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

佛.法.僧.怎么解释,念佛,念法,念僧。怎么理解
佛法僧是佛教三宝。佛即佛陀,法即一切佛陀所开示的令众生觉悟之方法,僧即出家修行佛陀言教者。 佛陀在世则念佛,依佛教诲; 佛涅盘后则念僧,因为僧依佛修行者,堪受三界礼敬; 念法,是不忘不离佛陀教法,恒持佛陀教法不生懈怠,与佛驻世等无有二,若能依教奉行,则为念法。 念佛、念法、念僧有事相上的理解,有理体上的理解。 事相上:要忆念佛的功德,忆念法的功德。法的功德是佛的法身慧命、法身舍利的功德,由法出生一切诸佛。念僧,佛如果是大医王,僧就是引导众生、护持众生的一位善知识。 理体上:佛是本有的觉性,法就是本有的法则、规范,僧就是本具的清净合和的功德。透过这些音声,回归自性,要念自性本具的佛法僧三宝,来成就自性本具的佛法僧三宝的功德。 三宝: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 简单地说,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指圆证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泛指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及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弘传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
念佛的解释念佛的解释是什么
念佛的词语解释是:念佛niànfó。(1)信佛的人念“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念佛的词语解释是:念佛niànfó。(1)信佛的人念“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注音是:ㄋ一ㄢ_ㄈㄛ_。结构是:念(上下结构)佛(左右结构)。词性是:动词。拼音是:niànfó。念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佛教修行方法的一类,约分称名念佛、观想念佛与实相念佛三种。一般指前一种,即口诵“阿弥陀佛”或“南无(nāmó)阿弥陀佛”。引五代齐己《赠念法华经僧》诗:“念经念佛能一般,爱河竭处生波澜。”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林·黄慎轩之逐》:“近来_绅士大夫,亦有捧_念佛,奉僧膜拜,手持数珠,以为律戒。”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你以为你父亲吃斋念佛就有人心吗?”⒉用以表示感谢佛的保佑。引《红楼梦》第九十回:“不_黛玉病渐减退,且_雪雁、紫鹃背地里都念佛。”老舍《茶馆》第二幕:“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二、国语词典一种忆念佛陀名号、形相、功德的修行方法。为六念之一。后发展成三种方式:一、称名念佛(用口诵念佛陀名号)_。二、观想念佛(专心忆念佛的相貌及所居佛土)_。三、实相念佛(观佛法身非空非有中道实相)_。在中国,因净土宗的盛行,念佛成为最普遍的修行法门之一。而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主,亦有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词语翻译英语topraytoBuddha,tochantthenamesofBuddha德语Buddhaanrufen,zuBuddhabeten(V)_法语prierBouddha,chanterlesnomsdeBouddha三、网络解释念佛(词语)佛藏经念佛品云,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汝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唯爱涅_毕竟清净。如是教者名为邪教。谓是正教而是邪教。舍利弗。如是教者名为恶知识。是人名为诽谤于我助于外道。亦为他人说邪道法。舍利弗。如是恶人我乃不听受一饮水以自供养。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即名为修习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关于念佛的近义词念经关于念佛的诗词《怀净土诗·吾身念佛又修禅》《念佛三昧诗》《偶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适见梅花》关于念佛的诗句铁诗念佛颇得力念佛看经云著相念经念佛能一般关于念佛的成语心心念念念兹在兹泥佛劝土佛佛眼佛心念念不释念念不忘关于念佛的词语食不念饱万念俱灰殊深轸念百念皆灰抱佛脚关于念佛的造句1、慧净上人答没有进佛门的人,甚至没有三皈的人,但是他一生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也一定往生,比有三皈而没念佛没往生的功德利益还要大得不可思议。2、以我的见识,一个人快死了自己有感觉,阴间的众生也会有感觉,这时候最好念佛菩萨的名号,最好不要叫喊别人,因为很多不好的鬼神夜叉都可以变化成去世人的模样。3、整天只是吃斋念佛,不积极治病,致使病情日益加重,可他还至死不悟。4、老僧似乎面有愧色,不敢接他的目光,低声念佛。5、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学佛。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念佛。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念佛的详细信息
南怀瑾念佛的三种方法
南怀瑾念佛的三种方法是瑜伽念佛、微声念佛、大声念佛。 1、“瑜伽念佛” 就是心里默念,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自己培养起清静的心情,在那里默念。 2、“微声念佛” 譬如坐在这里念,念的声音只有自己的耳朵恰好听到,旁边的人如果没有挨得很近,是听不到的。嘴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字字清清楚楚,耳听得到,眼好像仿佛也看得到。每连续念了十句,暂停一下再念。念的时候,当然没有妄想杂念,偶有妄想,这是初学的人常有的事,不去管它,还是十句地念下去。念了十句,休息一下再念。 3、“大声念佛” 但也不要大喊大叫,把气叫开来,因为这样不但不会得定,而且没有好处。所以要把声音归纳到身体的内部,一口气地念。等这口气念完了,闭起嘴巴,等一会儿,由鼻子吸气,待气吸得充满了再念。 念佛经有以下注意事项: 1、念诵经文时,要怀虔诚地恭敬心并持之以恒,念诵经文时间越久,其所产生的效果就越大。 2、在每日清晨刷牙洗脸后,上香诚心念诵经文,晚上12点至凌晨5时不要念诵任何经文和经咒。 3、选择几种经文固定念诵和往返念诵,念诵经文前可祈求心中所愿的三件事,先念诵经文的全名称,再念诵经文内容。 4、念诵经文的人不要吃忌讳的东西,若在念诵经文前已吃忌讳的食物,要先漱口才能念诵经文。 5、念诵经文时,内心要清净平和,双目微微下垂。
南怀瑾如何念佛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四部《阿含经》、《净土诸经》、《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伽经》等。
(千万不要以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经,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经过修行,和没有修行的,对佛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习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经,要进行修行。佛法两千多年了,佛经浩瀚,不论你修行到什么程度,几乎你们所有的疑问,佛经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念佛心要恭敬虔诚,从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记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最能去妄,妄念无处著脚,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久当自得耳。大势至菩萨谓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印光法师)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4、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