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米勒的作品

赫塔·米勒的人物评价
赫塔·米勒的人物评价
提示:

赫塔·米勒的人物评价

获奖争议反面:德国批评界对米勒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反应是一开始都承认没有料到米勒会得奖,有的批评家甚至称,惊讶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但转眼间又说,米勒获奖是实至名归,理所应当。德语媒体的相关评论,谈政治内涵的多,谈艺术成就的少。最有趣的是德国“文学批评教皇”拉尼茨基的点评:“我不想谈那个赫塔·米勒。再见!” 2009年10月8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0月12日,在德国图书奖评奖中落选,败给了女作家和诗人凯瑟琳·施密特(Kathrin Schmidt)和她的《你不死》。 正面:德国总理默克尔称米勒“缘于极权、压迫、恐惧的生活经历的伟大文学,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米勒在德国找到了故乡”。 德国总统科勒说:“为了抗拒遗忘而写作,提醒人们认识到自由的价值。在东欧剧变二十年后的今天,米勒的获奖具有特殊的意义。” 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2009年10月8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出生地——罗马尼亚乡镇尼特基多夫也在一日之间闻名于世。 “今天,尼特基多夫终于出现在了地图上!”尼特基多夫镇长伊万·马斯科韦斯库激动地说,他为自己的家乡诞生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而感到自豪。 尼特基多夫位于罗马尼亚西部的蒂米什县,几个世纪前由移居而来的德国人和奥地利人修建。近一个世纪以来,这里的人口不断减少,只剩约1500人,而德裔居民约10人。 据马斯科韦斯库介绍,米勒出生的房屋已归国家所有,不过,“这里有一块她继承所得的土地”。 对于绝大多数罗马尼亚人来说,尼特基多夫是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米勒的获奖无疑将改变这个小地方的命运。蒂米什县的历史研究员伊万·哈采甘自信地说,只要把通往尼特基多夫的公路修好,米勒的故乡就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可以考虑对米勒的故居进行开发利用,当然这还要取决于故居现住户的态度,”哈采甘表示,“至少可以在故居墙上镶嵌一块纪念牌。另外,米勒当年就读的学校和当地的文化馆可以用她的名字来命名。” 米勒1953年8月17日出生在尼特基多夫一个德裔少数民族家庭,1987年与作家丈夫理查德·瓦格纳移居当时的西德,居住在柏林。

赫塔·米勒的作品年表
提示:

赫塔·米勒的作品年表

《低地》(Niederungen)——布加勒斯特(Bukarest):Kriterion出版,1982; 柏林:Rotbuch出版,1984《暴虐的探戈》(Drückender Tango),故事集——布加勒斯特:Kriterion出版社,1984;汉堡(Hamburg):Europäische出版,1996《人是世上的大野鸡》(Der Mensch ist ein groβer Fasan auf der Welt),小说,柏林,Rotbuch出版社,1986年《赤足二月》(Barfüβiger Februar),散文集——柏林:Rotbuch出版社,1987《单腿旅行》(Reisende auf einem Bein)——柏林:Rotbuch出版社,1989《镜中恶魔》(Der Teufel sitzt im Spiegel)——柏林:Rotbuch出版社,1991《狐狸那时已是猎人》(Der Fuchs war damals schon der Jäger):小说——汉堡,赖恩贝克:Rowohlt出版,1992《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Eine warme Kartoffel ist ein warmes Bett)——汉堡(Hamburg):Europäische出版,1992《卫兵拿起了他的梳子》(Der Wächter nimmt seinen Kamm : vom Weggehen und Ausscheren)——汉堡,赖恩贝克:Rowohlt出版,1993《心兽》(Herztier),小说——汉堡,赖恩贝克:Rowohlt出版,1994《饥饿与丝绸》(Hunger und Seide),散文,汉堡,赖恩贝克:Rowohlt出版,1995《圈套》(In der Falle)——哥廷根:Wallstein出版,1996《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Heute wär ich mir lieber nicht begegnet)汉堡,赖恩贝克:Rowohlt出版,1997《一个外来人的视角,或着:人生只是灯笼下的一个屁》(Der fremde Blick oder Das Leben ist ein Furz in der Laterne)哥廷根:Wallstein出版,1999《活在头饰中的夫人》(Im Haarknoten wohnt eine Dame)——汉堡,赖恩贝克:Rowohlt出版,2000《故土,如我所言》(Heimat ist das, was gesprochen wird)——布里斯卡斯特尔:Gollenstein出版,2001《国王鞠躬,国王杀人》(Der König verneigt sich und tötet)——慕尼黑:Hanser出版,2003《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Die blassen Herren mit den Mokkatassen)——慕尼黑:Hanser出版,2005《呼吸秋千》(Atemschaukel),小说——慕尼黑:Hanser出版,2009英语写作:《通行证》(The Passport),Martin Chalmers译,原著为《人是世上的大野鸡》——伦敦:Serpent's Tail出版,1989《绿梅树的土地》,Michael Hofmann译,原著为《心兽》——纽约:Metropolitan Books出版,1996《单腿旅行》,Valentina Glajar 与André Lefevere合译,原著为《单腿旅行》——埃文斯顿:Northwestern University出版,1998《最低点》,Sieglinde Lug译,原著为《低地》——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出版,1999《约会》,Michael Hulse, Philip Boehm译,原著《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纽约:Metropolitan Books出版,2001