文学赏析: 《活板》是一篇介绍活字印刷术的科普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活板。《活板》中的“活”是活字印刷的主要优点,是活字印刷的特征。作者沈括正是抓住了这个“活”字来进行说明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说明: 其一,以《活板》命题,以“活”字总领全文。抓住了“活”就抓住了核心,抓住了纲。 其二,紧紧扣住“活”字安排说明顺序。文章开头由雕板谈及毕异发明了活板,接着就介绍“其法”,这个“法”就是活字印刷的过程和方法,是按照程序顺序(亦称时间顺序)进行介绍的。其工作程序是: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取字。 在介绍活字印刷的方法和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个“活”字,而字里行间,却无不在说明一个“活”字。“每字为一印”,字印独立,不像雕版那样所有的字都死死地雕在一块板,可见使用灵活。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用胶泥)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足见制字取材容易,简便灵活;字数少则“每字为一印”,多则“二十余印”,无则“旋刻之”,可谓机动灵活;“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谓快速灵活。 拆版时,“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何等轻省灵活……一个“活”字,贯穿了活版印刷的全过程。 其三,使用对比说明方法,突出一个“活”字。文章一开头提及雕版印刷,意在将雕版的死板同活版印刷的灵活作鲜明的对比,使这种对比方法贯穿在全文的说明之中,突出活版印刷的优越性,这是颇具匠心的。 在介绍活版印刷的工作程序里,虽然没有提到雕版,但在介绍活版印刷优点之中,无不暗示出雕版印刷的缺陷——死板以致少、慢、差、费。 《活板》一文正是抓住了“活”字,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板》,完成后面小题。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
提示: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板》,完成后面小题。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

小题1:(1)盛:盛大,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2)以: 用(共2分。每个词1分)小题2:)翻译:在铁板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盖上 (2)翻译: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小题3:①用胶泥刻字②字印③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④方便、快捷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盛:盛大,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 “以”是用,课下要对“以”的用法加以总结。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以”“ 之”的意思,,2句中“素”“旋”的意思小题3: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词语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即可。注意要求:①③空用原文回答,②④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板》,完成后面的题目。活板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
提示: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板》,完成后面的题目。活板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

小题1:⑴向来 ⑵用来小题2:⑴铁板上用松脂、蜡混和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⑵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小题3:①大量印刷速度快 ②排板速度快 ③添补新字速度快 ④拆板速度快 小题1:试题分析:文中“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素”的意思是向来,文中“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中“以”的意思是用来。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以、冒、讫、熔”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⑴铁板上用松脂、蜡混和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⑵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小题3:试题分析: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活板印刷的快捷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大量印刷速度快;排板速度快;添补新字速度快;拆板速度快。只要考生认真阅读文章,基本都可以找出这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