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起止时间,十二五规划是指哪年至哪年
本文目录索引
- 1,十二五规划是指哪年至哪年
- 2,十二五是什么时间段
-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多少?
-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哪年开始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每个五年规划的起始时间是什么?
- 5,十二五规划是指的哪几年
- 6,国家十二个五年规划分别是哪年到哪年?
- 7,国家十二五计划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1,十二五规划是指哪年至哪年
十二五规划是指2011到2015年。 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扩展资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全国总工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上强调,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努力奋斗,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地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 王兆国指出,实现全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是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尊重职工群众主体地位,发挥职工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各级工会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激励职工自主创新,培养和造就宏大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引导职工勤奋学习、锐意进取,争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优秀劳动者。 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增强竞赛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召力,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功立业。 各级工会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职工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要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加强职工思想工作,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使广大职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五规划纲要
2,十二五是什么时间段
中国是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第二个五年计划因为苏联援华中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新启动为1966-1970年,以后的五年计划都未中断,为每一个年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其中,"一五"至"十五"称"计划","十一五"起改称"规划"。"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正式改名为规划。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多少?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以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和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占60%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1954两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哪年开始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每个五年规划的起始时间是什么?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年实施。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为大规模展开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 扩展资料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原苏联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5,十二五规划是指的哪几年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我们也就叫他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就叫十一五。
6,国家十二个五年规划分别是哪年到哪年?
2011-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简称十二五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有一些具体化的子项目,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扩展内容 十二个五年规划内容介绍: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参考资料:十二五规划_百度百科
7,国家十二五计划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2011-2015年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现在知道哪一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