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作品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这三本书有何区别?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这三本书有何区别:深度不同。 《中国哲学简史》根据先生在国外讲学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纯白话文,比较好懂。因为是讲给外国学生听的,所以内容明白易懂。《中国哲学简史》的汉译者是涂又光,赵复三。该书虽然篇幅有限,却不乏智慧与洞见,是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的桥梁,是了解中国哲学最著名的大众读本。 哲学史是半文半白写的。但从成书的时间来看,简史成于1948年,哲学史还要早,是30年代的事情。两书之间有些许不同,比如说清学与宋学的关系,哲学史说是“继承”,而简史专说“反动”。 《中国哲学史》是冯先生在国内任教时写的课本,3本相比较而言,此书更加系统全面,价值更高,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使用的基本教材。《中国哲学史》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专著,书中很多观点皆属创举,一直被学界公认和沿用。 《中国哲学史新编》(共三册)是先生老年时应某种需要而写的哲学史籍。该书结合了马克思主义,融入了时代思潮,突出了中国特色。 冯友兰先生之美髯,我向来是极其钟爱的。故,翻开中国画报出版社最新的这套“哲学三史”,便想起一个小故事。 1938年春,冯先生与部分师生一道,辗转奔赴临时落脚于昆明的西南联大。途经广西边城凭祥,车进城门洞,驾驶员提醒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同车者皆及时收了回来,他却没有。
冯友兰的哲学思想
冯友兰一生与教育活动结下不解之缘,在冯友兰的哲学思想中,与其教育思想及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其人生哲学思想,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人生观及人生境界理论当中。 基于人生哲学思想,冯友兰还提出了志于"立德",注重"教化"和个人"努力"等教育主张.这些主张直至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冯友兰写过几种中国哲学史,但最为人熟知的恐怕要属不是很厚的《中国哲学简史》。韩国总统朴槿惠就提到自己深受冯友兰这本书的影响,是她的“生命灯塔”。 在她的双亲先后遇刺身亡之后,受到政治原因影响,她身边的人一一离去,而《中国哲学简史》却在她最困难的时期使她重新找回了内心平静。 扩展资料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对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学者。 他的《中国哲学史》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此书被冯的美国学生卜德译成英文,成为现今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哲学的为数不多的著作之一。 在这部巨著中,他自称为“释古派”而与胡适的“疑古派”相区别。他着力论证了儒家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正统地位。这为他后来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积累了思想材料,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